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嗯,长命百岁对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夏小乔偷笑着跟大家碰杯,愉悦的一饮而尽。
    “哎,张天王,那姓杜的三人,到底什么路数?”几杯酒下肚,那个输了钱的中年汉子就跟张大海打听。
    张大海回道:“瞎折腾的路数。说他们龙头老大倡议要结个什么盟,选盟主出来维护武林秩序,约束江湖人士,少掺合朝廷和刘起俊他们的事。要我说,有个屁用,江湖人士要是能乖乖听话,也就没有‘侠以武犯禁’这个说法了。”
    坐在中年汉子旁边的青年人接口说:“就是!再说掺合又怎么了?现下两边征战不休,谁也压服不了谁,苦的还是老百姓!咱们江湖中人,习得一身武艺,想去做几件既能扬名、又于百姓有益的事,有什么不好?”
    周大娘听了就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当然没什么不好了!那你怎么不去?小飞燕,你可在我店里窝了三个月了,到底惹了什么祸,还不说?”
    青年人有点不高兴的说:“都说了别叫‘小飞燕’!”又看了夏小乔一眼,一本正经的说,“叫大名,项飞!”
    “哦,原来你大名叫项飞啊!”周大娘说着转头跟夏小乔介绍,“小妹子对江湖中的事情还不大了解吧?这位项少侠呀,是江湖中有名的侠盗,有个外号叫‘梁上飞燕’,说他轻身功夫好。你当心着些呀!”
    项飞立刻说:“夏姑娘你别听周大娘说,我只偷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
    张大海忽然插嘴:“你莫不是真的惹了什么大祸吧?大当家昨日还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在这里。”
    “你怎么说的?”项飞立刻紧张起来。
    张大海道:“我当然实话实说,我从不跟大当家撒谎。”
    “你这么一说,明日他非得跑了不可。”周大娘笑道。
    项飞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却不再说话了,只喝酒吃菜。
    倒是一直忙着吃东西的宣谋忽然慢悠悠开口问张大海:“那你们大当家是什么打算?皇帝和刘起俊两边要不了一两年就会分出胜负,无论哪一边一统天下,休养生息之后,都不会容忍你们的存在。”
    张大海听了这话,脸上笑意散去,露出几分苦恼之色,却并不正面回答:“这我哪里知道?我只是个粗人,大当家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他居然还说自己是粗人?要不是不熟,夏小乔几乎都要嚷出来了。她现在是真的对这个桃园寨感到好奇了,宣谋说的没错,桃园寨再怎么说也都脱不开一个“匪”字,还杀过郯国官员,万一朝廷真的剿灭刘起俊,恢复侯氏统治,对桃园寨或剿或抚,总是不可能任由他们成为法外之地、国中之国。
    张大海显然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脸上有难以掩饰的苦恼,他既然能想到,他们那位大当家更能想得到。
    “我倒是有个主意,”宣谋忽然笑起来,那笑容莫测高深,还有点邪气,“不若你们趁此良机,举旗造反,做那只黄雀。”
    张大海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要当你当去!你以为扯旗造反那么容易呢?尸山血海成一人功业!”他一边说一边摇头,还连喝了好几杯酒。
    周大娘就插嘴说:“吵什么?人各有志。要我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桃园寨从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不会没有好结果的。”
    宣谋只冷笑一声,也不再多说,专心吃饭了。
    其余人赶忙打圆场岔开话题,又约着下午继续赌钱,问张大海要不要一起,张大海却说还有事情,吃过午饭就走了。
    夏小乔也没有再跟他们赌骰子玩,而是从周大娘那拿了本黄历,去教闲下来的小樱桃识字。
    这样闲闲散散的又过了两天,她内伤已经大致痊愈,就在张大海又回来客栈后,问他大内侍卫还在不在。
    “正要跟姑娘说,因为颍川大捷,苗长青那帮人都撤了。我恍惚听说屈政亮要亲自去颍川督战,想在过年前把商都也攻下来。他们暂时顾不上这边了。”
    夏小乔听说他们走了,立刻就跟周大娘告辞,说要回乡去。
    “知道你归心似箭,姐姐就不留你了。只是祭拜完了亲人,记得回来过年。不要太过伤怀,生死轮回不过就是这么回事,人人都有那一天,或早或晚罢了,伤心也于事无补。好好活着,保重自己,才是你地下的亲人想看到的。”
    夏小乔点点头,握了握周大娘的手:“多谢姐姐。那我这就走了,尽量赶回来跟你们一起过年。”
    周大娘送了她出去,她又跟宣谋、项飞等人说了一声,然后就离开齐家庄全力赶路,当晚就到了她生长到九岁的德章镇上。
    作者有话要说:  懒得放防盗……
    ☆、晋江vip
    夜幕低垂, 北风呼啸, 夏小乔戴着面具迎风独立,望着那条泛着晶莹雪光的平坦大路, 却迟迟没有动作。
    今夜正逢月圆,皓白月光照着一栋栋冒着炊烟的房屋,远远看着如同水墨画一样静谧美好。让夏小乔更加不敢走近。
    这样安静美好的小镇, 每一点昏黄的灯火下, 都有一家人团团围坐,说些邻里之间的长长短短,谈谈明春的打算, 教训几句不听话的孩子……。
    可惜并没有任何一盏灯与她有关。夏小乔踟蹰良久,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在这样的时刻靠近自己旧居,先进了德章镇,到镇上唯一一间小客栈投宿。
    她进门时还特意看了看, 可惜从年老的掌柜到十来岁的小伙计都是生面孔,虽然口音听着亲切,却并不是她记忆中认得的人。
    小客栈是个三进院子, 前面两进做了店面,夏小乔要了一间东厢内清净的客房, 又点了一碗汤面,要坐在前面吃。
    老掌柜就坐在炉火旁打量她, 并不委婉的问她从哪来,一个单身姑娘怎么这个时辰才投宿,外面不太平呢。
    “急着赶路, 想着今晚总能到镇上,就没在别处投宿。”夏小乔微笑着答了,又问老掌柜贵姓,是德章镇本地人么。
    老掌柜胡子稀疏,满脸皱纹,闻言叹道:“这里哪还有几个是本地人?当初差不多都死光了,我是北面小王庄的,姓黄。乱民来时,恰好在山里砍柴,才逃得一条命。”
    夏小乔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那么当初乱民过去之后,官府有出面慰问、给无辜惨死的百姓收尸么?”
    “有是有的,不过他们过了六七天才来,那时天热得很,尸体早都臭了,只能堆到镇西田里一块烧了,随便埋了点土。头两年兵荒马乱,也只能就那么着了,活人饭都吃不上,能想起祭拜的又有几个?后来换了个县官,才叫人在这几个死人多的镇各立了一块石碑,好叫人知道去哪里祭拜亲人。”
    夏小乔细问了两句焚尸地点,老掌柜比划着说了,又问她:“姑娘是来寻亲的?寻的是哪一家?”
    她沉默了一会儿,感觉喉咙里被什么东西哽得难受,好半天才能答:“是姓夏的。”
    老掌柜想了想,没想起哪一个姓夏的,就说:“许是我不知道。明日姑娘过去瞧瞧,那碑上倒是写了些名字,不过听说是不全的。如今还有人张罗着起个庙,一起供奉香火,就是没人出钱,建不起来。”
    夏小乔谢过老掌柜,吃了面,先回房去休息。等到月亮偏西,四处都静悄悄的,除了偶尔几声犬吠再没其他声响的时候,她轻手轻脚的开门出去,翻过院墙到了街上,按照老掌柜指点的方向,径直纵跃而去。
    越往小镇边缘走,光线越亮,月光与雪光交相辉映,加上夏小乔本就修炼得耳聪目明,很快就看到了矗立在旷野里的石碑。
    她脚步一顿,停下来远远看了一会儿,才勉强按捺住心中汹涌的情绪,飞身靠近。
    石碑约有两人高,做得颇为粗糙,上面既无螭首,下面更无龟趺。碑面上只简单雕刻了一段文字,大概记叙了刁民作乱、烧杀抢掠,致使无辜百姓受害,镇上十室九空,多惨至灭门,无人收殓下葬,因此由官府出面焚烧掩埋、造碑供纪念的经过。
    背面则如老掌柜说的那样,刻上了遇难百姓的姓名。夏小乔跳起来攀上石碑借力,一列列看过去,发现石碑上多是刻的“某某人一家几口”字样,只写了户主名字,饶是这样,上面粗看之下也有至少上百个名字。
    她一个一个细细看下来,到第四列终于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夏宇舜一家五口。
    夏小乔左手颤抖着轻轻抚过这几个字,心中难过至极,眼睛却干干的,并没有泪水流出来。
    “爹,娘,哥哥,嫂嫂,小乔回来了。”她用掌心按着这几个字,低声喃喃,“小乔长大了,能照顾自己了,会好好活着的。聂桐也很好,他比我有本事,也许能像他先祖那样成仙活个几百年呢……”
    夏小乔絮絮叨叨说了些修真界的事,最后才道:“爹,娘,哥哥,嫂嫂,我给你们报仇了。那个带人杀进我们家的恶魔何梁,我把他的头割了下来祭奠你们。”
    说完这句,她从青囊里拿出保存完好的何茂勋的头颅,端端正正放到了石碑顶端,然后从石碑上跳下来,又拿了早就买好的香烛纸钱出来,在石碑脚下雪地上插好香烛点燃,焚化纸钱,絮絮叨叨的又把她回到下界以后见过经过的事都说了一遍。
    等她说得口干舌燥,把该说不该说的话都说完,东方已经见亮,月亮也快西隐,夏小乔这才站起身,望着石碑说:“本来想给你们好好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重新起墓的……,不过现在这样也很好,不但一家人在一起,左邻右舍也都在,热闹得很。爹,娘,哥哥,嫂嫂,我先回去了,睡一觉再来看你们。”
    说完她就飞身回了客栈,一路并没惊动人,只引来几声狗叫。
    她回到房中脱了外袍,先运功一个周天,让真气充沛,缓和手足的冰冷僵硬感,然后果真睡了一觉,等醒来时,却是被外面路上的喧闹声吵醒的。
    夏小乔起身穿好衣服走出去,见客栈店里坐着几个人正大声议论,就问老掌柜:“出什么事了吗?”
    “姑娘起来了。”老掌柜看看外面,低声说,“今日有人去祭祀先人,发觉石碑上头竟多了个人头,吓得立刻报给了里正、游徼。游徼正带着人拿梯子去取那人头,听说石碑下面有人烧了香烛纸钱,所以大伙都猜那人头估计不是什么好人的。”
    店中一个双手插袖、穿布衣短打的中年人就插嘴:“里正喊了人去报上县衙了,我听他们说,县上都在传那个杀千刀的何梁死了,被人割了首级,里正和游徼都猜那人头莫不就是何梁的。”
    消息传的还真快,夏小乔又问:“那现在还能去看热闹么?”
    “姑娘你可别去!”老掌柜忙阻拦,“吓到你可不好,你吃点什么?”
    夏小乔就顺水推舟吃了早饭,然后才出门去石碑那边,结果到了那里却发现何茂勋的头颅还放在石碑上面,镇上居民围成一圈看热闹,只有几个人拦着不叫大伙接近,说是要等县衙的人来看过再说。
    她站在后头看了一会儿,算算距离,县衙的人最快也得中午才能到,就转身离开,按照记忆往自家原本住的地方走。
    到路口转了个弯,夏小乔看到一处熟悉的小院,院中三间破旧土坯房,外面的篱笆倒还是新扎的,这里原来是会编花篮的春儿姐姐家,她站了一站,凝神运功偷听里面的人说话。
    先是几声咳嗽,接着是个男子声音:“要不还是请大夫来看看吧?”
    接着咳嗽的人回话:“看什么看?不过是老毛病!哪里有钱看大夫?”却是个老妇人。
    没一会儿房门打开,走出一个身材瘦小的陌生男子,看起来约有二十七八,身上衣服打着补丁,看见夏小乔这样一个姑娘站在他家门外,不由多看了一眼。
    “大哥,劳驾问一句,原本住在这里的张家还有人么?”夏小乔一时没忍住,开口问道。
    那男子疑惑的问:“你是谁?”
    夏小乔顿了一顿,答道:“我原本住在这镇上过,认得张家的姐姐。”
    “没人了,春儿让那群丧尽天良的畜生掳走了,谁知道是被吃了还是被糟蹋死了……”男子一脸的麻木,“我是她表哥。”
    夏小乔站在那里久久不能言语,男子显然也不喜欢提这个,出来关了院门,就往热闹处去了。
    等那人走了,她又呆呆站了一会儿,才继续往前走。经过了字写得很好、每年都帮人写春联的于秀才家,又经过了手特别巧、做衣服很好看的李婶婶家,喜欢养狗养鸭子大白鹅的赵老伯家……。夏小乔却再没停下来过,她不想再听到任何可怕的消息了。
    终于,她远远看到了熟悉的老槐树。八年一晃而过,老槐树却没什么变化,甚至并没有变得更高更大,仍是只比院子围墙高了半个树冠……不对,她记得这边围墙当时被那些发狂了的乱民推倒了呀!再往院中看时,房屋顶上的烟囱也正冒出缕缕青烟,显然里面正住着人!
    夏小乔按捺不住,快步靠近院落,在确定无人注意之后,运气翻过围墙,直接落在了老槐树上。
    冬日的槐树叶已经落的差不多了,但是这株老树树枝比较浓密,夏小乔藏身上面,要是不仔细打量,一时也不易发觉。
    她缩在枝桠里头,将庄院仔细打量了一遍,发现不但围墙重建翻新了,就连屋舍也有修补的痕迹,起码屋瓦是换过的。
    正想趁前堂无人潜进屋去,就听见有两个人从院外走过,接着打开大门进来,一边走一边说:“老爷这两日就到了,你留心打听那边到底怎么回事,要真是何梁的人头就太好了,等老爷回来祭拜义兄一家,也可告慰亡者。”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写的好卡啊,都到这时候了,新文那边又更不了╮(╯▽╰)╭
    ☆、晋江vip
    话说完, 人也走了进来, 正是一老一少两个男人。老的穿一身整齐棉袍,少的穿短打, 身上棉袄虽然是布面的,看起来却有八成新,且两个人气色不错, 脸上没有常年吃不饱的困顿饥馁之色, 神情也不像夏小乔刚刚见过的大部分人那样充满愁苦。
    少年人听了老者的话应了一声,又问:“爷爷,这次大公子能回来么?”
    “八成回不来, 朝廷收了颍川,大公子必定公务繁忙。”一老一少说着话进了中堂旁的耳房。
    夏小乔凝神听他们说话,两人却没再谈及主人家,只说些洒扫庭院、采买木柴之类的琐碎事。
    她听着两人没有出来的意思, 前院也再没有第四个人在,就跳下老槐树,翻墙出去, 打算先回去跟老掌柜打听,等晚上再过来探一探。
    夏小乔回到小客栈时, 店中堂内已经没了人,老掌柜正靠着火炉打瞌睡, 见她进来就问她吓着没有。
    “没有,我就远远看了一眼,看不清呢。”夏小乔笑着安抚老掌柜, “说是不拿下来了,等县衙的人来了再说。”
    老掌柜点头:“是呢,是呢,乱动可不好。快坐下来喝杯热水,烤烤火。”
    夏小乔就自己倒了杯热水捧在掌心,坐到老掌柜旁边,问他:“我回来时绕着镇子走了一圈,看见有一家庄院格外齐整,院子里还有一棵好大的槐树,老掌柜可知道那是谁家?”
    “唔,你说谢家?”老掌柜眼里露出羡慕之色,“那是京里大官的旧宅,跟我们老百姓不同的。”
    京里大官的旧宅?那明明是夏家祖宅,自从夏小乔曾祖父起就住在那里了!她更不记得自家有哪一门亲戚是姓谢的!
    “京里大官?是做什么官的,老掌柜知道吗?”
    老掌柜道:“说是屈丞相的亲信,什么官,咱们也闹不清。不过肯定是大官,本县明府见了那谢家老爷都客气得很,说起来谢老爷快回来了吧?自从那年何梁作乱,几乎杀光了这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谢老爷把那宅子重新修起来、留了人看守打扫之后,就每年都回来过年。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呐,这镇上许多穷人都等着谢老爷回来了,施舍米粮好过年呢!”
    听说是个好人,夏小乔心里好受了一点,她又多问了几句,老掌柜却知道的不多,他是惨祸发生后第二年才搬来的,那时候谢家早把庄院修葺好了,留了专人看房子,之前的事通通不晓得。
    夏小乔也就没再多打听,回房去呆到夜深人静后,又偷偷潜出去,到了旧居外,探查到里面人都睡了,才悄悄翻墙而入,小心进了前厅。
    今晚月光仍旧很亮,夏小乔进去后,第一眼发现堂内布置与她幼时记忆差相仿佛,鼻子就是一酸。
    但她随即就发觉一点不对劲,北墙长案上摆着香炉和几盘鲜果,在这些后面竟赫然供奉了数个灵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