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穿成流放罪妃后的发家生活 第7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闻氏这会儿又忍不住问桂氏,“那林氏带着两个闺女住哪?”说着又忍不住念叨了句,“罗家做的这么绝,也不怕遭天谴。”
    桂氏说,“听你白姨婆的话,好像是带着闺女住在镇子口的那个破木棚子里,这两日林氏带着闺女给人家里做零活,也能赚点文钱糊口。”
    倒是也有几个好心人愿意让她浆洗衣物。
    ……
    次日,许记食府开了门,到了晌午时,朝食客人都已经散了,许沁玉也洗漱好。
    入了夏,天气更加热了,她做完朝食都出一身汗,洗过才舒服些。
    这会儿她正在前面客堂坐着歇息,几个小孩还在后厨帮着杀鱼,要准备下午做的鱼丸这些吃食。
    几个小孩的名字,许沁玉也给改了,独眼叫许风,丑蛋叫许调,跛脚叫许雨,六指叫许顺。
    取自风调雨顺一词。
    全都跟了她姓,也是跟家里人商量过的,说既然都是乞儿,她也没打算收他们做奴仆,既是做徒弟,说是再生父母都可以的,跟着她姓也挺好的,许沁玉就连夜想到这个词,给四人起了名字。
    四个小孩得了新名字,别提多高兴,闲下来时就听他们几个喊着对方的名字。
    “许风。”
    “唉!”
    “许调。”
    “唉!”
    “许雨。”
    “唉!”
    “许顺。”
    “唉。”
    许沁玉笑得不行,让他们自个闹腾去。
    她这会儿坐在客堂歇着,想着再有两日又能歇息,她不能在家躺着了,要去山里头采些菌菇回,还有山上的野葡萄都熟了,这玩意很酸,根本没人吃,只能用来酿酒或者拿来煮酸梅汤的配料,口味会有些变化,多了丝葡萄的味道,到时候可以做一些,看看大家喜欢什么口味的酸梅饮。
    这会儿大家都在歇息,林氏正好路过,她刚帮着一户人家浆洗完衣物,给了她五文钱。
    路过许记时,她看到门外贴的告示,她不怎么认字,但她也听闻过许记孙氏跟平安食肆的事情,猜到许记现在或许缺跑堂的,外面贴的或许就是招跑堂的告示,林氏犹豫了下,抬脚进了许记。
    还真给她猜对了。
    许沁玉这几日还在招跑堂的妇人,倒是有不少妇人来,但许沁玉不认得她们,也怕遇见孙氏那样的人,或者遇到偷奸耍滑的,只让这些妇人说了名讳年龄家住何处,等她选定人会再去知会她们一声。
    林氏进去许记,见到许小娘子正坐在靠窗的一张长凳上,双手托腮,手肘搁在桌上,大概是刚忙完,雪白的脸蛋上还有点红扑扑的,一双眼眸水汪汪的,但这会儿视线有些游离,似乎在发怔。
    林氏过去小小喊了声,“许东家。”
    许沁玉醒了过来,她就是在发呆想菜谱而已,她想菜谱有时候会让脑袋空空的,想一些新菜谱的食材比例跟调料的配料而已。
    哪怕就是普通的菜肴,她的配方跟别人的也不同,其实做菜做来做去就是那些,主要凸显的只是味道而已,味道的不同。
    许沁玉见到林氏笑了下,“林嫂子。”
    林氏结结巴巴说,“许东家,许记是不是招跑堂的?我,我能不能来许记上工,东家放心,我很勤快的,什么活儿都能做。”
    上次许小娘子已经拒绝让她做跑堂,只是这次她还想试试,要是许小娘子还拒绝,她就安心的给人做洒扫浆洗衣物的零活,平日再去田沟荷塘里面抓些河虾来卖。
    许沁玉直接说,“行,你明日就来上工吧。”
    她对林氏还算了解,林氏以前是软弱,但那种软弱也是因为她身处这样的环境和家庭造成的,林氏能为两个闺女做到这等地步,她的人品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她招员工最看重的也是人品。
    以前不同意是因为罗家,现在林氏靠着自己摆脱罗家,就没什么不能用的了。
    “明,明日上工?”林氏愣了下,结结巴巴重复了下,她没料到许小娘子这次答应的这么痛快。
    许沁玉点点头,“这几日都是另外两个婶子跑堂洗刷,活有点重,你早日上工,她们也能清闲些。先说好,每月工钱八百文,包朝食暮食,平日食肆有多余的吃食你们可以分分带回家去,干得好的话,过年时有红封,以后也会涨工钱,人得勤快点,眼里有活,不能有二心,不要别人问一下,食肆有事情或者话语就给说了出去。”
    林氏激动的脸都红了,连连点头,“好,好,东家放心,我省得。”
    许沁玉想了想,又去找闻氏要了八百文钱给林氏,“先预付你一个月的工钱,你去租个屋子,先把大妞跟二妞安顿好。”
    林氏一下子就想哭了,还想跪下给许沁玉磕头道谢。
    “哎哎,你可别跪我。”许沁玉声音都有点变了,还往旁边躲了下。
    林氏就没法跪下去,不好意思抬头,再次跟许沁玉道谢。
    等林氏离开,许沁玉就去外头把张贴招跑堂的告示给揭下来。
    林氏拿着八百文钱,牵着大妞二妞去租房先。
    大妞和二妞还在外面等她,听林氏说许记的东家愿意让她来做工,大妞回头看了眼许记,眼中很是坚定,她握紧她娘的手,“娘,东家是好人,我跟二妞都大了,每天你出门我也带二妞过来给东家做工,咱跟二妞虽然小,但零散的活儿还能做,咱俩都不要工钱。”
    林氏笑道:“好。”
    她也不放心让两个闺女单独在家,就怕被罗老婆子给带走。
    林氏带着两个闺女过去北街那边租的房,北街那边的房屋比南街这边还便宜些,她花了一百五十文钱租了个小院子,足够她跟两个女儿住的。
    林氏租房一百五十文钱,自己留了一百五十文钱,剩余五百文钱她就去桂花巷给了罗家。
    怕罗家赖账,她还特意找了纸,上面找人帮她写了四十个五百文钱,以后每月给罗家五百文钱,就让罗家在下面按一个手印,这样三年多就能全部还清了。
    去罗家给钱时,林氏还找了邻居的婶子帮她见证下,以免以后罗家耍赖。
    罗老婆子见她拿出五百文钱,还凶巴巴的问她是不是以前在罗家偷偷存的钱带走了。
    林氏冷着脸说,“是许记食府的东家好心肠愿意让我在许记做工,还提前给了我一个月的工钱让我安置下来,以后每月我都会给你们五百文钱。”
    这事儿瞒不住,罗家人迟早会知道,所以不用瞒,罗老婆子要真敢去许记闹,她就敢拿刀把人撵出来。
    “啥?”罗老婆子一听,气狠了,“那,那小贱人不是以前不让你去做跑堂吗?”
    林氏脸色更冷,“你好好说话,若再骂许小娘子一句,别怪我不客气了。”
    罗老婆子撇撇嘴。
    旁边的妇人一听也跟着谴责罗老婆子,还说许小娘子果然心善,让林氏好好在那做工,把两个闺女养大。
    罗老婆子听烦了,瞅着林氏手上的半贯钱打算接过去。
    罗大根忽地出来,方才外头说的话他都已经听了去,他接过半贯钱,让林氏以后把钱都给到他手上来。
    罗老婆子想要那半贯钱,但儿子肯定不会给她的。
    罗大根知道林氏在许记上工,倒是有点后悔了,但想想林氏生不出儿子来,就没甚可后悔的,他更想要一个儿子。
    林氏给了银钱就回了。
    次日,林氏带着两个闺女去许记上工。
    多了俩小的,许沁玉倒也没说甚,让她们跟着许风他们在后厨帮忙,不过这样一来,后厨倒还怪拥挤的,光孩子就不少,其实成哥儿在她眼中都还算个半大孩子呢。
    大妞帮忙时,见许沁玉在包酱肉包,她道:“东家,我也会捏褶。”
    许沁玉笑道:“行,那你来试试。”
    大妞去洗了手擦干手后,学着许沁玉的样子开始给包子捏褶,她捏的不算快,但也不慢,比很多新手都看着熟练些,等她捏好,许沁玉看了眼,发现这个褶捏的不够圆溜,有点点歪,但比很多人捏的都要好看的。
    许沁玉惊讶了下,“大妞第一次给包子捏褶吗?”
    大妞点点头,她家就没吃过包子,她就是看东家做,觉得应该很简单,想帮忙。
    许沁玉有点高兴,这孩子倒是对白案还挺有天赋的,白案就是做面食,甭管会不会做别的面食,但大妞第一次捏包子的褶儿都比常人捏的好看,这就是做白案天赋的一种,兴许可以教教大妞做白案。
    她给了大妞一团粗面,让她专门练习捏褶,以后先帮她捏褶,再慢慢交其他的。
    大妞拿着一团粗面过去捏褶去了。
    林氏得知,还有点惶恐,害怕东家误会大妞想偷师学艺,还是成哥儿让她别担心,说四嫂厨艺了得,就是想找几个徒弟把厨艺传开。
    林氏这才放下心来,心中越发感激许沁玉。
    ……
    过了两日,许记歇息,许沁玉去跟夏嫂子借了驴车,准备去镇外的山上采菌子,因为还要摘野葡萄,就带着成哥儿功哥儿准备出城,最后许风他们四个也要跟着一起去,便都一道去,连闻氏也跟着去了,就是担心玉娘跟几个孩子们。
    其实家里已经有银钱可以买驴车,但平日太忙,许沁玉打算这次回来就让成哥儿帮忙跑腿去买辆驴车回,他平日赶着驴车去买菜也方便些。
    出了城一路朝着山上而去。
    去了山上,许沁玉去采野生菌。
    闻氏担心玉娘,山上蛇虫鼠蚁多,怕她被伤到或者碰见山上的猎户甚的,玉娘生的好看,也怕遇见心怀不轨之人,就让许风跟着玉娘一块去,她则领着成哥儿他们去摘野葡萄。
    入了夏,山上美味野生菌更多了,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的,有些能吃有些不能吃。
    其实至少有一大半这种颜色绚丽的野生菌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但瞧着另外些颜色绚丽的菌子,许沁玉都有点留口水了,这些菌子虽也有微毒但处理好,是真正的山珍美味,鲜味在舌尖缭绕,谁吃过都不会忘记这种鲜。
    后世就不少人明晓得这些野生菌有微毒,处理不好就得见小人,为何还要去吃,还不是因为它的鲜美。
    许沁玉摘的时候还跟许风说让他不要胡乱采摘,毕竟这些菌,哪怕是同一种,但其实还是有微微的分别,一种能吃,另外一种一点都不能碰。
    这些菌,许沁玉采了都是自家人吃,不打算弄去食肆里,免得被人学去上山采菌吃出事来。
    许风很听话,许沁玉不让他采,他就不采,去帮着许沁玉找笋。
    这个季节的笋已经没那么鲜,有点苦,是入了夏才有的苦笋,但同样能吃,焯去苦味清炒做成酸笋或者炒肉都可以。
    除了这些菌,许沁玉还采摘了不少别的能吃的菌子,用来烤干碾碎成粉做调料的。
    瞧见能吃的野菜,许沁玉也都顺道给摘了。
    差不多到未时末的时候,许沁玉跟许风下了山,山脚下的驴车上已经堆满野葡萄,成哥儿他们摘了不少。
    赶着驴车回镇里的时候,竟撞见一群衣衫褴褛,瘦骨伶仃的人,都是拖家带口,背着行李,只是一眼,许沁玉就知这些人的身份,应当是去年雪灾后逃难的北边人,这都过去半年多,他们竟到了西南这边。
    大部分灾民都去了南边或者京城,没想到还有会灾民摸到这边来。
    他们应该没走官道,不然也不会绕到这里来。
    许沁玉看着那些人眼光麻木,心里怪不是滋味。
    这会儿她也没法把驴车上这些苦笋野菜给这些灾民,怕他们哄抢伤了孩子们,也怕他们抢走菌子吃出事来。
    其实西南山多,山上不管是野味还是野菜跟其他野果,都能填饱肚子的,就算找不到这些,镇子外的田沟池塘小湖不少,去里面摸鱼也能吃饱肚子的。
    到了西南,吃喝总归是不缺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