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见殿下少年时(重生) 第9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弗襄的眉峰一挑,似乎在回应——是,只有你。
    人沉溺于情爱中总容易忘乎所以,高悦行好歹没忘了正事,问道:“你带进宫的那位温昭容,是什么来头?”
    李弗襄道:“我们上次好像谈过这个问题,我以为你猜到了。”
    高悦行:“我是猜到了一点。”
    李弗襄点头:“就是你猜的那样。”
    在宫里,有许多话是不敢往明了说的,即使是在此时空无一人的乾清宫里,也要掂量墙根上爬着的蚂蚁是否可信。
    李弗襄忽然提起一个人:“阿行,还记得李弗逑吗?”
    那个人都快已经淡忘在高悦行的记忆中了,她说:“还记得?怎么了?”
    李弗襄说:“我曾见过他。”
    高悦行神情一变:“在哪?”
    李弗襄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停了一会儿,笑了笑,道:“梦里。”
    可他一点儿也不像是在开玩笑。
    高悦行喃喃问道:“梦里……你在梦里怎会见到他呢?”
    李弗襄:“我很早很早之前就见过他,在小南阁,在遇见你之前,他从那个砖洞里,给我送过银锭子。”
    高悦行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压住了心底的惊讶,让自己显得和从前一样冷静,可是李弗襄说出的话还是令人出乎意料。
    李弗襄:“他送给我银锭子的时候,趴在地上,隔着墙洞,还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对不起。可惜我那时还不能很能理解这三个字的意思。”
    他给李弗襄送银锭子的举动必然是善意。
    可他们当时都太小了。
    一个不知银子为何物,一个误以为银子就能让人的日子好过。
    李弗襄被囚在小南阁里,给再多的金银又管什么用呢?
    他为什么要对李弗襄道歉?
    爱和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歉意亦如此。
    高悦行首先反应是,他因为他得知了自己鸠占鹊巢的身世。
    是出于良知吗?
    高悦行心里突兀地升出一丝矛盾感。
    李弗逑逮着一只杜鹃幼鸟,说什么天生坏种。
    可高悦行仍然觉得,少有人天生就坏。如果李弗逑曾经是个会给李弗襄送银子并为自己的身世道歉的孩子,他后来缘何又会养成那种乖戾的性情呢?
    那起狐胡细作必然脱不了干系。
    可这宫里,也不乏对他好的人啊。
    皇帝自不必说。
    柳太傅乃当世鸿儒。
    景门宫的惠太妃是宫里一等一和善的长辈,对于李弗逑这个皇帝最喜欢的儿子,也是疼宠到了骨子里。
    那么多的爱都抵消不了他心中的怨和恨么?
    李弗襄道:“那段时间,皇上在查宫里的细作,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那些,还有已经深扎根在京中和宫里,正在偷偷啃噬大旭朝根基的那些。”
    高悦行:“那件事情我知道,据说用了很长时间,才真正动手一网打尽。”
    李弗襄说:“李弗逑作为知情者,被皇帝秘密关押拷问了,锦衣卫动的手,他消失的那几个月,人其实就在宫里,哪儿也没去。他想见皇上,但是皇上不肯见他,乾清宫里的事儿瞒不住我,于是我寻到了机会……”
    高悦行领会到他未说完的话。
    他去见了李弗逑。
    高悦行五味杂陈地问道:“他说恨我了吗?”
    有一幅画面,在高悦行的心里,一直藏得很深很难忘。
    檐角下的日光已经褪色了,明暗并不分明,一个少年冲她惨淡地笑,说:“高悦行,你就是来克我的。”
    高悦行对那句话也记得很深刻。
    他应该早就看出来了。
    她不遗余力地查他,拼命也要把尘埋的真相挖出来大白于天下,她就是奔着要他命去的。
    高悦行闭了闭眼,抚住前额,半晌,说道:“我曾经做过一件事,我明知道我所作所为会将一个孩子逼到死路上,可我还是去做了。”
    甚至心肠硬到不曾有任何犹豫。
    许多年来,也不曾有半分后悔。
    李弗襄抬手扳住她的肩膀,要她睁开眼看着他,说:“我也杀过很多人,他们有的年纪比我还小,刀兵相见的时候,我能清楚的看见他们眼里的惧意,我知道他们渴望活着,但还是亲手斩下了他们的头颅。”
    高悦行慢慢地靠过去。
    李弗襄与她额头相抵。
    高悦行陡然发现,相识这么多年,自己一颗越变越软的心,皆是因为眼前这个人的存在。
    李弗襄说:“有很多次,我闭上眼,觉得自己站在悬崖上,脚下只有方寸之地,进不得,退不得,我有时候想,就这样坠下去算了,可是,我总能想到你,我一想到你,就觉得有根绳子拴在我身上。我不管落到哪,最后都要回头去找你的。阿行,清凉寺的住持说,你是我的福缘。”
    他们就站在窗边上。
    灯烛将他们的缠绵的影子投到了窗纸上。
    此刻,进退不得的另有其人。
    乾清宫外的玉阶上,皇上站着吹了半柱香的冷风了,禁卫们跪倒一地,鸦雀无声。皇上负手望着那扇窗,一言难尽的表情只有最前方的丁文甫能偷眼瞧到。
    不过看着倒是没有动气。
    丁文甫心里嘀咕。
    许修德陪着站了许久,琢磨着差不多了,轻轻开口:“陛下……”
    皇帝一拂袖,打断他接下来的话,说:“罢了,朕今夜还是留宿靡菲宫吧。”他低头对丁文甫吩咐:“你机灵点看着里头,晚些好好护送高小姐回去。”
    丁文甫立刻回是。
    皇帝自己有家不能回,带着许修德,一步一步走进暗处,从哪来回哪去,丁文甫起身一个眼神,几个禁卫无声的上前护送。
    丁文甫用自己的精钢护腕贴了贴脸侧的汗,再回望一眼窗上的灯影,心里感慨颇多。
    ——已经得了赐婚圣旨的小鸳鸯,就是底气不凡啊。
    第77章
    缠绵了片刻, 高悦行告诉自己不可沉溺其中,将自己□□,她侧了侧头, 问:“你那时见到了李弗逑,他是什么光景呢?”
    李弗襄说:“他就被关在东宫下的那个地牢里,曾经关过你的地方。”
    高悦行:“原来如此……”
    李弗襄:“倒是没有用刑,皇上每日只给他一口水和三口饭, 那里暗无天日, 但是不许点灯……每日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 锦衣卫会带着灯和纸笔进去让他写。他若是能写出些有用的东西, 锦衣卫才会有另外的奖励给他。”
    高悦行严肃地听着。
    那可还不如上刑好受呢。
    一天两天尚可,他足足几个月, 是如何熬过来的。
    李弗襄说:“他很想见皇上, 他说, 只要皇上肯去, 他愿意将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
    可是皇上不愿再见他了。
    即使话说到那份上,皇上也始终没有动摇过。
    皇上是心狠。
    皇上更怕自己的心不够狠。
    毕竟皇上疼了他那么多年。
    李弗襄道:“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几乎已经不成人形了,他认出了我,他还问我,恨不恨他。”
    高悦行皱眉:“他没疯?”
    李弗襄:“他很平静……他说, 他还很想见见你, 但他知道是不可能了。”
    那种程度的折磨对于他的过往来说, 也许根本算不上什么。
    谁都不知道, 他在得知自己的身世, 身边又插了狐胡细作的眼睛之后, 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他在宫城之中游走的时候, 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听李弗襄继续说道:“我去的那一日,他在纸上写下了惠太妃的名字。”
    高悦行愕然:“什么?!”
    李弗襄一双清亮的眼睛盯着她,点了点头,说:“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没听错,是惠太妃。”
    高悦行控制不住地微微摇头。
    李弗襄:“皇上将那张纸当场烧了,怒斥其一派胡言,乱攀乱咬。”
    高悦行也觉得不靠谱。
    先帝驾崩后,他的妃嫔们,育有皇子的,随子嗣前往封地,而无子无女的,通通送到寺里带发修行去了,而这位惠太妃膝下并无子女,却能留在宫中颐养,皇帝不仅对其敬重有加,而且还赐了她单独的景门宫,独一无二的恩宠,自然成了京城中的焦点。
    高悦行也了解个大致。
    惠太妃膝下虽然没有子女傍身,但她与先太后的情谊非同寻常,在闺阁时便是手帕交,入宫后又互相扶持。先帝驾崩之后,先太后做主,皇帝首肯,才特许惠太妃留下。皇帝幼年时,和这位惠娘娘极为亲近,所以,后来他经过再三斟酌,才选择将李弗逑交给她养着。
    高悦行说:“惠太妃待他不薄,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李弗襄一耸肩,不置可否,道:“或许吧。”
    高悦行:“你有别的看法?”
    李弗襄不肯说话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