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5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九位折冲都尉也算是一方大佬一时豪杰,竟然在卢承庆这厮的三寸不烂之舌下被说得五迷三道,纷纷一脸满意地走出了后堂客厅。
    走出去之时,还不时与康岳山和郭业点头致意,哪里还有刚才的那番气势。
    郭业至始至终就像个呆头鹅似的,站在一边儿看着卢承庆的个人秀,佩服得不行,麻痹,帅呆了!
    到底是干过兵部左侍郎,上朝见过皇帝的人,简简单单的一番话外带十足的气场,径直将形势来了一个大逆转。
    难怪这厮到了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手中,还干了几年的宰相。
    果然也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啊!
    郭业心中有些暗暗捉急,当初还是小觑了自己这位顶头上司,看来还得重新审视一番才是。
    就在郭业发愣空档,康岳山捋须摇头对着卢承庆笑道:“老子算是明白了,你比老子小个十来年,却爬得比老子还要高,就光是一张嘴,我康岳山就拍马莫及啊!”
    卢承庆扫了一眼康岳山,仿佛很是无奈地笑道:“我怎么听着这话那么怪呢?难不成在你眼里,卢某人光会耍嘴皮子?那和古之弄臣有何区别?”
    “哈哈……”
    康岳山见着卢承庆佯怒吃瘪,赶紧大笑转移话题道:“不过好在你来,不然老夫可真不知道如何应付场面了。也怪郭家小子有本事,引来如此这么多人抢夺。商量一下怎么样?将这小子让与我,让他来我都尉府军中效力得了。”
    卢承庆哼了一声后速速将脑袋别了过去,雁翅帽的翅翼扑哧扑哧晃荡,然后双眼透着欣慰地眼神看着郭业赞道:“郭业,你的确没让本官失望,短短时间内就将岷江匪患根除,不错,不错,真的很错。”
    一连赞叹三个不错,看见此时卢承庆心中对郭业的满意。
    接着,卢承庆话锋一转,对郭业说道:“不过本官是不同意你转职入军中,你是个可造人才,如今又是天下承平,如若荒废在军中,呵呵,那就委实太过浪费了!”
    “喂,姓卢的,你什么意思?老夫还没死呢,你当着我的面说这话,忒不地道了吧?”
    康岳山越听卢承庆的话越是吃味,这狗日的真是睚眦必报啊,三两句话就将刚才自己埋汰他的话,一一反击了回来。
    不过卢承庆却是没有与康岳山纠缠,而是抬起右手示意康岳山不要胡乱打断的讲话,继续说道:“康老头,一把年纪怎得还如此冲动?先听本官把话讲完。”
    随即又对郭业继续说道:“即便现在入了府兵,进了折冲都尉府,你要知道,那就等于入了军籍,一辈子的军籍呀。即便现在给你一个正七品的致果校尉又如何?将来若想要转成文官,任职地方,呵呵,这可是难上加难,在军中效力,穷你终生之力,顶多一个地方州府的折冲都尉。本官看得出来,你是有大抱负之人,你甘心一辈子当个五品的折冲都尉?”
    说到这儿,根本无视旁边即将发飙的康岳山,继续说道:“再说了,要想爬上折冲都尉一职,没个几十年没有几件大军功在身,呵呵,能不能当上还是两说啊!”
    “我日你个龟儿子仙人板板!!!”
    康岳山满脸赤红,终于忍不住发飙怒骂了,卢承庆这狗日的也太能埋汰人了,竟然当着他的面如此埋汰军中之人,好像入了府兵是件丢了祖宗颜面的事儿一般。
    随即哇哇大叫道:“你放屁呢,照你这么说,入了我府兵就是丢人现眼之事?”
    看来老头动了心火,继续阴阳怪气地反讽道:“你少在这儿说风凉话,郭家小子没有功名在身,他要进入仕途为文官,主政一方?呸,这比登天还难,你真以为如今进士功名如狗爬,满地都能随便捣腾一个来吗?”
    康岳山总算说到了点子上,没有功名在身,郭业妄想主政一方,想都别想。
    郭业心中也是赞同康岳山的说法,貌似这卢承庆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红口白牙胡乱扯淡的嫌疑。
    “不然。”卢承庆再次抬手摇了摇,说道,“如今正有一个契机,只要郭业能完成本官下面交代之事,那么加上今日根除岷江匪患的大功劳,两件大功在身,本官届时上表朝廷,保举他出任益州府别驾一职,此事十拿九稳。这益州别驾较之你那劳什子致果校尉,又如何?”
    虾米?
    益州别驾?
    康岳山脸色骤变,而郭业更是心中激荡。
    益州别驾,又称别驾从事。
    与吴奎那个郡丞一样,这个别驾也是刺史的佐官,相当于刺史的副手。
    不过两者间虽然同级,但是却又有主次之分。
    郡丞多为处理州府的琐碎小事,属于那种光办事却刷不出成就感的老黄牛职位。而这别驾就不一样了,虽然品衔大大低于刺史,但是如果刺史不在的情况下,基本上都由别驾说了算。
    而且自唐以来,州府别驾通常都是由皇族中的偏远血脉担任,比如皇帝他大爷家小儿子的孙子,反正离正统皇族甚远,但是在民间却还是套着皇族头衔那类人担任。
    这个可以有啊!
    虽属七品,但是含金量绝对是嗷嗷的,比起那个劳什子的致果校尉强上何止百倍。
    即便他这个没有功名在身,他这个益州别驾下了各个县衙,县令都要以上官之礼待之。
    而吴奎那种郡丞下县衙,就差点意思了,届时县令大人能派出来个县尉或者县丞迎接一下,那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相由心生,郭业此时脸庞已然动容,不过一想到卢承庆刚才言及,貌似还要替他完成一件大事儿。
    这感觉有点怪怪的,仿佛这老小子刚才一直在打伏笔,为的就是让自己替他再办好一件事,方能落实这别驾一职。
    有点大忽悠的感觉啊!
    康岳山也是脸色动容,不过他还是讲出了郭业心中所想的话,问道:“卢大人,你这是交易吗?”
    对,郭业心中大赞老康同志的仗义直言,讲出了自己想问却不敢问的话。
    而卢承庆竟然也不矫情,点头说道:“说是交易也未尝不可,只要郭业能替本官完成此事,呵呵,那么几桩事儿下来,本官在这儿益州刺史任上,也算是作了些许政绩。”
    说着,喟然一叹作着远眺长安的神情,渴望地说道:“届时,本官兴许还能再返长安,任职兵部啊。”
    我靠!
    听着卢承庆自揭心中赤裸裸的想法,郭业顿时恍然大悟,你妹的,卢承庆还是那个卢承庆,回长安之心一天不死。
    先是沙盘,再是剿匪,到今天又要自己去办一件大事,种种事情下来,无非都是为他自己升迁回长安做努力。
    不过,卢承庆直言不讳说出心中想法,郭业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多少还是有些认同。
    真小人也好,无利不起早,唯利是图也罢,至少什么都能摆在明面上谈,而且是跟自己这个小八品谈,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尊重吧。
    当即顺着嘴问道:“敢问卢大人,到底是什么事儿要下官去办?”
    卢承庆看着郭业,缓缓说出了自己要交代之事。
    “事情是这样的,正月初五,本官接到一封书信……”
    卢承庆在说,郭业和康岳山两人屏息凝气在听,谁也没有插言打断。
    只不过听着卢承庆越是往下说这事儿,心中越是骇然,两人的眼睛彼此频频对视,都能看得出来心中的惊讶。
    待得卢承庆讲至最后,道:“事情大概是这样,你意下如何?”
    多少还是征求了郭业的意愿。
    谁知康岳山和郭业两人已然一脸震惊,不约而同地惊呼道:
    “怎么会这么巧??”
    第198章 纠结的选择
    为何康岳山和郭业两人会有如此震惊失色的表情,而且还异口同声大呼,怎么会这么巧?
    巧就巧在,刺史卢承庆所要郭业去办的这件大事之上。
    卢承庆竟然提出,让郭业这个小小的八品兵司代替益州府,率众押送一份大礼进长安。
    这份大礼正是他招募数百益州能工巧匠,耗费近一个月的时间,制作的大唐国境全貌沙盘。
    而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进长安献礼的原因,正是因为正月初五边疆大捷,皇帝李世民欣喜闻之,昭告天下,普天同庆。
    他一说边疆大捷,郭业立马猜出了此边疆指的便是大唐国境与突厥交壤的北疆之地。
    因为唐初贞观三年到四年,也只有突厥与大唐之间有战事。
    而且据郭业所知道的史籍所载,贞观三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
    同时又任命并州都督李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到了贞观四年正月初,也就是郭业忙前忙后筹备英雄大会的时间,李绩在白道败突厥,而李靖在阴山大败突厥的颉利可汗。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再过半个月,也就是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骑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袭定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
    而李靖更是使了离间之计,令颉利的亲信康苏密献上隋炀帝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在大唐几方大军的夹击与摧枯拉朽下,突厥的颉利可汗苟延残喘到了三月份,最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也被生擒押解进了长安。
    东突厥自此消亡,大唐北疆也自此再无战事。
    覆灭东突厥,不仅奠定了李靖战神之名,更是为贞观盛世的形成扫平了外困,同时也为太宗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种下了因果。
    郭业自从在康岳山府上想起这件事之后,做梦也想着在这一次征讨突厥的大战中捞点好处。
    因为他知道,这一战大唐必胜,哪怕他率着千把人现在跑去北疆,怎么也能沾点好处回来。
    这也是他之前和康岳山密议的一个内容,他跟康岳山有过约定,只要英雄大会事情一了,然后进入折冲都尉府干个校尉,与康宝一道,带着六百团练兵和六百府兵奔赴北疆。
    哪怕就算赶不上覆灭突厥的大战,怎么着也能赶上三月份,趁机擒拿颉利可汗以建大功。
    既然他清楚整个战事的过程,那么颉利可汗的逃跑路线自然也是清楚。
    他想着只要守住对方逃跑路线的关卡,来一次守株逮兔,肯定能成功。
    活捉一国之君,如此盖世功劳可比打赢几场胜仗还要来得煊赫。
    而且正是因为他利用后世的先知先觉,对边疆战事分析得极为透彻,令康岳山震惊之余也万般信服。基于此,康岳山才会与之达成协议,会如此花大力气的帮助于他。
    一切都源于合作交易,互惠互利。
    只要郭业能在北疆奏功,那么康宝肯定也能分上一场大功劳。
    如果今天卢承庆没有来,也许,只要再过上几天,稳定了岷江局势,郭业就会履行承诺,带着康宝和近千名士卒偷摸前往北疆地带。
    可惜,卢承庆今天不请自来,还带来如此突兀的一份任务:押送贺礼进长安,庆祝北疆正月初的那场大捷。
    这也是郭业和康岳山为何会大惊失色,同呼为何这么巧的真正缘故。
    卢承庆被两人搞得迷糊,他哪里能知道两人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于是问道:“怎么回事?”
    康岳山与郭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郭业说了一句:“蜀中赴长安,山高水远,而且郭业双亲尚在,不敢远游。还望刺史大人容我再考虑一番,如何?”
    想来想去,也只有以这个为理由,先搪塞过去再说了。
    他必须要和康岳山再商量一番才是。
    毕竟北疆那边刻不容缓,如果真答应了卢承庆的提议,那么可能就要和一件天大的功劳失之交臂,更会失去康岳山这个可靠的盟友。
    康岳山听着郭业如此说,自然知道这小子的用意,轻声说道:“是啊,这小子才这么点年纪,别说长安了,连剑南道都没出过,你能放心将如此重要之事托付于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