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7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子乃是半君。
    别管他年纪多小,与郭业也有君臣之别。
    郭业不敢怠慢,赶紧大开中门,把李治迎入了客厅。
    李治高坐正位。
    郭业大礼参拜,道:“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治赶紧站起来,把郭业搀起,道:“不敢当,不敢当。孤王年少德薄,而秦国公却是父皇的股肱之臣。怎敢当您如此大礼?再说了,您乃太子太傅,也就是我的老师,焉有老师拜徒弟的道理?”
    然后,他也双膝跪倒,道:“李治拜见老师!”
    这小家伙还真有礼貌,郭业心中对他好感大增,也把他搀了起来,道:“不敢当,不敢当。你我有君臣之分,郭某人不敢当太子如此大礼。”
    李治沉吟道:“既然如此,以后弟子与您相见。先由我向您行礼,然后您再答礼。入座之时,您先坐,弟子再坐。总而言之,您和弟子相见,您的地位要略高于弟子。不知太傅以为如何?”
    郭业当然愿意如此,跪李二陛下也就罢了,让他跪一个小毛孩子,还真有点不大情愿。不过嘴里,可不能一口答应。他含混应道:“这……不大妥当吧。”
    “没什么不妥的,这也显出孤王我的尊师重道之意,还望老师成全。”然后,李治又羞赧的一笑,道:“这也是父皇的意思。”
    郭业暗忖,说到底,李治还真是一个老实孩子,没什么城府,一下子就把底牌全暴露了。
    他点头道:“既然是陛下之命,那咱们定当遵从。”
    “那就请您以后,直呼本王之名,叫李治,治儿都可以。弟子以后称呼秦国公为老师。”
    “那好吧,治儿。”
    “弟子在,还请老师上座,咱们换下位置。”
    扑哧~~
    见二人如此对答,孙子善不由得笑出声来!
    郭业脸一沉,道:“子善,你笑什么!”
    孙子善道:“弟子是没想到,自己将来还会有一个小师弟。而这个师弟,竟然是当今太子。那我岂不成了太子的师兄了?真是幸何如之!”
    李治赶紧站起身来,道:“原来是师兄在此,请受师弟一拜!”
    孙子善哪敢受太子的礼,赶紧闪开半步,道:“不敢!不敢!我刚才就是开个玩笑,哪敢真和太子称兄道弟的?”
    “哪里,哪里。既然咱俩同为老师的弟子,就有同门之谊。论年纪,论入师门的时间,您都在我之上!我给您行礼,实在是理所应当。”
    “那我当得你的大礼?”
    “当得的!”
    李治恭恭敬敬给孙子山鞠了一个躬,孙子善还礼。
    郭业在一边冷眼旁观,觉得李治这孩子还真不赖,一点架子都没有。如果说刚才对自己彬彬有礼,是出于李二陛下的授意。那与孙子善的对答,可就完全出于本心了。
    眼见者二人见礼已毕,郭业怕孙子善再说出什么不妥的话来,便咳嗽一声,道:“子善,这里没你什么事了,你退下吧。”
    “是。”
    孙子善走了,郭业又道:“治儿,你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事要找为师?”
    “呃……弟子今日前来,一来是和老师见个面,准备了一份薄礼,献给老师。二来……二来……”
    郭业知道,这个二来,才是李智前来的真正目的,道:“跟老师还兜什么圈子,有话直说。”
    “二来,弟子想向老师借上一笔钱。”
    “不会吧?你还缺钱?”郭业一皱眉,道:“你三岁就被封为晋王,俸禄不少,又没什么花销。都攒了这么多年了。前些日子被封为太子,俸禄就更多了。怎么还向我借钱。”
    “弟子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钱是不少,不过要干的那一桩大事,需要花的钱更多。而干这件大事,向父皇要钱又怎么不合适,想来想去,也只能求到了老师的头上。”
    “你还差多少钱?”
    “五十万贯!”
    “啥?五……五十万贯?”郭业大惊。
    五十万贯,对于他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是从绝对数量上来讲,那可是一笔巨款。
    长安城全部身家能超过这个数字的人,不会超过两百个。
    他说道:“我说治儿,这笔钱,为师当然是拿得出来。但是,你可得把你准备用这笔钱干什么给我说清楚。你要是玩物丧志,或者蓄养私兵,我可不能把这钱给你。”
    “老师,弟子保证这钱是花在正道上,既不会用来吃喝玩乐,也不会用于蓄养私兵。不过关于这笔钱财的真正用途,您能不能不问?”
    “当然不行!”郭业把脸一板,道:“这钱无论我出不出,你都得把你准备干的那件事说清楚。但有一丝隐瞒,我就治你一个忤逆师长之罪。”
    “那好吧,弟子可以把这件事告诉您。但是您能不能先别告诉父皇?”
    郭业越听越不对劲,道:“那就要看你说的到底是什么事情了。”
    李治道:“弟子总共能拿出一百五十万贯钱来,再加上您这五十万,总共就是两百万贯钱。我想用这两百万贯,在长安盖一座大大的寺庙。”
    “盖庙?”
    “正是,弟子已经想好了,这座寺庙要用最好的工匠,最好的木料,然后再用珠玉、丹青、赭垩、金翠作为配饰。建成之后,重楼复殿,仿若西方极乐世界。总共要有院落十余座,房屋两千间……”
    李治说得兴致勃勃,郭业却越听越恼火,沉声道:“别说了!”
    怎奈太子爷说得正开心,根本就没听见他的话,继续道:“寺里还要有一座高塔,足足高二十丈,可称咱们大唐第一高塔。这塔能修这么高可不容易,必须得……”
    郭业再也忍不住了,猛地一拍桌子,道:“别说了!不准你花两百万贯建什么劳什子寺庙。”
    “为什么?”
    “还有为什么。”郭业气急败坏地说道:“僧尼不事生产,与国家何益?你身为太子,不限制僧尼也就罢了,竟然还花这么多民脂民膏,建什么寺庙。老师我决不允许!”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你就是说出大天来,这个寺庙也不准你建!”
    李治长这么大,哪受过这么严厉的训斥?顿时眼圈泛红,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他哽咽道:“可是,难道我为娘亲祈福也不行吗?兴建寺庙虽然对国家没益处,但是对娘亲有好处不就行了。”
    “对娘亲有好处也不……”郭业一愣,道:“什么?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听说人死了,要去西天极乐世界。现在人们传说,娘亲快要死了。我建了这么大一个寺庙,功德无量。娘亲到了西天,佛祖一定会保佑她的。这也不行吗?”
    “你的意思是……这座寺庙是为皇后娘娘所建?”
    “是的。我从小锦衣玉食,也没孝顺过娘亲什么。眼见娘亲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自己却做不了什么,只能拿出全部的积蓄,为娘亲祈福。老师,可以吗?”
    “可以!当然可以!”郭业听了孩子抽泣声中说出的真挚话语,也不由得眼圈发红,道:“建!当然要建!谁不让建,老师就跟谁急!治儿,你告诉老师,这座寺庙你准备叫什么名?”
    “大慈恩寺!以此名纪念娘亲对治儿的生养恩情。”
    “等等!”郭业把手一摆,道:“太子殿下,您不会不知道,咱们长安已经有一座大慈恩寺了吧?”
    第1871章 辽以释废
    “弟子当然知道,这座寺庙占地也不小。而且还是从西方取经回来的玄奘法师驻地。”
    “既然知道,你又为何还取这么一个名字?”
    “弟子觉得这个名字好,当然就拿来用了,让原来那个寺庙改名不就行了。”
    “这也行?”郭业一皱眉,道:“你以太子的身份,勒令那间寺庙改名,也不是不行。不过那样的话,难免以势压人之嫌。得罪了佛子,恐怕对给皇后祈福有碍。”
    李治摇了摇头,道:“不会,绝对不会。弟子把大慈恩寺建得美轮美奂,总不能空着。当然要邀请佛子入驻。原来大慈恩寺的和尚们尽管搬过来。”
    他微微一笑,继续道:“他们平白得一个寺庙,付出的代价,却只是把原来的寺庙改个名字,老师您说,他们有什么不乐意的?”
    郭业恍然大悟,挠了挠脑袋,道:“还真是老师想错了。这种好买卖,那些和尚们听说了,简直要乐疯了,岂有不愿意的道理?治儿,你想得还真是周全。”
    然后,他又吩咐孙子善取来了一叠的钱票,道:“这是一百万贯,你拿去用吧。不够了还来拿,不算你借的,算是老师孝敬皇后娘娘的。”
    李治接过钱票,道:“不,这钱弟子一定要还。大慈恩寺乃是弟子为了母亲尽孝心所建,当然要用自己的钱。用您的钱,恐怕……”
    “说得也是。”郭业闻言丝毫不以为忤,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客气了。这钱你拿走,什么时候手头宽裕了,再还回来。”
    “多谢老师!”
    ……
    ……
    把李治送走,郭业继续想如何对付契丹的问题。貌似无论中外,在工业革命以前,对付这种草原民族,就没什么好办法。
    等等……不对,似乎还是有些成功的例子的。比如元朝控制西藏,清朝控制蒙古。
    元朝是利用了喇嘛教,最终把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之内。清朝控制蒙古,主要有两条政策,一个是减丁,另外一个也是推广喇嘛教。
    所谓减丁政策,其实效果不怎么好,金朝也对蒙古实行了减丁,结果也没有阻止成吉思汗的崛起。
    那么归根结底,靠的还是喇嘛教。
    所谓喇嘛教者,藏传佛教是也。
    想到这里,郭业不由得眼前一亮,没有喇嘛教,那用佛教代替行不行?
    对了,历史学上好像就有这么一个观点,叫做辽以释废,金以儒亡。
    自己的打算,岂不是暗合历史?只是人为的把这个进程加快罢了。
    有搞头!
    说干就干,他当即就派人去把玄奘和尚请了过来。
    “参见护法!”玄奘双手合十,对郭业行礼。
    “行了,咱俩认识这么多年了,少搞那套虚头巴脑的。”郭业摆了摆手,道:“这个佛门护法,咱们都知道是咋回事。就别再提了,你还是叫我郭兄弟吧?”
    “那好,郭兄弟,今日把小僧找来,不知有何见教?”
    “大和尚,恭喜恭喜,我今日把你找来,可是有两件大喜事要告诉你。”
    “喜事?但不知喜从何来?”
    “头一件喜事,乃是你们那个寺庙要改名了。”
    “改名?”
    “不错,太子为了给皇后娘娘祈福,准备花两百万贯钱,盖一座有两千多件房屋的大庙,命名为大慈恩寺。你们原来那个庙岂不是要改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