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0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说起来,大明的皇帝实在没亲征几回,这凯旋仪式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就武宗那回平叛凯旋来看,告祭天地和献俘大典都还是要准备的。
    这次凯旋,象征意义不小,自然要事事万全。
    京师各部院、衙门亦是各有各的分工,就和一个大机器的小零件一样,迅速发动起来。
    司设监相当于后勤部门,掌管仪仗、帷幕等,钦天监则负责观察天象,告诉天下百姓,皇帝凯旋那日我们算准了,乃是良辰吉日,会有上苍庇佑。
    皇帝返京的前几日,尚宝司掌管符牌、印章,要在正阳门外的广场上安置旌旗、架设点将高台。
    顺天府衙门和五城兵马司,则会在凯旋的当日出动衙役、兵丁,侍卫于街巷两侧,以免有什么不开眼的小民惊扰圣驾。
    还有教坊司,主管乐舞和戏曲,凯旋回京后几日举行的献俘(装逼)大典上,会由她们献上歌曲、舞蹈,烘托热闹气氛。
    今日,朱由校自通州出发时,皇后张嫣也没闲着,起了个大早,去慈宁宫向刘太妃问安。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阳门外,百官聚齐,像过去一样在京师先呈祭告,感谢天、地、宗庙,迎候凯旋归来。
    天启元年十月某一日的午后,披坚持锐的勇卫营迈着整齐的步伐,自永定门缓步踏进北京城。
    事实上,这支自西南凯旋而归的得胜之师,几日前就抵达了十余里之外的通州。
    之所以会驻留几日,一是给京师准备仪式的时间,二也是朱由校在梳理头绪。
    至于这场仪式礼部究竟准备得怎样,反正肯定比武宗凯旋那次要盛大就是…
    神情冷峻地皇帝骑在白色战马上,身着皇家精制的甲胄,身后披着大髦,无数旌旗伴着北风猎猎作响。
    这位十七岁的帝国皇帝,来自深宫之中,但万历末年继位以来的种种举措,还有衣甲上沾染的血迹,都说明了他与年龄不符的手腕、能力。
    继位不过一年,声望就能在民间达到如此之高的皇帝,遍寻史书也实在罕见。
    迎接朱由校的,是京师百姓振奋的欢呼声,许多人心悦诚服地自发伏跪在道路两侧,一声声呼喊响彻云霄。
    “大明万胜!”
    “大明皇帝威武!”
    在这样震撼天地的欢呼声中,倒是维护秩序的官差和兵丁们人人难受,都不敢掉以轻心,紧张的跟什么似的。
    在无数百姓的沸腾之中,他们就像是一叶扁舟,随时有可能被冲散、冲乱的风险…
    不得不说,人的情绪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踏入京师街道上的那一刻,面对无数人的殷殷期盼,他们就都不经意地挺直了腰板,此刻,眼中更是燃起熊熊烈火。
    训练有素的勇卫营将士并没有做出过激举动,静默无言地随在皇帝马后,看不出什么,可那股骨子里的骄傲与自豪,是掩盖不住的。
    朱由校缓缓来到正阳门外广场,见到早于此静候多时的文武百官,许久没有变化的脸上生出一丝嘲弄。
    伴着广场上司乐团奏响的凯歌,朱由校引勇卫营行至正阳门下,换乘御车,径自入内。
    ......
    先到奉先殿、几筵殿一一拜谒之后,朱由校来到慈宁宫,因本朝没有太后,所以按惯例朝见太妃。
    “皇帝快起来,一路来回几千里,都是骑马回来的?”刘太妃端坐最上,话才刚刚落地,便微笑说道:
    “亲征辛苦了。”
    “不辛苦…”朱由校说话时,回想到大腿内侧的伤,嘴角一抽,旋而问道:
    “皇后呢,怎么没来?”
    “她呀…”刘太妃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眼睛亮亮的,似是含着话儿:
    “听说皇帝回来,她先是高兴,跌跌撞撞差点失了体统,现在又不知怎的,忽然生了闷气。”
    “奇怪,早晨与哀家请安前儿还好好儿的。”
    朱由校一愣,转而会心一笑。
    的确,刚刚得知她怀有身孕就去亲征,又不是非亲征不可,是有些莽撞了。
    想来这段时日留她在宫中,没少受那些风言风语,不过现在自己回来了,断不会叫人再造什么谣出来。
    这回打胜刷了威望回来,可以大展一番拳脚了。
    只是这宫中之事,要先处理妥当…
    朱由校对刘太妃比较尊敬,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故意做作,是一摊手,笑道:
    “那、我去看看她——?”
    “快去、快些去…”
    刘太妃似是懂了,也不挽留,故作催促,见朱由校离了慈宁宫,微微一笑,又去搞自己的事儿去了。
    刚出慈宁宫走了几步,远远就望见魏忠贤。
    朱由校神情一顿,换了副淡淡的样子,负手走了过去,魏忠贤则笑眯眯上前,行礼道:
    “皇爷凯旋回来,请恕奴婢没去正阳门迎候。”
    方才朱由校就在奇怪,这样重大的典礼,以魏忠贤的脾性,是不会不来的。
    这会儿听见,也没多做表情,只是放缓脚步,边走边道:
    “有什么事了?”
    魏忠贤惊异地看了一眼,才是说道:
    “禀皇爷,数日前,宫中抓了几个刺客,他们受人指使,潜入坤宁宫,欲行刺皇后。”
    说到这,他微顾上颜,见朱由校果真眼眉微动,心下顿喜,趁热打铁道:
    “不过奴婢的厂役最早听见风声,将刺客全部抓住,据招供,是——”
    正题还没说完,朱由校却忽然打断,问:
    “皇后怎么样?”
    “娘娘无碍,只是这刺客招供,说是赵南——”魏忠贤这话又被朱由校打断。
    “好,你护驾有功,朕有赏。”朱由校站在坤宁宫门前,笑道:“怎么,要看看朕与皇后叙旧?”
    “不不不…”
    魏忠贤一个激灵,连连摆手,后退下去,心中却是在暗自警醒,今日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要不,在等几日再来面圣?
    想到这里,他望了一眼紧闭上的坤宁宫门,转身离去。
    进了宫内,朱由校在宫娥服侍下去了甲胄,黑着脸将大髦扔到地上,望见灯光昏暗的暖阁,便亲自掌灯,来到内室。
    此时,张嫣正躺在榻上,朱由校也没扭捏,直接上去,在后将她搂住。
    怀中人浑身一颤,却没过多挣扎。
    朱由校感觉到怀里软软的,很是舒服,正要说话,却听一阵哭泣声音,顿时蹙眉,起身问道:
    “是刺客的事?”
    第一百四十章:你的委屈朕都知道
    皇帝大胜,凯旋而回,民间自是欢闹沸腾,过暖阁再向北,朱墙深宫里,另有一番动静。
    朱由校屏退宫人,起身去掩了门,宫中烛火悠悠,蜜香氤氲,随着门扉闭合,室内更显得缥缈有烟。
    朱由校往前走了两步,于榻前站住步子,四周烛火昏暗,显得他脸上一时斑驳,一时阴暗。
    许久,坐在边上,语重心长地道:
    “朕虽然离京,但是对京中之事尽都知道。”
    猝地,张嫣转过身来,闪亮的眸子直直望着皇帝,轻声问:“你知道什么?”
    “我知道有人造谣,说你不是张国纪之女,上月你遇刺受了惊吓,去找裕妃大哭一场,这我也知道。”
    “我受的这些委屈、你全都知道,怎么不为我说说话?”
    张嫣冷哼一声,再度背过身去,使起了小性子。
    许久之后,见皇帝没有吭声,张嫣小女人似的悄悄转回头来,发现那人正盯着自己,便浑身一颤,忙又躲了回去。
    架子摆不起来,片刻后她主动转回身来,却是开始为朱由校担忧,道:
    “皇爷,裕妃与我说,近日后宫里还不只是对我的传言,说你的也不少。”
    “说那魏忠贤在您不在的时候,肆意妄为,庭杖文官,四处抓人,这些您都不管管吗?”
    “还有人说他意图谋反,这宫里宫外,都是他的党羽,皇爷要小心些。”
    小女人就是这样,气儿上的快,消得也快。
    “这些朕心里都有数。”
    朱由校拉住她,心中憎恨那些东林党,恨不能将他们全部斩尽杀绝,须臾又道:
    “朝中那些文臣,平日里净拿圣贤书教说于你,这种洗脑的法子,他们对朕也不是没使过。”
    “洗脑?”
    张嫣睁大了眼睛,满脸的问号,甚是可爱。
    朱由校一时说错了话,也没过多解释。
    半晌,复又叹息口气,用有几道伤痕的手捧起她的脸,仔细打量着,怜惜道:
    “傻丫头…”
    张嫣还不明白怎么回事,无从应对。
    朱由校平静地望着她,用不容置喙地语气说道:
    “别再为别人做出头鸟了,谁要‘劝谏’朕,就让他们自己来说,明日朕就叫人,把宫里宫外的那些所谓圣贤书,全都烧了。”
    “今后,这些书朕不看,你也别看。”
    ......
    皮岛,望着满地的尸骨,毛文龙蹙紧眉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