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见殿下少年时(重生) 第7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波连着一波的箭,越来越密集,他们彼此又拉开一些距离,松散着站着,不免有人中箭。
    箭簇不能拔。
    拔了就会立刻在地上留下血迹。
    血腥味为狗鼻子的刺激没那么容易改变。
    但是李弗襄的身后,很多人悄悄地挪了过去。
    高悦行尚未察觉时,忽然听到背后很近的地方,有人闷哼了一声。
    她和李弗襄一起转头。
    只见他们身后的人,或远或近,虽然稀稀落落,但却将有可能射向他们的箭挡得严严实实。
    中箭的那位士兵,是骁骑营的手下。
    李弗襄并不知道,在当年奔赴战场的路上,此时这位替他挡箭的士兵,曾经在营帐里和兄弟把酒闲谈,言语间对他颇有不屑。
    那支箭正好在他的后心出。
    那人闷咳着:“殿下不必多说,放心向前走便是。”
    第64章
    高悦行从腰上取下一只木葫芦, 反手抛向那位兄弟,说:“吃药,先护住心脉。”
    那人将药从葫芦里倒了出来, 发现这药丸子十分潦草,足有半个鸡子那么大,与寻常见的药丸还不一样。
    一个是丑,一个是味道难闻。
    似乎只是将几位草药捏和在了一起, 嚼起来又苦又涩, 比草还难吃。
    五大三粗的汉子们好在不挑剔。
    他们几个受伤的人将就着将药分了吃。
    高悦行随身带的药皆是应急而用, 数量不多, 有几位轻伤的不愿做无谓的消耗,将药葫芦小心存放了起来。
    箭雨停了, 因为他们随身的箭囊见底了。
    战场上, 有经验的将军, 可以根据箭的数量, 推算出队伍中的弓箭配置情况。
    高悦行听到李弗襄念叨了一句:“约百余人……”
    李弗襄的手现在好似长了她的腰上,高悦行想说自己的体力尚且可以,但是目光一触及到李弗襄的表情,便什么也说不出了。
    高悦行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心中的感觉,像是闷在层层叠叠黑云里的闷雷,酝酿着一场瓢泼大雨。
    记忆中李弗襄的模样似乎离她越来越远。
    但他们在此刻又贴得无比近。
    高悦行自问, 上一世, 她做了那么久的襄王妃、太子妃, 她真的了解自己的夫君么?
    她的天地只在京城中, 只在后宅的那一点方寸, 只在皇宫的红墙碧瓦下。
    李弗襄远赴西境披甲上阵时的少年意气, 她只在话本中听说过, 却从未亲眼得见。
    他在战场上受过伤,但是回京时都已长好了。
    他的身体也凶险地病过,但等她见到时却瞧不出任何异常。
    他养在京中遇冬时的几次不大不小的伤寒都能吓得她睡不着,那战场上的凶险又当如何?
    人是长大了,也变得不同了。
    可高悦行知道,他们之间的牵绊才刚刚缠到一起。
    此时此刻不能分开,从今以后更不能。
    甩开了一段距离。
    高悦行不知到底深入到了哪里,他们走在林中,似乎不需罗盘就能辨别方向。这需要天赋,不是寻常练练就会的,高悦行就没有此等天赋,她在药谷的山林中磋磨了整整四年,也还是一进山就迷路,轻易不敢独自出门。
    高悦行抬头问:“还有多久?”
    李弗襄抬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
    高悦行说:“我并不累,只是觉得,他们的伤需要照料,拖得久了,怕是会不好。”
    李弗襄打量四周:“不行,还是危险,再等等。”
    高悦行他们最终穿过了这一片山林,前方有路,但是高悦行闻到了风中送来的血腥味。
    那血的味道太浓了,遮都遮不住。
    从山林中脱身,前方视线开阔,高悦行终于见到了路。
    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她愕然。
    山路上停着一辆马车,正是她和李弗襄上山时乘坐的那一辆。
    马车周围散乱着很多尸体,他们都穿着粗布短打,打扮得像是寻常山民,但是山民可不会持刀劫人家的马车。
    高悦行听到马车里有声音,忍不住要去看。
    李弗襄一横刀拦在她面前,握着她的腰,把人往后带,紧接着,用刀尖挑起了车门上的帘子,让她看了个清楚。
    里面绕着圈捆的正是清凉寺中俘获的假僧,只剩了这么几个活口,都塞进马车里了。
    那些人劫了马车之后,发现里面并不是真正要抓的人,于是掉头追上了他们,却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这里。
    马车是高府的。
    高悦行见到车,心里就放心了一半,随身带的药虽然紧缺,但是车上有。李弗襄上车用脚把几个假僧踢开,拎了药箱给她。
    高悦行先去查看那个受伤最重的人。
    那受伤的军士见她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不敢直接看着她,颇有些不好意思,侧了一下脸说:“有劳小姐了,您留下些伤药,让他们帮我就好。”
    高悦行温声劝:“若是小伤小病我就不管了,你伤在后心,还是让我看看吧。”
    身边有人用拐子捅他:“你扭捏什么,你还不知道吧,咱们这位高小姐曾跟着郑帅在胡茶海里奔波了几个月,一场一场的交兵下来,好些弟兄们能保住命多亏了她。”
    那人一惊,偷眼打量了她一下,又立刻低下头,作了个揖:“怪我孤陋寡闻,有眼无珠了。”
    一侧有好些人笑了起来:“哎,你这人,大老粗一个怎么还忽然拽起文了,牙酸不酸。”
    高悦行让他就地找了个安全的地方趴伏,剪开了他身后的衣物,箭簇从左侧夹脊刺入,直直地透了进去,肉眼看,倒是不偏。
    李弗襄一见伤的位置便知不好,在她身边蹲下来:“怎么搞?”
    高悦行说:“不好搞,伤处刁钻,得切开取箭。”
    李弗襄:“在这恐怕是不行。”
    高悦行给那人切了脉,其实觉得他伤势尚有余地,已经放下了一半的心,说:“嗯……也不是不可以,早拔早好,等回营怕是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
    李弗襄环顾四周,一指背后靠着的坡顶,吩咐将人抬到那里。
    高悦行也跟着爬上去,随意向低处瞥了一眼。
    这一眼,让她瞧出几分不对劲。
    山间有风。
    风吹草会动。
    夏末的杂草灌木都能长到半人高,他们刚刚的来路上,走的就很艰难。
    可现在,马车旁边的那处,好大一片地方都几乎都被踩平了一般,一眼望去,没有任何遮挡。
    万一追兵逼杀到这里,他们便是真正的靶子。
    李弗襄难道没有考虑到吗?
    高悦行惊疑不定地想,还是说他另有安排?
    李弗襄见她总盯着一个方向看,于是走到坡下,抬头看着她:“怎么了?还需要什么?”
    高悦行摇头,说:“没什么,我只是有点担心……”
    李弗襄:“放心,你相信我,不会有人靠近你的。”
    只要他这么一句话,高悦行不问缘由立刻安定了下来,展眉一笑,说:“好。”
    她简单给伤兵处理了一下伤口,敷上药酒,而后从药箱中取出一把只有手指宽的小刀,在火上烤了,试着比划了一下。
    伤兵不安地问了一句:“箭上喂毒了吗?”
    高悦行说:“瞧血的颜色,不像。”
    伤兵松了口气:“那就好,老子当年被狐胡堵家的时候没死,深入胡茶海也没死,万一今天栽在这群流寇手上,死都没脸。”
    高悦行没接他的话,她搓了搓手指,有点紧张。
    只听伤兵嘴上不曾闲着:“高小姐,我看您手起刀落的,想必一定很熟练了吧。”
    高悦行等了半晌才回答他:“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伤兵顿觉不妙:“什……您什么意思啊,高小姐?”
    他背着身子,看不清高悦行的表情,但感觉到高悦行顿了一下,话中似乎带了点笑意:“抱歉,我也是第一回 亲自动手。”
    伤兵:“我……”
    高悦行出言安慰:“你别怕,我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只是从前身边总有师兄师姐,他们知我胆子小,还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所以遇到事情总是将我藏在后面。可是,师兄师姐也不能一辈子在身边,大家总有散的时候。”
    她离开药谷之后,已经很久没再见谷中的师兄师姐们了。
    高悦行忽然开始怀念在西境的那段日子。
    真是呆得久了厌烦,离得远了又想念。
    高悦行随口几句感念的话,却意外戳到了这位伤兵的痛处,他一咬牙:“谁不是呢……我的父兄,早年都战死在西境了,他们去时,我才不到十岁,是郑帅派人将我接近了军中养大。啊啊啊——”
    杀猪一般的惨叫声,引得下边所有人都侧目望过来,一愣之下,奉上了毫不客气的嘲笑。
    ——“老项啊哈哈哈,瞧你那点出息。”
    高悦行饱含歉意:“对不起哈,动手之前我应该先和你打个招呼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