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9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无定河。常安小声道。
    未曾想这般巧合,晁晨立时向公羊月望去一眼,燕才心思敏捷,闻弦歌而知雅意,便跟声道:二位侠士也是?
    晁晨颔首。
    燕才抱拳:不知在下可有面子邀二位同行。
    晁晨正要满口答应,公羊月却抢先拦话:那得看什么面子,这些可都是鲜卑人,你得罪的人并不简单。
    我燕才行端立正,从不与人结仇。燕才并没有因他的直言而不悦,反倒颇有些欣赏,对方越是老道谨慎,则说明与此间之事越无瓜葛,对彼此都好,做人自该坦诚,于是他援手一引,笑着说:我知二位定是满腹疑窦,适才一战,你我也算是同生共死,不若这样,边走边谈,如何?
    四人结伴,互通姓名,说到公羊月时,燕才和常安略有惊异,显然代国虽远,他们仍因江湖传闻而觉这大名如雷贯耳,但硬说举止,却是如常,只燕才道了句英雄不问出处,当下结缘,纵观来日,颇有名士之风。
    怎么个来日法?公羊月觉着有趣。
    燕才笑答:家中世代研究谶纬,所谓一语成谶,则是今日无心事,来日方成真,换言之,有预言之效,自是向前看。
    自古以来,应验谶语不少,阴阳吉凶的占卜历来是门大学问,晁晨闻之,当即肃然起敬:燕公子提及家世,不知祖籍何处?
    代郡,燕才拱手,他虽擅武,但出身腐书网,从小耳濡目染,礼数自是不少,不瞒二位,家父正是行台尚书燕凤。
    所谓行台,直属代国皇帝麾下,独立僚属,地方无权干预,而行台尚书多乃皇室亲信,称之为特使亦不为过。
    晁晨再度拱手为其父:原是承自家风。
    拓跋珪复国后,燕凤虽有从龙之功,乃朝中重臣,但毕竟比不得王猛、张宾这类一流谋士,又不是手握重兵,挞伐一方的大将,名声在南边并不显赫,晁晨听过后,也只客套地赞扬两句,但公羊月却相反,心间一紧,颇有些凝重。
    燕凤?可是那位出使秦国,巧答苻坚,又在强秦灭代时,使计救回幼帝归国的燕子章大人。
    正是。
    公羊月依稀记得幼时,父亲曾亲自登门拜访过当时还只是左长史的燕凤,那一日他也在,不过在车马中。
    这个燕凤会不会知道些什么?
    可彼时燕凤并不在,府中婉言谢客,未曾碰面之人,该是并无交集才对。
    燕才见他追问,也心生困惑,毕竟拓跋鲜卑几个大族可要比他名不见经传的燕家有吸引力得多:公羊少侠,可是识得家父?
    素不相识。
    公羊月草草扔下四字。
    江湖游侠一向脾气古怪,燕才心知,便没再深究,而是接上先前的话头:至于我们为何在此,实际上是因为
    是因为王太后病重,思念故土,所以才遣我等常安截话。
    他对公羊月及晁晨并无意见,只是出于警惕,不想将国之大事和盘托出,除此之外,更是担忧燕才失言,会引来后患。
    燕才比常安胆大,对形势所见更为分明,眼前两人虽出身草莽,但却皆是精明,寻常的借口不仅瞒不下去,反而还会因为不够坦诚,产生隔阂,与其离心,不若同行,在晁晨透露他们之后也要往云中去时,他便打定主意,这一路互相扶持。
    于是,燕才抬手止住后话,面不改色道:此为其一,真正的原因乃为其二,燕国皇帝慕容垂御驾亲征,意在云中,前阵子已大破平城。守城的陈留公拓跋虔战死后,朝中人心不定,诸部隐有骚动,为免祸乱,家父则奉王令,前去安抚王上母族贺兰部。
    说是安抚,其实联络以在必要时拱卫皇权才是。
    达观是我父掾属,与我一道出行。因受人所托,离开贺兰部后,我二人未随方队回归,才给了这些人可趁之机。
    晁晨问:燕兄可知来路?
    该是独孤部的人,他们的首领从前有过叛乱,后受陛下打压,如今朝中不稳,自是蠢蠢欲动,若我俩死在秦代边界,不正好可以嫁祸秦国,说不定还能趁势扳倒燕家。
    公羊月对代国内政不甚在意,倒是对他口中故人有些好奇,能托付燕凤之子出外亲办,此人身份定不简单,不知为何,他忽然想起贺兰山下争相竞买的风铎,遂脱口问:故人所托那个风铎?
    燕才一怔,复爽朗笑道:我真怀疑,公羊少侠你是否精于卜筮!不错,我二人眼下正是要去将那只风铎埋于无定河边!
    这听起来却也不像旧俗,公羊月便又追问,可惜燕才也只是奉命行事,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无法,此事只得暂且搁下。
    而后,公羊月与晁晨挖齐草药,叫上燕、常二人一同去往河边歇脚的营地,待乔岷煎服威灵仙,才继续启程往东南向赶路,直到抵达长河岸。
    故来无定河又称朔水,策马远望,只见道缓岸阔,水流不湍,蜿蜒又胜长练,夕阳余晖下静波潺潺,色如织金,偶有飞鸟涉水来,点起重重涟漪,似荡漾在游者心间。
    夹岸渡头上,有一孤帆悬,掌桨的摆渡人正跷脚躺在舟子上瞌睡,听见马鸣惊醒,扬手高呼,试问是否渡河。燕才告与不渡,回头看向公羊月,待后者亦摆头,他才续问附近是否有人家。
    天色已晚,能有个温暖的落脚之地,总比露宿郊野要强上许多。
    哪知那摆渡人却说没有,本来附近是有不少住户,毕竟依山傍水之地,但后来却都尽数迁走,就他留下,只说干了一辈子摇橹的,不舍得。
    长河无桥,他在这里,就是渡人的。
    晁晨眺望四野,忆起古来黄泉传说,莫名有些怅然,从前这儿为匈奴所占领,兵戈交战不断,想来死过不少人,那些远征的兵士,或许也正等着船载归家。
    公羊月轻声道:漠北而起的春风,会在此折转,归于江南。
    晁晨闻言侧目,只见公羊月身披霞光,立马在前,夺目的红衣色如曾染遍旷野的殷殷鲜血,那一刻,他眼中亦是波光摇曳。
    第111章
    这个季节, 徙居的牧人少,有时十天半个月不见生人,难得有行客, 摆渡的艄公亦很开怀, 不仅给公羊月等人指了一处好地方安营扎寨, 还出借锅碗,送来些陈年佳酿。
    日沉星升后, 几人围火而食。
    崔叹凤晡时后不再加餐, 便去给燕才换药包扎,剥去外衣后才发现, 他左肩至后半背刀伤连片, 皮肉外翻,实是触目惊心。双鲤未防, 匆促一眼下小脸登时扭曲成一团, 捂袖避开, 周围几个大男人回视,亦目有不忍。
    燕才却未露出痛色, 依旧端碗与几人谈笑风生。
    常安是率先开口的, 头一句便是悔过:都怪我不好, 若不是我拖累, 燕兄也不会伤重至此。
    我真没用,就不应该来到这里。
    一回两回还未有不妥, 几人或是安慰, 或是调侃,可三番五次听他唉声叹气, 反倒教人不耐烦。反观燕才,文武出众且口才朗朗, 大家不自觉都爱同他闲聊,无人理会之下,常安更是只能抱膝独坐,郁郁寡言。
    按理说听着便是,但看燕才风姿绰约,他又艳羡不已,坐不住身子,努力想插嘴。本是欢欢喜喜讲笑话,可老有个人支在中间说丧气话,总归有些扫兴。燕才察觉氛围尴尬,便喊常安去给摆渡艄公送还洗净的锅碗,顺势将人支走。
    看他一步几回头,双鲤又于心不忍,忙不迭开口:达观哥哥为何老这么不开心?
    崔叹凤亦附和:这可不似少年人的精神头。
    晁晨没搭腔,觉得能理解又不能理解,常安说的那些话不是全不好,但翻来覆去听,总教人有些膈应,人谁还没个苦楚,可也不是人人挂在嘴上,若令他选,他也更愿与燕才这般豪爽大方的人结交,至少不累心。
    几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解,即便最初不觉得人是个拖油瓶,至此也生了些犹豫。
    燕才心里头通透,索性放开了谈:其实这与达观身世有关,他父亲早亡,母亲与他嫌隙颇重,自幼又是个嘴笨的老实人,三句话说不过人家,每每开口都给堵回去,再加上异国他乡,空有才情可因身份无处施展,久而久之便有些个怨天尤人。
    曾经有不少人向我忠告,但达观是我朋友,又是我向父亲举荐,我不能放弃他。
    篝火橘红的光晕开在燕才脸上,登时那双眼比星河还明亮,只见唇间一抹笑,蕴着赤忱的温度。双鲤埋下头,乔岷侧耳静听,晁晨若有所思,崔叹凤则面起怅惘,只有公羊月独自灌酒,和这氛围很是不搭。
    燕才笑道:诸位都是豁达之人,自然难以想象这世上还有许多人生来寡言,郁郁惆怅,能苦中作乐自然好,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燕大哥,你说得好有道理,不如我再安慰安慰他?双鲤想了想,试探道。
    公羊月抻手,在双鲤头顶狠狠揉了一把,驳道:不是安慰,傻不傻,他要的哪里是安慰,对他来说,只是希望自己更有用,能被人需要罢了,而后他挑眉看向燕才,我说的可对?
    真知灼见。
    燕才霍然起身,走到河边,朝远处踽踽而来的人影喊道:达观,大家想泛舟星河,这一回生二回熟,数你见艄公次数多,能不能借到船就靠你啦!
    常安高高跃起,同他招手,响亮的嗓音飞遍河岸:靠我?我试试,我去试试看!没过多久,他欢喜归来,因那步子跟不上,一个趔趄差点跌个四仰八叉,但他就是打心眼里高兴,紧压的眉头终于展平:燕兄,我借到啦,幸不辱命,幸不辱命!
    众人携酒登船,也不讲究,随意寻了块地落座,公羊月足踏船头,内劲往甲板下一送,船无桨自漾,慢慢悠悠漂向川流之心。此时,无定河水澄澈如镜,星月倒影落下,仿佛真置身天河。
    来行酒令!公羊月高呼一声。
    响应不少,但七嘴八舌争得厉害,晁晨和燕才一肚子才学,自是不惧,常达观亦勉勉强强,公羊月虽不是读书人,但喝酒厉害,他敢提自是有恃无恐,只有剩下三个文不成武不就的,意见很大。
    最后拟定,诗文不限,但句子里必带眼前景中之物,且得唱出来。
    猜拳定先后,常达观起头,他举杯纵观四野,开腔果真带着极为强烈的忧郁风格: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注1)及此,他将手往前一引,艄公所居小屋一点灯如豆,窗上孤影凄凄,燕才吹埙与他相和,倒是莫名映衬这荒凉。
    崔叹凤凝目细看:我瞧那山后,好似真有几座青冢,不知埋骨是何人?
    待他唱完最后一句,竟当真东向而看,落泪沾衣,双鲤本想调侃一句即时的眼泪可也算数,但见此情景,却再说不出,只觉得心中很是伤情。
    常安心怀天下,心生忧患,也管不得规矩,夺过大碗浮一白,醉醺醺难得生胆气:我娘说,我的故乡在大河之南,若有一日能归去,但愿不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天下何日一统,何日一统啊!
    晁晨为此悲壮之情感染,少饮酒的他也劈手夺坛,仰头豪饮,续唱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注2)
    好!双鲤捧哏鼓掌。
    公羊月烦她打断:你晓不晓得他唱的什么?闭嘴。
    晁晨曲成豪放,与他平日拘谨恭顺的性子截然不同,公羊月抬眼看去,一边倾听,一边指叩船舷为他起拍子,直到他唱完最后一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公羊月!
    晁晨大喊一声,几人都被他骤然拔高的声量吓得震颤,目光在两人间来回跳跃。
    晁晨摇摇晃晃站起,扶正歪扭的帻帽,端着酒樽字字真情真意,又开始许愿:一愿天下贤人不失,收河山,匡正溯;二愿忠良善始善终,沉冤雪,丹心明;三愿呵,三愿
    说到第三愿,他却只望着人傻笑,始终难开口。
    公羊月看他满面酡红,干饮一口酒,心中不由有些烦躁,立时出声打断:下一个,下一个该谁?
    晁先生方才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听得我热血贲张,是美酒,则当饮三千杯!燕某不才,为诸位再唱《对酒》。燕才手中埙起羽调,拍板清唱,歌中慷慨激昂,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注3)
    燕才所向,不悲不喜,所愿乃天下大同。
    晁晨不由赞道:确实是忠臣良将之相。
    公羊月耳朵尖听了去,不屑哼声,把盏中美酒往他身后泼去,水面上瞬间泛起层层鱼鳞似的波纹。晁晨本全神贯注,受惊后仓促四看,确认是公羊月作怪后,露出一副孺子不可教的无奈,把头别开。
    见被无视,公羊月又拿剑去拨他衣袖,这袖子没钩着,倒是鞘上的镂花挂在腰带上,他登时玩心起,狠拽了一把。
    晁晨向后跌靠,撞在舷上。
    怎么?
    燕才机敏,听得动静,唱声戛然而止。
    公羊月趁势跳出来,嘴里高喊着罚酒,燕才笑着去取酒坛,被晁晨按下:无妨,继续!趁着酒劲上头,他把手掖在衣中,紧拽着腰带和公羊月斗气较劲。
    这可苦了横在中间的崔叹凤。
    将好,燕才唱罢换他登台,他便起身活络腿脚,向着河心假意思忖,而后想了个法子,笑道:崔某只通岐黄,却无诸位好诗才,就不诵些名篇高作,但见草翠盈坡,不如起个童谣给大家逗趣。
    说着,就这逼仄大小的方舟,他亦忍不住走了一步,戏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注4)
    只听哎哟一声,崔叹凤果真给绊了一跤。
    晁晨看人向自己来,下意识伸手去托,哪知中计,叫崔叹凤捉着手一拉一推,人还没站稳,便旋身交错位置,恰好公羊月用力拽,晁晨为护着自己腰带,一脚蹒跚扑了过去,把人抱了个满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