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5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约莫半个时候以后,官兵端着熬好的粥食,从围墙内走出来,一碗一碗分发到各地百姓手里。
    杨御藩站在高处,看着缓和下来的局势,心中松了口气。
    再看看这些差点被当枪使,衣衫褴褛的百姓们,心中更加痛恨李鳝这种为非作歹的地方豪强。
    他站在上面道:
    “还请诸位将这个消息,四处传散,告诉你们的家人、亲旧,朝廷新盐法,以稽盐署和我杨部的新告示为准。”
    “官府先前所发的告示,一律作废!”
    ......
    三日后,青州府,乐安盐场。
    豪强们聚在一起,这几日消息传的越来越邪乎,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已经有些传到了莱州府。
    他们都知道,再不动作,只怕就来不及了。
    “都静静——!”为首一名穿着紫色长袍的中年男人伸出手,“海阳盐场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趁着温体仁的政令没下来,我们要做点事。”
    “不能坐以待毙…”
    第四百七十九章:乱起来也有官大的顶着
    登莱两府靠海,各自都有极多的盐场,其中各有十余家世代替朝廷管理盐场,称东家。
    海阳盐场的李鳝,是登州府有名有姓的大东家之一,但他还做不到说一不二,眼前这位乐安盐场的东家唐万丰,无论身家还是背景,又要比前者又要上了一个档次。
    青州府盛产青盐,乐安盐场又是青州府最有名的青盐产地,据说这位唐万丰,与济宁城中的某些大人物也有交集。
    青盐极细,不比海盐。
    各方盐货种类之中,煮海熬盐,最为方便,沿海百姓多是成群结队背着大锅,推着独轮车运货,方便也能养家糊口。
    现今各地百姓的食用盐也多为粗糙的海盐,至于青盐,则是富家子弟的专用盐,作为青盐的把控者,乐安唐家与上层多有交集,其富更甚于海阳李家。
    “各位都有背景,具体情况老夫不再细说。”唐万丰淡淡看了一眼众人,神情显得有些紧绷。
    “我在官府中的人回信说,蓬莱的稽盐署已经请旨,海阳李家被诛了九族,李鳝极其妻儿老小,被当着沿海百姓的面砍了头…”
    “登州府,是闹不起来了。”
    话音落地,一片的震惊。
    这段时间以来,青州府的情势十分紧张,不甚与稽盐署所在的登州府,各地巡盐司的相继成立,也更让他们倍感危险。
    说这话的同时,唐万丰神情也显得一丝不苟。
    比起海阳的李鳝而言,这位唐万丰的手段显然更多也更狠,很多豪强都不敢招惹乐安唐家。
    就算是地方官府的州县官,招惹到了唐家这种地头蛇,只怕也会被整的死死的,只怕是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在场的豪强们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都知道盐货买卖对自己有多重要,也明白朝廷推行新盐法意味着什么。
    “都到目下这种时候了,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各位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干净的事,一旦被查出来,就会是李鳝那样的下场。”
    “海阳的事大家也看出来了,朝廷这次是准备下死手,咱们也不能松了手,退一步,就是万劫不复。”
    唐万丰说完,暗自观察着底下豪强们的态度。
    这时候,豪强们也都缓过神来,纷纷说道。
    “唐老,您最权威,给大伙拿个主意,是不是要动上全部的关系,阻止这次新盐法。”
    “唐老,李家的事我到现在还觉得脖颈泛凉,您快给出个主意吧,我们各位,都听您的差遣!”
    唐万丰呵呵一笑,道:
    “目下来看,囤积盐货是来不及了,只能做一做表面功夫,将全部的人手派去查账和销赃。”
    这话说完,豪强们坐不住了。
    这意思,是让我们等死了?
    看着他们这般动静,唐万丰心底一声冷笑,这帮人,总算是知道着急了,行,知道着急,这事就有转机。
    “都静静,唐老有话说!”有人看出唐万丰脸上的表情,赶紧制止住了众人的吵闹。
    唐万丰卖了个关子,半晌才悠悠说道:
    “官府里有人给我唐家传信,说是朝廷已经在各地成立巡盐司,这巡盐司的门面一旦开到青州府来,这盐货交易,可就不是咱们说了算了。”
    “眼下看来,朝廷现在的态度而言,什么背景用处都不大,唯一的办法是激起民变!”
    一听这话,有人皱了皱眉头。
    “唐老,您莫非是在说笑吗?”
    “那些乱民个个痛恨我们到了极点,一旦发生民变,他们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啊?”
    “到时我等何以自保!”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唐万丰没有半点迟疑,冷冷说道:
    “你们既然是想要保住身家性命,又想阻止新盐法推行,那就只有这一个办法。”
    “推行新政却在地方激起民变,到了那个时候,各地必会争相效仿!你们说,这个新政,还推行得下去?”
    众人议论纷纷,不久之后,也是无可奈何,只得点头应允。
    见到他们答应下来,唐万丰道:
    “我与乐安守备还有些交情,各位也都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吝啬钱财,多向地方守将和官府送一些孝敬,要他们睁只眼闭只眼。”
    “反正到时候民变发生,也有官大的顶着!”
    ......
    五十里外,乐安守备府。
    守备官闻言一愣,下意识拍案而起。
    “什么!?”
    “唐万丰要激起民变,要我在民变时不做不为?”
    “你回去告诉他,我是朝廷的守备,受皇恩多年,违法乱纪之事,恕难办到!”
    眼见对方下了逐客令,来的唐家管家却不慌不忙,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心里明白得很,别看对方声色俱厉的,可却是在和自己讨价还价。
    什么受皇恩,什么朝廷守备,都是屁话!
    这些都不如真金白银来的实在,荣光遇这人在乐安为守备多年,根本没有什么大志气,贪图小利,什么脾性大家早就知道。
    管家一招手,仆人从外面抬进来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银白色的锭子闪闪发亮,甚是耀眼。
    他微微一笑,上前轻声劝道:
    “荣守备你看,这些可有几千两了吧,你一个小小的地方守备,几辈子能见到这么多银子?”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只要你点头,这些银锭每一块都是你的!”
    见对方还在犹豫,管家干脆上去摊开了说。
    “守备大人,您想啊,乐安盐场发生了民变,这和您有关,可要是各地盐场都发生了民变呢?”
    荣光遇眼珠子转了转,没有说话。
    管家继续说道:
    “那这事儿可和您这个乐安守备八竿子也打不着了,依我看,这是朝廷新盐法推行不力,能怪罪到您的头上吗,啊?”
    “要是守备得当,在乱民的眼皮子低下守住县城,我看朝廷不仅不会责罚,还会升赏于你。”
    “这话在理吧!”
    斟酌片刻,荣光荣狠狠干了一杯酒,问道:“这事靠得住吗,各地盐场真的会一块儿生乱?”
    “别到时候就乐安乱起来了,那被收拾的可是我!”
    管家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事成了。
    “您怕什么呀,就算闹起来了,出了大乱子,那也有官大的顶着,朝廷会下手查你一个小小的地方守备?”
    “您就把心搁在肚子里,我唐家的势力您还不知道,这青州府有什么事是唐家办不成的?”
    “各地盐场必会在这几日间生乱,乐安是第一个,荣守备要做好准备,这可是送上门的军功!”
    荣光遇再看了一眼直晃眼的银两,心里直痒痒,遂是将牙狠狠一咬。
    “送客!”
    第四百八十章:卢象升镇压民变
    谁也没想到,新盐法推行能牵扯出来这么多乱子。
    天启四年二月底,朱由校在乾清宫西暖阁来回踱步,手上还捏着一份刚刚从山东送来的塘报。
    这塘报上说的不是别的,就是在说一件事,发生民变了!
    搁后世的话说,饥寒交迫的农民“起义”了!
    历史上天启年间农民造反这么快吗,朱由校不知道,他只知道,要是不尽快做出决定,事情只会更乱。
    “陛下,青州府的民变来势迅猛,乐安、忻南、王徐寨前所几个沿海城镇,都有不同程度的民变。”
    兵部尚书崔呈秀站在暖阁内,念着手中的公文,也是神态焦急,“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决断?
    朱由校坐回到龙椅上,听崔呈秀这话后也是在心底自嘲,现在已经没什么好决断的了。
    地方上民变来的这么快,无论情有可原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没别的办法,既然闹起来了,那就只能镇压!
    如果这次放纵乱民走州打府,下次民变会更大!
    如果形成崇祯年间那种烈火燎原的局面,就是彻底收束不住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