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子殿下,戚姑娘回府了!”
    陆之珩刚刚掂起一枚黑子,听到这话思路便断了,手还悬在半空中,怔愣了一瞬。
    随后抬头看一眼天色,化作一声轻嗤,“买什么熏香这么费时间,大半天过去了。”
    “女子都是这般,只要出门买东西,不到天黑是回不来的。有时候是半道进茶馆吃茶听戏,还有些时候是将周围的店铺都逛遍了才回府。”云翊笑着说:“皎皎今日没在府里,到现在还没回来,也是和别的夫人出门去了。”
    汪富海见太子仍然坐着,双眼盯着棋盘若有所思,似乎没有起身的意思,忍不住问:“殿下,咱们还去吗?”
    云翊也道:“再等下去,宫门可就落锁了。”
    陆之珩不紧不慢落下棋子,才道:“就算现在赶回去,宫门也该锁了。我若是在侯府过夜,表哥与舅父不会不允吧?”
    “自然。”嘉(丽)
    云翊这话音才落,陆之珩便摆了摆手示意汪富海退下。
    “殿下不去见戚姑娘了?”
    “我两手空空也不知她喜欢什么,去了怕也是白去。”陆之珩说着,目光忽而一沉,似是想起了什么。
    “表哥,你这儿有祈天灯吗?”
    云翊一愣,“什么?”
    或许是方才棋子敲棋盘的清脆声响敲开了尘封的记忆,陆之珩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幅画面。
    前世他们刚成婚不久,恰逢上元节,皇帝携宫妃与皇子前往曲水汤泉行宫,夜里月明星稀风冷清,戚铃兰披着狐裘在行宫院子里坐着。
    当时他疑惑这么冷的天她在外面做什么,走近一看便看见她和侍女在放祈天灯。
    那是他为数不多地看见她展颜欢笑,不是虚伪假意的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或许,她喜欢祈天灯。
    ◎最新评论:
    【日更日更不是梦,地雷来一发!】
    【哈哈哈哈哈大大你要不要存稿一段时间再发。几天一更好难等哦!】
    【按抓】
    【我觉得这么好的文应该很受欢迎呀,小声嘟囔两句:大大更新太慢了呜呜呜】
    【
    【怎么会,没有评论,是我这里刷新不出来吗】
    -完-
    第22章
    ◎阴雨◎
    通常逢年过节祈愿都是成群结伴去放灯,看着一盏盏祈天灯缓缓升空点亮夜空好似萤火一般,那叫浪漫唯美。
    今日既不是除夕上元,也不是七夕中秋,红墙上空蓦地飞来一盏祈天灯,看着倒有些怪异,引得端信伯府中人引颈张望。
    乔茱推了门进西院小书房,上前跪坐在书案前,兴冲冲地对戚铃兰说:“姑娘,咱们院里忽然飞来一盏祈天灯,上面还写着字儿,好些下人伸长脖子往天上看呢!”
    戚铃兰正要翻页的手停顿住了,眼波一转望向门口,喃喃道:“今儿什么日子,为何会有人放灯?”
    “就是因为不是什么特殊日子,大伙儿才道奇怪。”乔茱见她似是有兴致,便又壮着胆子按下她手中的书卷,“夜里看书太费眼睛了,姑娘不如也出去看看,算是休息一下眼睛。”
    戚铃兰平日算是好说话的,若不触及原则问题,旁人劝了她就会听。于是欣然摆动了一下脖颈,从案前起身:“好吧,你替我把这书放回去。”
    庭院中,果然下人都聚在一处围观漆黑夜色中一点灿然亮光。
    “这是打哪儿放的祈天灯?”
    “形状看着怪异,不过上面的字儿还挺周正,可惜了看不清写得什么。”
    “你眼神儿好,看得清灯上写了啥不?”
    “隔得这么远哪里看得清楚,要是有伯爷的千里眼,或许还能试试……”
    戚铃兰站在下人们的身后,没有出声惊扰他们。她抬头看向那盏孤零零的祈天灯,确实看不清写了什么。
    要说千里眼,其实她也有一个,是父亲送给她闲时把玩的。虽然比不上军中所用的,但看清灯上字迹不在话下。
    她不多犹豫转身回屋里取了千里眼,再回到院子里抬头对准那盏祈天灯。
    ——愿许此心寄一人,遥问卿卿可曾知。
    才看清灯上的字迹,戚铃兰猛地拿下千里眼,呼吸不自觉变得有些急促。
    乔茱刚眯起眼睛想探问姑娘看见了什么,就见她惊慌失措一般攥紧千里眼扭身要走,匆忙跟上去询问:“姑娘怎么不看了?这就要回屋了吗?”
    “不看了,我头疼,想早点休息。”戚铃兰扯了个借口敷衍过去。
    “啊?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头疼了,奴婢去请大夫……”
    “不必,只是方才看书看久了,休息一晚就没事了。”
    “那奴婢去给姑娘煮一碗安神汤,姑娘喝了汤早些歇息。”
    回到寝室,戚铃兰草草换下外衣便上了床。
    余光透过窗纱隐隐洒在床褥上,榻边烛火被丝丝晚风撩动缓缓摇曳,她的心绪还未缓和平静。
    她看清了灯上的字,那一手笔迹,她化成灰也是认得的。
    那是陆之珩的笔迹。
    可是陆之珩从不擅长风月□□,更不会放下身段讨好女人,他怎么可能为了一场利益相关的联姻作这种酸诗?
    还有那祈天灯,手艺差得令人发指,除了他这养尊处优的太子殿下亲手所制,她想不出还有谁能做成这样。
    陆之珩究竟是哪根弦搭错了,怎么事事都如此反常?
    夜晚太安静,戚铃兰躺在被窝里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她试着理清思绪,将心情平复下来。
    才清静了不过一刻钟,乔茱又蹑手蹑脚地推开房门从外边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安神汤。
    乔茱先是推开一条门缝探出半个脑袋,看屏风后的影子还有动静,知道戚铃兰还没睡着才放心走入内室。
    “姑娘,外边下雨了,方才那盏祈天灯被雨淋灭,不知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戚铃兰坐起来接下安神汤一饮而尽,把碗递回给乔茱,重新躺回去拽着薄被一角往上提了提,心里暗道一声“该”。
    “知道了,熄灯吧。”
    乔茱于是凑近榻边,逐个吹灭两侧的烛火,再轻轻放下床上帘幔。戚铃兰深吸一口气,睁着眼睛望着帐顶,分散思绪不去想那一盏祈天灯。
    “再过两日就是母亲的忌辰,明早去同父亲说一声,我想去……青云观,为母亲上柱香。”
    乔茱正准备离开,听见戚铃兰的话音稍稍停了一下,随即应道:“是。”
    翌日清晨。
    戚铃兰赶在父亲离府之前起身,说明了想去青云观上香一事。
    戚明松闻言默默片刻,良久,抬头望着天边朝霞叹了口气,道:“是该去一趟。若不是近来兵部政事繁忙告不得假,我也想陪你同去。”
    “我前阵子还在想,是不是该将她的灵位也迁来京中,总不能咱们都在长安享福,独留她一人在云海……”
    闻言,戚铃兰微微低下头,“父亲如今身居要职,还是要以公务为重,女儿会将父亲的心意带到,母亲泉下有知定是能理解的。”
    “唉。”
    戚明松无奈揉了揉眉心,转而问道:“不过铃兰啊,青云观可不在长安,那还隔着三十里的路程呢,当天去怕是不能当天回啊。你为何不去护国寺呢?”
    前世就是去了护国寺,才惹出一身流言。
    戚铃兰道:“护国寺虽是近一些,但毕竟来往香客众多。女儿想寻个清静些的地方与母亲说说话,想来青云观比护国寺更合适。”
    “这倒也是。”戚明松被说服了,随即拍了下她的肩膀说道:“你当日要早些出发,我把‘灵麒’给你留下,它脚力最好,比旁的马要快上许多,不出意外的话天黑前能赶回来。”
    戚铃兰欠身应了:“好,多谢父亲。”
    …
    五月十七,天光初霁。
    一架马车从端信伯府门前驶出,朝南城门而去。
    半个时辰后,宫中朝会结束,陆之珩快步回到东宫,脱下一身沉重的朝服,换了件青色道袍。
    南蕙取来三条不同样式的革带捧到太子面前,陆之珩粗粗扫了一眼,选了最朴素的一条。
    “这也太素净了,殿下稍等一下,奴婢取一枚玉佩给您戴上吧。”
    “不用,这样就行了。”
    陆之珩说罢便准备出门,南蕙一怔,忍不住问道:“殿下今日是去敬文侯府吗?中午是否回东宫用膳?”
    “不回。”陆之珩选择性略过了前一问。
    汪富海已经备好马车在宫门外候着,看见太子的身影渐渐走近,他将马扎摆正,提前撩开了车帘。
    陆之珩上了车才对他说:“去护国寺。”
    “是。”汪富海向来不会问东问西,得了吩咐便应下来,“起驾!”
    南蕙从内院跟到宫门口,远远看着马车远去,眼中渐渐浮现出一丝不安,纤细的五指蜷缩在一起,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或许不是她的错觉,这两个月来太子殿下愈发不信任她了,平日出行总是瞒着她不肯透露分毫。汪富海的嘴也严实,根本问不出什么。
    再这样下去,她该拿什么交差?
    晌午一过,天上又开始飘起绵绵细雨。坐在马车里听着淅淅沥沥的声音,加上出了京郊道路崎岖不平时常晃动,催得人昏昏欲睡。
    临近午时,马车停在护国寺正门前。汪富海撑开雨伞上前轻叩车身,道:“太子殿下,护国寺到了。”
    马车内静默须臾,随后才见陆之珩从里边出来下了车。
    一路登上台阶走进寺院,僧人引路将他请进宝殿。
    “贵客稍等,国师正在和弟子讲经,约莫一刻钟后结束。”
    陆之珩点了一下头,“知道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