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从道果开始 第3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用了。”
    陈季川摆摆手,也懒得找借口去解释,只道:“今日就走,你也不必相送。这住处给我留着,半年后我还要回来的。”
    “长寿不敢!”
    鲁长寿忙道。
    “好好打。”
    “不要有压力。”
    陈季川拍拍鲁长寿肩膀,鼓励道。
    他这个时间离去,白天赶路,等晚上歇脚再回大燕的时候,至少过去七八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谭派十三太保很可能已经到了岭南,他不一定赶得上。
    “太爷放心。”
    “长寿一定不堕太爷威风!”
    鲁长寿一脸坚定,肩上无形压力似乎更重。
    陈季川见一番话适得其反,没了兴致,转身就走。一步跨出,身轻如燕,消失在后山林中。
    ……
    第17章 武胜门缺粮!
    现实。
    蜈蚣山。
    黎明到来,天色微亮。
    陈季川睁开眼,看到跟前陈少河已经醒了,正瞪大眼睛警戒四周。
    “怎么不多睡会儿?”
    陈季川即使夜里,即使在大燕世界,也时不时出来看一眼四周,确保没有动静,才继续进入大燕。前一次出来,是大燕半月前,放到现实中,也就是半个时辰前。
    当时陈少河还没醒。
    “睡好了。”
    “我帮四哥看着外面,小心被人摸过来。”
    陈少河见四哥醒过来,脸上警惕严肃退下去,冲陈季川咧嘴笑着。
    然后才站起身,活动僵坐了一夜的筋骨。之前担心吵醒四哥,现在就没关系了。
    “不错。”
    “小心点好。”
    陈季川点头。
    他意识在大燕,现实中一有风吹草动他也能第一时间感应到,用不着陈少河把风戒备。但陈少河有这般谨小慎微的心思,陈季川是赞赏的。哪怕是无用功,也不去打击陈少河的积极性。
    得了夸赞。
    得了认可。
    陈少河果然喜笑颜开,问道:“四哥,现在就赶路吗?”
    陈季川看了看天色。
    太阳还未升起,月亮还未落下,但天边已经放亮,已经不耽搁看路:“现在就走。”
    蜈蚣山延绵四五十里。
    这是直线距离。
    人在其中,山峦起伏,要走的实际路程何止百五十里?
    昨日先是跑了三四十里,后换了衣服,洗了污垢剃了头发,又跑了三十多里。算下来,还有一半距离,就能跑出蜈蚣山。
    七八十里路。
    对练习‘陆地飞行术’,一口气能跑百里的陈季川来说不算什么。就算背着陈少河,有源力来恢复体力,陈季川也不愁力竭。
    “来。”
    “上来。”
    陈季川也不墨迹,站起身来,将身旁雁翅刀拿在手上,蹲在陈少河跟前,让他上到背上。
    “哦。”
    陈少河也拿起一口雁翅刀,伏在四哥背上。
    他知道。
    以他的体力,没资格去担心会不会累着四哥。兄弟俩都清楚,在累跟死之间,前者压根不算什么。
    ……
    又是一通奔跑。
    路上。
    陈季川用足射功,踢出飞石,打死一头野猪两只野兔。找到溪涧,简单处理之后,让陈少河生火,兄弟俩饱餐一顿,继续上路。
    从黎明到清晨。
    从清晨到晌午。
    陈季川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狂奔。等到晌午刚过,就已经跑过七八十里山地,到了蜈蚣山边缘。
    出山之后。
    往西面是建陵县,往东面是理定县。
    “阳朔。”
    陈季川不往西不去东,继续向北走。
    渐渐地,能碰错落的村寨跟零散的乡人。村寨大多空置,乡人逃散无踪。
    永丰、理定等县气候较为炎热,兼之水系发达,因此多种两季水稻。眼下正是夏收之后不久,按理说不该有这么多乡人逃散才对。
    陈季川带着疑惑,背着陈少河一通跑。
    一路上。
    或是十多个一家人,或是数十个一村人,一个个背着行囊,满脸苦闷往北面赶路。
    “四哥。”
    “我看路上好多村寨都空着,有好多水田,这些人为什么都不在村里待着?”
    陈少河伏在陈季川背上,好奇问道。
    有田有地。
    瞎跑什么?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理定县刚刚经历大战,这些人遭了难,只能背井离乡。”
    陈季川心里有些猜测。
    从沿途田地里的景象来看,今年的收成还不错。既然如此,这些人还要抛田弃地逃难,很可能是遭了兵灾。
    以往大楚的士卒手脚不干净。
    如今。
    武胜门、漓水帮这些草莽帮派,一群泥腿子组建的军队,又能好到哪里去?
    “狗东西!”
    “惯会祸害人!”
    陈少河一听,顿时明白了,嘴里骂道。
    殊不知。
    当初被人畏之如虎的陈家,与这些‘匪’、‘兵’‘官’并无不同。
    陈季川心知肚明。
    摇摇头。
    避过这些人,继续往前。
    “四哥。”
    “不跟他们打听一下外面的情况吗?”
    陈少河默默憋了一阵子,最后忍不住问道。
    难得碰见人。
    正好打听打听黑狱外面这些年的变化才是,怎么反而避开呢?
    “太乍眼。”
    “这些人一看就是一家子,多的也是一个村子的,各自都很熟悉。我们两个生面孔跑过去,问东问西,人家可不会搭理,说不定还要赶我们走。”
    陈少河能想到的,陈季川自然也能想到。
    只不过他想的更多。
    在黑狱,与世隔绝了六年,找人打听、熟悉外面的世界,这是必须的。但找什么人了解,就有讲究了。
    除了要注意‘生面孔’的问题之外,还要找些见多识广的人打听才好。
    这些乡人知道的恐怕不多。
    最好能找到县城里的人,甚至是读书识字的,那样才能打听到许多真实有效的信息。
    陈季川轻装简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