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戚明松踌躇良久,目光忽而垂下盯着她的鼻梁,忽而又移开目光叹了口气。
    赵氏抬头看他:“将军何故叹息?”
    “时光荏苒,再过两个月铃兰就该十七了。”戚明松感慨道。
    “是啊,铃兰去年生辰时将军还在边关,今年总算能举家团圆了。”赵氏拿捏不准戚明松想说什么,只附和了一句。
    戚明松心里郁闷,赵氏怎么就不明白他的意思。
    他只得再进一步挑明了说:“寻常人家姑娘十五及笄就议亲定亲了,铃兰她母亲去得早,你就是她第二个娘,平日得多上心啊。”
    赵氏这才醒悟,忙应道:“这是当然。说起此事,进京后这半个月还真有几家打听过铃兰的情况。”
    “哦?”戚明松打起了精神,追问道:“都有哪几家?”
    赵氏一边回想一边说:“御史李家、丞相徐家、永宁伯孙家,还有户部侍郎楚家。”
    戚明松闻言一惊,“连丞相府都来问过?”
    “是啊……不过丞相府正值婚龄的似乎只有三公子。”
    丞相府三公子,那不是个庶出的?
    戚明松顿时没了兴趣,暗道徐氏狗眼看人低,一个庶子也敢肖想他戚明松的嫡长女,做梦去吧。
    “你说的户部侍郎,可是楚辉?”
    “正是。”
    “他哪个儿子准备讨老婆?”
    “这楚家倒是没说,不过妾身打听过了,楚二公子今年十八,只比咱们家铃兰大了一岁。”
    戚明松沉吟片刻,想到此人可以考虑考虑。不仅仅因为楚二公子年龄与铃兰相近,还因这侍郎楚辉是云海人,与戚家是旧识。
    楚辉为人正直,楚夫人又是个端庄贤惠的,两家知根知底,总不会让铃兰受了委屈。
    当然这都只是他的想法,究竟如何,还得看铃兰自己的意愿。
    “楚家值得考虑,改日我邀楚辉上家来叙叙旧。”
    “哎。”赵氏一边应下来,一边还念着自己的女儿。见戚明松就此打住丝毫没有顺嘴问一句的意思,她有些着急了:“将军,咱们书兰就比铃兰小了一岁多,也该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戚明松按着她的手,沉声道:“我知道,这不是一个一个来嘛。”
    …
    一转天几日后,戚明松还真和楚辉续上旧日义气,把人请到家里做客。楚辉也心思敏锐,猜到了戚明松的用意,于是带着见面礼和二儿子登门了。
    后宅,乔茱匆忙从前院赶回来,踏进西院的屋子,对戚铃兰道:“小姐,户部侍郎楚大人一家来府上做客了!”
    ◎最新评论:嘉(丽)
    【撒花】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完-
    第12章
    ◎旁听◎
    乔茱的声音在戚铃兰身后响起时,她正坐在铜镜前,一手握一支步摇,犹豫着今日簪戴哪一支。
    听到这话她微微一愣神,暂且放下了步摇。
    楚辉和戚明松是旧识,此事她是知晓的。一别数年,戚明松进京就职,这对老友重逢,上门叙旧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一家人都来了,会不会有些太兴师动众?
    “除了楚大人楚夫人,还有谁?”
    “还有楚二公子。”
    戚铃兰一下就明白了。
    再有两个月就是她的十七岁生辰,父亲这是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了。
    两世为人,她已经过了憧憬夫妻两情相悦共白头的年岁。父亲一回长安就着意于她的婚事,于她而言……有利有弊吧。
    尽早订婚的利处在于避免如前世一般,一道空降的圣旨将她与陆之珩,又或者是别的什么人绑在一起。
    弊则在于世间男人大多端着两副面孔,若是一时草率或是运气不佳,所遇又非良人,她未必能比前世过得舒心。
    思及此,戚铃兰眉宇间增了几分忧色,对乔茱问道:“父亲可有叫我出去?”
    乔茱笑着说:“老爷说姑娘想去就去,只要不露面就好。”
    戚铃兰领悟了父亲是的意思。
    她不再纠结哪支步摇更好看,伸出手拿到哪支就戴上了。自后宅走到前远,从后门进了正堂。一扇屏风相隔,前面戚明松与赵氏正和楚家三人说着话,后面则是一把椅子,椅面上铺好了软垫和靠枕,一旁还备有茶水。
    她坐在此处,能听见楚家三人与父亲的声音。
    戚明松正和楚辉寒暄着,目光时不时落在一旁楚睿身上。少年看起来是个读书人,气质儒雅,坐得极为端正。
    也有可能单纯是紧张了。
    “贤侄今年十八了吧?”戚明松关切地问。
    楚睿咽了下口水正欲回应,坐在他身旁的妇人先张了口。
    “他啊,就快十九了!上个月刚参加了春闱会试,还不知结果如何。”
    戚明松赞道:“年纪轻轻能入会试,无论结果如何都称得上是少年英才了。楚兄、大嫂,你们家楚睿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啊——”
    楚辉笑道:“你太高看他了,我是不敢奢求这小子前途如何显赫,只要他忠君体国、秉公无私,便不算辱没了楚家门楣。”
    “楚兄说的没错,为人臣者忠君体国,这都是最基本的。”戚明松说着话停下来喝了口茶,接着又看向楚睿,他还是更想了解这少年是什么样的人。
    “除此以外呢,贤侄自己有什么志向?”
    此问一出,满堂长辈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楚睿的身上。
    少年人拿不准主意,先是去看父亲的眼神,寻求无果又望向母亲。
    戚明松见状怕是自己语气太严肃吓住他了,又缓和面色安抚道:“你放心说,今日只是闲聊又不是殿试策问,不必紧张。”
    楚夫人也鼓励他道:“楚睿,有什么说什么,你戚叔叔不是外人。”
    顶着这么多希冀和期许的目光,楚睿只得硬着头皮说些客套话:“晚辈才刚参加会试,尚未正式入仕,对朝廷上的事情知之甚少,不敢说有什么明确的志向……但无论来日身在何处,晚辈定然谨记忠君本分。”
    读书人说话就是漂亮,这话说的,和没说一样。
    戚明松心下由衷感慨。
    说到底他也不关心将来的女婿是否前途显赫,只要他还在一日,就不会让旁人轻慢了铃兰。
    婚姻是终身大事,最要紧的还是二人能不能看对眼。不奢求一面之缘便情深似海,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和临蕴一样有缘,至少得合得来,来日长久相伴不会轻易生出厌恨。
    但这哪里是看能看出来的。
    戚明松着实犯愁,随即又想着,楚家总有一点是好的。他和楚辉相识多年,就是看着他这层面子,也不会让楚睿欺负了铃兰。
    楚家三人在端信伯府待了不过一个时辰便回去了,从伯府门前迈出去的那一刻,楚睿像是得了解脱,这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楚夫人瞧他这模样便有些恨铁不成钢,怨道:“平日没见你怂成这样,怎么进了端信伯府连句话都不肯说?”
    “我……我不知道说什么。”
    楚夫人叹了口气,不再同他绕圈子,直接问道:“那你究竟想不想娶戚家姑娘为妻?”
    一听这个楚睿的脸上多了一层红光。
    他当然想。
    那日花朝春宴,她弹得一手好琴,琴音极至高雅,气质宛若仙人。何止是他,席间多少男儿心里都动过心思。
    可这心里话到不了嘴边就转了方向,变了个味儿。
    “婚姻大事从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子没什么想不想的,母亲做主便是。”
    端信伯府内——
    客人已走,戚铃兰就从屏风后出来了。
    “父亲,小娘。”她欠身先问了安。
    戚明松点了下头,“你都听见了?”
    “是。”
    “你如何看待楚二公子?”
    戚铃兰沉默了片刻,犹豫着该不该说实话。怎么说楚辉也是父亲的老友,话说的难听了显得不敬长辈。
    戚明松像是猜透了她心中所想,接着便说:“你不用忌讳什么,只管说,爹肯定是替你着想的。”
    “那女儿就直说了。”戚铃兰稍稍垂下目光,说道:“这楚二公子气度还算雅正,能考进会试想必也有些才学。但女儿觉得,他这性子有些软弱了,看起来还没什么主见。”
    戚明松心中欣慰,到底是亲生的父女,连看人的眼光都是一样的。
    赵氏瞧着两人的脸色,犹豫着说:“楚二公子怎么说也是有功名在身上的,将来入仕受了锻炼或许会好一些……”
    戚铃兰不以为意。
    她不可能拿着自己的终身大事去赌楚二公子将来会不会成长,长安城里又不是就这一个适龄男子。
    戚明松摆摆手说道:“铃兰既然看不上他,那便作罢了。你再留意一下京中还有那些合适的人家,我听说敬文侯还有个小儿子未曾婚配,这都可以打听打听……”
    按说这些话都不该当着姑娘的面说,可戚明松在家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避着戚铃兰。
    戚铃兰听得真切,神情一凝,心里咯噔了一下。
    敬文侯云家,那可是太子的母亲先皇后的家族。父亲难道不知和这样的门第结亲意味着什么?
    仔细想想,忽觉脊背发凉。
    她似乎从来都不知道,父亲究竟是什么时候投了太子。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