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69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随我前往陕西,平定群贼!”
    “杀!杀!杀!”一时间,大声的叫喊直冲破了天际。
    随后,大同军骑兵先行,步军随后,四万余人,浩浩荡荡前往陕西西安与孙传庭的秦军会合。
    万余骑兵手持新式转轮铳,腰间挂着精制马刀,自大同镇城前的平原驰行,身后数万步卒旌旗蔽日,马步前行而荡起的烟尘铺天盖地。
    第九百五十四章:劝降
    高迎祥一手按着城墙,满眼皆是焦虑。
    顾君恩一身文人装束,但却衣装破烂,像他这种高迎祥身边的得力谋士尚且如此,其余“义军”头领到底如何,一看便知。
    他道:“时不我待,我们…还是要速做决断呐。”
    高迎祥点头,不置可否。
    “朝廷可有消息传来?”
    顾君恩提起这事,更是深深叹了口气,“明廷以山西副总兵张万邦为山西总兵,挂平贼将军印,移驻西安。”
    “一同调到陕西来援剿的,还有太原参将贺人龙,山海关总督王之臣等部,形势不容乐观啊!”
    高迎祥看他一眼,这哪是不容乐观,这简直就是死局啊!
    其实,走上造反这条路,他也是被逼无奈。
    实在是活不下去了,陕西连年干旱,朝廷赈灾的诚意,他们也都看在眼里,但强龙一向不压地头蛇。
    朝廷发下来的赈灾银粮,经过山陕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到他们这平头百姓手上,根本剩不下几两糟糠。
    活不下去,等朝廷的赈灾也是等不及,那就只有反了。
    他们所有人都知道,以现在朝廷的实力,造反实际上只有死路一条,且不说山西是当朝名将张万邦的属地。
    就说现在的九边,短时间内调集三十万精锐南下,也不是不可能。
    陕西一地,揭竿而起如火如荼,看似风卷残云,实际上很多头领都心知肚明,自己不过是秋后的蚂蚱。
    只等朝廷大军一到,便就束手待毙。
    “轰隆隆…”
    高迎祥脚下的土地在颤抖,青砖上倒映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影,一杆“张”字高招旗出现在远处。
    高招旗下,是一望无际的边军大军。
    高迎祥满脸错愕,本还想过几日大同军才能抵达三水,却没想他们到的如此之快。
    其实高迎祥估计错漏,这也纯属正常。
    现在的边军,早不是十余年前朱由校刚继位时的明军了,由于左翼蒙古、兀良哈诸部、漠南诸部的相继臣服,明军有了充足的马匹来源。
    边军骑兵在前些年就已经每人配备两匹坐骑,作为九边之首的大同军,更是一人四马的顶级配置。
    这也就造成,大同军的行军速度完全不是一般明军可比。
    张万邦自然知道流民对地方的危害,如不尽早剿灭,势必会越剿越多,所以打从接到圣旨起,他便一路急行军。
    大同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从大同集结完毕,赶到了三水县城。
    张万邦手握马缰,大老远便从最新式的单筒望远镜中清晰看见站在城头的“闯军”。
    高迎祥和顾君恩的面容,清晰在他的眼中。
    张万邦对这股流民的军容进行了简单的观察,发现他们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在县城内缴获的卫所军队制式兵器。
    这伙乱军素质参差不齐,就连刀枪和盔甲都不是人人都有。
    这个时候,许多大同军的将领,也从望远镜中看见了城内流民的装束,个个都是大笑。
    仿佛,本该令人焦头烂额的流民造反,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个个白给的军功首级而已。
    这时,大同军已经找好位置,开始布置炮营,四面围城,张万邦的想法便是,用最小的伤亡,全歼这伙流寇。
    大同军的每一个边军战士,都是追随他多年南征北战的精锐,给十个流寇也不换。
    去打这样的战斗,损伤一个,张万邦都是十分心疼。
    已经成为游击将军的李鸿基牵马上前,说道:“大帅,城内的流寇头子叫高迎祥,是我的舅舅。”
    “哦?他是你舅舅?”张万邦瞥了一眼李自成,“那你来找本帅是什么意思?”
    李鸿基犹豫片刻,随即翻身下马,抱拳喊道:
    “大帅!末将知道我的舅舅造反,这是杀无赦的罪过,但他其实是个好人,请容许我进城劝降!”
    “城内近万的流民都是无辜的,如能兵不血刃平定此役,不失为大帅的一大功劳!”
    张万邦想了想,眼见炮营已经布置完毕,冷哼一声。
    “谅他们这回插翅也是难逃,你与李过进城去吧,如能劝降了这伙流寇,本帅记你一功!”
    李自成如蒙大赦,立即带着李过飞马上前。
    高迎祥和顾君恩站在城头,眼见官军来回布置,将四门都围堵得水泄不通,也是毫无办法。
    正在焦急,却见到远远有两人绝尘而来。
    “是什么人?”
    “舅舅,是我,是我李鸿基啊!”李鸿基停在城下,“这是李过,你也应该认识!”
    高迎祥一愣,的确认出这就是自己在米脂家乡的大外甥。
    但他面上依旧不怎么好看,冷笑:“大外甥,早听说你去投军了,没想到,现在居然都是大同军的游击将军了!”
    李过大叫道:“高大哥,你有什么想不开的,怎么就造反了?现在圣明天子坐朝,山西的旱灾已经缓解了!”
    “等不起啊!”高迎祥冷笑,“朝廷顾此失彼,你在官军当将军,吃好的喝好的,叙功表上还有你的名字。”
    “你可知道,我们这里已经到了何种境地?”
    “家家户户,易子相食,连树皮都已经吃干净了,可朝廷呢,贪官污吏众多,朝廷做什么了?”
    李鸿基嗟然一叹,却是完全从原本的思想转变过来了,他怒喝道:“所以你就聚众造反?”
    “如今外有东西二虏,强敌环伺,你知道朝廷维持现在的这份和平有多不容易?”
    “再不济,你可以到大同来找我,何至于造反啊!”
    高迎祥连连摇头,“呵呵,晚了,一切都已经晚了,这条路已经踏上了,我是万劫不复,可你们也别想好过!”
    李过连忙道:“不不不!我家大帅答应了,如果大哥你投降,从者可以不杀,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你身后这些流民考虑啊!”
    随后,李过转身,说道:
    “你看看来的是谁,是大同军!是三万人击破十万虏骑的强军!你们绝无获胜的希望!这是在造反,一旦破城,这近万人都要与你陪葬!”
    “大哥,你不是这样自私之人!”
    高迎祥自然听说过张万邦镇守大同十余载,曾以三万大同军击溃林丹汗十万蒙古骑兵的事迹。
    他心中也明白,官军根本不需要攻城,以镇虏重炮环城,日夜轰鸣,便可以将自己这些人震得胆寒。
    他犹豫良久,颓然道:“真能放过追随我的这些流民吗?”
    第九百五十五章:进剿
    城头的流寇,开始成片扔下兵器。
    随后,城门也被打开。
    在高迎祥自缚双手,走出来跪在城门外以后,张万邦这才冷哼一声,挥手下令。
    很快,大同军就从四门鱼贯而入,浩浩荡荡进城。
    红黑色泽的盔甲,遍布了三水县城的每一处角落,大明的旗帜,在四天后又重新飘扬在上空。
    张万邦身着山文锁子甲,居高临下看着仍显得有些不服气的高迎祥,眯起眼睛道:
    “你有什么遗言吗?”
    高迎祥冷笑:“造反之事我不后悔,只因不愿连累追随我的这些穷苦百姓,
    不然你我还真不一定鹿死谁手。”
    张万邦已经到了如今这个功成名就的地位,自然对一个农民造反头子不服输的话语毫无兴趣。
    他面上毫无波澜,甚至于声色都没有半分变化,淡淡说道:“带到城头,当着所有人的面,砍了。”
    “哈哈哈哈——!”
    高迎祥大笑不止,顾君恩一声都不敢吱,直到看着他被官军将领押到城头,一刀砍落首级,这才闭上眼睛,长叹几声。
    “贼首已死,余者扔下刀兵的,皆免除一死!”很快,一名骑兵将高迎祥血淋淋的首级握在手里,在三水县城的街巷中狂奔。
    “贼首已死!”
    “叛乱已定!”
    “朝廷赈灾之银两,不日就将送达!”
    “皇帝万岁,大明万胜!”
    随着一声声高呼,躲藏在屋内的百姓,纷纷掀开窗户,小心翼翼向外去看,许多人也开始上街,互相议论。
    这次叛乱,来的突然,平定也很迅速。
    张万邦带着人在城内的中心广场搭起高台,叫所有人来看,自己则站在高台上宣布:
    “我张万邦说话算话,放下武器投降的,都可以免死!”
    “但这毕竟是造反的十恶不赦大罪,尔等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当今朝廷收复奴儿干都司,急需人口填充!”
    “尔等便收拾了细软,居家迁往奴儿干都司居住!”
    这一声落地,许多人开始不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