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穿成流放罪妃后的发家生活 第8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入冬后就属这个涮羊肉锅子最走俏,几乎每桌必点,很少有人去点其他吃食,只有些食客连续吃上好几日吃多了才换一顿其他炒菜炖菜吃吃,没两天又开始吃涮羊肉。
    其实许沁玉想弄火锅。
    但火锅的话,那就必须用牛油做来锅底。
    通常火锅都是牛油麻辣锅配上另外种味道的锅底,有番茄锅底,大骨汤锅子,猪肚鸡锅底,菌菇锅底等等。
    但这里也没有番茄,菌菇也不好端上桌给食客们吃,如果是单独的大骨汤锅,吃火锅的滋味就少了许多。
    等以后啥时候能买到牛肉牛油,她可以熬些牛油麻辣锅底弄来自家人吃吃。
    洗漱过后,等到入睡时,闻氏和桂氏都还没回,许沁玉心里头就清楚,桂氏肯定就是祝家的血亲,现在认了亲,就先在那边住着,至于后续的安排,看那边是怎么打算的。
    等到第二日下午,祝老太夫人一行人来到了源宝镇。
    路上跑得也是真慢,跑了足足三个半时辰,祝太守跟朱氏一起来的,两人过来,先把老太太安置在裴家,本来想在西街或者东街那边买个小宅子,还是老太太不让,说也想住在桂花巷,后来直接就在桂花巷买了个跟裴家差不多大的院子,找了人把里头收拾的干干净净,吃穿用度也都很快准备好。
    本来闻氏想让老太太住家里,但家里还摆着不少玉娘的缸罐,她怕老太太住着有些拥挤。
    而且住外头也能打消别人的猜疑,不然老太太是来源宝镇养身子,可怎么住去了裴家?
    所以商量过后,还是在附近买了院子,隔得也不院,几十来步就能到了,祝氏也直接跟着住过去。
    不到两个时辰,老太太就住到了新院子那边。
    晚上的暮食,是闻氏过去食肆那边端的涮羊肉的锅子。
    闻氏过去食肆一趟,许沁玉这会儿不算忙,因为这个涮羊肉锅子准备起来很简单,食材也不用许沁玉操心,都是成哥儿许风他们准备洗菜切菜配菜的,她只用煮清汤调麻酱碟就好,这几日天气比初冬时冷上些,吃锅子的食客就更多了,几乎食肆里头都是来吃涮羊肉锅子的。
    许沁玉见到闻氏,心里松了口气,两人过去杂物间说了会儿,得知外祖母真是祝老太夫人丢失的女儿,许沁玉心里也为两人高兴,又忍不住在心底把人贩子给恶狠狠地骂了顿,不管哪个时代,人贩子都是畜生不如。
    晚上还有祝太守跟朱氏也在这边吃住,他们会陪着老太太待上几日的。
    许沁玉让就功哥儿跟许风他们端着锅子食材走一趟桂花巷。
    所以祝太守跟老太太他们过来源宝镇的头一晚上就是吃的涮羊肉的锅子。
    这顿暮食是过去老太太那边院子吃的,宁姐儿带着凤哥儿芫姐儿都去了。
    这事儿也没瞒着宁姐儿,宁姐儿见到老太太,乖乖巧巧喊了声曾外祖母,老太太虽然看不见,但还是摸着宁姐儿的手说了几句乖孩子。
    第70章
    一家子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锅子, 四四方方的木桌上摆着个铜锅子,周围是一碟碟的菜品,切成一片片洁白的羊尾油,切的薄如蝉翼一盘盘鲜嫩的羊肉, 手指粗细的手切羊腿肉, 同样薄薄一片的手切羊上脑, 还有羊毛肚跟各类蔬菜。
    这羊肉还是成哥儿的刀工,都是新鲜羊肉现切,切的薄如蝉翼。羊腿肉也是切的粗细均匀。
    成哥儿跟着许沁玉学了快一年, 配菜这些都已经很熟练,刀工也非常好了, 想要薄如蝉翼的鱼片肉片这些,他都能切得出来,还有现在食肆里摆在门口卖的鱼丸、红烧鱼和鱼头炖豆腐也都已经是成哥儿来接手,味道也都还挺好。
    许沁玉觉得再过个两年, 成哥儿都能掌勺了。
    其他几个也都学的很认真, 罗大妞在面食上也的确很有天赋,已经可以帮着许沁玉做馒头包子这些,许沁玉每个月也给罗大妞八百文钱的工钱。
    风哥儿在厨艺上天分一般,但很勤快, 每日都比其他人更勤快,更多的练习着, 他相信也坚信勤能补拙,不仅如此, 他每日多余的时间还会在食肆后院扎马步锻炼身体。
    瘸腿的调哥儿对味道比较敏锐, 许沁玉也特意在栽培他这方面的天赋。
    许雨跟许顺和二妞年纪还太小了些, 除了洗菜配菜这些, 其他的就是帮忙干点杂活。
    除了许沁玉还在食肆里头,其他人都在祝老太太太这边。
    老太太身体不能下地,就坐在旁边的藤椅上,藤椅上铺着厚实的被褥,垫着厚实的软枕,老太太靠在软枕上。
    烫熟的羊肉蘸着麻酱,祝氏一筷子一筷子喂着老太太吃着。
    祝太守跟朱氏尝过这个涮羊肉后就折服了,太香了。
    本以为之前许小娘子做的红糖阴米粥,腌笃鲜和上汤菘菜已经足够让人惊艳,今日吃的锅子却觉得更香。
    涮羊肉本身就是香,跟火锅差不多的那种香,几乎没什么人可以抗拒得了这种香。
    祝氏喂着老太太吃了不少。
    涮完羊肉跟蔬菜,吃得差不多时,再煮些面条。
    面条是许沁玉手工擀的宽面条,放在铜锅里煮上小半刻钟,面条熟透,盛在碗中,浇上麻酱调料一拌,本以为都吃饱的大家最后又每人吃了一碗面条。
    一家人都有些吃撑了。
    祝太守跟朱氏都忍不住想,这小娘子师承何处,怎会有如此惊人的厨艺。
    吃饱喝足,祝氏晚上就留下来陪着老太太。
    等许沁玉回桂花巷时,老太太都已经睡下。
    晚上洗漱好,许沁玉把之前四哥在山上挖到的野山参拿了出来,这棵山参品相极好,也已炮制好,根系都很完整。
    西南这边虽然山多,但很少会有野山参,也不知四哥怎么挖到的,运气算是很好,这野山参瞅着品相怕是生长了几百年,是能够用来续命的好东西。
    许沁玉打算把这山参去给祝老太夫人送过去,老太太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这根野参说不定对老太太有些用,野参是大补之物,若是能让老太太多活些日子,跟外祖母一起多享一些天伦之乐也是好的。
    闻氏倒是差点把这根野山参给忘记了。
    不过这山参当初儿子挖回来后准备卖掉把银钱给玉娘开食肆用来着,后来玉娘不让卖,让儿子把野参给炮制,玉娘还说这么好的东西卖了就太可惜了,以后说不定能救命,还真给玉娘说对了。
    闻氏很感激,跟玉娘道了声谢谢。
    许沁玉笑道:“娘快别同我说谢谢,这本身也是四哥挖的,四哥的东西给她的曾祖母也是应该的,幸好当初没卖掉。”
    这样品质的野参要是卖掉,想买都买不着了。
    次日一早,许沁玉过去看了看老太太。
    老太太还在昏睡着,闻氏也跟着过去,把这根野山参给了祝太守,说是玄哥儿去年山上挖到的,炮制后就一直放在家里保存着,正好老太太需要,就给老太太补身体用。
    祝太守没拒绝,接过野山参同两人道谢,之前郎中就说过,要是能买得起极品野山参,或许还能给老太太续命一段时日,还没想到老太太来源宝镇还能有这样的机缘。
    他自做官以来,两袖清风,不贪百姓一厘一毫,这样品相的山参,他的确是买不起的。
    何况他也找人在各州县的药铺上寻过,都没找到品相很好的野山参。
    昨儿入睡前,老娘还跟他念叨,说要是能见见外曾孙玄哥儿就好了。
    妹妹说玄哥儿出去跟着商队跑商,但是已经出门快有一载,还未回。
    祝太守希望玄哥儿能平平安安回来。
    老太太昏睡着,许沁玉跟闻氏过去看了看老太太就去食肆那边忙了。
    许沁玉接下来也忙碌得很,她让成哥儿帮她跑腿,看看桂花巷或者附近的巷子有没有卖院子的,她准备今年多腌制些火腿来着,家里肯定没地方放,也没有作坊,只能先买个小宅子,只是要是有作坊就更好了。
    许沁玉还交代成哥儿,如果有作坊卖,也跟她说声,她瞧着要是价格可以,不如把作坊买下来,以后不管是腌制火腿还是做其腌菜,其他的一些食材,都可以在作坊那边弄。
    她打算以后每年都先腌制个上百条火腿,以后要是好卖,就可以再多腌制些。
    成哥儿这两日帮忙跑腿,到还真给他寻到个作坊。
    作坊是在北街那边,是个酒坊,东家要搬去饶州城,连着作坊里头的酒坛也都给收得干干净净,就余下个空置的作坊,大小大概有三进宅子那么大,里头不像宅子那样九曲回廊跟前后屋子院落,作坊里头都是四边一间间的工坊,中间一个大场地,可以用来干活或者晾晒东西,非常方便。
    就是地方在北街,北街那边距离码头近,鱼龙混杂,人比较乱,但也因此原因,作坊挺便宜的,二百两银子就卖。
    成哥儿跟许沁玉一说,许沁玉抽空过去瞧了瞧,还挺喜欢这地方,里头都已经收拾得很干净,也不用添置些什么,到时候添置些可以挂在屋里给火腿通风发酵的钩子,再就是大些的长条桌案,还有一些木板就成了。
    许沁玉当即掏了银子把这工坊给买了下来。
    工坊买下来后,她就忙着去买猪后腿。
    腌制火腿最好是用乌金猪,但这里没有乌金猪,也没那个条件喂养乌金猪,不过有那种在山上放养的黑毛猪,这种猪也挺好,许沁玉找田屠户问了问,因为田屠户有时候摊位上的肉就是这种黑毛猪,许沁玉吃猪肉还是吃得出来,有时候则是那种喂糠跟猪菜的肉猪,这种一般是百姓家里头自己养得,比较肥。
    腌制火腿要用后腿,且腌制火腿最好的时间就是霜降至立春前,前几日已经霜降了,差不多能开始腌制了。
    田屠户知道许沁玉要买上百条的猪后腿,就告诉她,附近有个养猪大户,有时候收不到猪肉就去那里买的。
    许沁玉让田屠户帮他跟那边定了一百条猪后腿,送到北街那个作坊去。
    她跟田屠户家的肥肠也还合作着在,每天卤好后让功哥儿送过去。
    一百条猪后腿花了大概七十两银子,每条猪后腿的重量都在二十到二十五斤左右。
    许沁玉要的长桌跟钩子也就两三天就送来了,还有不少木板。
    这些木板是最后腌制好火腿给火腿定型然后挤压里头水分用的。
    之后连着半月,许沁玉晚上回来都还要过去工坊那边一趟,休沐那一日也是过去工坊忙活着,都是忙着腌火腿,成哥儿和风哥儿也都过来给她帮忙。
    腌制火腿需要分两次上盐,涂满盐巴后反复搓盐,第二天再上搓一次盐。
    盐巴跟火腿的比例也要适当,成哥儿和风哥儿帮忙腌制的火腿,许沁玉都会检查一遍,合格后才开始修肥边,把火腿修得好看些,修好的火腿用木板夹着挤出水分,之后就能发酵。
    腌好的火腿,许沁玉给挂在房间里高高的房梁下,开着窗牖通风,之后不用管它,毕竟要一年以上才能吃,想要生吃的话,就要两三年朝上,两年以上的火腿想要生吃也必须是腌制的比较好,发酵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
    这个作坊的院墙砌得还是比较高,外头的人也不知道里面都做些什么。
    许沁玉跟成哥儿和风哥儿,花了半个月总算把这一百条火腿都给腌制挂好发酵起来。
    除了买火腿的七十两银子,剩余要花钱的地方就是盐巴,加上盐巴的花销,这次腌制火腿一共用了百两银子左右。
    把火腿都腌制起来,许沁玉也彻底松了口气。
    她上次给祝老太夫人做完腌笃鲜后剩余的火腿还挂在裴家,等开了春,许沁玉打算给食肆里头加些腌笃鲜还有火腿做的其他菜,肯定是加不了多少,一天也就两三份儿的样子,也提前给火腿预热下,明年冬天就能有大量的火腿可以吃了。
    一百条火腿大概就分了四五个房间来挂,还余不少房间空着。
    许沁玉又买了不少缸缸罐罐的回来,用来腌菜之类。
    有了这个作坊,于许沁玉来说,的确方便许多,家里那边的腌菜坛子都给搬到这边来了。
    ……
    祝老太夫人那边,祝太守次日就把许沁玉给的野山参入了药每日给老太太喝着。
    祝太守只说是寻到了好的山参,让老太太把身体养好,身体养好能多跟淑娘说说话,多疼淑娘一些日子,还能等到玄哥儿回来。
    他怕老太太心疼,所幸瞒着不说山参大概的价格。
    老太太也特别听话,给药就喝。
    用朝食暮食的时候就乖乖吃饭,还是许沁玉做的饭食好吃,朝食暮食都是祝氏过去食肆那边端的。
    就这样三四日过去,老太太每日清醒的时候多了些,瞧着比之前的模样好了些,但依旧不能下地,都还是只能躺着。
    又等小半月过去,老太太气色虽不见好,但身上没那么枯瘦,长了些肉,不过身体依旧不见很好的转变,整日还是躺着的时候居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