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9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明军造了雉楼,居高临下,叛军在这几日也不是闲待着,他们加紧赶制了一种当地的攻城器械——厢楼。
    厢楼,是攻城塔的一种,比明军堆砌起来的雉楼更高,是叛军在近几日于成都城外就地取材制成。
    这天,叛军在厢楼底部装了轮子,数十人在盾车的防御下,推着厢楼前进,后面跟着大军。
    一旦有人被明军击倒,很快又会补上另外一人,拼命的推进。
    至于候良柱的破敌之法,更加简单粗暴。
    他一面号召民勇继续堆砌雉楼,堆得比厢楼更高,另一面,挑选矫健亲兵组成敢死队,背着火药、油草等物,舍命烧之。
    这些士兵身手敏捷,又有城头明军配合,虽然叛军极力阻止,却仍会有漏网之鱼。
    一点火药配合着油草,在厢楼上引燃,起初叛军还不能发觉,待到厢楼中的叛军察觉,火势愈烈,已经无法扑灭。
    没有办法,张彤只得放弃厢楼,看着已被明军堆砌成直入云端的城头雉楼,望天兴叹。
    西门已经不可能建立优势了,修整几日,张彤复又改变方向,主攻北门。
    这次叛军采取了在南门、西门时又有所不同的方法。
    他们化身小姑娘,整日待在营中,居然编了数以万计的竹笼,笼中盛满土石,以之高垒,打算建成高台,居高临下跳入城中。
    候良柱急中生智,下令拆除城中永祥寺钟楼,动员军民,将其改建于北门之上,抢占制高点。
    叛军在外堆垒高台,明军则在城上急建钟楼,两方就这样在成都的四个城门,玩起了建设比赛。
    第一百二十六章:西川大长老
    九月的川蜀大地上,虽有了丝丝凉意,大体上仍显得燥热。
    暖风穿过山林,掠过城外的叛军大营,再抵达城上,沿途发出萧瑟呼声,让本就紧张的围城,更显得风声鹤唳。
    最近几日,张彤指挥的这一部叛军,与城内明军展开了一场建设大赛,双方你来我往,开始比拼建造能力。
    本来,叛军人数较多,所垒土笼已高丈余。
    四川总兵候良柱动员了永祥寺僧人及军民,迅速在城墙上造起了比之更高的钟楼。
    张彤骑在马上,望着高达三丈的钟楼,心中也是佩服,叹了口气,挥手道:
    “别堆了,叫弟兄们都撤回来吧!”
    一旁土酋也是无语,道:“哪有这样打仗的,近三丈高的钟楼,亏这姓候的想得出来…”
    张彤抬起头,仰视头顶的明军,转身离开。
    当天夜里,一名土司兵灰头土脸地闯进了他的营帐。
    说是城内明军在钟楼的掩护下,趁机出城,大肆掩杀一番,将堆砌好的土笼给尽数焚毁了。
    “候良柱欺我太甚!”张彤闻言,不免大怒,当即披挂甲胄,亲自领兵趁夜攻城。
    却没想到,候良柱早带亲兵于城楼之上等待,见张彤率叛军乌黑一片而来,只是哈哈大笑,道:
    “本镇料定你会来,早就备好了大礼招待你们!”
    随即,他扭头过去,下令道:
    “扔!”
    转瞬间,钟楼上无数块黑色的饼状物体被明军投放下来,叛军捡到手里,个个都是震惊不已,锐气顿时大减。
    却是明军将城内馊、坏的腐烂食物,揉成一块块面饼、肉饼,配以屎尿,站在高高的钟楼之上,向他们不断投出。
    候良柱这一招攻心颇见成效。
    叛军都是土司兵,按照习俗,他们不可以浪费任何食物,很多土司兵都深信,如果自己浪费食物,就必定会有不详灾祸降临。
    面对这些屎尿混合着腐烂臭物的烂饼,没有人会蠢到真的去咬上一口,几乎都是下意识的将饼扔到地上。
    扔掉这些饼以后,不安的氛围开始在土司兵中蔓延。
    这个时候,钟楼上明军开始发射弓箭、火铳,土司兵毫无战心,顿时溃败崩散。
    接下来的几日,张彤逐一进攻了成都的每一个城门,强攻、垒土,利用攻城器械等等,凡是能想到的方法,全部都尝试了一遍。
    候良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危急时刻还会亲自上城拼杀。
    简言之,张彤在成都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还被明军百般羞辱,却始终不能攻入城中。
    张彤派遣奸细入城,探听到城中实际存粮已经不多,遂改变策略,试图让成都城在内无粮草的情况下,不攻自破。
    ......
    各土司酋长分兵四出,钻入山林,先于各山之间修筑关寨,再选视野开阔之处,设下屯兵、连接之所。
    三日过后,成都周围的山谷,叛军营地已随处可见。
    这还没完,在各山之中安营扎寨以后,叛军也开始拦路设卡,彻底断绝成都周围的货运、交通。
    张彤下令,凡是有想要入城的人,不论平民还是商人,全部斩尽杀绝。
    在这样的命令下,各土司酋长全都成了各个山头的小皇帝,他们我行我素,对当地山民非打即骂。
    土司军也迅速裂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山贼。
    一处安静的山谷之中,十几所土房正与世无争地立在这里,当地山民世世代代于此居住,其乐融融。
    “秀娥,去把衣裳晾晾!”
    一个男人手中持着草叉,来到木屋之中,开始处理满地的茅草,边梳理,还不忘回头喊了一句。
    屋里应了一声。
    一个相貌一般,但身材不错的女人挽起头发,抱着盛满衣物的木盆走了出来。
    女人抬起头看了一眼天空,风和日丽,让她整个人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秀娥,今天天气不错,待会带上孩子,出去转转吧!”
    这时,男人收拾了木屋,一手持着草叉,远远喊了一声,女人扬起眸子,望见男人正冲自己笑。
    还没等女人回话,下一刻,一支箭矢射穿了男人的胸膛。
    草叉轰然落地,男人下意识捂住透出胸前的尖头,带着恐惧不已的神色,倒了下去。
    “快带上孩子,走——!”
    话还未说完,一名土司兵上前,一刀刺入男人的身体中,又抬起头将目光望向正捂着嘴,神情惊恐的女人。
    随即,他的脸上泛起狞笑,连尚插在男人身体中的刀也不顾了,张开两只大手,一步一步朝女人逼近。
    女人反应过来,第一反应仍是冲进屋中,抱起孩子。
    可她刚刚转身,就见那名杀了自己丈夫的土司兵,正站在门前,一脸急不可待地扑了上来。
    旋即,屋中响起了女人的惨叫,孩童的哭啼,还有土司兵兴奋地吼声。
    叛军冲入山林之中,烧毁村寨,掘开坟冢,将男人尽数杀光,掳掠相貌不错的妇人到山中营地,奸淫至死。
    这时,前线消息纷纷传来。
    奢宠明兵败南川,李仕奇围杀樊龙,朱由校君临重庆,鲁钦顺利收复顺庆全境,正星夜驰援成都。
    “……”
    这一条条的战败消息,无不说明这场令整个四川数月动荡不安的乱局,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样的局势下,张彤却有了割据一隅的荒唐想法。
    这最后一支叛军主力,在撤离成都以后,席卷了成都周围的朝廷州县、卫所。
    半月之内,灌县、彭县、新都、崇庆州、宁川诸卫,成都方圆数百里土地,全部沦于张彤之手。
    此后,张彤派出使者,自称西川大长老,献上降表。
    在这份降表之中,张彤先是怒斥奢崇明纵兵叛国,又说从贼为祸,皆是被奢崇明逼迫,本非他本意。
    此后,愿携麾下十万精兵归顺朝廷,内可遏制诸司,外可从诏征辽。
    他的条件是,朝廷允许张氏族人,世世代代镇守西川。
    几日之后,朱由校在前往成都的路上接到了这个消息,一下子笑出了声,人还骑在马上,就直接作出了口头回复。
    大致意思就是,你张彤此前不过是奢崇明手下的一员叛将,朝廷就连奢崇明自号大梁王的事儿都不会承认,更不会承认你这所谓的西川大长老。
    遵从朝廷的众土司,也不会承认你这个大长老。
    在最后,朱由校还说,若想不株连张氏全族,即遣散你那所谓的十万精兵,到成都向朕自缚请罪。
    否则,待大军杀到,尽诛张氏全族。
    第一百二十七章:土司请降
    “陛下,京师传来的消息,辽地又兴兵了…”
    随行的乾清宫管事牌子王朝辅,小跑跟随在御马一旁,哆嗦着嘴唇,似乎有些害怕。
    朱由校没有说话,骑在马上,一只手按着佩剑,就这样继续领军前行。
    辽地兴兵,之前就有所预料,自己率勇卫营、通州三卫兵马亲征,奴兵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毛文龙那儿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在建虏倾巢的攻势下,就算放弃义州,自己也不会怪他。
    只要皮岛不丢,东江镇建制还在,就依然能起到牵制建奴的效果。
    “还有呢,魏忠贤今天的本子怎么还没到?”朱由校头也没回,静静问道。
    其实,自从出了京师,朱由校每天都要接到京师来的题本,都是魏忠贤拟批以后报过来让皇帝裁定的。
    这个事儿,魏忠贤办的还不错,每日题本都是他自己送的,想来,也是怕自己猜忌他。
    想到这,朱由校冷笑一声。
    不过魏忠贤也不是什么好鸟,魏朝到凤阳皇陵守陵后,他那干儿子把魏朝活活饿死、打死,这个事儿没他授意,怎么可能。
    现在,东林没以前那么闹腾了,但大势仍在,也不能让这个“九千岁”跳太厉害,朱由校还不想对魏党动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