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现在急迫地需要立太子,可是眼下还没有儿子,他指着李氏给他生个儿子。
    他先前已经有两个孩子还没出母亲的肚子就夭折了,李夫人肚中的孩子,不容许再有任何闪失。
    立太子迫在眉睫。
    拓拔氏部落的传统是首领由联盟推举产生,部落内部则实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首领死了,由家族中力量强大的兄弟继承王位。为了防止宗族中有实力的亲王觊觎皇位,他必须采取和当年明元皇帝,太武皇帝一样的做法,那就是立太子。尽可能早的立太子,培养东宫势力,让太子能够早早地接触国政,让太子在皇帝生前就形成力量,这样才能保证来日太子登基,权力不至于不落到有心人手中。
    他父亲当年被祖父所杀,留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身边没有任何力量支持,所以他才会在太武帝死后被宗爱所囚,险些送命。登基之后,身边也没有亲信的力量,一直被大臣所挟。他深深晓得这种痛苦,所以他必须要尽早立太子,尽早培养太子的力量。一方面为了来日,一旦他有不测,太子不至孤苦无依,被人挟持。另一方面,他也要借立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75章 太子
    这是一场酷刑。
    他发出惨叫。豆大的汗珠滚滚直下,口中的木棍被咬出深痕。
    四肢疯狂的颤抖,他感到了血,温暖的鲜血从腿间汩汩涌出来,身体好像一个破了洞的水袋。
    有人给他擦拭大腿,止血上药,他像一滩死肉,被人从榻上抬了起来。他两条腿不敢着地,被搀扶着,拖在地上行走了几圈,勉强能够站立住了,才被扶到蚕室中。接下来这三天,他将不能下床,不能解溲,不能进饮食。
    他在秽恶的蚕室中度了一夜。次日,韩林儿过来了,立在榻前,宦官用盘捧着药。韩林儿说:“这是皇后赏给你的药,可以去腐,止血生肌。”
    杨信躺在床上,虚弱说:“谢皇后娘娘的恩典,臣不能亲自向皇后娘娘叩头谢恩了。”
    韩林儿说:“皇后娘娘说免了,你若死不了,养好了伤再去谢恩吧。”
    杨信说:“有劳韩大人,为臣亲自走一趟。”
    韩林儿道:“言重了,我只是奉皇后娘娘的命。”
    韩林儿站在寺门前,石阶下有一丛张着紫色白色喇叭的牵牛花,花朵儿迎风摇摆着,清新而惬意的初秋下午。
    他总觉得杨信这个人不对劲。这人不是个省油的灯,好好的仪銮卫,风光的差事不做,跑来做太监,不是脑子里进水了,就是真的想富贵发达想疯了。
    皇后真打算将这个人留在身边吗?这种人,就是没事也要给你整出事来,韩林儿十分不喜这个人。
    然而皇后为人甚有主见,她虽然亲信自己,但并非事事听从,也不是任何心思都会说与下人知道。虽然他能够猜测,但也无法对她施加任何影响。
    寒霜将山野染上一层秋色,九月的时候,拓拔叡还京了,带着刚出生满月的儿子。
    他本来想早点回来的,怕孩子太小经不起路途,加之李夫人刚刚生产身体虚弱,所以又耽搁了些时日,等孩子满了月。
    李氏躺在马车中,怀里抱着咂咂吮乳的婴儿,拓拔叡坐在榻边,怀搂着她肩膀,手握着她的手,笑容满面的看小孩儿吃奶:“你说朕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男孩子要取个大气一点的名字,这可是朕的第一个儿子,朕要给他取个好名,还要给他一个响当当的名分。”
    李氏又欢喜又担忧。欢喜的是她生了个儿子,这是她和拓拔叡的儿子,拓拔叡非常开心。担忧的是,拓拔叡兴奋地过了头。拓拔叡对这个襁褓中的婴儿好像怀着特别的期望。魏国后宫中的传统……她有点担忧自己的命运。她注视着自己胖乎乎的小儿子,笑说:“妾不要他取个洪亮的名字,也不要他响当当的名分,妾只要他健健康康长大,没病没灾的就好了。好好活着就是好的,其他的,尊荣富贵,咱们都不强求。”
    拓拔叡笑说:“他是朕的儿子,他生下来就应当尊荣富贵,有什么强求不强求。朕的东西,来日都要给他,这是他应得的,谁也没资格跟他争抢。”
    李氏仰头看了拓拔叡,有什么话在舌尖上欲言又止。拓拔叡瞧见了她的神色,猜出她的担忧。他低头在她唇上吮了一个,叹,低了声安慰说:“你给朕带来了儿子,是朕的功臣,朕不会亏待你的。你是他的亲娘,可要好好的教养他,让他将来像你一样聪慧有才华。”
    李氏听到这话,心里蓦地安慰了不少,皇上是重情的人,不会对她那样残酷的。都说帝王无情,可她知道拓拔叡不是那样的人。他重情,对死去的闾夫人,对曾经共患难的小冯氏,对因为他而遭受家破人亡的乌洛兰延,甚至对杀死过他生母的常氏。儿子是至亲的至亲,他不会伤害自己儿子的生母,他不会那样对待为他冒着生命危险十月怀胎,痛苦分娩的女人。
    她晓得人的心之恶能恶到什么程度,人有的时候是畜生都不如的。为了利益攀营,他们争夺,杀戮,利用,陷害,向无辜的陌生人举起屠刀,把人当做牲畜牛羊。拓拔叡能对身边的女人有责任有情义已经是难得的好丈夫了。她要求不高,能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已经心满意足,因为他,她要感激上苍。
    李氏靠在丈夫怀中,心中感叹着。
    拓拔叡回来了。
    李夫人生了个儿子。
    心中最大的担忧还是化成了现实,冯凭一时,心里又荒凉又失落。
    李氏生了儿子,拓拔叡此番一定会立太子的了。他现在急欲立继承人,加之魏宫历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为继。
    她感觉到前路幽险,阻隔重重。李氏的儿子做了太子,她的未来就要艰难了。一个皇后,没有亲生儿子做太子支撑,这后位就无法稳固。当年赫连皇后和景穆太子就是例子,景穆太子的生母都被赐死了,赫连皇后也没能和太子合得来,最后被登基的拓拔叡赐死。
    这不是杞人忧天,是活生生的血例。想也可以想见,赫连皇后不会信任襁褓中就被立为储君,一路权势汹汹的太子。而太子众星捧月,也不会喜欢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又占据着皇后宝座,逼退了自己生母的女人。这是人之常情。李氏的儿子若做了太子,冯凭也避免不了要面对这种尴尬。
    可是思来想去,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太弱了,对于这样的大事,她完全是无能为力的。她无法阻止李氏怀孕,也不可能阻止李氏生下儿子,那是螳臂当车。她晓得自己的斤两。
    她太弱了。
    这正是拓拔叡册立她为皇后的意图。
    因为她太弱了,无力影响干涉皇帝的任何决定,也无力影响干涉未来的继承人。
    换做是豪门大族,身后有家族支撑的皇后,皇帝恐怕难以随心所欲地立太子。
    立皇后的儿子,要担心将来外戚专权。母强子弱,皇帝被亲生母亲控制甚至杀死,这在任何朝代的宫廷都不鲜见。不立皇后的儿子,太子的前途安危就难以保证,要被皇后家族威胁。
    皇位周围汇聚着无数人的利益,每个参与这场博弈的人,代表的都不仅是个人的意志,还有他身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他的家族,他的支持者……
    他的意志,是无数利益相关者意志的合力。一个人的失败,意味的不仅是个人的死亡,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崩塌,一个利益集团对另一个利益集团的厮杀胜利。一旦具有了这个身份,父便不再是父,子便不再是子,母亲也不再是母亲,所以才会有父子母子兄弟相残,因为他们都不是一个人,他们身后都有一大批人,每个人也都是饿狼似的争着抢着撕咬着。这种关系一旦处理的不好,就可能导致血腥的厮杀搏命。一场宫廷政变下来,死去的全都是皇帝的亲人。兄弟,妻子,儿子,叔伯,任谁也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平衡。拓拔叡这人,在大事上是非常清醒的。
    眼下的情形,冯凭只能眼看着拓拔叡带着李氏和未来的太子回京,并祈求上天保佑了。
    拓拔叡还京了。
    还京的第一件事,是宣布皇长子拓拔泓的出生,并大赦天下。
    冯凭往太华殿道贺,宗室大臣们也纷纷献贺,常太后对此也很高兴。拓拔叡非常开怀,册李氏为贵妃,升李氏的父亲李惠为尚书郎,封爵为国公。
    又过了三天,拓拔叡为皇长子拓拔泓办满月宴,再次宣布大赦。短短数日内两次大赦,谁都知道皇帝对皇长子拓拔泓的态度不一般了。考虑到当年太武帝,景穆帝以及拓拔叡这三位,都是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或者太孙的例子,众人都相信拓拔泓会被立为太子。
    源贺、陆丽、常英等人上书,建议皇上立皇长子拓拔泓为太子,常太后也向拓拔叡提议,按照宫中故例,立拓拔泓为太子。拓拔叡欣然接受,于是在拓拔泓刚满三个月这日,宣他以皇太子礼入太华殿觐见。
    拓拔泓还是个小婴儿,他并不晓得自己的身份是何等隆重。这段日子,整个帝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泓,意思是水深广,名字是拓拔叡亲起的,很衬得起一国太子的尊贵。三个月的婴儿,躺在锦缎的襁褓里,被奶母抱着,被太监,宫人,侍臣簇拥着,去觐见他的父皇。
    拓拔泓已经褪去了刚出生时的一身红疙瘩和褶皱,变得有几分白嫩可爱了。拓拔叡将他从奶母怀中抱起,高兴地逗了一阵,冯凭在旁边看着,笑微微的。拓拔叡将婴儿递给她,笑道:“你也来抱一抱,你也算他的嫡母呢。”
    拓拔泓长着一双乌黑的眼睛,神态慧黠机灵,他像个大人似的,一边咬指头,咬的口水长流,一边好奇地盯着人脸看,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
    他长得模样像李氏,眉眼五官都极肖其母李夫人,只有偶尔那么一眼,看得出几分他父亲的影子。不过宫人都说他像皇上,常太后也说他像皇上,他聪慧大胆,吃奶就使劲吃,人一逗就哈哈大笑,笑起来跟皇上小时候一模一样。
    冯凭抱着拓拔泓,有一瞬间,她对这个孩子生出了占有欲。她希望这个儿子是她的。
    第76章 抉择
    晚上,拓拔叡来到李夫人宫中,却见李氏跪在殿中,见了他磕头,垂泪不已。
    拓拔叡惊讶道:“你这是做什么?”
    这个季节,地上有些凉。想到李氏才刚出月子不久,前段日子还生病,身体虚弱,他忙上前去将她搀扶起来:“怎么哭起来了,有什么事,告诉朕?”
    李氏举着袖子哭个不止,哽咽的久久说不出话来。拓拔叡让她起来,她也不起,只是原地跪着。拓拔叡不晓得她哭什么,只是搂着她肩膀,拍着她背哄着。李氏泪流不止,过了好久才慢慢哭泣说道:“太后方才让人来,将泓儿接走了,说是要将他带去金华宫。”
    拓拔叡说:“朕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大事呢。这事太后同朕说过,太后要给泓儿安排保母,朕准许了。朕小的时候也是在金华宫长大的,这有什么。”
    李氏道:“皇上是要立他做太子吗?”
    拓拔叡道:“朕已经拟了诏。”
    李氏闻言,伤心欲绝,哭道:“妾乃贱妇,出身卑微,泓儿命小福薄,也当不得大贵。妾怕折了他的寿,恳求皇上,不要立他做太子。如果皇上坚持要立,妾愿意将他过继给皇后名下,皇后身份尊贵,必能尽教养之责,保他平安无虞。妾愿舍身出家,至寺中修行,守青灯黄卷,日夜为他和皇后祈福。求皇上答应臣妾的心愿。”
    拓拔叡大是诧异,原来先前那两句都是铺垫,她真正要说的是这个。只是好端端的,她怎么突然要出家?
    “怎么说这种话?是皇后对你说了什么?”
    拓拔叡感觉冯凭应该不至于,冯凭没那胆子。
    他问:“还是太后说了什么?”
    李氏伤心哭道:“妾同皇上恩爱一场,不敢求别的,只求皇上看在妾为皇上十月怀胎的份上,饶了妾一命。妾不敢妄想名分,请皇上赐妾出家吧。”
    拓拔叡震惊,放开她肩膀,惶惶然站起来,说:“朕何时说要杀你了?”
    李氏哭道:“皇上没有说,太后已经打算下懿旨了,这难道不是皇上的意思吗?”
    拓拔叡听到此言,热血冲头,脑子里一嗡,好像当年闾夫人的事又在重演了。
    他怒道:“谁在胡说八道,朕没有这个意思,太后也没有提过此事,你不要听那些贱嘴的奴婢胡言乱语!”
    李氏见他这般反应,才仿佛看到一丝生机:“妾不敢胡言乱语,妾什么也不懂,皇上应该去问太后。”
    拓拔叡怒道:“宫里没有这样的规矩,就算有,到朕这里也应该废了。你是朕儿子的生母,朕不会杀了自己亲生儿子的母亲,让他一生下来就没有母亲。你不必说这个话了,朕这就去见太后,告诉他,这件事朕不会允许。”
    李氏哭道:“求皇上允许妾出家去吧,妾不要名分,只要妾的泓儿能平平安安,妾可以什么都不要。”
    拓拔叡看了她一眼,道:“你在这里等着吧,朕会给你个答复的。”
    拓拔叡拂袖去了,留下李氏一人默默流泪。
    她怕死,世上谁人不怕死,她刚生了个儿子,拓拔叡宠爱她,封贵妃的册印马上就要下来了,眼看着一切无比美好,未来一片光明,她不想死。
    她不信什么立储杀母。说什么规矩,不过是看帝王心意。帝王心意想留你,你就活,帝王心意不想留你,你就死。
    她知道拓拔叡是不会杀她的,只有常太后,常太后视太子的生母为眼中钉。常太后想杀了她,常太后夺走她的儿子。
    然而不管常太后怎么想,唯一能决定她命运的是皇帝,是拓拔叡。常太后只是个后宫妇人,没有皇帝的同意,她不会下懿旨,擅自做出赐死太子生母的决定。所以她向拓拔叡求情。
    她不想死。
    活下去,等拓拔泓做了太子,她是太子的母亲,这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只要过了眼下这一关,不久,她就会拥有一个未来储君的亲生儿子。
    拓拔叡走进永寿宫。
    他意外发现,冯凭也在,冯凭正坐在榻前,陪太后说话。苏叱罗,李延春等人立在边上,殿中生了炭盆,像是度冬似的。常太后倚靠着枕头躺着,手从几上小碗中取了什么东西,一只大黄猫上蹿下跳地绕着她手“喵呜”“喵呜”,伸着嘴咬她手,讨要食物。冯凭则一身鹅黄衣裙坐在席上,手里拿着一根拨火的铁签子,百无聊赖地拨着火盆里的灰。
    炭火燃的久了,上面起了一层白霜,她用签子在白霜上无聊地画着画。
    这幅景象堪称宁静。
    拓拔叡来的突然,也没有让人宣报。常太后见他,惊讶笑说:“皇上来了,我怎么没听见宣。”冯凭则是从席上站了起来,款款地走上前迎接。
    “皇上。”她笑唤他,一如既往的抿着嘴微笑,眼神有些羞涩。
    拓拔叡想和太后单独说话,但又一想,让皇后听一听也好。他遂没有支开冯凭,也没有理会她的迎接,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向常太后开了口相问:“朕刚知道,太后要赐死李夫人?”
    冯凭听到这句,好像受了惊吓似的,脚步不动了,顿时默不作声,笑容消失了。
    隔了两丈远的距离,她静静地看着拓拔叡,一双眼睛清清明明,没有一点杂质尘埃。
    她眼神楚楚可怜,引人心动,很悲伤,很深情,非常无辜。
    太后很意外,好像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惊讶道:“我还以为这是皇上的意思。”
    拓拔叡说:“这话从何说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