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6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养正,你是刑部尚书,大明律法你最熟悉。”
    “来与朕和诸卿都说说,李家、唐家这帮世家,该当如何处置?”
    李养正本以为老老实实一声不吭就不会有事,没成想还是被点名,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是祸躲不过,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就算得罪山东官场的官员,还有自己那群东林旧识,也不得不说了。
    看着李养正磨磨蹭蹭的样子,朱由校心底冷笑一声。
    这次喊他出来是故意的,早在半年前东林大案朱由校就在观察着这个东林出身的刑部尚书。
    之所以留着他,是因为此人有真才实学,而且在东林大案期间会审十分努力,不像那些东林党一样,极力的包庇同党。
    可半年过去了,李养正依然是这个样子。
    李养正的心思,朱由校多少猜得到一点。
    他如今是既不敢包庇东林党,也不敢和魏党走的太近,他这是想置身于事外,两边都不得罪。
    可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李养正自己不动弹,朱由校就得使劲儿推他一把,帮他彻底和从前的东林旧友脱离关系。
    如果李养正被这么问了,在朝堂上还是模棱两可的回话,朱由校可就是真的对他很失望了。
    虽然不会当朝说什么,日后踢他出局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说严重点,在这个当口看不明白事情还在犹豫的,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日后万一有事,这都是不定性因素。
    有了东厂,刑部尚书虽然不是个特别重要的职位,可好歹也是一部长官。
    说白了,朱由校腾出手来收拾朝堂和地方上,已经看不下去这个刑部尚书继续当烂好人,做两面派了。
    李养正是明白人,自然知道皇帝的意思。
    数息之间,他心中已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抉择。
    不一会儿,李养正站出来说道:
    “回陛下,依新盐法,替朝廷管理盐场之人私囤官盐、勾结地方官员,当诛九族!”
    “至于登州知府吕大器,贪赃枉法,已经罪不可恕。”
    “其后更是擅改官府告文,影响恶劣,间接促成了青州府民变,依大明律,该当籍没全部家产,满门抄斩,以儆效尤!”
    听了这些,朱由校很满意。
    李养正依大明律治理地方贪官,可以说是处置公允,没有什么包庇之心了。
    更主要的是,这次对于李鳝、唐万丰这些地方豪强的处置,李养正所言是依朝廷新盐法,而非是旧有沿袭下来的天中法。
    这个实施措施一旦下去,属于是借机巩固了新盐法的地位,给了其余的地方官府、有司一个明确信号。
    即新盐法不是所谓的试推行阶段,而是在地方上真实有效的新律法,地方官府、有司,可以依照此法惩办罪行。
    朱由校想了想,犹豫道:
    “诛杀九族,会不会处置过重了?”
    李养正一愣,马上就明白了什么,当即叩拜:
    “启奏陛下,新盐法为朝廷整顿盐政之根本,既然已经落实,地方官府就要遵行其中的每一条。”
    “如果连朝廷都不依新盐法办理盐政,地方官府又如何敢遵行?”
    朱由校若有所思,笑道:
    “刑部尚书此言有理,不愧是国之栋梁,诸卿可还有什么建议,首辅?”
    李养正连忙站了回去,似乎这大殿上的金色砖石十分烫脚。
    魏广微也慢吞吞站了出来,说道:“回陛下,老臣以为刑部尚书此言确是忠贞之言,新盐法既已推行,朝廷就该照此办理。”
    朱由校微微一笑,起身道:
    “既然如此,诸卿回去各自行事吧!”
    第四百九十章:郑家的应对
    “来来来,官府下发新告示了!”
    经过上次的事,山东许多百姓已经对官府告示持有怀疑态度,看着两名官差,有人问道:
    “上次告示不说是假的吗,这次你们不会也是瞒着朝廷改了告示吧!”
    有人应道。
    “就是,我们怎么知道是真是假!”
    官差笑了笑,道:
    “你看看咱登州府上一任的府尊太爷,还有海阳那个腰缠万贯的李东家都是什么下场。”
    “当今陛下眼睛里不揉沙子,哪还有人敢做这种事啊!”
    看着周围百姓依旧心存疑虑,官差也是无奈,没办法,这都是上一任登州知府埋下的祸患。
    告示本来是官府向百姓宣示一些大事或法令的东西,在这种事情上作假,先前任了谁也是没有想到。
    可这种事出了第一次,难保就会再有第二次。
    所以现在很多人再去看官府告示的时候,就已经留了一个心眼。
    “你们要是不信,我也没办法,可以到报房去拿一份京报,叫那识字的给你们念了听!”
    “此后的告示不只我们官府下发,有关盐政的,巡盐司也有下发一份,有专人念读。”
    听了这些话,百姓们才是逐渐安静下去。
    “都静静,听官差念告示!”
    官差等着周围没了什么声音,朗声念道:
    “登州知府吕大器,擅改朝廷告文,收受海阳盐场东家李鳝贿赂,罪加一等,着籍没全部家产,满门抄斩!”
    “那个李鳝呢,不会没事吧?”
    官差皱了皱眉,看着问话那汉子,说道:“你别插嘴,我还没念完。”
    “海阳盐场东家李鳝,违反新盐法,诛杀九族!”
    “好!”
    “该杀!!”
    ......
    天启四年三月十二日,福建漳州府,月港。
    新盐法的推行,虽然只影响到了盐业,但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山东乱局,也是其它地方乱还是稳定的关键。
    青州府民变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福建沿海地区差一点就要效仿。
    还好福建巡抚南居益、福建总兵俞资皂都不是什么庸才,一个稳住了文官,一个则及时率兵进驻沿海,及时稳住形势。
    接下来传回的消息,更是令福建这些沿海地区再也闹腾不起来了。
    卢象升奉旨前往青州府平定民乱,温体仁主山东盐政,一个月内稳定了山东乱局。
    朝廷也没有手软,直接处置了以唐万丰、李鳝,登州知府吕大器为首的一批官商豪强。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次是以新盐法处置的李鳝和唐万丰这些地方豪强,也就是说,新盐法中所说朝廷要收回全国所有盐场的管理权,这事已经无法逆转。
    这一下子,很多盐场的东家们都慌了。
    山东乱局的最后处置结果很多人都是背后发凉,可以说十分血腥,什么法不责众,什么沿海百姓被逼造反,反正没有哪一方最后落了好。
    卢象升对那些受蒙蔽而造反的乱民,一个词,镇压!
    朝廷对作恶的地方豪强,无论唐万丰和李鳝这样的两百年世家,还是最近名声鹊起,拥有大批盐丁和资财的地方豪强,也都是一个字,杀。
    虽然杀的人不少,可大部分都是遭受牵连。
    像是地方豪强,只诛杀了唐万丰、李鳝的九族,另有三十余家被满门抄斩,籍没家产,九族并未遭受牵连。
    至于山东地方官员,被杀的实际也主要集中在登莱青三府,余下的三府受牵连不多,当然,主要是山东巡抚王惟俭的事情还没有得到解决。
    就算是登莱青三府的地方官员,大部分也都是籍没家产,革职戍边,只有登州知府、莱州知府和青州知府三人受到了满门抄斩的待遇。
    王惟俭确实是个大人物,不是轻易能动的,但朱由校不打算放过他,最近正有示意魏党弹劾此人的意思。
    其实官员们之前猜对了一半,天塌了的确是官大的顶着。
    可官大的遭受重办,这并不代表朱由校就会对他们这帮人视若无睹,没有丝毫处置。
    一个月的功夫,登莱青三府已经被彻底换了一批人,接下来就是处理王惟俭的事情,把整个山东清洗一遍。
    经过这些事,山东地方上的盐政推行彻底畅通无阻,朝廷开始全面的接管山东盐政。
    莱阳,知府衙门外。
    “来来来,官府下发新告示了!”
    经过上次的事,山东许多百姓已经对官府告示持有怀疑态度,看着两名官差,有人问道:
    “上次告示不说是假的吗,这次你们不会也是瞒着朝廷改了告示吧!”
    有人应道。
    “就是,我们怎么知道是真是假!”
    官差笑了笑,道:
    “你看看咱登州府上一任的府尊太爷,还有海阳那个腰缠万贯的李东家都是什么下场。”
    “当今陛下眼睛里不揉沙子,哪还有人敢做这种事啊!”
    看着周围百姓依旧心存疑虑,官差也是无奈,没办法,这都是上一任登州知府埋下的祸患。
    告示本来是官府向百姓宣示一些大事或法令的东西,在这种事情上作假,先前任了谁也是没有想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