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8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最好,这次与红毛番开战,能俘获几艘他们的舰船,看看他们的舰船,到底用的什么火器。”
    “拉到天津水营,让军器司仿制!”
    阎鸣泰说的,其实也是很多阉党官员心里想的,从现在情况来看,南居益虽然属东林党,但做了福建巡抚后,其实还算不错。
    换了其它人,能不能有南居益如今和红毛番对峙的情况,还很难说,万一换了人还不如不换,那又该如何处理?
    说着,京师飘起了细雪。
    兵部众官员的心底,也出现了一丝青灰色的忧虑,盛夏时节,朝廷动员江南几省的水师,踌躇满志地欲要从速击退红毛番的入侵。
    那个时候,兵部自然全力支持。
    毕竟这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红毛番舰船不多,兵马有云,因地而制宜,就要趁他们立足未稳之际,迅猛开战!
    然而,隆冬已至,澎湖战况毫无起色,屡战屡败。
    漳州出海口被红毛番封锁了半年,朝廷贸易和地方上的损失,根本无以估量!
    自从到了兵部,这件事几乎成为阎鸣泰最为关注之事,兵部的所谓阉党官员们,也个个绞尽脑汁。
    国家养士之恩,不在今日,又要等何时报效?
    崔呈秀坐在部堂的位子上不断冷笑:
    “刚有些挫折,那些东林党竟就纷纷上疏,请陛下派遣使节,与红毛番和谈了。”
    “一帮蠢材!”阎鸣泰恼火不已,道:
    “眼下和谈,其实就是我大明输了,此举必将极大削挫边疆士气,陛下要的是这个结果吗?”
    “既然打了,就要打到底!”
    “别人的舰船犀利,都送到家门口了,难道还让他们从容撤走不成?就算是用命堆,也要抢过来一艘,我们要造出来这样的舰船,比他们还要犀利!”
    也有人冷哼一声,笑道:
    “那些酸臭腐儒不知道打下去的好处,我们兵部不必与之争辩,当务之急,是该如何解决澎湖问题,为陛下分忧。”
    阎鸣泰想了想,忽然道:
    “南居益不是提议过,给那个叫郑一官的正式官职招安吗?”
    崔呈秀有些纳闷,道:
    “是说过,之前朝廷已经给了郑家东南海域行商之权,他们未在澎湖一事上出力,这个要求实在太过无礼,就叫我驳了。”
    “怎么,鸣泰有何高见?”
    阎鸣泰咬牙道:“高见谈不上,不过下官觉得,可以试着给郑一官封个漳州守备的官身,看郑家如何作为。”
    此言一出,当即有人赞道:
    “漳州守备,好一招驱虎吞狼之计!”
    “如今漳州被红毛番所困,郑家无论想得朝廷行商之便,还是单为自身利益,都要去打漳州!”
    第二百四十一章:总算有点儿用的兵部
    这时,有人提出了担忧。
    说话的是兵科给事中刘诏,也是先前东林执政时无所作为,后来因谄媚魏忠贤得以进位,东林党人称其“事魏忠贤如父,极度无耻。”
    可刘诏却丝毫不气,反将这种辱骂之语当做至高无上的赞美,在那以后,帮阉党做事,更加尽心尽力。
    他倾着身子,道:
    “漳州守备,这可就是招安郑家了。”
    “有了正式官身,郑家能做的事情远超如今,何况漳州附近还是繁华之所,各国商船往来,叫这海盗起家的贼人进漳州,无异狼入羊群啊!”
    “我又何曾不知此理?”
    阎鸣泰叹道:“可是玉阶,如今单凭朝廷水师,想剿灭或击退这些海上战力极强的红毛番,谈何容易…”
    “澎湖之战已近半载,如此下去,势必要成旷日持久的鏖战,辽地作战,空耗钱粮,各地又要赈灾,再双线作战,我怕朝廷支撑不住。”
    玉阶,这是刘诏的字。
    “唉!”他重重叹口气,忽然眼前一亮,道:
    “要不,福建沿海选一卫所,封那郑一官做个千总,委以卫指挥佥事的官身,看他接不接?”
    “不可。”
    崔呈秀断然否定,道:
    “据本部堂了解,那郑一官胃口可是大着,上回福建巡抚南居益许了他东南沿海行商之权,才勉强与红毛番打了几仗。”
    “那几仗互有胜负,却将香料群岛更多的红毛番船队引来,一件如此,郑一官便就再也不上前一步,索取招安。”
    “哼!”
    说到这里,崔呈秀冷笑一声,道:
    “招安,不知道的,还以为他郑一官如何如何忠贞爱国。咱们兵部的大臣谁不知道,他看上的从不是这个官身!”
    “有了朝廷的护佑,他可以堂而皇之脱离李旦,独自发展!”
    这一点阎鸣泰也看出来了,他望着正在议论的兵部众官,待他们逐渐安静下来,道:
    “唯今之计,要是想尽快击退红毛番,发展朝廷自己的水师力量,就要倚靠郑家在海上的势力。”
    “叫他尝点甜头也好,这次招安,郑一官怕是就要与李旦决裂,到时候他们两虎相争,我等得利!”
    “是这个道理!”刘诏点头,探头殷殷道:
    “那现在就拟个本子递上去,叫圣上定夺?”
    语落,所有人都将目光望向首位上的兵部尚书崔呈秀。
    后者虽说老是被东林大贤们喷成除了给魏忠贤拍马屁啥也不是,可本身在兵部能服众,却也是个果断狠辣的主。
    他眼珠在眼眶中转了转,抚掌笑道:
    “就这么办,你们拟个奏疏,标本部堂的名儿。”
    ......
    “陛下,兵部尚书的本子,说是关于澎湖一带的战况…”
    “递来给朕看!”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望着被王朝辅端来的本子,本来没有什么欲望,听他说完,也是大手一挥,抢来自看。
    越看,眼神愈是凝重。
    澎湖一带和荷兰人的冲突,是历史上无可避免的事,原本打了好些年才将这支荷兰人的殖民队击退。
    但是在朱由校看来,这是个机遇!
    大明的火器,说实话,因为战争和连年灾荒,已经好些年没有大力发展过,不说特别落后,也有点追赶不上西方此时的脚步了。
    总归总,这还是个大航海时代。
    军器司发展的是陆地上的野战火器,海军同样不能放下,之前设立的天津水师,就是朱由校稍显自己对航海技术的重视。
    只不过,现在是真特么没钱!
    抄家的银子,还有沿河关税、直隶矿税的收入,这些上很大一部分都被辽东军费,直隶、九边,还有登莱的饷银占据上了。
    这还没算各地每个月都有的饥荒和大小地震,安置流民,赈济灾民,还有重建地方官府的开销,这同样不少。
    而且,最近天灾人祸的势头在各地明显愈演愈烈,明末那几场最动荡的的灾荒还没来,要提前储备资源,以用作应对。
    这些东西,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支撑,总有人觉得朱由校又加赠关税又在直隶收矿税的,银子肯定攒下不少。
    攒个屁啊!
    很多东西都需要提前准备,总不能和历史上的崇祯那样,光着屁股赈灾吧?
    让毕懋康、宋应星发展军器司,让王在晋推广番薯,让汤若望研究天文、编纂典籍……
    这些已经是从牙缝里扣的银子,极限了。
    再同时去发展航海,朱由校怕这两年好不容易有些收入的大明,再给直接崩了。
    就是现在,虽说大明财政已经好上不少,让朱由校从破产给拉回来了,但距离做到收支平衡,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财政破产的滋味,谁也不想连续体验两回。
    之前大明还只是在辽东与建奴一线作战,捉襟见肘,但尚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下边和荷兰人干上以后,福建全省,还有东南几省都被拖住了。
    一下子变成双线作战,开销又多了一大笔。
    历史上的明朝,朱由校不知道是怎么撑过和荷兰人打仗那些年的,反正自从冲突开始这半年,他基本上每天都盯着账本。
    收支一直是负的,而且负的越来越多,这很揪心啊!
    所以,兵部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同荷兰人的冲突,决不能打很多年,要用尽一切手段,尽快解决。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得俘获至少一艘毛子的舰船,这是天爷送上门来的技术,咱们现在自己造不出来,可仿制一直是我们的强项啊!
    光仿制还不行,一般来说仿制后的东西,国内匠户总能给你举一反三玩出点新花样,最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毛子,就问你们气不气。
    朱由校看完,和兵部的想法基本能对上,那就是实在没别的办法了,郑芝龙(现在还叫郑一官)想脱离李旦自己发育,就得有朝廷的许可。
    朝廷想尽快击退荷兰侵略者,单凭福建的力量,至少还要有个三五年,这个功夫朱由校根本耗不起。
    两头都是自取所需,说实在的,这波顶多算养虎为患,虽然给了一个官身,也没损失什么。
    日后随便找个理由,也能收得回来。
    如果郑芝龙讲信义,给朕俘获一艘荷兰人的舰船,那可就是血赚了,要知道,历史上可是让人家全身而退了!
    这艘舰船,就是大明海军崛起的开始!
    想到这里,朱由校沉下心思,睁开眼睛,瞥向门口,淡淡说道:
    “准了,让兵部去弄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