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9章 答应
    “根儿,根儿……”
    凄厉的叫声在破庙响起,将所有人全都给惊醒,闻声望去,就见刘嫂子正抱着她儿子在哀嚎。
    杨婵抿了下唇,压下杨平好奇的脑袋,低声喝道:“别看,接着睡。”
    “哦!”杨平心中好奇,到底不敢不听姐姐的话,闭眼装睡。
    这时过去帮忙的赵远山回来,道:“这孩子饿狠了,没听他娘的话,半夜起来偷吃观音泥,给撑死了。”穿上外套,“我同李哥一起将人抬出去埋了,你带着孩子别出去。”
    “知道了,你自己小心些。”杨婵点头,心里沉甸甸的。
    这些天她见得死人多了,早没最初见死人的那种恐惧,只是他们破庙却无一人死,没想到最先没得竟然是根儿。
    说起这孩子,先前还过来同杨平玩过,很是可爱,结果说没就没了。
    感叹一会,杨婵便收回心绪,她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挨过这次劫难,又有什么资格悲叹别人。
    根儿被人抬出去随便给埋了,而刘嫂子,到现在都是木愣愣的,也不知道她能不能过这道坎。
    第二日,终于有人带回好消息,皇上派了皇子下来赈灾,同时带来不少太医、大夫和药材,即日起便开始开方治病,每人都可去。
    紧接着,扬州城门打开,一队队衙役出了城门,在城门外开设粥棚,看病的医棚和水。
    瞬间,几个棚前排起一条长长的队伍,这些都是还活着的灾民,不下十万之数。
    赵远山带了两碗粥和一个饼子回来,面容柔和不少,“我们总算是有救了。”
    “恩。”杨婵先给杨平喂了大半碗粥,自己则喝剩下的,再掰下一小半饼两人分了,慢慢噘着。
    也不知道父亲母亲如何?杨婵想了想,就算抄家,这会也还没被判罪,估计还在大牢里头。
    “还要喝吗?”赵远山先给小草喝了大半粥,剩下的刚想入口,就见杨平眼巴巴的望着自己手里的粥。
    不等杨平开口,杨婵摸摸他的头,先笑道:“他许久没吃好,刚才喝下大半碗粥已经够了,吃太多反倒不好。”
    闻言,赵远山喝下小半碗粥,又将剩下的饼吃了,“咱们要不要也去排队瞧一瞧大夫,以防万一。”
    看大夫?杨婵看了眼赵远山,立马摇头,她好容易跑了出来,可不想自投罗网。
    虽说就她现在和平哥儿的模样,就是杨夫人都认不出,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不去的好。
    赵远山不明所以,不过既然杨婵不打算去,也没多问什么,只打算再去拿几副预防的药,回来煎了喝了。
    病不去看,粥还是要去领的,给多少粥都有定量,他们一共四口人,光赵远山和小草带回两人份的食物,肯定不够。
    好在他们这不远处就有一个粥棚,发放的并不是衙门中人,而是扬州城里的富商。
    饶是有了太医和经验老道的大夫,疫情也在半月之后才得以控制,这期间还是死了不少人,不过相对离破庙不远的镇子而言,已经好上不少,那个镇子,几乎成了空镇。
    去给得病之人火化时,那浓浓的烟冒起,便是破庙这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疫情得到控制,余下还没病愈的全都被集中到一个庄子上,破庙这边,不知是杨婵的法子起作用了,还是运气好,倒是没一人得病,就是刘嫂子,竟也撑了过来。
    这天一早,天空慢慢出现一轮太阳,而后慢慢升空,洒落在大地。
    水已经完全褪去,可惜快要成熟的庄稼全都被淹死,让本来能回去家乡的难民露不出半点笑意。
    杨婵也没能松气,疫病、水患都过去了,她却还要问题等着她去解决。
    一侧的赵远山见杨婵低头沉思,道,“水退了总是好的,你在这照看着小草和平哥儿,我去找吃的。”
    “好消息,好消息啊!”一个中年男子奔跑进来,喘着气说道:“方才衙门贴出告示,明日一早,各城的城门外搭棚子放粮,另外去登基户名,给银两返还老家,等回了家,那边还会给安家费给分田。”
    这话一出,整个破庙都沸腾了,尤其那些老人,更是热泪盈眶,还有直接跪倒地上口呼万岁或是说皇子是青天大老爷的,不一而足。
    杨婵听到这告示,心里更加着急,她虽然声称是富阳的,但是富阳哪有她的户籍。
    别小瞧了这年头的户籍,可比现代还要严几十倍,且不说她不知道有没有她上辈子住过的村庄,便是有?她是不是那个村子里的人,同村的一眼就能瞧出来。
    这个年代还讲究宗族,一般一个村里的都是同宗同姓的,若是外姓人落户,会受到村里人的排挤,何况杨婵和杨平如今比黑户还严重的逃犯。
    正愁着,杨婵就见赵远山同刘叔刘强他们一起回来。
    “明日可能就要回去了,你?”他平时也不算是笨嘴笨舌的,此时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诶呦,我说远山小子,你这样可不成。”刘婶将手里的玉米饼子给儿子,坐到杨婵的另一边,笑着说道:“我说杨家侄女,你家里也没人了,兄弟又那么小,回去还能不能找到别的亲人还两说,你瞧我们远山,长得高高壮壮,种田种地那是一把好手,这些日子你也瞧见了,他对你和平哥儿那是没话说,不如随远山回我们新安县,新安虽比不得富阳地多肥沃,但是远山家原就有不少田地,这次回去,官老爷一定会补给他。”
    刘婶这人,虽然有些小心思,但也算不得是坏人,见赵远山就剩这么个妹妹,一路上扶持着走来,也是有些感情,就想帮上一把,也算是还了赵远山前些时日的吃食情。
    杨婵低着头,仔细的喂着杨平喝水,半响,才说道:“我先想想,明早再说。”这话对着刘婶说,也是对赵远山说。
    现代虽然讲究自由恋爱,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相亲,只要条件合适,两人性格合得来,就订婚然后结婚。
    赵远山这个人长得不错,是她喜欢的类型,人也稳重踏实,勤快又识字,这些日子对她和杨平,那是真的没话说。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杨婵自己也对他上了心,女人本就是感性动物,近两个人的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人本身又不错,杨婵会动心也不难理解。
    虽说原身是知府家的小姐,可她却不是,她前世也是一个地道的乡下人,自然不会看不起庄稼汉,若是能嫁的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可不比王公贵族来的好,尤其这年头连小四小五小六都合法的时代。
    如果杨家没出问题,那她嫁给三皇子,不但要操持家务,讨好公婆和丈夫,还得管理侍妾,笼络下人,说不定还要带别人生的孩子,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再一个,若是嫁给赵远山,那她和杨平就能名正言顺的将户籍安在新安县,也算有了身份,可以安安分分的过日子,谁都找不到她。
    左思右想了一整晚,到天快亮才眯了会,就被刘婶叫起来,杨婵睁眼一看,发现所有人都已经准备出发去领银子。
    抬头看了眼赵远山,杨婵抿了抿唇,抱着杨平走到他身后,见他愣着,低头用手推了推他,“还愣着做什么,赶紧走吧。”
    赵远山还是有些发愣,盯着杨婵嘴巴开开合合,不知道说什么。
    “诶呀!我说你这楞木头,白长那么大个,人姑娘家都答应了,还傻愣着做什么。”刘婶在一旁一拍大腿,笑道。
    一直木着脸的赵远山咧嘴笑着,露出一副平日从未见过的傻样,“媳妇你同意了。”
    “嗤!瞎叫什么?”杨婵横了他一眼,别过头,突然有些后悔了怎么办?
    “呦!这就叫上媳妇了。”后头一位妇人凑趣。
    紧接着,破庙里还没走的人全都在那起哄,今日就可以领粮领钱回家,谁都高兴,又听到有人要结对,自然更是开心了。
    赵远山鼓起勇气抓住杨婵脏兮兮的手,凑耳说道:“等咱们回家了,就摆酒成婚。”
    都是灾民,都没了家,若真遇到合适的,有父母的拜了父母,没父母的拜了老天就算成婚了,可是赵远山不愿意委屈他媳妇,才说回家摆酒。
    杨婵愣了愣,而后点点头,有人为想着,她也没必要往外推。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破庙,却没往扬州城方向走,而是朝着永州而去,这个地名杨婵还是第一次听说,小心的问了几句,才知道是扬州往杭州而去的必经之地,说起来,有点像前世的上海,但是比上海大了不知多少。
    想想大雍朝她也从没听过,便也不再多想了。
    ☆、第10章 永州城
    足足赶了三天的路,才到了永州地界,这一路上大多是赵远山抱着平哥儿,饶是如此,杨婵的脚还是磨破了,晚上睡觉时,又痛又痒。
    小草很乖,实在走不动才让赵远山抱一会,平时都自己走,至于杨平,杨婵有些心疼的摸摸他瘦的脱了形的小脸,这回糟了这么大的罪,她可不忍心再叫他陪着他们这样日夜赶路。
    “姐姐,我昨晚梦见娘亲了,她说来接我们回去呢!”自从逃出来之后,杨平一下子懂事了似得,给什么吃什么,若是吃的少了没吃饱,也伏在她怀里不吭声,现在这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让杨婵不禁红了眼。
    “是吗?那娘亲还说了什么?”杨婵从赵远山怀里抱过杨平,摸了摸他脏的结块的头发,小声问道。
    “还烧了好大一桌菜,说要给咱们吃,还有红烧肉。”杨平双手画了一个大圈,高兴的说道。
    杨婵明显听到咽口水的声音,却不是平哥儿发出来的,循声望去,竟然是小草,这会见她看去,脸噌的一下红起来。
    善意的笑笑,摸摸小草枯黄的头发,“等回去了,嫂子给你做红烧肉吃。”这些天被赵远山媳妇媳妇的叫习惯了,她也无所谓了。
    他们来的晚,许多人已经领了银钱回乡,所以现在前面排队的人并不多,就算如此,那基数也很是庞大,杨婵踮起脚看了看,“咱们现在就开始排吗?”昨晚连夜赶到这,连口水都没喝,她想着是不是先休息会再来排队。
    “这是当然,越快轮到咱们越好。”刘婶就在杨婵的后头,插嘴说道。
    杨婵看了看破庙的人,都在排着,没再多嘴,紧了紧抱着杨平的手,跟在赵远山后头慢慢移动着。
    半响才轮到他们,许是人比较多,加之不少地方整个村子都没了人,所以负责登记的人也没问的太仔细。
    一听杨婵家中只剩两人,现如今嫁给了赵远山,不回原地,也没多说什么,直接给了新的户籍。
    像他们这样的,远不止一对,还有不少是鳏夫寡妇凑成一对的。
    户主是赵远山,杨婵便成了赵杨氏,杨铭另开一户,也算是户主,杨婵也是有点小心思,杨铭毕竟姓杨,不好加入赵家,再有她带的钱财,大部分是要留给杨铭的,毕竟那是杨家钱财,自然留给杨铭来继承。
    看着新鲜出炉的户籍,杨婵大松一口气,总算有了新的身份,日后想要找到他们,绝对很难。
    “这个你先收着。”赵远山将一个小布包给杨婵,打开一看,是方才得的返回路费,每人半两银子,四人便是二两银子,省着点花,足够他们会县城并且还有余,至于田地,需得等回到村里再行分配。
    “咱们进趟永州城可好?”杨婵想要打听一下杨家的消息。
    赵远山半点没问原因,带着几人进了永州城。
    都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外头难民再多,永州城照样繁华。
    杨婵本想买身衣裳,然后赵家酒楼洗澡换了再赶路,不想侧头便见到一张画像,虽说有些失真,但是只要见过杨婵原来样子的人,就能看出那画的是她。
    “在看什么?”赵远山顺着杨婵的视线望去。
    “没什么,我抱累了,你抱会。”将手里的杨平塞到赵远山怀里,朝另一侧走去。
    几人走了几步,就见一处围着一堆人,杨婵踮脚望去,竟然是在卖人,看那些人的穿着打扮,像是富贵人家的。
    左右看了下,找了一位身穿布衣的大嫂,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布衣大嫂回头看了杨婵一眼,皱了下眉,跟她拉开些距离,就在杨婵以为她不会开口之际,又见她低声道:“还能有什么,都是贪官家的下人,这不被抄家了,下人就拉到这菜场口发卖。”
    “是么?我们是江浙来的难民,一直在城外,还不知道这些事,也不知道这次有多少贪官被抓了。”杨婵笑着问道。
    布衣大嫂瞟了杨婵一眼,得意道:“你问我还真问着了,我家大侄子可是在衙门里当差的,知道的比别人多。”
    “原来大嫂家里还有人是官老爷,真是失礼了。”杨婵如妇人所愿的买好她,果见她不再卖关子。
    “这上头被发卖的是知府老爷家的,除了咱们永州知府,杭州知府,扬州知府具被抄家抓来,就等疫情过后问罪。”布衣大嫂顿了顿,见边上围过不少人,说的更加兴奋,唾沫四溅。
    “要说咱们永州知府还算是好的,贪的不算多,听说扬州知府贪的钱那才叫一个多,听我大侄子在扬州的兄弟说,整整八十口大箱白花花的银子。”妇人比了个八的手势,接着口若悬河,“钦差大臣下来后,第一个抓的就是那扬州知府,听说知府夫人知道后,怕被砍头,直接吊死在自己屋里,就怕没能留个全尸,啧啧!”
    甲:“贪那么多银子,死了活该。”
    乙:“我看是畏罪自杀。”
    丙:“叫我说,是怕进了牢里受苦,知府老爷又贪了这么多银子,早晚一个死,还不如自己一根白绫清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