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些许小忙,以郭业与康家的关系,康岳山怎么可能会不答应。
    不过康老头没有立马答应过调遣船只,而是轻轻哂笑道:“你小子啊,许久不回蜀中,真是不知蜀中一二事。仅仅泛岷江,回陇西而已,以你郭业今时今日,还需要求到我门下吗?”
    言罢,指了指渡口之外,江水滔滔的江面上,笑道:“你自己看吧,接你的人来了!”
    嗯?
    郭业被康岳山这话说得不由诧异,徐徐转身望向江面。
    只见,
    月光下,江面之上泛起白影帆帆,大大小小近百艘船只徐徐靠近益州渡口。
    由远及近,最大一艘江船已然靠岸,船头上站着一个威武汉子,看着隐约有些眼熟。
    陡然,
    那威武汉子扯起嗓门一通喊:
    “小哥,请速速登船,孙明延恭候多时了!”
    竟然是岷江之上漕帮总舵主,自己的铁杆小弟——孙明延。
    孙明延一发话,江面之上顿时传来阵阵暴喝之声,皆是冲着郭业这边而来:
    “漕帮弟兄,见过郭大人!”
    “漕帮三万弟兄,恭迎郭大人。”
    “漕帮上下三万弟兄,特来迎接郭大人……”
    ……
    ……
    “小哥,请移尊驾,速速登船,兄弟们恭候多时了!”
    日——
    郭业无视旁边康岳山那嫉妒的眼神,讪讪叹道:“搞这么大的场面,作甚?低调,低调啊……”
    康岳山收起嫉妒的眼神,悄悄别过头去,为老不尊地嘟囔了一声:“我呸!!!”
    第311章 我回家了!
    尽管在西川小都护府中,郭业也有关注陇西之事,漕帮这边也时常有信传来。
    但他还是不敢想象,短短几个月,漕帮羽翼初丰,帮众与势力竟然遍布八百里岷江,俨然形势尽在漕帮掌握中。
    他暗暗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人,孙明延,绝对是块儿干漕帮总舵主的好料。
    在孙明延及近百艘漕帮船只的迎送下,郭业辞别渡口的康岳山,率着程二牛的八百骑兵,连人带马一阵喧闹地火速登上了船。
    在航行江面,前往陇西的途中,郭业与孙明延寒暄一阵儿,了解了一番漕帮的近况。
    帮众发展至三万余人,党羽势力遍布八百里岷江,而且漕帮分出数十股势力相继渗透蜀中各州郡的江河内陆湖中。
    大有凡蜀中地区有江河湖海的地方,便有漕帮的船只在航行,便有漕帮的旗杆在立着的趋势。
    果真形势可人,发展甚为迅速。
    从孙明延的详细禀报中,郭业更加坚信在老孙的带领下,不出三五年,漕帮定能走出岷江,走出益州,走出蜀中,再创一片大好基业。
    到时候,蛟龙入海,猛兽脱牢,漕帮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波澜壮阔之前景。
    航行近两个多时辰,也唠了近两个多时辰的嗑,漕帮船只早已入了陇西水域,相继抵达陇西岸边儿。
    此时天色微亮,黑夜转了白昼,众人一夜未眠。
    一近岸边,程二牛便率急急指挥着八百骑兵纵马下船,过甲板上了岸,很快便在岸边集结完毕。
    郭业婉拒了孙明延要一同前往陇西看望老爹的好意,自个儿上了甲板,登上陇西岸边。
    随后,径直领着八百骑兵,光天化日之下马踏疾驰,朝着陇西城的方向急速奔去。
    八百骑兵,马蹄轰隆,溅起漫天尘烟,气势何等雄壮?
    甭说小小一个陇西县城极为罕见,此等场面纵是益州郡城也是不多见。
    岸边到陇西东门,仅二十里路程,铁骑飞驰,转瞬即到。
    此时的时辰,正是宵禁解除之时,陇西四道城门,正徐徐打开。
    负责守城门收税赋的皂隶们,一个个睡眼惺忪地打着哈欠,归拢着城门诸事。
    突然,
    郭业一马当先,带着八百骑兵声势浩大地疾疾驰来,强行闯入了东门口,漫天烟尘席卷下,东门一阵鸡飞狗跳。
    待得几个守门皂隶明白过来之后,八百白袍来无影,去无踪,匆匆而过,除了留下东门口的一片狼藉之外,早已绝尘而去。
    陇西东门口,有新来的皂隶吃了一嘴的沙土,恼羞成怒,不满地冲着八百骑兵离去的方向怒骂:“狗日的,瞎了你们的狗眼,老子操……呜呜,呜呜……”
    不过话没讲完,就被一位年长的皂隶给捂住了嘴巴,强行阻止了他的咒骂后,惊骇斥道:“你小子活腻味了吧?你第一天当皂隶守城门,老子是怎么教你的?”
    那年轻皂隶被松开嘴巴后,嘟囔道:“当然记得,你让我当皂隶守城门时,罩子放亮一点。”
    “知道你还骂骂咧咧?你个记吃不记打的败家玩意。”
    “可刚才明明是他们强行硬闯东门,这不合规矩啊。不交城门税也就罢了,至少也要通禀一声吧?”
    “通禀个蛋蛋。”年长皂隶又是一声责骂,喊道,“你知道刚才领头骑马那人是谁不?”
    “谁?”
    “郭业,陇西郭业,陇西县衙所有皂隶的祖宗!”
    那年轻皂隶闻言,脸色陡然霎变,惊骇喊道:“啊?是他……”
    “甭说你一个小小皂隶,就连咱们新来的县令大老爷听到陇西郭业之名,都要忌惮三分。你小子难道不知道,八百里岷江上的三万漕帮帮众,皆尊郭业郭小哥之命?”
    看着年轻皂隶听着冷汗涔涔,一副天都要塌下来似的,那年长的皂隶最后哼了一句,唾骂道:
    “连他你都敢拦,连他你都敢骂,我看你小子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完,完犊子。”年轻皂隶此时脸色惨白,眼神涣散,双腿有些打颤儿地靠在城墙边儿,喃喃道,“这可咋办?老哥,你说我还有活路不?那郭业郭小哥会因此记恨于我,报复于我吗?”
    “嘿嘿……”
    年长皂隶鄙夷地冷笑一声,笑骂道,“我呸,你倒是会给自己这张狗脸贴金。陇西郭业,何等的英雄人物?会跟你这一文不名的小皂隶计较?别臭美了!”
    “啊……那就好,那就好,妥了妥了。嗨,我这张招灾惹祸的破嘴啊,多谢老哥教诲,下次不敢了,一定不敢了……”
    小皂隶轻轻扇打了几下自己的嘴巴,心中后怕之余也不仅懊悔,没事儿唧唧歪歪个球啊,刚才几乎跟死神擦肩而过。
    要知道,刚才自己嚷嚷咒骂的那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陇西郭业郭小哥啊!
    郭业虽已不在陇西,但陇西处处,却依旧有着他的传说……
    哒哒哒哒……
    震耳发聩,扣人心弦的马蹄之声,踩踏在青石板铺制而成陇西大街之上。
    虽刚天亮,路上行人甚少,但不少沿街民宅的百姓还是纷纷打开了门窗,探头寻望着大街之上何来的马蹄之声。
    而起个大早出街的菜贩走卒,显然有人认出了纵马当先的郭业,不由惊呼叫唤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不消一会儿,整个东门附近便已经开始盛传郭小哥衣锦还乡归故里之事。
    东门盛传,徐徐扩散至东城,渐渐,西城,南城,北城……
    不过此时的郭业无暇理会这些,很快,他率八百白袍稍纵就到了福顺巷之外。
    福顺巷巷子狭小,哪里容得下八百骑兵的策入?他先是吩咐程二牛解散骑兵,该歇息的歇息,该回家省亲的省亲。
    而后才自己一人一马驱策进了福顺巷。
    马驹在福顺巷中慢行了几百步,抬望眼,郭府的门匾入了郭业眼帘。
    见着郭府大门紧闭,但是大门四周依旧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没有缟素白绫四处悬挂。
    呼~~
    郭业稍稍放了心,显然,老爹还没如噩梦中的情景一样,尚还健在。
    父病危,速归!看来老爹现在病症中。
    郭业暗暗发誓道,大好日子还在后头,哥们一定要请来全陇西,不,全蜀中最好的郎中,将老爹的病症医好。
    旋即,他翻身下马,将马驹系在门口的一处木桩上。
    然后上了郭府的台阶,走到大门处,狠狠用力一推……
    嘎吱~~嘎吱嘎吱~~
    大门徐徐被推了开来,府中他所熟悉的前院景象,一一落入眼中。
    果然,吾心安处,便是吾家。
    他强忍心中的激动,扯起嗓门,冲着大门之内高声喊道:
    “爹,娘,秀秀,小妹,你们何在?”
    “我……回家了!!!”
    第312章 太子探访尚书府
    郭业舌绽莲花,吆喝一嗓,如平地起了一声雷,偌大的响动破了郭府的寂静,扰了众人。
    前番郭老憨病危,而变得气氛有些压抑肃穆的郭府,因为郭大郎的回归而再次变得喧闹。
    郭业浑然不知,他此番长安途中折返陇西,不仅在陇西县城,郭府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即便远在几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也因为他此番临门折返,而起了丝丝的涟漪。
    长安城,
    朱雀大街,安定坊,东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