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见殿下少年时(重生) 第6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弗襄:“看啊,这马像你。”
    高悦行左看右看,看不出到底哪里像。
    李弗襄:“像你打我的时候。”
    高悦行:“我什么时候打过你?”
    李弗襄指了指自己的脸:“你扇过我巴掌。”
    高悦行笑:“你莫不是做梦了吧。”
    李弗襄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她。
    高悦行一点儿也不心虚,但是却在心里慢慢回想。
    李弗襄提醒道:“边城,药店。”
    高悦行恍然大悟,半年前,他深入胡茶海,高悦行随军追了过去,在边城的那家药店里,被李弗襄掳到了外面的破筐里。
    她至今忘不了那天逼仄的空间人,两个人身体的温度紧紧贴在一起,光从竹筐的缝隙中洒进来,那是她今生第一次见到成年后李弗襄。
    惊鸿一瞥,再难以忘怀。
    高悦行迷糊:“我扇过你吗?”
    李弗襄一看就知道她在装傻,她怎么可能不记得。
    高悦行觉得那怎么能叫扇巴掌呢,连响都没有呢一个,她也舍不得下手啊。
    再说,这都多久之前的事情了,他竟然还要翻旧账。
    高悦行泄气:“别搞得你好像很委屈似的,明明是你先咬的我,我还想问你咬我干什么呢!”说着,她揉上了自己的肩膀。
    李弗襄:“因为舍不得你,喜欢你,想把你吃了带走。”
    高悦行哑然失笑:“跟谁学的荤话。”
    李弗襄指了指自己胸口,说:“心里这么想,所以就这么说了。”
    皇帝的銮驾停在演武场外,身边是高景在作陪。
    皇帝咳了一声:“弗襄他回京还没进城呢,就在城外向我讨媳妇。”
    高景面无表情:“襄王殿下年岁确实到了。”
    皇帝:“朕可以指婚,但总归要看孩子们的意思,朕不愿意乱点鸳鸯谱,同样也不愿意棒打鸳鸯。”
    高景半天没说话,却叹了口气。
    皇帝说:“阿行毕竟年纪太小了,可两个孩子愿意啊,不妨朕先把事情定下来,待到将来阿行及笄,再大婚如何?”
    这相当于皇帝向臣子提亲的意思。
    可高景依然没松口,他悠悠开口:“陛下,臣记得,襄王殿下出京前,曾和吏部陈家的小姐有些掰扯不清,陛下不若先将那事解决了?”
    第52章
    一提那位陈姓的姑娘, 皇帝头都大了。
    这事若是追溯起来,可就说来话长了,约莫得快两年了。
    李弗襄在皇帝膝下渐渐地养大, 从某些方面看,也与正常的孩子无异,皇帝不再把他拘在乾清宫里,尝试着放手让他飞一飞, 他身边有高手跟着, 便允准他出宫去玩。李弗襄喜欢在京城里四处溜达, 好玩的地方都被他钻了个遍, 那事儿也是巧,两年前, 他打马经过湖边时候, 遇吏部侍郎陈大人的爱女赏荷, 不甚失足落进了水里。
    李弗襄只是出手救了个人而已。
    可是陈姑娘回家之后, 当天晚上便哭天喊地,一根绳差点吊死自己,说是夏□□衫薄,浸湿了水,透出风光无限,失仪于男子面前, 贞洁不保, 无颜苟活。
    实在让人甚是无奈。
    本来大家都没往那想, 可她这样一招摇, 大家也都跟着想歪了。
    ——李弗襄救人的时候, 到底有没有看见不该看见的。
    ——管他有没有, 但人家姑娘都这么说了, 没有也是有了。
    吏部侍郎拉下脸,跪求皇帝给他家女儿一个活路。
    皇帝还是那句话,感情一事,得问过孩子的意见。
    李弗襄当然不同意,且当陈大人的面,极其过分地说了一句:“哦,那早知道我就不救了嘛。”
    这可还了得。
    心里这么想想倒也罢了,怎么还能说出口呢。
    皇帝说了他两句,他掉头就走,皇帝气死了,把他关在宫里三天没放他出门。
    这件事的后续便是长达两年的掰扯,陈家小姐天天寻死觅活,名声都在京城败完了,陈家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李弗襄点头,送来当个妾也行。
    皇帝这个当爹的替李弗襄又操不完的心,但是李弗襄自己完全没觉得这是件大事,依旧该吃吃该玩玩,只是把陈家上下所有面孔都记在了心里,万一遇上,老远就跑了,谁也休想逮住他。
    陈家觉得他就是个混账。
    李弗襄倒觉得陈家就是个无赖。
    高悦行初回京城还不知道这场长达两年的沸沸扬扬的闹剧,但是,此事瞒不住,公主的百花宴在下月,京中所有未出阁的贵女都会接到邀请,高悦行既然回京了,高景就不能一直把她拘在高门大院,只要她多和同龄女伴们多走动走动,自然就知道了。
    高悦行若知道这件事会怎么办呢?
    皇帝和高景心里都没谱。
    不远处的马场里,高悦行骑上那匹红马,在御马司的陪同下,慢慢尝试着驯马。
    李弗襄牵来了自己的马,两匹一模一样的小红马交颈互蹭,依依难舍。
    李弗襄之所以没提,是因为这事儿在他心里那都不叫个事儿。
    他再也不肯沾着除高悦行之外的女孩,怕真的会挨打,牢记高悦行几年前的告诫。
    其实在世人看来,还是李弗襄的不是多些。
    左右人家姑娘已经无法嫁人了,自降身份当个妾,你李弗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就当是个物件摆在家里至少能保她一命。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纳了就是了,皆大欢喜。
    更何况……京城谁人不晓,五殿下李弗襄就是个游手好闲的庸才,到底谁高攀谁啊,人家姑娘不嫌弃你就烧高香了吧。
    谁也不成想,李弗襄往边境走一趟,竟然成了名满天下的少年将军。
    且一回京便向皇帝讨媳妇,让人心中滋味万千。
    让李弗襄觉得苦恼的是,皇帝为什么不答应他呢?
    明明小时候都说好了。
    李弗襄回京了几天,街头巷尾津津乐道,谈论的全是这位少年有成的小将军,闺阁里的女儿虽然消息闭塞些,但是晚了几天,还是听说了当日的详情。没想到,比高悦行最先闹开的,居然是陈家小姐。
    近两日,宫中有一些消息传了出来,是关于高悦行的。
    高悦行远离京城四年多,早已淡出了大家的目光,直到皇帝以贤妃的名义,三天两头接她进宫玩之后,大家才渐渐注意到这位高二小姐。
    宫里人说,高二小姐幼年曾当过公主的伴读,后来又在李弗襄身边呆了一段时间,她与襄王殿下,那可是正经的青梅竹马,感情打小就好,皇帝是口头许了婚约的。
    消息的源头既然是宫里,必然时受到了皇帝的首肯。
    高悦行收到了陈家姑娘邀她品茶的请帖,高悦行把请帖放在手边,想了半天,都没想起这位陈家姑娘是哪位。
    她六岁就进宫了,不到九岁时,去往药谷。
    京城里和她同龄的小姐,她多半都是不认识的,更遑论交情。
    于是高悦行便去虚心请教自己的长姐。
    高悦悯正在看着幼弟高明冬写字。
    高明冬刚启蒙,笔还不是很能拿得稳,写字颇为吃力,总弄自己一手一脸的墨,长姐便温柔耐心地替他擦拭。
    高悦行拿着请帖扑坐在长姐身边,问:“陈家小姐是什么来头,长姐和我说说呗。”
    高悦悯捏起请柬:“陈家小姐有两位,你说的是哪位?”
    不待高悦行回答,她自己翻开了请柬,见那梅花小楷的落款是个“茹”字。
    高悦悯笑了:“这是那位二小姐,今年才十二,和你年纪相仿。”
    高悦行奇怪:“她请我做什么?是父亲和陈家有交?”
    高悦悯看了她一眼,说:“陈二小姐倒没什么打紧,我见过几次,是个可交的姑娘,只是她们家那位大小姐你可要小心了。”
    高悦行忙问:“此话怎讲?”
    高悦悯:“陈家大小姐如今十八,早过了议亲的年龄,却迟迟不许人家,你知是为何?”
    高悦行问:“为何?”
    高悦悯叹:“还不是情有所衷啊。”
    陈家小姐的请帖,高悦行拒了,只说近日宫里召见的频繁,恐怕不得空。
    李弗襄借着贤妃的名头十分好使,一开始是每三日接她一回,渐渐的,他大胆起来,变成了每日一回。
    高景不曾阻拦,他冷眼看着,李弗襄闹到最后要如何收场。
    高悦行今日进宫没有立即去见李弗襄,因为她半道被公主叫走了。
    她幼时在公主身边做陪读的时日甚短,也攀不上多大的交情,但比起如今的宫心斗角,年少时的情真永远令人怀念。
    李兰瑶的百花宴在下月,设在榴花台,春和宫的人有条不紊地预备起来,一遵照以前的规制,可李兰瑶不满意,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公主的婚事仍未定下,皇帝只这么一个女儿,贤妃后宫之位坐得稳固,驸马自然要千挑万选。
    贤妃着急,物色了几位出身才学都上佳的公子,可是公主看不上。
    皇帝自己以前在感情上吃过亏,不愿儿女再步自己的后尘,绝不强迫,说什么天大地大,孩子自己的意思最大,是以驸马的人选拖了两年,至今仍未定下。
    高悦行刚一进宫,李兰瑶就等在宫门口截她:“见你一面好难啊,五弟也太霸道了。”
    李兰瑶出落得越发端庄秀丽,袖手站在桥上,前后宫娥侍立两旁,衣裙在风中浮开,足下像绽开了一朵盛放的榴花,瞧上一眼,便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高悦行跳下车:“公主殿下此番特意等我呢?”
    李兰瑶拉着她:“随我去榴花台,午膳留下,我请你吃螃蟹。”
    高悦行:“距中秋还有半月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