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69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闻言,一直在乾清宫外等候的太医们这才三两进来,围在龙床旁关心皇帝的病情。
    “陛下进来失眠盗汗,不思饮食,还是要注意调养。”太医说着,她欲言又止,讳莫如深。
    朱由校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体,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笑了笑,挥手道:
    “你们出去吧,朕要睡会,奏折就让英国公、魏忠贤和军机房代为批驳。”
    “可是陛下…”围在一旁的群臣们似还有话说,却被朱由校一句话呛了回去,“朕乏了,你们退下吧。”
    闻言,群臣们面面相觑,但皇帝的权威无人敢于质疑,就算病重了依然如此。
    待群臣退下,张嫣拉着太医院的吴又可走出来,问道:“吴博士,陛下的病情到底如何了?”
    她一脸担忧,自然看得出来,方才吴又可在乾清宫内一脸的防范和戒备。
    “娘娘…有些话…”
    张嫣叹了口气,“你该说就说,陛下的脾气我知道,你说实话,他不会怪罪你。”
    吴又可只好附耳上去,但未蹭及张嫣耳边,低声说道:“臣以为,陛下是在装病。”
    闻言,张嫣立即瞪大了眼睛,将周围人全部屏退,带着吴又可来到乾清宫偏殿。
    稍作片刻,喘息几下,方才问道:“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臣观陛下,虽然两唇苍白,但内里透红,看似病入膏肓,实则龙精虎猛啊!”
    张嫣闻言,也是思虑起来。
    经吴又可这么一说,她倒也是觉得有些蹊跷,皇帝几日前还活蹦乱跳的,怎么却忽然间如此孱弱了。
    而且在乾清宫时,太医们一个个讳莫如深,却无人诊断出切实病症。如此看来,这吴又可的话,倒有几分道理。
    张嫣坐在那里,若有所思,根据这位皇爷的秉性来看,这种事情倒是真的做得出来。
    可问题是,为什么?
    吴又可这时识趣的退下,张嫣却也刚好见到,方才到乾清宫诊断病症的太医们,一个个全都退了出去。
    眼下宫中的太医们,全是出身草芥,除了治病救人,在朝中无甚根基,一个浪花便能使得他们浑身碎骨。
    眼前这位皇帝的安危,自然会使得他们格外重视。
    可就算是这些太医,办完了差,也一个个都急忙离开了宫中这个是非之地,这就很说明问题。
    张嫣想到这里,心中总算稍稍安定。
    她回到乾清宫,向正忙团团转的皇太子朱慈燃问道:“燃儿,陛下身上不好,是什么缘故?韦太医开了什么方子?”
    韦太医便是如今太医院的院使,他说的话,自然代表太医院对此事的意见。
    朱慈燃呷了一口水,泰然自若地听张嫣闻言一连串问题,忍俊不禁道:
    “药?没开药。”
    此时朱由校早已起身,坐在乾清宫内里鲜少有人去过的地方,只穿着薄衫,懒懒地翻着书。
    朱由校喜读经史,后宫中皇家的私藏典籍,文渊阁所藏书籍,在这些年几乎被他翻了个遍。
    眼下文渊阁上悬一方“机密重地,不许擅入,违者治罪!”的匾额,便是朱由校亲自下令挂上去的。
    祖宗制度,就这样被朱由校无畏、不屑地扯了个稀烂,扔到了北京城的风里。
    在朱由校这里,祖宗制度只有利于自己时才是不可违背,其它时候,甚至不如张嫣在怀里的一句撒娇话。
    这时,张嫣也明白了,整件事,好像只有自己蒙在鼓里。
    她点了点朱慈燃憋笑的小鼻子,说道:“你这小子,连你母后也不告诉了。”
    朱慈燃哎呦一声,闪身一旁,笑道:“那不都是父皇吩咐的,母后,我冤枉呀!”
    “一边儿玩去!”张嫣冲他挤了挤眼睛,一颗悬着数天的心,总算是落到了地上。
    朱由校放下书,笑道:“皇后莫怪朕了,若是告诉了你,哪还有如今的效果?”
    朱由校的目光从书本落到皇妃的脸上,虽说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可张嫣却还是因为皇帝鲜少的注视而顷刻间红了脸颊。
    一双藕臂在白纱间若隐若现,朱由校怔怔看着她的肌肤,脑海里出现几句轻浮话语。
    他将一旁的凳子拉到身边,让张嫣坐到身边,后者端详着皇帝的眼脸,轻声道:
    “陛下,气色倒是不错。”
    朱由校忽然咳了几声,引得张嫣颦眉道:“皇爷你怎么了?”
    朱由校笑了,笑得以为身上,令张嫣也看出笑容背后不怀好意的揶揄。
    少倾,朱由校倾过身子,在她而旁轻轻说道:“你晓得药性,鹿茸、杜仲、枸杞,太医所开的方子无非此类。”
    “你说,朕病在何处?”
    张嫣略懂医术,自然明白,这几味药材无一例外有补元阳,益精血的作用。
    她的脸蛋随即扑腾一下红了个透,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朱由校笑的更大声了,额头抵在她肩膀上,调戏着面前的妻子:“朕与他们说了,今晚照这个药方给朕开药。”
    张嫣杏目瞪了一眼,佯怒将他推开,没好气回道:“陛下病重了,龙体为重,今夜还是分开睡吧!”
    “朕说笑的啊…”朱由校深得后世哄妹子的精髓,扯了扯她的衣袖,柔情款款道:
    “朕此生尚欠一物,辗转反侧,亦欲思得。”
    张嫣背对着他,虎牙尝试咬住上唇不自控流露出的笑意,最后终究功亏一篑,掩嘴失笑。
    而军机房里,可就没有乾清宫这般的欢声笑语了。
    六部尚书,内阁殿臣,全都汇聚于此,商讨着皇帝病重以后军国大事应该如何进行。
    第九百六十五章:她得死
    “陛下已病重数日,国事繁苛,诸位还是说说怎么办吧。”内阁首辅魏广微环视堂内一眼,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料到,一向身体健朗的皇帝一下子居然会到病重即危的地步。
    大明眼看着才将转好,莫非真是天亡大明不成?
    早在五日前天启皇帝病倒的消息传出,内阁首辅魏广微与司礼监掌印魏忠贤二人,便下令将懋勤殿、内阁签押房团团封锁。
    每有政议,都要由前来议政的重臣们只身进入,但魏忠贤却并不是如此。
    魏忠贤不识字,便每每以此未有,令东厂、司礼监的一众亲随与他出入。
    早年朱由校初登大宝时,便有东林文臣以“其规荡废无遗,所事事苟且”上疏劝谏。
    但当时朱由校为朝政稳定,推出魏忠贤以应对东林文臣,对这种事一概不问,那名上疏的东林文臣可见下场极惨。
    眼下情景,与当年泰昌红丸案后如出一辙,魏忠贤权势却更是极大,此般行为,天启朝的重臣们虽看在眼里,却无人制止。
    屏风后的朱由校,听较事府汇报自己这些赖以信任的重臣们的言行举止,脸上面容不断变幻。
    朱由校静默片刻,对一旁道:“传消息出去,就说朕身体抱恙,不能出视,令英国公张维贤代祭太庙。”
    消息传到签押房,更是令众人心惊胆颤。
    眼下朝中阉党根深蒂固,虽然温体仁已经入阁,浙党随之起势,但却不能动摇阉党在朝中的统治地位。
    皇帝危难消息传出,阉党成员也都是蠢蠢欲动,不等魏忠贤说出什么,工部尚书冯铨便道:
    “阁部,这天启一朝至今也有十年了,陛下是头回令英国公代祭太庙,恐怕…”
    冯铨话音落地,签押房中的重臣们全都将目光集中过来。
    冯铨却打算将话说的更直白,他请示道:“魏公,有阁老帮咱们盯着朝政,外头自是放心。”
    “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早做打算为是。”
    英国公张维贤一愣,嘴巴张了张,没能说出话来,首辅魏广微也是眼神微动,在思考现在这种时候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对抗魏忠贤。
    重臣们都听得出冯铨话中的试探之意,可却无人敢于站出,质疑魏忠贤在这时的权威。
    内阁次辅王在晋昨日才从南京赶回来,闻言拍案而起,“冯铨,你放肆!”
    “陛下不过是龙体欠安,如今说这种话,你到底是什么居心?”
    温体仁也冷笑一声,“就算冯部堂说的不错,陛下假以时日,步了先帝的后尘,可本朝并非无后!”
    “当今太子出阁七年,已有处理朝政的能力,到时除了迎立太子,还能有什么打算?”
    “莫非是你魏党中人,知道太子不喜阉人,想要谋朝篡位吧?”
    冯铨是替自己说话,魏忠贤到底有没有这个心思,他也还没下定决心,倒是遭了温体仁一通含沙射影的臭骂,令他心有不甘。
    他道:“当年先帝被那道士治死,你们一个个也没见有什么后眼,现在跳出来,当起事后诸葛,羞不羞得?”
    内阁大学士胡士广、许为京两人对视一眼,也没多说什么,两不相帮,拂袖而走。
    乾清宫内,朱由校靠在座椅上,听较事们一句一句报回此时签押房内的争执,脸上充满了失望。
    静默片刻,问道:“张维贤什么话也没说么?”
    较事点头,十分肯定的道:“从头至尾,英国公没有半个字说出,小的不敢作假!”
    “行了,你们下去吧。”朱由校一摆手,现在的他,对张维贤是极度的失望。
    现在这种情况,英国公张维贤作为南北勋贵之首,掌握三大营实权,是能够左右朝局的。
    可是他选择一声不吭,简直枉负圣恩。
    平时城府深一点是好事,可在这种时候还选择隐忍,那就是耽误大事了。
    万一自己出个三长两短,自己的儿子却没有能信任的大臣,这怎么办?
    现在自己活着,而且身体健康,可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
    现在的朱由校,总算是彻底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要对那些开国功臣大杀特杀,朝政一变再变了。
    现在不变,等自己一死,就全都变回去了。
    ......
    含春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