文学五一

穿成流放罪妃后的发家生活 第1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现在看样子,这个钦差的确没打算继续找她麻烦,但也因为小公子做的吃食太美味,他吃得上瘾,还想继续来吃。
    许沁玉道:“朱娘子放心,我明日继续过来做吃食就好,只是我跟家兄没有住的地方,还需要朱娘子帮忙想想法子。”
    为了掩饰自己跟四哥的身份,肯定是没法继续回八方客栈,要住在其他地方。
    朱娘子欢喜道:“那真是太谢谢小公子,要是二位没住的地方,可以住在我家,我家就我跟我徒弟住着,家里几个洒扫的丫鬟和小厮,还有多余的客房。”
    不仅如此,今日那一百两的银票,她也全给了眼前的小公子。
    她清楚,要不是这位小公子,她要挨板子的,连带着太守都要被羞辱一通。
    等后厨忙完,许沁玉跟裴危玄随朱娘子过去她住的地方。
    朱娘子住着的宅子是附近一条巷子里,走进去拐了几道弯就进到一条大巷子里,朱娘子的宅子就在这里,一座二进的宅子,够她跟朱珠住着。
    朱珠自打许沁玉在酒楼做了这些吃食,就很崇拜他,一路上还跟许沁玉说了不少话。
    许沁玉没说话太多,她声音到底还是有点秀气,怕露馅,只简单回了两句话。
    到了朱家后,朱娘子以为二人真是兄弟,就给二人安排到一间厢房里。
    许沁玉也不好说出实情,只说让朱娘子多准备一床被,她跟家兄不习惯睡一个被窝。
    朱娘子给二人准备了二床被子。
    许沁玉也没什么纠结的,她知道四哥品行,现在又是特殊时期。
    两人要了水洗漱,她身体涂抹的药汁,没有四哥给的药水,只是清水是无法洗去的,这几日都不用重新涂抹,为了肤色均匀,许沁玉把身上的肌肤也都涂抹上药膏,很快肌肤就变得黑黝黝。
    等她洗漱好,才换了四哥去洗。
    二人洗漱好,上了床,好在床够大,一人睡在一个被窝里。
    裴危玄有些僵着,许沁玉本以为自己能心平气和,但连她都有些紧张,只是跟裴危玄聊天缓解心里头的情绪,“四哥,这钦差既是是来西南做样子的,什么时候能离开?”她也不想一直给这人做吃食,听四哥之前的话语,这钦差不仅是太后跟汉东王的人,还不是个好官。
    要是好官,他能不尽心去查军饷贪污案?
    总之许沁玉对这钦差没什么好印象。
    裴危玄道:“应该还得四五日时间。”
    许沁玉有点泄气,“那岂不是还得给他做四五日的吃食。”
    她对自己厨艺还是很自信,那个钦差又是个爱吃的,接下来几日肯定都会朱家酒楼吃。
    裴危玄道:“不仅如此,恐怕他还会生出别的心思来。”
    “生出别的心思来?”许沁玉语气有点呆愣,“四哥这话是说?”
    裴危玄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
    许沁玉一听,心里咯噔一声,她道:“四哥,那我岂不是惹了麻烦。”
    虽然不会波及到其他人,但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裴危玄说,“玉娘别怕,我有法子。”
    他低声对玉娘说了几句话才又说道:“伏成宏虽跟了太后和汉东王的姓,但只是远房的亲戚,祖上跟伏太后的曾祖一家是远房堂兄弟关系,伏成宏家里也不是京城人,以前日子过得一般,算是寒门子,三十岁才考上举人,后新帝开恩科,他进京赶考,靠着伏太后跟汉东王的关系才得了二甲进士,一开始入翰林院,后来户部尚书病逝,原本的户部右侍郎做上户部尚书的位置,他就被从翰林院直接提拔到右侍郎的位置上。”
    说道这里,他也告诉玉娘,伏成宏此人鼠肚鸡肠,心情不好时经常打骂府中奴仆,还虐杀过几个小丫鬟。
    许沁玉一听,就攥紧了拳头。
    裴危玄说完这些才道:“所以玉娘不必担忧,我告诉你的法子一定是管用的,只是这几日只能先委屈玉娘,还得给他做几日饭食。”
    许沁玉嗯了声,声音有点闷闷不乐。
    裴危玄知晓玉娘为何不开心,因为听到伏成宏虐杀过几个小丫鬟。
    他想告诉玉娘别担心,这个伏成宏活不了几日的,但这等杀人的事儿,也不好直白告诉玉娘,何况不仅是伏成宏得死,还有后续不少牵扯,还会牵扯到京城的户部。
    许沁玉知道四哥说给她的法子一定管用,不得不说,四哥揣摩人心是真得有一套,她要是这个钦差大人,她都得动心。
    只是就算如此,她想到这个钦差虐待小丫鬟,也不怎么想说话了,一直沉默着。
    第99章
    次日一早, 许沁玉醒来。
    她昨儿夜里睡得还算不错,四哥睡觉很老实,动都不会动,她睡觉就不怎么安慰, 喜欢翻动, 醒来发现自己一条腿都横在四哥身上, 这才悄无声息收回自己的腿,悄悄起了床。
    等她穿好衣裳出门,床上的裴危玄也睁开了, 有点无奈。
    她昨儿夜里很快入睡,他到半夜才勉强睡下。
    收拾妥当, 许沁玉就跟四哥还有朱娘子师徒两去了朱家酒楼。
    早上的朝食,许沁玉准备做蟹黄灌汤包。
    昨天暮食过后,许沁玉就跟朱娘子说过需要哪些食材。
    现在刚入秋,河里的河蟹也开始肥硕起来, 昨天夜里朱娘子就请人去河里抓了河蟹, 其他食材也是一早就准备好。
    蟹黄灌汤包除了蟹黄蟹肉,还要准备猪五花肉,猪皮和其他的一些调味料就足够了。
    这个蟹黄灌汤包主要就是突出一个鲜味,所以也不用加太多食材, 只用简单的蟹与猪肉就可以。
    因为是灌汤包,想要出汤汁, 就要用到肉皮冻来调馅。
    肉皮又非常难煮。
    昨天夜里许沁玉就把猪肉皮处理好,在厨房小炉子上用文火煨着。
    她连炭火的燃烧时长也把握的很好, 那炉子上的肉皮冻熬了两个半时辰, 炭火就已经烧得不剩什么, 炉子里面肉皮也已经快要熬化, 跟汤汁融合在一起再经过一晚上的自然凉透,已经成了肉皮冻,这会儿许沁玉没先管肉皮冻,开始上锅把河蟹给蒸了。
    河蟹容易蒸,垫了姜片,撒了点花雕酒上大锅里蒸熟。
    但取蟹黄蟹肉可是个难活。
    好在人多,朱娘子还有其他厨子也都帮忙,小半个时辰就把河蟹里头的蟹肉和蟹黄全部取了出来。
    趁着其他人取蟹肉蟹黄的时候,许沁玉把昨天晚上用面引子发酵好的面团倒在案板上,撒了些白面在上面,在揉成条切成小团,继续等待一刻钟,二次发酵,一会儿就能开始做灌汤包。
    蟹黄蟹肉全都取出来后,许沁玉也已经把五花肉剁成肉泥,又把肉皮冻也都剁碎,跟着取出的蟹黄蟹黄按照一定的比例开始调馅。
    调馅的时候只是加了一点盐巴,然后用泡的姜碎和葱碎跟另外一种大料的温水,这水也得放凉了才能加,不然肉皮冻容易化开,包灌汤包时就不好包了。泡好的水分三次加入肉馅里,顺着一个方向搅动,三次倒完水,肉馅的粘稠度已经刚刚好。
    许沁玉也开始把面团擀成面皮。
    这几日肯定也是不接待其他食客,许沁玉也开始包馅儿。
    朱娘子和其他厨子也会擀面皮,但是许沁玉没让他们帮忙,面皮并不是擀的越薄越好。
    灌汤包和普通的包子皮不同,需要把面皮擀得薄一些,还得有韧性和一点嚼劲,不然等蒸熟后,很容易破开,让里面的汤汁流出来。
    做得好的灌汤包,即便是捏起来也是肉嘟嘟,能够看见里面的汤汁晃动着,皮薄却不会一夹起来就破开。
    只有她自己擀的面皮才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其实也就是一些小技巧,许沁玉还是跟朱娘子他们说了说面皮要怎么擀,但他们就算现在知道如何擀,也擀不出许沁玉,同样需要熟能生巧。
    朱家酒楼只用那种大蒸笼,没有小的,所以许沁玉都是包好后放在大蒸笼里面蒸的。
    除了蟹黄灌汤包,许沁玉又熬了些红糖小米粥,煎了个小豆腐,摊了点鸡蛋饼。
    灌汤包的吃法,是先要插个吸管到灌汤包里,先喝里头的汤汁,再吃馅儿和皮。
    这里又没有细管,许沁玉让朱娘子准备了麦秆的秆子,麦秆的杆子比较硬,是可以用来当做细管的。
    这些麦秆她切成手掌长度,又在热水中烫过一遍晾干的。
    蟹黄包的香味自然没有昨天烤乳猪的香味浓郁,闻起来就是很鲜的味道,传出去的距离也没有很远。
    但住得近的商户们依旧能够闻见这鲜香的味道。
    “今儿朱家酒楼又做的什么吃食?闻着好鲜啊。”
    “真是朱家酒楼做的?那昨天暮食时传来的老香的味道也是朱家酒楼?朱娘子请了新的厨子了?”
    “看昨天的钦差大人从朱家酒楼出来的时候,钦差大人似乎很满意,吃得油光满面,应该真是朱家酒楼的新吃食。”
    “到底从哪请的厨子哦,竟比醉仙楼的大厨做的都好吃?”
    “今儿朱家酒楼开业不,我也想尝尝昨天那个老香的吃食到底是什么。”
    “谁不是呢,昨天那个香味,实在太馋人了。”
    就在周围商户掌柜们的议论声中,一辆马车缓缓驶入清古户,来到朱家酒楼前。
    正是伏成宏的马车。
    今日伏成宏依旧把祝太守给请了过来。
    他是想着,要是今儿的朝食不好吃,还是会打朱娘子一顿板子,给太守难堪。
    今日来到清古户,他闻见一股鲜香的味道,没有昨儿的烤乳猪那么香,但也挺勾人,闻不出是什么吃食的味道。
    进了酒楼,跑堂的伙计照例把人引到楼上的雅间里。
    然后伙计们先把红糖小米粥,还有鸡蛋卷饼和煎豆腐端了上来。
    跟随的二位官员脸色立刻冷了下来,“你们就用这种玩意糊弄咱们家大人。”
    这种自家府上就能准备的吃食,可不就是糊弄人。
    跑堂伙计道:“大人稍等,还有样吃食没端上来。”
    其他跑堂的伙计已经把一碟碟的蟹黄灌汤包端了出来。
    蒸好的蟹黄灌汤包已经被许沁玉夹在一个个的小碟子上,端来雅间里,一个灌汤包旁配着一根麦秆。
    瞧见这灌汤蟹黄,两个官员脸色还是不太好看,“这不就是普通的大包子?就给咱们大人准备这种普通的吃食?是不是没把咱们大人放在眼中。”虽然这大包子看着皮很薄的样子,里面馅儿都能瞧清楚,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包的什么放了啥,里面看着怎么还有很多汤汁一样。
    许沁玉做的灌汤包一个比成宏的头也大上一些,吃得会更加过瘾。
    跑堂伙计急忙说,“大人误会了,这个和普通的包子不同,这个叫做蟹黄灌汤包,是把河蟹蒸熟后,取了蟹黄和蟹肉,跟着猪肉和肉皮冻一起调成馅儿做成的,里面除了鲜美的馅儿,还有汤汁,这个旁边的麦秆就是用来喝里头的汤汁的,直接从灌汤包这里的口子插进去,先吸食里面的汤汁,最后吃馅儿和皮儿。”
    许沁玉为了方便麦秆好插进去些,特意把麦秆的一边切成现代那种吸管的斜面切口,更方便些。
    “河蟹?肉皮冻?”两个官员脸色越发难看,“那种土腥味重,又全是壳子的吃食,还有用猪肉皮做的肉皮冻也好意思端上桌来给咱们大人吃?”
    伙计有点为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