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见殿下少年时(重生) 第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圣上心里有人,此生都不会封其他女子为皇后的。
    至于公主……
    高悦行捋顺上辈子的记忆,除了那离奇空白的三年,她一生与公主的交集很少,寥寥几次见面,公主待她却颇为亲切。
    当今圣上子嗣稀薄,公主是圣上膝下唯一的女儿,出自贤妃,同她的母亲一样,个性温婉娴静。
    她当年嫁给襄王,大婚的那一日,公主为座上宾。
    襄王十分礼重公主。
    高悦行总觉得那日通堂的大红喜烛之下,公主望着她的眼中似是有泪,却不知是为何。
    日子不能这么稀里糊涂的过。
    此时想起过往的种种,可疑之处太多了。
    她曾经失去的记忆,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秘密,为什么所有人都从不曾对她提及?
    父母家人不提,至亲好友不提,抹去得一干二净?
    虽不知为何会死而复生。
    但上天既然赐她如此奇缘,必有其深意。
    高悦行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在为进宫做准备,她身子不知因何缘故,忽然之间虚弱得很,又化身成了个药罐子,一碗一碗的汤药,流水似的灌下去,慢慢的养了很久,才有了起色。
    长姐高悦悯意识到家中氛围不对,近几日一直陪在妹妹身边。“阿行,娘亲说,我们以后不能时时见、天天见了。”说这话的时候,长姐的面色颇为忧愁。
    高悦行望着长姐秋水横波般的眼睛,忽然灵光一闪,猜到贤妃娘娘为何会改变主意。
    她的长姐生的太美了。
    才十岁的年纪,京中同龄的千金里,已无人能压住她的风采。
    前世,世人只知襄王妃姿色绝世,却不知她藏在深闺中的长姐,才是真正的天香国色令人见之忘俗。
    女人的美貌是利器,尤其在宫里。
    似贤妃那样心思缜密的女人,细细思量之下,必有所忌惮。
    高悦行久病体虚,慢吞吞道:“即使以后不能时时见、刻刻见,姐姐也千万不要忘了我啊。”
    高悦悯恋恋不舍地承诺:“一定不会的,我会常给你写信……你也要好好读书认字,以后记得回信和我说些宫里有趣的事儿。”
    高悦行说几句话就恍惚,困意催使着她睡觉,她摸了摸长姐的脸,强打精神,笑着说:“姐姐的一生,一定会嫁得佳婿,平安顺遂的。”
    高悦行又睡过去去了,在梦里颠倒着昼夜晨昏。
    那方绣着海棠花的帕子,一直藏在枕下。
    她时常梦见,少年时的李弗襄站在远远的地方,遥遥地望着她,他那干净的眼睛好似会说话,里面盛满了期盼,她跌跌撞撞地追着,却怎么也抓不住他的一片衣角。
    他在等我……
    再次从梦中惊醒,冷汗浸透了寝衣,高悦行如是想。
    进宫那日。
    高悦行把海棠帕子藏在了贴身的小衣里。
    车里,她依偎在母亲怀中,车辇将她载进了宫墙。
    宫人卷了帘子,迎她们下车。
    高悦行低头,目不斜视,踩着脚下的青砖,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她知道这条通往春和宫的路上,共栽有石榴六十四株整,迎春四十九棵整,她哪怕闭着眼,都不会行错半步。
    春和宫的女官在门口相迎。
    贤妃娘娘盛装接见了她们。
    高悦行头上簪了两朵绒花,裹着荔色的斗篷,给娘娘行礼。
    贤妃亲切地拉她到面前端详。
    宫中规矩森严,高悦行不能抬头直视娘娘的仪容。
    只听得头顶上飘下娘娘温和带笑的嗓音:“印象中,你们家这位小女儿还是一团孩子气呢,几日不见,倒是沉稳了很多。”
    高悦行低头听着这柔和的声音,可以想见年轻时的贤妃是如何的风华。
    贤妃娘娘从来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女菩萨相。
    高夫人笑道:“能入娘娘的青眼,是她的福气,可不敢再调皮捣蛋了。”
    骨肉分离,高夫人笑得再得体,那也是强颜欢笑。
    贤妃岂会感受不到,只能再许以更多的恩宠和嘉赏。
    但那些都和高悦行没什么关系了。
    贤妃娘娘赐下一个香囊,另有两位宫人带她去给公主见礼。
    公主前些时日刚过十岁的生辰,听说要来一个玩伴,早早就等着了,心里也有些期盼,可是一见面,发现对方只是个还未到开蒙年纪的孩子,顿时大失所望。
    十岁的孩子,和六岁的孩子,都是奋力撵着岁月向前奔跑的年纪,早就玩不到一块去了。
    高悦行给公主行礼请安。
    公主名讳李兰遥,端庄地拉起她,道:“你既然进了宫,以后我们吃住读书都在一处,不必拘着自己,缺什么少什么都和我讲,若有谁敢欺负你,你也和我讲,我给你做主……”说了半天,公主低头见高悦行一脸懵懂,好似神游天外的模样,她又忧愁地叹了口气:“算了,你这么小,又知道什么呢。”
    高悦行的父亲任职大理寺寺卿。
    即使身份贵重如斯,只要进了宫,都是奴才,要看主子的脸色,要讨主子的欢心。
    只听公主又问:“你识字吗?”
    高悦行摇头。
    她现在还是个六岁的孩子,也只能是个六岁的孩子,她深谙宫中生存之道,若要求得平安,不可表现的过于出挑。
    公主再问:“会背书吗?”
    高悦行答道:“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她挑着简单些的,诵背了一小段。
    公主的脸色总算放晴了。
    虽说都是些简单的玩意儿,好在不笨,孺子可教。
    公主吩咐自己跟前的姑姑,让妥善安顿高悦行。
    其实这些琐事用不着公主操心,贤妃一早儿就打点好了。
    高悦行跟在姑姑身后,去偏殿的暖阁里兜了一圈。
    贴身侍奉公主的姑姑姓魏,面相有些冷淡,性情也沉默寡言,不好相与,一双眼睛总是带着点审视的意味往高悦行身上扫。
    高悦行安然处之。
    好歹上一世是尊荣无限的太子妃,岂能叫一个老姑姑震慑住。
    暖阁里,她的一应起居都是比着宗亲女的份例给的,堪称厚待。
    魏姑姑带她安顿妥当,正好赶上传膳
    的时辰,公主拉着高悦行,高兴道:“你来的巧,我们同用午膳,下晌可以去演武场看皇兄练骑射。”
    骑射?
    高悦行波澜不惊的心境终于起了涟漪。
    世家君子习六艺,照理说,皇子们从八岁起就应随着师父上演武场摔打了。
    高悦行心里算算,李弗襄的年纪也到了,不知此番能不能见到。
    当今圣上子嗣稀薄,膝下公主只一位,皇子活到成年的,也仅有两位。
    ——长子李弗迁,幼子李弗襄。
    李弗襄排行五,只比公主小一岁。
    而往上再数,二皇子和三皇子,皆未活过而立之年。
    高悦行心里斟酌再三,觉得有话还是直接问比较好。
    于是,午膳后,她便问:“我听说宫中有位五皇子,但是鲜少在人前露面,我从未见过他。”
    公主脸色一变。
    魏姑姑面不改色把服侍的宫人们遣退到十步之外。
    公主才微微蹙眉道:“别提老五,忌讳,父皇不喜欢,我母妃也不喜欢。”
    高悦行意识到自己心急了。
    回到暖阁里,公主放轻了语调,郑重其事地嘱咐道:“从今以后,你是我的人,你我荣辱一体,有些话我只说给你听,你自己明白就好,要藏在心里,不要再与外人讲。”
    高悦行乖巧点头。
    于是,她得知了一些秘密,一些她上辈子都没能弄清楚的困惑。
    公主:“从前宫里有位郑皇贵妃,现在鲜少有人敢提及,你年岁小,不知道这些……”
    此时六岁的高悦行不知道。
    但当了四年襄王妃的高悦行是知道的。
    郑皇贵妃是圣上的心头好,只可惜福薄薨得早,死后追封皇后,葬进帝王陵寝。
    圣意不难揣测,帝后生死同穴,当今圣上是打定了主意将来要与郑皇贵妃同葬,就连给郑皇贵妃准备的棺椁都是合葬的规制。
    公主年岁不大,说话却很知轻重,点到即止,她只说了一句:“郑娘娘是难产死的,她死之前,随身服侍的,是老五的生母许昭仪……”随即,见高悦行神色疑惑,又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悄悄补了一句:”自郑娘娘死后,许昭仪便失了圣心,连带她不久之后诞下的五皇子,也遭到了父皇的厌弃,想必是怪罪徐昭仪照顾不尽心。”
    听着公主叹息。
    高悦行想到了曾经记忆中的李弗襄,打马走京城,看遍长安花,圣眷优渥,天潢贵胄。
    连她的父亲都感慨万千——“圣上若有十分的恩宠,捧到这位襄王殿下面前的足足能有十二分。”
    想不到,他年幼时竟是如此遭皇上厌弃。
    高悦行心心念念的只有她的小殿下,好不容易挨到了午膳后,公主小憩了一会儿,她坐在殿前的门槛上,双手撑着脸蛋,望着高高的宫墙,和白得刺目的太阳,眼睛里不复孩童的天真与澄澈,而是乌沉沉一片,喜怒莫测又目无下尘。
    宫人们静悄悄的,无一人敢上前打扰。
    魏姑姑的衣摆一闪,穿过廊庑,不必等人通传,便进了贤妃娘娘的正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