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5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所以《马尼拉条约》,大明还是舍弃了一些更有野心的主张。
    起初由徐光启提出,针对所有东南海域内荷兰船只征收的渔业税,就在双方激烈的争吵中被取消。
    还有朱由校提出,让东印度公司直接割让马六甲的主张,也在对方近乎坚定的拒绝下,被迫放弃。
    在那之后,朱由校转变口风,索取东印度群岛上的婆罗洲五分之一领土。
    东印度群岛,便是西方人惯称的所谓香料群岛,而婆罗洲,更是其中香料产量和种类最为丰富,也是最大的岛屿之一。
    之所以要婆罗洲以北的文莱、三发两处殖民地,就是因为朱由校想借机插手全球香料贸易。
    至于荷兰人为什么会同意,自然也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马尼拉条约》虽然苛刻,但还是不太糟,毕竟现在东南海域的贸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只要条约签订,各个殖民地的贸易通畅,堆积如山的各色商品,很容易就能把赔偿的近五百万荷兰盾补回来。
    到那个时候,荷兰联省还是欧洲的造船大亨,东印度公司还是全球第一的股份制公司。
    现在就连英国佬都还是喜欢来荷兰买船,所以繁荣的荷兰造船业和捕渔业也不会受什么影响。
    至于大明本土的茶、丝绸、瓷器等贸易商品,虽然已经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但是还远远不能达到美洲菸草和印尼咖啡令各国王室、贵族上瘾的地步。
    至于马尼拉的自由市地位,这更加毋需担心。
    只要东印度群岛这个金山还在自己手里,东印度公司就可以继续垄断全球的香料贸易。
    香料还是能从东印度群岛源源不绝的运往欧洲,让自己大赚其钱。
    至於婆罗洲以北两个殖民地之间的那些微薄小利,就让大明去赚吧!
    只要有钱赚,东印度公司就能雇用更多的水手,建设造船厂,重新组建舰队,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伺机回来报仇。
    实际上,虽然这份条约让大明在远东几乎成为本土世界的霸主国,参与了贸易战争,然而大明的贸易,还是处于比较劣势的地步。
    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和欧洲拥有大量有实力的合作伙伴,物流与商业买卖成本极低。
    无论什么样的损失,他们都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来迅速体现这份合约签订以后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签订合约的原因。
    而大明,从朱由校这天启一朝才开始正式涉足贸易战争。
    说的更直白些,现在大明在欧洲,除了西班牙以外,根本没有第二个贸易合作国家。
    就算你想要把自己的东西卖过去,人家也不一定买账!
    这样一来,物流费用和商业买卖的成本,都需要卖货的海商或者朝廷独自承担,仅是物流和时间上的耗费,几乎就是荷兰人的几倍。
    这种情况,相当于限制了大明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使得这次看似获利颇丰的条约所得变得有限。
    当务之急,是要在亚洲甚至远东恢复大明的朝贡体系,与欧洲其余国家迅速建立贸易通道。
    有了这些“朋友”,贸易获利就轻松得多了。
    在签订条约的当天,朱由校便向吕宋王国、旧港王国、安南王国、莫卧儿帝国、朝鲜王国等有贸易价值的国家,下发了一道圣旨。
    当年那个万国来朝的大明,要回来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你还嫩点
    天启六年一月某日。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入紫禁城,坤宁宫中一片祥和,上一刻还在熟睡中的朱由校却突然间睁开了眼睛。
    约七、八步外连接长廊的正殿中,以往坤宁宫的女官徐氏,正在轻手轻脚地摆放茶具。
    放下一个碗碟,徐氏似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冷不丁发现天启皇帝正紧紧盯着自己,顿时心下一紧。
    她慌忙跪下,说道:
    “奴婢不知轻重,陛下恕罪…”
    “无妨。”
    朱由校一转脑袋,收起了方才满是警惕的眼神,发现张嫣与今年刚刚五岁的朱慈燃母子两个,睡得正香。
    朱由校不忍打扰,小心翼翼地起了身。
    站起来后,朱由校又将被褥在张嫣的身上盖好,转头缓步走入正殿,取了一杯水漱口,随意吐到脚下的铜盆里,问道:
    “慈燃还是和以前那样不好学吗?”
    徐氏闻言,不大的年纪,脸上却泛起母性般的颜色,笑着说道:
    “殿下虽然贪玩,但却从未耽误了读书识字,就连先生也常常夸赞殿下天资聪颖,陛下可以放心了。”
    “如此便好,余的皇子、皇女还没有到入学的年纪吧?”
    朱由校闻言微微放心,坐在八仙桌旁,自顾自问了一句,又将目光望向寝殿,默默说道:
    “这几年过来,你在宫中忙前忙后的,也有功劳,家乡是哪里的?”
    徐氏不知皇帝为何问及此事,还是老实巴交地回道:
    “陛下忘了,奴婢是浙江绍兴府人士。”
    “啊,绍兴是个好地方,就是有些远,什么年头进宫的,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吧?”朱由校只是这样一问,并没有打算听她回话,便继续说道:
    “等到过些日子,全国放了元日的假期,你也回家去看看吧。”
    徐氏闻言一愣,顾不得才刚站起来,又连忙跪了下去,“奴婢做错了什么,陛下要赶奴婢走…”
    说着,她的脸上出现了些许泪花。
    “你想错了,朕是真心实意的想让你回家看看,毕竟这些日子,劳烦你照顾这不争气的皇子了。”朱由校微微一笑,抬手道:
    “你起来。”
    听了这话,再看看皇帝的脸色,徐氏也明白,竟真的是如此,一时之间更咽起来,话里带着哭腔:
    “这是奴婢的本分,陛下这样说,折煞奴婢了!”
    “那就这么定了,元日时,朕给你放半个月的假,回绍兴探望父母吧。”朱由校说完,心中不想再听她说什么感谢的话。
    于是转头再度望向寝殿,嘱咐道:
    “为免吵到皇后和皇子,你吩咐下去,今日朕就到懋勤殿净面、更衣,叫宫人们不要来坤宁宫了。”
    徐氏心底有些羡慕,一边站起来一边说道:“陛下真是善解人意,娘娘和殿下,可见是历朝最幸福的。”
    “呵呵…”
    幸福吗?
    做皇帝的女人,没有人是真的幸福。
    朱由校自嘲地笑了两声,负手走了出去。
    徐氏望过去,不知怎的,却是忽然间觉得,天启皇帝留下的背影竟然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
    约莫半个时辰后,乾清宫西暖阁。
    更衣净面,以全新姿态出现在这里的朱由校,望着在脚下伏跪的几个国家使臣,先侧目对朝鲜的完城府院君说道:
    “朕去年十一月下旨,朝鲜作为大明最近的属国,怎么来的如此之晚?”
    “李倧莫不是忘了,是谁当家做的主吗?”
    完城府院君崔鸣吉,乃是如今朝鲜仁祖王朝期间,其国内最具权势的权臣之一。
    天启三年时,崔鸣吉参与宫廷政变,推翻上一任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扶如今的朝鲜国王李倧上位。
    而李倧,则是在去年澎湖海战期间遣使大明,从而受到朱由校的册封,正式成为朝鲜国王的。
    李倧和李珲的区别,就是前者亲明,而后者对大明阳奉阴违,暗地亲近建州,这才导致在朝鲜国内人心尽失。
    所谓某地府院君,是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国王授予外戚和功臣的一种爵位称号,一般来说都是封给历任朝鲜王妃的父亲,为正一品。
    当然,也有极少数如崔鸣吉这样,作为“仁祖反正”事件的一等功臣而受封,是异姓封君中等级最高者。
    朝鲜派遣此人前来,足显诚意。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位朝鲜权臣,面色上却是没给什么好脸色,毕竟,得让他们知道主子是谁。
    这次重新建立朝贡体系,首要就是得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没了大明,朝鲜,什么都不是。
    等级和朝鲜王一样的王爵,大明有的是,在朕面前,他们也不敢大声喘气,更别说你这个小小的属国朝鲜臣子了。
    崔鸣吉果真一副十分惊恐的样子,连忙说道:
    “陛下错怪我们了,朝鲜臣民一向奉大明为宗主,历代先王一即位,得到大明册封方为正统。”
    “不然,国中必会民怨沸腾,连王位也坐不长久。”
    “这次来晚,实在是我王承蒙陛下抬爱,初登王位,而国中不稳,此回与大明签订贸易合约,有不少人反对…”
    朱由校知道他想的是什么,这崔鸣吉是在利用大明,为自己在朝鲜国中排除异己。
    朱由校心底冷笑一声,作为后世来的人,这崔鸣吉到底是个什么货色,自然了然于胸,淡淡问道:
    “你说的都是些什么人?”
    崔鸣吉见大明皇帝的脸色平淡,心底觉得应该还要再添一把火候,连忙说道:“是那些西人党大臣,潜通金国,于陛下不利。”
    “陛下若要遥控朝鲜国堂,臣下这样的助力,必不可少…”
    说完,他做了一揖。
    朱由校半晌没有说话,实则是在回忆后世所知道关于朝鲜庙堂之事。
    现在的朝鲜国王李倧,虽然在后面被建奴打服了,可是现在却才刚推翻自己的叔叔上位,还是血气方刚,欲追随大明,和建州一绝生死的。
    眼前的崔鸣吉,在后世皇太极入侵朝鲜的丙子胡乱事件中,是坚定的主和派,说白了,他建议李倧向皇太极卑躬屈膝,是个彻头彻尾的墙头草。
    虽说这家伙在主和后曾作出在朝鲜暗通大明的事,可这并不能让朱由校对他的印象好多少。
    就和“水太凉”钱谦益一样,大明还在的时候不干实事,等鞑清入主中原了,发觉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又心系旧主了。
    早干什么来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