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7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前脚送走了拉迦室利,后脚就召集了几名重要的臣子入宫议事,根本就不给大家放松的机会。
    对于李二陛下如此压榨员工,郭业心中不满,却也只能入宫面圣。
    李二陛下的俸禄,不是那么好拿的呀!身为大唐的高级干部,就得有为李二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觉悟。
    郭业轻车熟路的来到了望北阁,顺公公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平阳郡公,您怎么才来,各位大人就差您一个了!快进去吧!”
    郭业点头称是,忙往里走。走到顺公公身边时,顺公公在郭业耳边道:“陛下近日来心情不好,郭大人小心!”
    呃……看起来郭业给顺公公的金子没有白花。
    望北阁内,李二陛下还没到。
    大唐朝廷的真正高层官员却是来齐了——中书令房玄龄、谏议大夫魏征、刑部尚书韦挺、兵部尚书李靖、吏部尚书孔颖达、礼部尚书郭业、户部尚书段志玄,还有一位就是宗正寺卿兼工部尚书李道宗。
    原来的工部尚书唐俭由于参与谋反,被李二陛下打发回家吃老米去了。江夏王宗正寺卿李道宗捡了个便宜,暂时代理工部尚书。
    李道宗原来虽然身份尊贵,却没有什么实权。这次代理工部尚书,算是真正进入大唐的核心了。
    “平阳郡公,来得何其迟也,不会还在想着那个戒日女王了吧!”李道宗这个老不正经的,开起了郭业的玩笑。
    郭业和拉迦室利之间不清不楚的,虽然郭业极力撇清,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大唐的高层没有不知道的。可是李二陛下都装着不知道,大家也就难得糊涂,没人点破。
    只有李道宗这家伙倚老卖老,捅开了这一层窗户纸。
    郭业脸色微变,道:“哪里哪里,江夏王说笑了。不过是陛下安排,郭业依命行事罢了。”这话说的一语双关,既可以说是李二陛下命令他招待戒日女王,又可以理解成他郭业奉旨泡妞。
    段志玄也替郭业解围道:“朝臣擅自结交外藩,乃是朝廷打忌。江夏王还请慎言!”
    郭业答应段志玄的事情已经完全办到,段志德追封为安国公,远超段志玄期望之外。段天豹的差事,郭业也安排的妥妥当当。段志玄对郭业心存感激,关键时刻,拉了郭业一把。
    孔颖达,李靖这两个郭业的铁杆,也纷纷表示郭业忠心可表日月,江夏王李道宗的这个玩笑开的非常不合适。
    房玄龄和韦挺保持中立,闭口不言,两不相帮。
    李道宗最近春风得意,口不择言,其实只是单纯的开个玩笑,没想要把郭业怎么样。出乎他意料的是仅仅开了郭业一句玩笑,竟然被众人给集火了。而且隐隐牵扯到李二陛下。
    李道宗心中大惊,不知不觉之间,郭业在大唐的地位,竟然远远超过了他李道宗!
    论身份,论地位,几年前李道宗还是高高在上,郭业要费尽心思,还要拉上鱼暖暖,才能从他手中赢走长乐坊。现在的郭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他弄个灰头灰脸。
    形势比人强,李道宗咽不下这口气,也只能忍着,能在这里的,哪一个都不比他差。只能心中暗念“咱们走着瞧”,嘴上还真不敢说出来!
    “皇帝陛下驾到!”
    一声声尖利的太监嗓音响起,化解了李道宗的尴尬。
    群臣肃然起立,恭迎李二陛下的到来。
    “微臣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平身,赐座!”
    李二陛下坐在龙椅上,望着在座的朝廷重臣,面沉似水,嘴唇抿紧,一言不发。好像众位欠了李二陛下多少钱似的。
    李二陛下平日里一直优待大臣,对待大臣都和颜悦色的,众位大臣尚且对李二陛下既敬且畏。
    今日,李二陛下把脸一板,面色不善,望北阁中气氛霎时凝肃,群臣战战兢兢,说也不敢吱声。
    帝王之威,一至于斯!
    郭业多鸡贼的一人呀,马上就联想到御花园中,李二陛下不顾戒日女王,匆匆离去的那一幕。再想到李二陛下等拉迦室利一走,就匆匆召见重臣,实在是不太正常。
    看来李二陛下这么做不是为了压榨员工,这下子是真出大事儿了,出了天大的事儿了!
    约莫过了一会儿,李二陛下终于开口:“尚书左仆射自打长孙无忌革职之后空悬着,尚书右仆射一职因为虞世南告老还乡,也空悬着。这朕的左右手久久空悬着,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所以朕决定,即日起,擢升李靖为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为尚书右仆射,众卿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阁中众人脸色骤然大变。
    其实李二陛下这么做不太合规矩。
    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这两个职位是什么概念呢?说白了,就是大唐的宰相。
    大唐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就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三省的长官,就是大唐的宰相。这个宰相也分个三六九等的,以尚书省为尊。
    由于李二陛下曾经做过尚书令,以后这个位置就空下来了,所以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就是大唐宰相的最高职位了。
    房玄龄本来是中书令,也算是大唐宰相,这次改为尚书右仆射,是实打实的升迁,算是位极人臣了。
    李靖本来只是个兵部尚书,不在宰相之列,这下也算是进了大唐的宰相班子了。
    由于这两个官职关系实在重大,虽然理论上李二陛下可以全权决定,实际操作中为了朝廷的稳定,还是要征集一下朝廷重臣的意见,吹吹风。
    现在李二陛下直接乾纲独断了,大家心里终归有点小小的不满。不过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毕竟李靖、房玄龄这两个人的人缘都不错。
    还有就是这两个人的资历很够,要说朝中比这两个人更有资格接任这个职位的,还真没有。
    最重要的是大家看来李二陛下这次应该是铁了心的,反对也没用。
    所以谁也不会傻逼呵呵地去阻止。
    李靖上位没啥说得,他一向不喜欢拉帮结派,不属于朝廷三系之内。对三系的平衡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至于房玄龄没了长孙无忌之后,也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天策府领头羊,他上去也左右不了多大的三系格局。
    李二陛下提拔他们,其实是非常合适的。
    众人纷纷表示,李二陛下高瞻远瞩,用人得当,臣等拜服。
    没人反对,李靖、房玄龄的升迁就板上钉钉了,二人连忙跪下谢恩。
    紧接着,李二陛下就宣布了第二条命令。指着魏征道:“即日起由魏卿家兼着中书令一职。”
    郭业再次傻眼,得,又高升一位。
    从一个不掌实权只管挑毛病的谏议大夫一下升到中书令,这下魏征这老骨头赚大发了。
    他不由纳闷,见鬼了!李二陛下今天是什么情况?刚才阴沉着脸跟死了人似的,现在连连提拔擢升老臣,而且又不打乱三系平衡,难道这是他惊心准备的?
    难道李二陛下是欲扬先抑,先把大家吓住,让大家不敢有异议,然后再颁布人事命令?
    李二陛下不会这么不要脸吧?这不像是皇帝会干的事儿呀。
    众位大臣此时也是心慌慌的,眨眼之间三位同僚升迁,那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呢?
    “至于空出来的兵部尚书一职嘛~”
    李二陛下扫视了一下诸人,突然冲阁外喊道:“董顺,你进来……”
    第1240章 棒子三国志
    顺公公就在望北阁门外候旨,听到李二陛下召唤,麻溜的跑了进来。
    李二陛下把顺公公叫进来当然不是让他来当这个兵部尚书的,拿起一封书信,交给顺公公道:“前些日子朕收到了新罗王金白净派人送来的书信,董顺,将新罗王金白净的书信念出来于诸位大人听听~”
    “启奏上国天可汗陛下,臣命不久矣!臣国新罗危矣!臣不能侍奉天可汗矣!……”顺公公那尖利的嗓音在望北阁内响起。
    原来这个金白净这次是来向李二陛下求救来了!
    这个时代,朝鲜半岛上是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互相攻伐。其中高句丽的势力最大,新罗和百济半斤八两。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是新罗和百济联合对抗高句丽。
    可是朝鲜半岛上的人的思维回路,岂是一般人所能预料?事实上,新罗和百济从来就没有联合过,而且打得最狠的就是他们这两家。
    金白净登上王位以后,励精图治,在位五十多年里,多次攻打百济,把百济打得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百济打不过金白净,只好找高句丽结盟。
    本来论国力,新罗比百济就强点有限,加上高句丽,金白净就招架不住了,不仅把打下来的百济的地盘都吐了出来,自己的国家也受损不少。
    这还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在于金白净今年都七十多了,自觉时日无多。金白净没有儿子,只有四个女儿。这王位传给谁呢?他想传给自己的女儿金德曼。女子为王,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他稍微一露口风,新罗朝廷内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正在这时,百济又猛攻新罗的重镇党项城,内忧外患之下,金白净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向李二陛下求援。
    当然,这封信里,金白净也给高句丽和百济上了不少眼药,比如说高句丽、百济早就对李二陛下有不臣之心啦,百济攻打新罗的党项城是为了阻止新罗给大唐天可汗称臣啦,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最后还建议李二陛下速速发兵,把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把高句丽和百济灭掉。
    以上,是礼部尚书郭业郭大人的理解。
    可是,其他大臣可不这么看,听完金白净的来信,都怒发冲冠,议论纷纷,纷纷怒斥高句丽和百济不将大唐放在眼里,明知道新罗是第一个臣服大唐的国家,竟然还敢犯境。实在是太不给大唐面子了。
    郭业听的好笑,高句丽、新罗、百济互相攻伐几百年了,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关大唐什么事?至于党项城,那的确是新罗朝贡大唐的必经之地,可问题是为了这个地方,三国都打了一百多年的仗了,说是百济为了阻止新罗向大唐朝贡,才围攻党项城,实在是太牵强了点。
    郭业心中纳闷,这个事情跟李二陛下今天连连擢升几位老臣有什么关系?为了这点小事儿,值得李二陛下大动干戈?
    李二陛下看其他人都议论纷纷,主张正义,唯有郭业鹤立鸡群,一言不发,问到:“按说外藩之事,应由你们礼部调解,不知郭爱卿有何意见呀?”
    郭业不以为然的答道:“高句丽也好,新罗百济也好,都是我大唐的外藩,同为陛下的子民。不可厚此薄彼。只要他们都尊奉大唐天子,他们之间的事情,我大唐不应干涉过多。”
    李二陛下大怒道:“郭爱卿,你糊涂!高句丽和百济名义上臣服我大唐,可实际上呢,一直就没把我大唐放在眼里。高句丽现在还在修千里长城,防的是谁,还不就是我大唐?至于百济,名义上向我大唐称臣,暗地里却向高句丽称臣。一仆侍二主,首鼠两端,其心可诛!只有新罗对于大唐一向恭顺,他们联手攻打新罗,这打的哪是新罗呀!打的是朕的脸面呀!连新罗都保护不了,朕还有什么脸面称天可汗?”
    郭业暗中腹诽,您也太要面子了,累不累呀?
    高句丽和百济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新罗呢?表面恭顺,心里恐怕也是存了利用大唐消灭大敌,一统朝鲜的心思。他们打起来才好呢,三国都不是什么好鸟,死的人越多越好。三国的国力越弱,我大唐的边境才越安宁。
    不过,跟李二陛下硬顶可不是郭业的作风,道:“陛下您说的太好了!高句丽和百济无视陛下的龙威,攻打新罗,实在是罪大恶极!微臣目光短浅,不能识得高句丽和新罗的狼子野心,实在是惭愧。幸得陛下的提醒,才看穿了他们的真面目。陛下您真是高瞻远瞩,微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比这更厉害的马屁,不是郭业拍不出来,不过考虑到魏征在此,太过肉麻的话,郭业没敢说。
    不然,刚刚升迁的魏征立马就会给郭业扣上一顶“乱臣贼子、奸佞小人”的大盖帽!
    千古明君也打不过马屁大军呀,李二陛下满意的点点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其实郭爱卿屡立大功,见识还是有的。可惜还是读书少,对于外藩之事不甚了了。以后还是要多看些书,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了。既然众卿都认为高句丽和百济有不臣之心,就议一议现在我们大唐该怎么办吧?”
    李道宗看郭业把李二陛下拍的眉开眼笑的,心说难道这就是郭业的成功之道?他行,我也行。反正就是顺着皇帝的话说呗,没啥难度。
    于是,他赶紧抢先说道:“高句丽没有征得我大唐陛下的同意,就攻打我大唐藩国,是为不臣。臣愿亲统大军,征讨高句丽,以解陛下之忧!”
    谁知李二陛下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心说高句丽要是那么好打,我还用得着发愁?
    李二陛下没好气的说道:“江夏王忠心可嘉,朕心甚慰,坐下吧!”
    李二陛下说着勉励的话,脸上可是却一副我不和你一般见识的表情。
    唉,李道宗猜得到了开头,没猜中结尾!
    魏征道:“对于高句丽,江夏王不可轻视呀。想当初,隋炀帝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都是大败而归。到底如何处置,还需从长计议!”
    李靖不满的反驳道:“魏大人也不要太长高句丽的志气,灭我大唐的威风。隋炀帝乃是亡国之君,如何比得上我大唐天子?陛下,臣愿提十万大军,把高句丽的婴阳王抓来给您跳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