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银子这东西,在盛世还行,真出了什么问题,是能吃还是能喝。
    今年水患,谁知道明年年景就好,有了这一百多两银子,够他们家一年滋滋润润的生活,还能存下一些。
    至于他们自己种的这两百多斤米,杨婵打算用一百斤做年糕,二十斤做麻糍,算算还剩下不少。
    晚上让赵远山担着米过去,同二婶说一声就成,等到做的时候,他们再过来帮忙就是。
    农历二十,杨婵全家换上一身干净的棉衣,赵远山挑着竹篓,一行四人赶去镇上。
    面粉就用家中的小麦磨成,再买几斤白面就好,这次主要买的就是菜。
    镇上的房屋都已经重建好,这里绝户的少,大多铺面都是原来的东家,并且重新开张,一些转让了也开了新的店铺。
    “想吃什么?”杨婵一手牵一个,笑着问道。
    这两个孩子很久没到镇上来,很是兴奋的样子。
    “要冰糖葫芦。”杨平扬起小脑袋,大声道。
    赵远山痛快买了两根,杨婵不太爱吃这个,就没给她买,两小接过去,高兴的舔着。
    先去了干菜店,在现代呆过再到古代来,最不方便的除了电子产品,估计就是买东西了。
    以前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种蔬菜水果,很多城里的小朋友估计都不知道什么季节出什么样的水果。
    这时候的冬天,只有萝卜青菜,再多就是一些干菜,而新鲜的蔬菜几乎见不到。
    最先选了香菇和木耳,这两样家里人都爱吃,消耗的快,黄豆绿豆家里还有些不需要买,梅菜自己家做了也不需要买,这样算算,倒不需要买太多。
    过年用的最多的估计就是糖,杨婵一气买了十斤白糖,五斤红糖,其中五斤白糖是做馒头,五斤红糖留一斤,另外做糖糕。
    另外就是再买一些蓝纸,回去自己对联。
    至于肉,之前赵远山就已经订了三十斤肉和一个猪头,到时候卖猪肉的会送上门,无需他们自己拿。
    “差不多了,就这些吧。”杨婵看了下东西,满意点头。
    “还有鞭炮。”赵远山领着杨婵去买鞭炮。
    无论如何,过年总要放鞭炮才行。
    办完年货,几人打算回去,路过首饰铺之际,赵远山想着给杨婵和小草买几朵绢花,这些只需几文一朵,新年戴一朵也好看。
    “上回你从府城回来,不是已经给我和小草买了一对绢花,哪里还要买了。”杨婵拦住赵远山,其实银饰很漂亮,可惜乡下人多嘴杂,平日她和小草除了一对耳钉,还有她手上一枚戒指,别的都不敢戴。
    赵远山确定杨婵不想要,只得作罢,几人转身离开。
    此时,首饰铺冲出一人,盯着赵远山的背影,一脸诧异和惊喜,嘴里呢喃:“小姐。”
    ☆、第39章 相逢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自古传下来的风俗,在祭灶后,一家子穿上旧衣服开始扫尘,也就是打扫房子。
    家中房子不少,像左边封了的院子,今儿也都得打开扫一下,整个家干干净净的过年,同时也寓意着扫去一切穷运和晦气。
    二十五,做豆腐,豆子之前就已经泡好,赵远山家中先前富裕,自家就有磨,无需去祠堂那边排队等磨。
    两人合作半天,才将豆子磨好,正巧二婶过来借磨,想是特地晚些过来。
    “又要借你家磨来用了。”二婶颇有些不好意思,平日大丫和小芽全赖杨婵教导不说,她还三不五时的过来借东西。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二婶平日帮我们也许多,何必这么客气。”杨婵笑笑,她心里确实这么想,“家里还烧着火,我们就先去忙了。”
    二婶爽利的笑道:“你忙你的去。”
    豆腐做的比别的要快,午饭前杨婵就做好两桌豆腐,他们家四口人,这些豆腐怎么吃都够了。
    划出两块豆腐中午吃,别的全切好洒上一点盐,让赵远山拿到后院的石台子上。
    这会天气冷,外面就是天然冰箱,不怕坏了。
    接下来还有不少习俗,杨婵先前都没做过,全都跟着二婶一块完成。
    二十六这日是割年肉,这时候百姓只有在年节才能吃上大块肉,所以肉也被叫做年肉。不过大多人的猪会在之前就选好日子宰了,现在就是割一块下来煮了。
    他们家的肉在前天就送过来了,一直放在家里,到今天才开始分割。
    三十斤肉只有两大块,一家四口每日吃的话,两个来月就没了。但是一般百姓都要吃一年,这还要减掉过年吃了的几斤,也就是说二十来斤肉吃一年。
    有些人家连二十来斤都没有,过完年能剩个十斤就不错了,所以这些肉平日都是不能动的,万一哪日有个客人来,没点荤腥,面上实在难看。
    二十八这日,家家户户开始做馒头,面是昨晚赵远山和的,今天天没亮,两人就起来开始点火烧水蒸馒头。
    本来二婶是让杨婵放在她家做,只是杨婵想要放点糖,就没同意。
    不是她小气,这时候白糖贵,她想着家中两个孩子都爱吃甜的,三十斤面粉,放五斤糖只有一点点甜。
    这要是放在二婶家做,又参白面又放白糖的,估计人家心里也不舒坦。
    馒头一个个搓的圆圆大大的,另外她还做了三十只包子,十只猪肉韭菜,十只豆腐包子,十只菜包。
    这些包子她没打算送人,就自家四人吃,也差不多够了。
    小草是女孩子,手生来巧,杨婵只教了一次,包子就包的像模像样,杨平则是捣蛋的,生生废了一只包子,变成馅饼。
    最后被杨婵赶去灶台后与赵远山为伍,瞧他那小模样,还一脸委屈呢!看的杨婵是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心下是开心的,杨平越来越有孩子样,这才说明他渐渐忘了先前的苦难。
    二十九是祭祖,杨婵从前作为没出阁的女子,是没有资格的,如今嫁作赵家妇,便开始跟着赵远山祭拜赵家祖先。
    至于杨平,自然祭拜杨家祖先,不过因为他还小,得杨婵带着他。
    二十九晚上就是小除夕,其实就是做一桌比往常丰盛些的酒菜。
    大年三十这日,才是真正的除夕,是一年最后一日,这天所有人都精神抖擞,开始贴对联,贴门神。
    因着家家户户都死了人,今年的对联和门神都不能用红,只能用蓝色,这也是为什么杨婵会买蓝纸的原因。
    他们家对联是自己写的,周围还有不少相熟的村民也拿来叫赵远山帮忙写,而别的人大多去找了村长。
    杨婵曾见过村长写的字,比之赵远山也不差。
    这些做完,杨婵开始洗衣换床单,赵远山则杀鱼杀鸡。
    等到明日,这些可都不能做了,尤其杀生,大年初一是绝对不允许的。
    天还没亮的时候,猪头还有萝卜芋头就已经放进大锅煮,中午时,早已经煮好,杨婵一人给切了半个大芋头,一大块萝卜还有猪耳朵猪鼻子,让他们慢慢吃。
    “姐姐,这个是什么?”猪耳朵都是脆骨,像杨平这样的孩子最爱吃。
    “是猪耳朵呀?”杨婵双手油腻腻的,捏起一块猪鼻子喂给杨平,“好吃吗?”
    像猪头,内脏等物,杨婵还有杨平都是没吃过的,或者说大户人家都不会吃,认为这是下等之物。
    却不知这些东西才美味,杨婵就觉得做得好了,这些比之肉都要好吃。
    “好吃。”杨平猛地点头,这个他从来没吃过。
    瞧着他小脸红扑扑,肉嘟嘟的模样,要不是双手实在太油,她真的想捏一捏。
    处理好猪头,开始将大锅的萝卜还有芋头捞起来放好,这些可以吃大半个月,现在天气凉,猪头汤还能结冻,也是一道很美味的菜。
    简单吃过午饭,杨婵开始准备年夜饭,北方那边都是吃饺子,而这一带,大多吃饭。
    像乡下这边,猪头肉,大块肥肉,豆腐、年糕,麻糍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好些的,就会有鱼鸡鸭之类的荤菜。
    杨婵做了一道小鸡炖蘑菇,还有红烧鱼,素菜就是白菜炒粉丝,还有糖糕。
    因为糖糕是用糯米粉、早米粉还有红糖做的,费时费力不说,还费钱,村里少有人做,杨婵也只做了三条,其中一条送给赵小花,家中剩两条。
    “饿了吧,先吃点糖糕。”杨婵将蒸好的糖糕切一些给他们。
    这几日,小草和杨平赶紧自己进了蜜罐一样,吃的都是先前没吃过的好东西。
    杨婵见他们笑得见牙不见眼,嘴角不禁也微微勾起。
    傍晚,一家四口坐在一起,桌上摆着丰盛的菜,一家人开心满足的吃着。
    去年过年的时候,她还在现代家中,没想到这一眨眼,她会在这陌生的时代嫁为□□。
    大年初一,四人穿上新衣裳,精神奕奕,赵远山拿着大竹竿带杨平打鞭炮,杨婵和小草则躲得远远地。
    按理初二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可惜杨婵娘家早没了人,几人就在家哪都没去,倒是赵小花在初三这日一大早,拎着大包小包来了。
    自从赵远山中了秀才,赵小花人开朗许多,说话也不同以往那样阴阳怪气,倒是和杨婵能说上些话。
    她要是好相处,杨婵也没打算不和她往来,毕竟是赵远山的姐姐,还真能断了不成。
    “大姐怎么拎这么多东西来,留着给石头丫头吃就好。”杨婵半真半假的埋怨。
    赵小花这次真的是大手笔,一只会生蛋的母鸡,两斤肉,还有馒头包子之类。
    “给小草还有平哥儿吃的。”赵小花笑笑,将东西放下,还拿出两个红包给小草和杨平。
    这下杨婵真的讶异了,这是抽的哪门子风?
    “去年孩子他爹没了,我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撑过水患和瘟疫,实在不容易。”赵小花突然泛着泪诉苦,“回到村里,小叔子不帮不说,还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后来两个孩子又摔成那样,当时不少人都传我命硬,克父克母克夫克子,那会真是快要熬不过去了,性子难免偏了些。”
    抹了下泪,赵小花笑道:“现在总算熬过来了,远山争气,中了秀才,让我这做姐姐也能抬头做人。弟妹,去年的事你可别见怪。”
    杨婵忙摆手,“都是自家人,哪里就会见怪了。”就算原来有些,这会见她这模样去的也差不多了。
    赵小花点头,领着两个孩子吃了午饭才走。
    下去的时候,赵远山要去三叔公家拜年,杨婵就不过去了,不过明儿去镇长家她还是要去的。
    这回去镇上是搭的村长家的牛车,虽说路已经走习惯,但是能坐上牛车,杨婵还是觉得舒服不少。
    镇上一如既往的热闹,杨婵和赵远山带着礼物步行前往镇长家,走至镇中心之时,一个人突然抓住杨婵的手臂。
    “小姐。”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着实吓了杨婵一跳,回过头一看,募得睁大眼,“彩荷!”
    “是……是我,小……小姐姐好久不见。”彩荷看到一旁的赵远山,还有她自己身后跟着的人,连忙改嘴。
    杨婵惊讶了下,没想到那么跳脱的彩荷,竟然变化那么大!
    杨婵故作亲昵凑近她,小声道:“咱们换个安静的地方说话。”
    “好。”彩荷平复下见到自家小姐的兴奋,点头应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