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1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得益于当初追求俞氏的经验,戚明松对男女之间送礼的事略有研究。
    男子赠簪,是喜欢这女子想和她结发为夫妻的意思。想到这一层,刚接下的锦盒突然有点烫手。
    戚明松慎重犹豫了一下,将锦盒双手奉还:“太子殿下言重,臣属实惶恐。玉簪贵重,臣不敢收。”
    陆之珩轻笑道:“是给你女儿又不是给你的,伯爷道什么不敢。你只管送到她手里,她若是不喜欢不肯收,那另当别论。”
    戚明松虽是爽朗直率的性子,却也听得出太子这番话中的弦外之音。不肯收,权当不喜欢。
    谁敢说不喜欢太子送的礼物?说好听是礼物,其实跟赏赐没差,容不得挑挑拣拣。
    越是明白其中深意,戚明松越觉得头疼。
    政治立场暂且不谈,就说戚铃兰是他和临蕴唯一的女儿,他怎么舍得让她嫁进宫墙内?那红砖绿瓦看似尊贵,实则有苦难言。
    长安城中,伯府嫡女这样的出身无论嫁谁都是金尊玉贵的,在婆家受了委屈身后还有娘家撑腰。可一旦进了宫城之内,管她是侯府爱女还是伯府千金,身后娘家鞭长也莫及。
    太子殿下好端端的看上谁不好,怎么偏偏就看上铃兰了呢?
    陆之珩见戚明松面有忧愁,又重复了一遍道:“还请伯爷替我将玉簪送给戚姑娘。”
    “臣……遵旨。”
    戚明松推辞不了太子的‘心意’,只得带着锦盒回到端信伯府。
    “将军回来了?”赵氏面含笑意上前,“正巧厨房炖的鸡汤马上就好了,将军换身常服准备用膳吧”
    “嗯。”戚明松的声音饱含疲惫。
    赵氏挽着戚明松的手进了卧房,常服早就备好了,是他素来喜欢的鸦青色圆领袍。
    她将戚明松身上的官服脱下来挂在一旁衣架上,再将圆领袍披上身绕到他身前准备系扣,纤纤玉手刚抬起来就被戚明松按下了去。
    他嫌赵氏动作太慢,自己系上不过是一眨眼的事。“我自己来吧。”
    赵氏眼中流露一丝惶恐,随即垂下眼眸去整理官服的袖口和领子。打理了一圈,从袖中摸出了一方锦盒。她微微愣了一下,回头去看戚明松,心下涌起许多猜测和期许,一时暗喜。
    “将军,这锦盒装的是什么?”
    她以为将军会笑着说:送给你。
    怎料戚明松挑眉扫了一眼,忽然伸手接了过去,表情骤然严肃。
    “这是太子殿下赏给铃兰的玉簪,我险些忘了。”
    这下赵氏读懂了他的严肃,也跟着蹙了眉头,“太子殿下为何……他莫不是有意娶铃兰做太子妃?”
    戚明松不答,收好锦盒大步离开卧房。
    赵氏匆忙跟了上去,着急地问:“将军,若是太子殿下真有此意,那云家那边该如何?妾室昨日才同敬文侯夫人一起喝过茶,敬文侯夫人还说有空两家见上一面……”
    那就要看太子殿下意在铃兰还是戚氏女了。
    戚明松心里像是压着千斤巨石,一路沉默到了前厅门口,才道:“见了再说吧,敬文侯与太子的联系总比咱们紧密,咱们操什么心。”
    午膳后戚明松叫人传戚铃兰去了趟书房,将太子送的玉簪递了过去。
    戚铃兰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打开锦盒瞧了一眼。玉簪色泽通透,雕刻的兰花精致小巧,不愧是宝华阁的工匠倾力雕成。
    可她心里生不出半点欢喜,反倒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前世陆之珩那样甜言蜜语哄着她,说要送她宝华阁的首饰,到最后不了了之。今生不过两面之缘,携着太子‘心意’的玉簪就到手了。
    究竟是前世的陆之珩没有用心,还是今生的太子更善于做戏?
    戚明松看得出来女儿接了玉簪并无喜色,无奈叹了口气,揉着太阳穴道:“如果太子殿下对你的情意不假,你愿意嫁他吗?”
    “什么情意?”戚铃兰握簪的手不自觉攥紧几分。
    戚明松道:“男子赠簪,是想娶你为妻啊。”
    “他一厢情愿,我凭什么就要嫁他?只因他是太子就能强取豪夺强娶臣女吗?”戚铃兰说着话眼睛红了一圈。
    她并不想哭的,她从来不是说两句话就掉眼泪的娇弱性子。只是身体逃避了她的控制,这些年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委屈不满、还有积攒的怨念与苦楚,似乎在一瞬间涌上心头,惹得人鼻尖泛酸眼眶莹润。
    戚铃兰意识到了一滴热泪从眼角流下,忙捏着袖子向上擦去。
    戚明松将她这反应都看在眼里,本就对女人的眼泪手足无措,何况眼前黯然垂泪的是他最为疼爱的女儿,顿时慌了神。
    “铃兰你先别哭啊,这只是猜想……你若是不喜欢太子,为父说什么也不会让你嫁过去,京中好男儿何其多,你且放心大胆地选!”
    “若是太子殿下去求陛下赐婚,圣旨命我嫁给他,我该如何是好?”戚铃兰压下泪意,声音听起来闷闷的。
    戚明松被问住了,满脸的愁苦。早知如此,当时不让赵氏这么早带她进京该多好。
    “该如何让你避避风头……”他在书房中左右踱步,却也没个主意。若是临蕴还在,以她的聪慧定能想出妙招。
    这时刘叔在外敲门,室外传来叩叩两声响动。
    戚明松停住脚步抬头望去,“什么事?”
    “回禀伯爷,宫中有旨意。”
    想到方才说的话,书房内父女二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太子才赠过玉簪,陛下总不会这么快就下旨赐婚了吧?
    戚明松更担心的是和亲一事,方才在德政殿上徐为珉把战火引到他的头上,虽说有太子帮着解围,却也难说陛下听见了几分。
    平昭公主有陛下和顺嫔护着,先帝小公主受太妃太嫔宠着,而大臣之女无依无靠,难说陛下会如何抉择。
    开门去前厅见了传话的太监,听完宫中旨意,戚明松才稍稍安下心来。
    不是赐婚,也不是和亲。
    是林贵妃向圣上请命,要携京中高门女眷一同前往护国寺,为两国建交修好一事祈福积德。圣上已经恩准,而戚铃兰就在随行的名单中。
    刘叔给太监塞了几颗碎银子,太监欢天喜地准备告辞,戚铃兰忽然喊住他。
    “公公,敢问除了我以外京中还有哪家姑娘同行?”
    太监一愣,随即回道:“回禀姑娘,同行的还有吴姑娘和林姑娘,都和您一般大,想必是聊得来的,姑娘不必担心。”
    戚铃兰不置可否,颔首客气道:“我明白了,多谢公公解惑。”
    什么叫才入狼口,又来虎穴。
    先不论林贵妃存了什么心思,就说护国寺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前世传遍京城的荒谬说法就源于护国寺。
    戚明松望着门前已然空落落的街道,深深地叹了口气,“去就去吧,凡事谨言慎行,少说多听即可。”
    …
    翌日,林贵妃的车马仪仗向着护国寺去了。
    宫中,皇帝怀揣着纠结心绪,命人传召了先帝留下的小公主。小公主至今没有名字,平日太妃们都唤她小九,因为她是先帝第九女。
    九公主发不出声音,行礼的动作却是极为端正,想必太妃们是用心教导她的。
    “会写字吗?”皇帝问道。
    九公主点了点头。
    尚宝会意,搬了张桌子上前,铺开宣纸摆上笔墨。
    皇帝往后靠了一下,说:“朕和你聊聊,不会说话不要紧,你写下来给朕看。”
    九公主又点了点头。
    “你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太妃们平日可有提起你的婚事?”
    ——有,母妃常常为此发愁。
    “你自己有何想法,喜欢什么样的男子做驸马?”
    九公主迟疑了片刻,还是写道——谨遵母妃与兄长之命,并无想法。
    皇帝沉吟须臾,道:“若是兄长让你嫁去南阳国做王后,你可愿意?”
    ◎最新评论:
    【皇帝一点都不顾九公主嫁过去会有什么遭遇,太恶心了,而且……嫁九公主给南阳国,南阳国也会视之为辱,这不是给以后国家埋雷吗,你能保证王朝永远强盛?就算不把小国放在眼里,也别这么明显地看不起人家啊……】
    -完-
    第15章
    ◎进宫◎
    大殿中安静极了,两人平缓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却没人听得到九公主心下的颤动。
    她眼眸低垂盯着洁白的纸面,用了九成力稳住手腕,才让自己写出来的字迹算是工整。
    ——若能为皇兄分忧、以保两国百姓安定,小九愿往。
    皇帝嘴角缓缓扬起一丝笑意,一向凌厉的眼神也柔和了几分。
    “小九贤良淑慧,可见冯太嫔养育公主有功,父皇泉下有知定也十分欣慰。”
    待公主离开德政殿,皇帝转头看向尚宝:“明日传朕旨意,册封小九为靖和公主,再晋冯太嫔为太妃。”
    …
    傍晚,阴雨沉沉,放眼望去皆是水雾萦绕,看不清前路。
    马车走得极慢,从护国寺回端信伯府原本不过半个时辰的路途,今日愣是拖到天黑了才将人送到门口。
    连戚明松都放衙许久了,时不时往门外看一眼。
    戚铃兰一下车,乔茱立即撑开雨伞遮住雨势,线帘般的雨竹从四面八方滑落,在乔茱湿透的衣裙上再添水渍,而戚铃兰除了裙摆不可避免地浸了雨水,身上倒是干干净净。
    到了廊下,戚明松从朦胧雨雾中看见女儿的身影,心头一松,起身出来了。
    看这情形立即吩咐下人忙活起来:“乔茱,先扶姑娘回去换身衣服,你自己也是,仔细别着凉了。老刘赶紧让厨房把姜汤端过来,还有晚膳啊再热一遍。”
    乔茱和刘叔都欠身应了下来。
    戚铃兰跟乔茱回屋,换下被雨水打湿的衣裙,仔细擦干脚踝上遗留的湿气,才穿上一身干净的衣裙。再出来时雨势稍稍转小,不过雾气还没散去,抬起头也看不清天上月亮。
    回到前厅,饭桌上已经摆上了晚膳。四荤两素,不说多丰盛,反正都是戚明松和戚铃兰爱吃的。
    戚铃兰和父亲之间没那么多客气话好说,见两个妹妹都已经落座,便径自走向空着的位置坐下了。
    “林贵妃挑日子怕是忘了找钦天监算算,这么大雨天儿求神拜佛,神仙听得清求了什么嘛。”左右四下都是自家人,戚明松说话十分放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