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2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多谢太子殿下。”戚铃兰接下香囊,听他说说不着便想起刚才在前堂见他的时候他喝了不少茶水。
    那能睡着才奇怪了。
    但这与她也没什么关系。
    “臣女准备歇下了,殿下慢走。”
    陆之珩刚想寻个话题说些什么,就被一道逐客令挡了下来,心里一堵,口中语塞。
    只好祝她好梦。
    …
    驱蚊香的效果不错,戚铃兰安生睡了一整夜,醒来时外边天色已经彻底亮了,下了两日的雨也终于停了。
    乔茱推门进来,端来一碗清粥一碟小菜,还有一个油纸包着的不知什么东西。
    “姑娘醒了?奴婢伺候您洗漱吧。这县衙真是磕碜,早膳就这么一碗白米粥,比家里差了不知多少。”
    “出门在外哪儿这么挑剔。”戚铃兰倒是不在意这个,对她来说饮食清淡已经很好了,就怕跟进京时路上一般全是重油重盐的东西。
    简单洗漱之后她便坐到了桌前,目光被油纸包吸引了去,“这是什么?”
    乔茱刚出去倒掉洗漱用的水,回来便看见戚铃兰疑惑地戳了一下油纸包,笑着上前说:“姑娘倒是打开看看啊。”
    戚铃兰这才剥开油纸,里边静静躺着几块青色的团子。
    “这是……青团?”
    乔茱点点头,“姑娘好眼力,这是太子殿下刚让人给姑娘送来的,说是路上见到了随手买的。不过奴婢记得青团是江南那边的吃食,也不知三青县怎么会有这个。”
    ◎最新评论:
    -完-
    第27章
    ◎三更◎
    戚铃兰盯着青团默默良久。这东西虽是南方的,但制作工艺和所需材料并不复杂,只要有糯米、艾草和红豆,随便叫个厨子都能做出来。
    她更想知道,陆之珩为什么突然给她送这个?当真是碰巧,还是投她所好?
    他又是如何得知她喜欢吃甜食?
    乔茱见她半晌没动筷子,不禁笑道:“姑娘怎么还愣着,快尝尝好不好吃,别辜负了太子殿下一番心意。”
    戚铃兰夹了一个青团咬下一口,外皮软糯但不粘牙,里边豆沙香甜细腻,淡淡的甜味中夹杂着艾叶的清香。
    “好吃吗?”乔茱满眼期待地望着她。
    戚铃兰冲剩下的青团扬了扬下巴:“你尝一个不就知道了。”
    乔茱嘟囔道:“这是太子殿下特意给姑娘买的,奴婢怎么敢吃。”
    戚铃兰不以为意:“他眼珠子又没落咱们屋里,哪里看得见都是谁吃了?”
    “姑娘说得怪吓人的!”乔茱嗔道,盯着青团犹豫了半天还是没下手。“太子殿下对姑娘还真是上心,明明赈灾的事情那么忙,殿下一早就和黄大人去了仓库,竟然还顾得上给姑娘稍这些点心。”
    话音才落,她又拍了一下拳头,叹道:“对了,还有昨晚的驱蚊香,这么些个无关紧要的东西,殿下非但细心准备了,还亲自送过来,真真是令人感动。”
    耳边有这么个声音一直念叨,戚铃兰心里乱的很,看着桌上剩下的青团,半晌没再动筷子。
    …
    官府仓库。
    陆之珩与姓黄的县令休息了一夜看起来都精神不少,县令拿出钥匙开了门上的锁,两名小吏推开大门,里边整整齐齐堆积着密封的麻袋。
    县令扭头对小吏吩咐:“先去看看可有受潮。”
    小吏上前去摸了一圈,回来禀道:“大人放心,这些粮食封装入库的时候都做了防潮处理,眼下只是最外层的麻袋有些潮湿,里边大米必然不受影响。”
    县令悄悄转移目光去看太子的脸色。
    陆之珩环顾四周,上前几步走到麻袋跟前,“这一袋是多少斗米?”
    “回禀殿下,一袋里边是两斗,所有麻袋里都是一样的。”县令回了话,接着问道:“殿下要一袋一袋称量吗?”
    陆之珩不搭理他,自顾自招了下手,一名身强力壮的官兵便走了进来。
    县令抬头看了看天色,心下有些好笑。即便是武将力大如牛,拿着衡器一袋一袋称量下来那也得整整一天。太子殿下到底年轻,做事情太过执拗呆板。
    “贺林,试试这袋。”
    陆之珩先指了指面前最近的一袋米,名叫贺林的官兵便上前去弯腰抱起米袋。
    “如何?”
    “差不多。”
    陆之珩点点头,调转方向指向一袋:“这个。”
    一刻钟后,陆之珩靠着随机抽选的法子让贺林先后掂量了二十几袋米。人力称重并不能得出太精确的数目,但半斗和一斗、一斗和两斗的差别总是一抱就知道的。
    随机抽的二十袋米里边没有重量不对的,想来这些人也不敢用如此拙劣的手段糊弄他。
    “拆袋查验。”陆之珩再次下达吩咐,依旧使用随机抽选的办法。
    一刻钟后,抽查结束。拆袋毕竟是麻烦事,如今大雨刚走空气中还十分湿润,若是拆的多了一时处置不完,受潮生虫便是浪费粮食。
    所以陆之珩只抽了今日需要的数量,贺林带着其他官兵开袋翻查后回来禀报,袋里装的都是米,没有掺别的东西。
    县令笑着上前:“太子殿下查验得如何?”
    陆之珩道:“并无差错,将这些米运回县衙,叫人即刻生火煮粥,准备救济受灾百姓。”
    县令应了下来,转头吩咐小吏去办。看着陆之珩转身准备离去,他关上仓库大门重新上锁后追了上去。
    “太子殿下,下官还有一事不解……”
    “何事?”
    “这些粮食按人口发给村民便是了,为何非要在县衙熬成粥再让他们来吃,这样周折一番费时又费力,人都聚在一起保不齐还容易出乱子。”
    陆之珩瞥他一眼,道:“此次为何受灾?不正是因为下了两日大雨,百姓家中都被水淹了,你把粮食发给他们,他们回去还得生火煮粥,家家都要生火,你三青县如今有这么多干柴吗?”
    县令抹了把汗,干笑两声道:“太子殿下思虑周全,臣惭愧。”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是想不到,还是没用心?”陆之珩语气冷了两分。
    县令闻言一惊,不敢再接话了。
    正午时分,三青县县衙门前搭起了棚子,棚子底下放着一大口锅,锅里冒着热气儿,边上站的都是配了刀的官兵。
    陆之珩也在棚下,只是不在锅炉旁边,他远远站在边上看着受灾民众排队领粥。
    人群中时不时便起一阵骚动,翻来覆去就是那点小事。
    “唉你这人怎么插队呢!我先排这儿的!”
    “你一个人拿五个碗是什么意思?你有多大肚子能吃这么多?”
    “我家人多,我替我老娘孩子领的,怎么不行?”
    “空口无凭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你老娘孩子没长腿自己不能排吗?”
    “你一个人领走这么多,后边来的岂不是没得吃了?”
    几个人争吵间已经排到了跟前,贺林看着面前摆成一排的五个碗,下意识皱了下眉头,回头以眼神询问太子。
    “给他盛满。”陆之珩道。
    那人连连道谢:“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叫你家人过来帮着端走,你一个人哪里拿得了?”
    贺林劝阻的话音到底是晚了一步,那人尝试着拿起第三个碗时便没端住。
    贺林想着这粥刚出锅正滚烫,伸手想替他扶一把,不想半碗粥直接倒在了他的手上。
    “嘶——”他手上肉眼可见的红了烫红了一片。
    领粥的灾民顿时慌了神,‘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小人有罪,小人有罪!求大人饶了小人!”
    贺林还抬眼看他,勉强稳住声音说:“没事,你先把剩下的端走。”
    话音一落旁边的官兵便主动上前帮忙,除了将那四碗粥端走,又给他补上了打翻的一碗。
    陆之珩走上前,拍了下贺林的肩膀说:“梁太医在县衙内,你去找他处理一下烫伤处。”
    贺林咬紧牙关看了一眼面前的粥,背过手在衣服上擦掉粘稠的米汁,随后转身叫来另一名官兵:“你过来替我施粥。”
    被点到的官兵还没答应下来,陆之珩先抬手拦下了。
    “我亲自来。”
    “这……”贺林刚想张口称殿下,又想起端信伯交代过别在外边暴露太子的身份,话在嘴里打了个转便改了说辞:“那您小心些,一碗别盛太满。”
    “我知道。”陆之珩看着他进了衙门,才接过铁勺继续给灾民施粥。
    在盛粥之前,他先看向后边还在排队的民众,朗声说道:“大家不必拥挤也不必争抢,衙门里余粮充足,你们人人都能吃到粥。你们推搡拥挤打翻米粥,粮食不会疼,疼的不是你们就是我。”
    人群渐渐消停了,施粥继续进行。
    不远处衙门正门口,戚铃兰默默驻足良久。她今日穿着束袖的衣裙,面上戴了一条面纱。她想着窄袖方便做事,能帮这些灾民尽一分力也是好的。
    却是没想到陆之珩早就在这儿了,还亲力亲为掌勺施粥。
    “姑娘,咱们过去吗?”
    人都已经出来了,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回去继续躺着。戚铃兰叹了口气,还是向棚子走了过去。
    “你怎么过来了?”陆之珩说话时没耽误手上动作,刚给百姓盛满一碗粥。
    “殿……你背后也长着眼睛?”戚铃兰脚步一顿。
    陆之珩笑而不语。
    戚铃兰又上前两步,问道:“有什么能让我帮忙的?”
    陆之珩不急着回答,又打出去两碗粥才抽空看她一眼,说:“我头上出汗了,手里拿着勺不方便,你帮我擦一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