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7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花木兰的武艺,又有进展。
    花木兰的天赋“学习”,确实一个逆天级别的精神天赋。
    “马超死了,还是活着?”
    “这一刀要是没有防备,即使是颜良,都会被关羽这第三刀杀死吧。”
    “还好关羽是同僚,并非敌人,否则将来又多一个棘手的强敌。”
    李绩、葛从周等武将,只能感慨关羽是友军。
    关羽凭借三刀之威,有可能在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上将首级。
    即使是统帅值超过100的名将,遇到五虎级别的猛将,一旦被近身,毫无还手之力。
    关羽用尽三刀,额头青筋跳动,汗流浃背,汗水沿着青袍流下,在脚下形成一滩积水。
    虽然三刀之威,一刀强于一刀,但需要消耗关羽大量体力,即使以关羽的武力,也是够呛。
    尤其关羽发现自己上了年纪以后,使用第三刀,体力去了大半,气喘吁吁,不复当年般意气风发。
    “咳咳咳……想要击败我马超,谈何容易!”
    沙尘消散,衣衫褴褛的马超握着虎头湛金枪出现,虽然盔甲像是破烂布条一样挂在身上,鲜血淋漓,但依然昂首挺胸,屹立不倒!
    马超以受伤为代价,不躲不闪,强行接下关羽的第三刀!
    关羽卧蚕眉一皱,随即又释然,抚须赞道:“孔明说你有英布、彭越之勇,以我看来,英布、彭越也不及你。如今你已受伤,切磋就到此为止吧。我承认你有资格,与我并驾齐驱。”
    “一向高傲的关羽,居然认可了马超。看来败走麦城,对他的心境影响,确实很大。”
    张华见关羽居然主动要求点到为止,而且承认马超与自己是一个层次的武将,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王猛在一旁抓虱子,说道:“关云长年老力衰,体力不复巅峰,此时体力应该已经消耗了八成,马超虽然受伤,却仗着年轻力壮,仍有余力。两人继续打下去,只是两败俱伤,不如各自有台阶下,所以这就是关云长主动罢手的原因。”
    马超也琢磨不定关羽还能不能劈出第四刀,要是能劈出第四刀,威力比第三刀还要翻一倍的话,马超绝对抵挡不住。
    此时停止切磋,双方都有台阶可下。
    “哼,你也不赖。”
    马超收起虎头湛金枪,毫不示弱。
    “五虎将要是一起陷阵,不知威力如何。”
    关羽、马超切磋,两人引起的动静已经惊天动地,要是五虎上将联手冲阵,那么少有势力可以阻挡五虎将。
    历下城对面的楚军营地,范增在暗中观察夏军的动静,已经察觉到张华往齐地增兵。
    在范增旁边,还有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宋武帝刘裕的谋士刘穆之。
    第六百四十四章 六国合纵军!
    “张华西吞大秦,东征齐国,犹如战国之强秦,而关东群雄,犹如关东六国,如不合纵,将被逐一击破。”
    “你这是要效仿苏秦, 合纵六国,但六国,终究还是被强秦所灭。”
    “今非昔比,亚父可还有更好的办法?”
    刘穆之的话让范增陷入良久的沉默。
    确实,范增别无选择。
    张华调遣五虎上将至齐国,为的是一鼓作气,平推齐国和楚国, 范增的兵力已经有些跟不上张华的扩张了。
    “亚父可想过,在六国灭亡之前,信陵君魏无忌合五国兵马,依然可以屡次击败强秦,说明六国实力不弱,只是不能齐心协力。倘若合纵军众志成城,那么强秦岂能灭亡六国?”
    刘穆之不留余力,游说范增。
    “我的楚国,你的宋国,司马懿的晋国,齐威王的齐国,朱由检的明国,如此一来,关东合纵军有五国之兵。”
    范增闭目沉思,按照刘穆之的合纵之策, 关东群雄,至少可以凑出五国合纵军。
    “黄河以北,还有不少诸侯,其中刘秀、李世民为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如果游说汉国、唐国,让他们加入我们关东合纵军,则是七国合纵,到时候,消灭夏国,易如反掌。”
    刘穆之勾画美好的前景,以至于范增都因此意动。
    战国时期,苏秦合纵六国,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作为楚国官吏的范增,自然知道苏秦的故事。
    战国中后期,以苏秦、苏代为代表的合纵派,与以张仪、范睢为代表的连横派,相互斗争了一百年,最终六国不能齐心协力,相互内斗,以连横派取胜结束乱世。
    “汉唐两个诸侯国,实力强劲,犹胜于我们楚国,他们不见得愿意加入合纵军。即使他们加入,那么何人担任盟主?”
    范增知道刘秀的汉国、李世民的唐国, 实力比项梁、范增建立的西楚还要强大。
    除非项羽返回西楚,才有可能与汉国、唐国并驾齐驱。
    刘穆之说道:“合纵连横,最忌惮的是内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哪一个诸侯国担任盟主,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击败大夏。”
    范增点头:“不错,关东六国之所以败给强秦,正是因为无法齐心协力,这次合纵军,不容有失。”
    “我们宋国,攻打宛城。晋国攻打许昌,你们攻打历下,五国合纵,三路夹击。至于汉唐两国,他们的君王乃是雄主,不论是否加入合纵军,都不会坐视任何一方做大。既然夏国最强,当夏国与合纵军交战,他们必然会出手。这般一来,我们可成功让汉唐两国介入中原战场。”
    刘穆之将李世民、刘秀也算计到合纵军的行动之中。
    范增对刘穆之刮目相看,作为宋武帝刘裕的谋臣,刘穆之也算是一时之人杰。
    无论哪一个皇帝,身边总会有谋臣存在,刘穆之作为刘裕的谋臣,心思缜密,就连范增都对其刮目相看。
    “报,唐皇李世民遣使求见,该使节自称苏秦。”
    “苏秦?!”
    范增、刘穆之不曾想,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居然在为李世民效力!
    苏秦出使,很有可能是为了合纵!
    “带苏秦来见我。”
    “是。”
    很快,一个中年男子,来到范增、刘穆之面前,神情怡然自得:“在下苏秦,奉命前来游说关东诸国,与我们唐皇组成合纵军,抗击大夏。”
    刘穆之诧异:“唐皇也打算合纵?”
    苏秦正色道:“不错,我们唐皇取关中,你们关东诸国,瓜分中原。”
    “李世民居然想取关中……”
    范增快速分析局势,西楚对于关中,鞭长莫及,而李世民的唐军可以攻打河东,然后直接渡过黄河,进军长安。
    对于范增而言,他的重心则放在青州、徐州以及中原等关东之地,因为关中一向不是楚国的势力范围。
    “我可以答应你。穆之,你怎么看?”
    范增同意李世民的决定,又看向刘裕的谋士刘穆之。
    刘裕占据整个荆州,兵力与刘秀、李世民相差无几,如果唐皇李世民也要加入合纵军,那么合纵军的盟主,有可能会是李世民,而不是宋帝刘裕。
    刘穆之沉思一会,而后答道:“我们宋帝有言,只要能够击败大夏,无论何人担任盟主,都不重要。”
    苏秦眼神闪过一丝异色,刘裕与刘穆之,比战国时期六国国君还要英明,完全不在意何人担任盟主,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只有地盘、人口、兵马、钱粮这些才是实际的东西,至于盟主的虚名,并不重要。
    “汉帝刘秀怎么抉择?如果刘秀也加入合纵军,那么合关东七国之力,必定可以击败大夏。”
    刘穆之想要知道光武帝刘秀的决定。
    关东诸国,以汉唐最为强盛,其次是宋、楚、齐、晋、明。
    这里的明国是朱由检的部众,而不是朱元璋。
    如果是朱元璋的明国,可以与汉唐争锋。
    楚国也缺少了西楚霸王项羽,所以实力会下降一个档次。
    仅仅是汉唐合纵连横,就足以让张华头疼了,要是关东七国合纵,张华也吃不消。
    苏秦答道:“刘秀声称长公主与张华联姻,不宜对邻国用兵,所以暂且观望,不加入合纵。”
    刘穆之皱眉:“刘秀这是要当渔翁啊。”
    范增眼神有狠色:“刘秀想要坐山观虎斗,但不加入合纵,一旦合纵军取胜,刘秀也别想从中获利。”
    “那么合纵之事,就这般敲定了,我们约定时间,合纵攻夏。”
    苏秦又与范增、刘穆之合谋合纵攻夏的具体时间和部署。
    三人都是智力超群的谋士,沟通起来,毫不费力。
    司马懿派司马昭前来,参与合纵。
    齐国负责合纵的是大臣晏子,明国朱由检派遣名将卢象升,商议合纵之事。
    在张华颁布天下动员令之后,关东六国,唐、宋、楚、齐、晋、明,组成合纵军,颁布讨夏檄文,向大夏宣战,开始招兵买马,扩张兵力。
    两大军事集团,夏军、合纵军,都在积攒兵马粮草,剑拔弩张。
    范增的楚军、齐威王的齐军、朱由检的明军,在青州集结。
    司马懿的晋军,在汝南集结。
    刘裕的宋军,在新野集结,与司马懿的晋军,成掎角之势。
    李世民的唐军,在河东集结,直接威胁张华的大后方——关中。
    六国合纵的消息传开,各个州县尽皆震恐。
    这六国合纵军,比起当初的太行山十八镇诸侯联军还要强横许多。
    太行山十八镇诸侯,有魏文侯、吕布、黄巢、魏延、张须陀、司马越、张梁等等,兵力最强盛的不过十万人,但六国合纵军,有唐太宗李世民、宋武帝刘裕、西楚亚父范增、战国霸主齐威王、宣王司马懿、崇祯皇帝朱由检,实力最强者,兵马超过百万!
    司马昭出使楚军营地,完成合纵之事,返回汝南,协助司马懿整顿晋军,准备迎击张华用于进攻汝南的45万夏军。
    张华调动张须陀的隋军团,以及王翦、蒙骜、司马错三个秦军团,在许昌屯田,为的正是攻打司马懿。
    “令汝南郡各县,招兵买马,挨家挨户,征发壮丁,违抗者,诛杀三族。”
    大军压境,司马懿也急了,命令司马师、司马昭、司马越、杜预、桓温、北宫纯等人,尽发汝南郡的壮丁,全力以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