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53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四年以前,父汗一再尝试攻取辽沈,明军顽强抵抗,我八旗大军多有失利。”
    “父汗带着这样的心思屈死,本汗自从即位以来,便立志一定要攻取辽东,完成我爱新觉罗家未竟的功业!”
    “明运至今,天命在我大金!”
    “而现在,那个熊廷弼又在辽东步步紧逼,你们说,本汗应该怎么办?”
    皇太极的情绪有些激动,嗓门听上去很是嘶哑,说完话,凝眸望着底下的众人。
    “臣观今日形势,出兵朝鲜不再可取,与熊廷弼决战辽沈,才是当务之急。”
    范文程自诩为皇太极承继汗位的第一功臣,当先站了出来,笑吟吟说道:
    “然而如今情况,与多年前有变。”
    “辽东明军兵饷已齐全,军械整肃,加之宽甸六堡里明将曹文昭的兵力,我金兵并不能再完全掌握主动。”
    “臣以为眼下,应当从速向漠北诸部派遣使者,令他们增派援兵,从北面牵制熊廷弼的兵力。”
    “我们再伺机南下,以优势兵力,集中歼灭宽甸六堡的曹文昭!”
    “那曹文昭,作战勇悍,实是熊廷弼的左膀右臂,为辽东明军一大支柱。”
    “若能杀之,必教明军胆寒!”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对于汉人,还是汉人最为了解,皇太极随即站起身来,说道:
    “范先生言之有理,不过,我大金如今已经完全丧失辽东的控制权,明军士气高昂,加之熊廷弼治军有方,已不能再小视了。”
    “或许,再试试从内部击破?”
    宁完我闻言一笑,说道:
    “倒也可以一试,我有一朋友,正在顺天府求学,若大汗许之以高官厚禄,我即可修书一封,劝他在京散播谣言,归顺大金。”
    “如此,即便不能令那明朝皇帝撤罢熊廷弼,也可扰其心智,于大金总是有利。”
    皇太极心下大定,连忙说道:“如此甚好,先生速速去办吧!”
    宁完我点头,随即走出。
    济尔哈朗看着宁完我的背影,脸上满是不屑,抬声说道:“大汗,兀拉山城是我轻敌,中了那曹文昭的奸计!”
    “明军没有想象的那样强,我军折损一千二百余人,九百都是汉军,我镶红旗并未如何受损!”
    皇太极哈哈大笑,道:
    “如此看来,这不仅不是一场摆场,还是大胜!”
    “熊廷弼麾下明军固然强悍,但我八旗精兵已是身经百战,这次必定势不可挡!”
    “我八旗身经百战,势不可挡!”
    众人立即山呼,声音洪亮,语气坚定,就连皇太极听了,也是不由得为之一振。
    在这一刻,他雄心勃勃。
    很快,他的眼睛望向了年仅十五岁的索尼。
    索尼长得与一般女真人都有所不同,十五岁的年纪,却瘦弱得如同汉人。
    不过这貌似瘦弱的索尼,却深得皇太极的喜爱。
    他是皇太极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小小年纪,饱学多才,精通蒙汉双文,对他更是忠贞不二。
    “奴才以为,明国旱灾虫祸、瘟疫风寒,连年益重,天启六年起,厄相连连,足见是帝系衰微,气数已尽!”
    “我大金何不趁此机会,一举夺回辽东?诸王贝勒都该同心协力,奋发图强,夺了他老朱家的江山!”
    “哈哈!知我者索尼也!”这话,简直说到皇太极的心坎儿里去了,他大笑几声,说到:
    “给漠北诸部发本汗的谕令,八旗即刻出兵,一举夺回辽东,雪耻复仇!”
    第七百二十七章:多尔衮的心思
    “本汗要亲自领兵,传命八旗集结,只要漠南一出兵,便昼夜不停开往宽甸六堡,歼灭曹文昭,与明军一决雌雄!”
    “本汗倒要看看,镇辽十年的熊廷弼,到底有几斤几两!”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出,皇太极面色激动,脸色通红。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是个实干派,向来不喜欢说空话、大话,此刻将这一战说的如此轻松,足见已经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了。
    见状,后金的诸王公贝勒们也都安心不少。
    “都散了吧!”
    皇太极大手一挥,诸王公贝勒们也都面带兴奋之色,各自回去聚拢兵马,准备出战。
    当晚,夜色浓厚,繁星闪闪。
    皇太极坐在虎皮大椅上,正在认真的思考战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飞书召多尔衮与多铎这两兄弟回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生殉,已经成了后金国的一桩疑案!
    残酷的皇太极,给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开了个血淋淋的玩笑,而坐在汗庭里享受着大玉儿温柔乡的他,却心安理得。
    在皇太极的心里,汉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乃至于明成祖朱棣,不都是以不正当理由继位。
    如此这般的例子,在南蛮子的王朝中不胜枚举,而他,大金国此时的大汗,又为什么不能心安理得呢?
    想他皇太极继位以来,三年时间,将不足四万人的八旗重整为眼下的十二万大军。
    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
    现在的大金,内部十分稳定,漠北诸部望风臣服,如此艰难的转折都已经被完成。
    即便继位时有过错,大金的子民们,也早该原谅他了!
    只不过偶尔,皇太极还是会在面对多尔衮、多铎两兄弟时,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点点的愧疚。
    当然,仅此而已。
    就为了弥补这一点点的愧疚,皇太极在这三年对多尔衮、多铎两兄弟格外重用。
    尽管他们两个现在的年纪都不大,资历也不老,但他们却都已经是两白旗的牛录额真。
    这般地位,却远比其他的同龄人要高出许多。
    这不是因为多尔衮表露出的指挥作战的才能,以及多铎在作战时的勇猛,最主要的,还是皇太极想到了自己也有死亡的那天。
    他想着,这样做,或许就能在面对已故的大妃阿巴亥时,做到心中坦然荡荡。
    做了这些,皇太极现在即便在面对多尔衮那不知写着憎恨还是冷淡的眼神时,都会觉得问心无愧了。
    接到即将与明朝开战的消息,在各自丁庄中喝茶饮酒的多尔衮、多铎两人,连夜带着巴牙喇护卫数十骑,赶往在塔丹府城外的营地。
    一路上,两人策马飞弛,身后烟尘滚滚。
    白甲兵们的坐骑不如多尔衮和多铎的苍龙驹,不敢怠慢,纷纷是扬鞭猛抽,竭力追赶。
    坐骑们似乎明白主人的心情,四蹄生风,一行人很快回到了营地。
    马蹄阵阵,月光下的多尔衮和多铎策马走入营地,前者的眉头拧到了一起。
    “十五弟,你说这黄台吉这次又是卖的什么药?”
    多铎冷笑一声,道:
    “十四哥,你忘了上次的事儿?”
    “咱们在丁庄不过打死几个不知死活的尼堪,他为了拉拢那些汉人,借口罚了我们一万多两银子!”
    “我看,咱们这次还是不要出力,他喜欢打,就让他去打,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我是不愿干了!”
    “到头来,地位还比不上几个尼堪!”
    说着,多铎翻身下了马。
    多尔衮也是下马,说道:
    “咱们两兄弟这三年来,没日没夜的替他跑前跑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可他是怎么对我们的?想罚就罚,想升就升,全看他的心情。”
    “黄台吉是个翻脸无情的人,喜怒无常,别以为他换了名字就能变个人,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我也不愿再继续了!”
    “不过,眼下我们还太过弱小,记着,你这副不服不忿的样子,不要被他看见。”
    多铎无奈,哼了一声:“知道了。”
    多尔衮松开马缰,随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眼前,镶白旗两个牛录的营地,正灯火摇曳,到处张着五色的地摊,还有野兽皮做的毛茸茸的皮褥子。
    ......
    辽东东南边陲,大甸堡。
    大甸堡为熊廷弼恢复辽东总兵李成梁昔年所设六座边防壁垒之一,接连辽阳-沈阳一线,重兵防备,控制着后金进入朝鲜的要道。
    如要进攻朝鲜,皇太极只有两个选择,强攻宽甸六堡,或是走个大远路绕过山脉。
    城头明军手握钢枪,站立于每一个垛口身后,一丝不苟地注视着前方,时不时又有巡逻卫队在各个城头走动。
    城内大帐,灯火通明。
    沈阳参将丁碧惬意地躺着,两名亲兵忙前忙后地伺候着。
    “将军,果子削好了,您吃吧。”
    丁碧却没着急,张着嘴:“你不会送到本将的嘴里?养着你干什么用的?”
    家丁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探了出去,却是被丁碧一把抓住,搂在了怀里,手中刚削好的果子也掉落在地。
    “将军,下午刚来了一次,三更半夜的,还是在军营,不能再做了,奴婢听说近日辽东还要有战事呢。”
    这家丁虽然套着盔甲,但却不难看出,这是个身段姣好的女人。
    另外一个,也是同样的女扮男装,跟着进了军营,她们两个,一个躺在丁碧的怀里媚笑,一个则是不断的送吃送喝。
    这两个婢女,都是丁碧俘获的境外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