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穿成绿茶对照组以后[七零] 第2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而周苇想的是,河流流到家门口了,这样的机遇真是百年难遇啊!
    她之前做足了功课,而且任务不难,于是立即在心里打好了腹稿,剩下的只需要填充加料而已。
    不过她没有告诉赵厂长,而是说给她一个周的时间。
    “一个周可以吗?”赵厂长出言问道,“要不要再加一个周?”
    周苇摇了摇头,两个周的话,那时候就要开始开会了,时间太急。
    赵厂长见周苇自有打算,也就没再说。
    第31章
    写材料是必修课,对于周苇这种级别的人来说,小菜一碟。
    借着这个机会,周苇同赵厂长要来了煤厂的资料。
    煤厂叫八一煤厂,三百多人,但这三百多人有一半是农民,意思是农忙的时候他们就回去种田,只有农闲的时候才来帮忙,就这个情况来看,厂长和书记共用一个办公室也就不难理解了。
    华国煤矿发展迅速,从一开始葫芦画瓢照搬国外经验,到现在探索了一条“土洋结合”的道路。尤其五八年,这个口号被广泛传播宣扬,认为是具有特色的道路,符合国家战略部署和发展走向。
    八一煤厂虽然规模小,但机械化水平在荒北排得上名号。
    周苇看得极为迅速,关键之处,她会用笔标注出来,再做进一步考量。
    赵厂长想要的目标效果,周苇清楚知道,但她不止步于此,而是要一炮打响。
    锋芒毕露有时候不好,但要是用好了,那是有正向效果、杠杆作用。时不待人,周苇深谙这个道理。
    赵厂长给周苇安排的任务并没有避着韩指导员,一来两人关系非同寻常,不需要隐瞒什么,彼此也都是有分寸的人,对于双方单位的机密从来不会好奇也不会过问,二来赵厂长本来就要借周苇一用,而周苇在韩指导员眼皮子下工作,与其等韩指导员发现不如提前说一声,省得破坏两人的关系。
    韩指导员喝了一口麦茶,清香甜糯的麦粒味道口齿留香。
    他望了眼在外间工作的周苇,一米高的文档不过眨眼功夫就少了一半,他靠在椅子上愣了愣。
    周苇就像个永远挖不完的宝藏,总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桌子上摆着的是一本厚重的封皮发黄的书,仔细一瞧就会发现这是周苇之前看的,小李说韩指导员都看不进去的那本大部头。
    如果小李看见了,定然会吃惊韩指导员的行为。
    这本大部头的历史可要追溯到清朝,甚至更远,这是记录了荒北变迁的著作,里面详细写着这里的风土人情,从清朝皇帝下令开放,从南部难民过来定居,从几座巍峨大山,从几条通天江流……这本书说实话,太枯燥太乏味,不少地方还是文言文,读起来晦涩拗口。
    比起这种,韩指导员更偏向于时事政治,或者说评论分析。
    视线所及之处,周苇直腰一边快速翻看资料一边拿笔记录,他不知为何,翻出了这本书,想要证明什么东西。
    韩指导员盯着封面看了一分钟,突然莞尔一笑。
    后知后觉原是周苇给了他莫名的压力,这种压力在他二十七年的生命里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从小记忆力好,考试名次数一数二,即使没怎么学,成绩依然遥遥领先。后来到部队,几乎没有大的波折就顺理成章成为了指导员,压力这两个字,对他而言,其实少见。
    而现在,因为周苇,他竟然拿出一本书,在这个其实可以睡懒觉的午后,坐在书桌旁,下定决定把它啃完。
    他笑了笑,不知道是为周苇带给他可贵的压力而笑,还是自己有些傻气的行为而笑。
    但坐都坐下了,还是看吧。
    韩指导员又望了眼周苇,还是那个一边看一边写的姿势,还是那个聚精会神的神态,还是那个让人叹为观止的速度——半米高的资料,已经空了!
    他挫败地揉了揉眉心,无奈一笑。
    本不想承认的差距摆明明白白放在面前,连掩耳盗铃都做不到!
    韩指导员第一次真真实实明明确确感受到了碾压的滋味,这可不是努力就可以赶得上的山峰,而是那种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山之巅。
    再看周苇,已经重新把资料做了分类,整整齐齐放在一旁。
    韩指导员收回视线,生怕自己强烈的目光引起周苇的注意和反感。
    他低下头,翻开第一页,学着周苇的样子直起背,眼睛快速扫过上面的内容,结果……一页看了好长时间。
    韩指导员再怎么调动大脑储备,也无法像周苇一样快速翻页,只能一点一点的看。
    如果是其他书本,大抵看着看着就会产生兴趣,而他手上的大部头,丝毫没有让他产生这样的感觉。
    就是因为这种无法畅通的阅读体验,让他将这本书束之高阁。
    就在想要放弃的时候,他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周苇的样子,如果说周苇遇到了他的困难,会怎么做?
    韩指导员忽然释然一笑。
    因为周苇会迎难而上。
    越和周苇相处,他越是发现这个女人的坚毅,似乎没有东西可以难倒周苇。
    要是周苇知道韩指导员的评价,肯定会笑。
    上辈子六年的官场生涯,打交道的不是三十岁成精的狐狸就是四十岁狡猾的狼狗,对了还有五六十岁成仙的大神,勾心斗角从踏进办公室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六十年代的环境,即使有利益角逐,也没有到达骇人听闻的程度,而后世不一样。不说别的,一个招商引资就能牵扯几省的利益,其复杂程度不是几天几夜说得完的。
    各路神仙、各路小鬼统统出动,就是为了利益两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后世的环境在经过改革开放以后,早就缺失了六十年代那种独有的淳朴。
    像周苇这种,付出的心力和耐力绝对是其他人的五倍、十倍、百倍,才能在诡谲多变的政治环境中步步高升。
    年轻气盛的时候也有,她闯过办公室,质问过领导,“我跟你谈升职,你给我讲女人”!
    一个男人升职,大家纷纷祝贺,言语中多是敬佩能力之卓越超群,而如果一个女人升职,大家纷纷猜测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反正靠什么都不是靠能力。
    更让人头大的是,在诋毁的人群中,女同志占了大半。
    周苇一开始还有所触动,但到后来越来越麻木。
    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同等条件下的一男一女,毫无疑问,选男的,这就是职场隐/形/歧视。
    除非双方差距过大,才有可能选择女的。
    这样苛刻的几乎处处受限制的环境下,周苇怎么可能不坚毅?相反,她比绝大部分人,无论男女,都要坚毅好几十倍。一条黑暗的看不见光亮的路,一条孤单的没有一个同伴的路,这样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非平常人能忍受的选择,周苇怎么可能不坚毅?要知道这个生态里的歧视比企业来的要深很多,重很多。
    有领导人评价周苇,说她心性极为坚定且牢固。
    周苇对这种话都是听听过了,试问如果她心性不极为坚定和牢固,她能迅速成长为部长吗?
    比起收获果实,她似乎有些变态地喜欢一步一步挣扎成长逆天改命的过程。
    晚上回家。
    周苇用一个小时打好了草稿,没有电脑键盘,只能手写,一共八张纸,写完后她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想起上辈子有个材料科室的同志,因为长期坐着写材料长了痔疮,可见写材料的威力之大。
    这玩意儿,也是有简便方法的,简单一句话,下级抄上级。
    但赵厂长那里没有相关的文书,也因为现在技术没有后世发达,资源不能互通有无,像是沿海的可以借鉴沿海的,像是西部的可以借鉴西部的,国家这么大,总有几个或者十几个相同发展模式的区域,可能经济上步调不一致,但在对外开放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周苇起早计划书没有一点压力,这对她来说就跟喝水吃饭一样,完全不费力气。
    脑子有一种餍足的感觉,周苇把房梁上的箩筐拉下来,从里面取出一只玻璃罐,拿出一块糖,含在嘴巴里。
    霍南每次来借老白,都要给周苇捎点东西,不是干果,就是坚果,搞得周苇现在不缺零嘴。
    这糖就是霍南拿过来的。
    糖是奶糖,浓浓的奶味在嘴里化开,让人的心情不由自主轻松和愉快起来。
    周苇也有钱。
    韩指导员那边发着工资,一个月三十八块钱,目前为止,她只花了一块钱买了一桶袜子,还被傅珍念叨了很长时间,说她太浪费。
    “周苇——”
    霍南敲着周苇小屋的窗户,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在黑夜里发亮。
    周苇书桌靠窗户,她站起来,推开窗,只见霍南两手合着,似乎捧着什么东西。
    她刚要问,霍南举起双手到她面前,一双桃花眼潋滟无双。
    一个绿色的光点,两个绿色的光点,三个绿色的光点……是萤火虫!
    满天飞舞如同一颗一颗小星星,周苇惊喜地看着四周,手指忍不住戳了戳。
    她似乎从来没有见过萤火虫,小时候没有机会,长大了,连条件都没有了。
    霍南弯着眼睛一眨不眨看着周苇,“好看吗?”
    周苇点头,“太好看了,你从哪里抓的?”
    霍南笑而不语。
    两人的关系无形之中又近了一些。
    *
    徐朗被团长命令休息一周。
    无所事事是最容易废掉一个人的方式,他整个人憋屈的要命。
    外面讨论着他被袁光棍如何#%@,但事实上呢?是周苇打了他一巴掌。
    那天他去团长办公室,什么话都没说,他原本以为这事会不了了之,但结果团长给他来了个回马枪。
    拎出来一个袁光棍当凶手!
    他没见过袁光棍啊!
    但领导的命令必须服从,他只好认了,但是心里还有有一股气咽不下去。
    尤其现在女同志们对他态度冷淡,他有些埋怨起了周苇。
    如果不是周苇打他,那他怎么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话?如果不是周苇打他,那他怎么会被团长安排在家抠脚?
    他眼睛一眯,计上心来。
    “小陈——”
    原是徐朗找了年轻人。
    年轻人输给周苇后,心情一直不好,有时候无缘无故发脾气,周围一些同志都慢慢疏远了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