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韶言跪在地上,头压得很低,“娘娘息怒,吴大人也没料到太子殿下会赴宴……要知道京中第一才子云翊云公子是太子殿下的母家表兄,这其中或许另有缘由。”
    林贵妃狠狠掐紧拳头,怒极反笑:“还能有什么缘由?不就是本宫玩儿烂了的把戏,请人代笔也不知避避嫌,谁还不知道他和云公子关系亲近?”
    “娘娘说的是。”韶言应声附和:“即使如此,娘娘也不必太过气闷,大伙儿心里头都明白太子诗作非自己所写,此时捧着敬着那也只是面上应承,岂会真心拜服?”
    林贵妃来回踱步,终是回到胡椅旁坐下,喝了口茶,郁气稍解。
    “你说的有道理,本宫何必着急呢……陛下圣明英断,定然也看得透这层关系,明面上是赏赐,是维护着皇室的颜面,等那病秧子从别苑回来,是阴是晴还未可知。”
    后宫中抱着这等念想的女人不在少数,只是这一回她们等了许久,太子从别苑回来了数日,仍不见皇帝发作,才各自失落散去。
    平昭公主按她自己承诺的,向皇帝禀明了端信伯长女救护太子之事。如戚铃兰所料,皇帝压根没把此事放在心上,随手赏赐了些珠宝古玩,又送了戚姑娘一个‘纯良淑惠’的名声,转头就淡忘了。
    …
    三月,远征南阳国半年之久的军队终于班师回朝。
    以大将军董彻为首,戚明松身骑汗血宝马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一行人自长安城南门进京,直至皇宫门前才下,几名将领卸去甲胄,将兵器暂交给御林卫,才入宫面圣。
    戚明松又得了丰厚的赏赐,可以说是风风光光地回到端信伯府。
    家里早就得了信儿,知道他今日回府,赵氏从天未亮时就起身进厨房,指使着厨子和下人准备一桌好菜为将军接风。
    此刻听见管家刘叔兴冲冲跑进后宅,大声喊道:“将军回来了!”
    赵氏和戚家三个姑娘都从房里出来,上伯府正门口迎接。
    只见戚明松骑着马从宣武大街的方向往府邸走来,身后跟着八个太监,每个太监手上都端着宫里的赏赐。这一路从宫门到伯府,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羡慕的眼光。
    戚明松在伯府门口下了马,刘叔立即上前将马牵去马厩。
    其余下人则是接过赏赐存入库房,赵氏向皇宫的方向欠身一拜,谢过圣恩浩荡。
    身后太监笑着说:“见过端信伯夫人、戚姑娘,咋家奉陛下旨意送将军回府,如今差事已成,便先回宫了。”
    赵氏道:“公公们一路辛苦,进来吃口茶再走吧。”
    “嗐,夫人客气。奴才回宫还有旁的事情,久不叨扰伯爷与家人团聚了。”太监委婉推辞了赵氏的好意。
    戚铃兰暗里瞧着赵氏身边的嬷嬷一动不动,似乎毫无准备,心下无奈,便给乔茱使了个眼色。
    乔茱是机灵的,收到暗示便上前两步,不动声色往那太监手里塞了个荷包,笑盈盈道:“公公还有要务在身也无妨,这是咱们伯府些许心意,公公们拿着回去喝茶也是一样的。”
    太监掂量了一下荷包的重量,眉开眼笑,“唉!太客气了!奴才谢过伯爷、谢过夫人。”
    目送着这帮太监走远,戚明松才一挥大手招呼一家人进屋,“走,进屋说话,也让我看看这新家是什么样子!”
    赵氏一手挽着戚明松,目光却在戚铃兰身上徘徊了一下,“方才你叫乔茱给那阉人塞了什么?”
    听到阉人二字,戚明松和戚铃兰的眉头都皱了一下。
    戚铃兰道:“些许打赏,这都是京中惯例。”
    赵氏一怔,“赏了多少?”
    戚铃兰坦白道:“三颗金豆子。”
    “金豆子?你竟然给那阉人这么贵重的赏赐!”赵氏大惊,随后又问:“你什么时候攒下这么多钱了?”
    戚书兰抢答道:“那是花朝春宴上姐姐弹琴弹得好,太子殿下恩赏的,有足足一壶呢!”
    赵氏语塞,半晌后忍不住喃喃:“你进京才几日,哪儿学来这么多弯弯绕绕?”
    戚铃兰不语,人情世故这东西见上两次都该会了,何况她在宫里一困十几年,每天睁开眼睛应对的就是这些事。
    戚明松正色道:“铃兰说的不错,咱们往后常在京城里头,人情往来是免不了的,你既做着当家主母,就得机灵些多和别家夫人学着点。”
    赵氏心里委屈,别家夫人是堂堂正正的正室夫人,她到如今没名没分地管着府里家务,人家哪里瞧得上她?怕是一瓣儿蒜掺进橘子里终究是局外人。
    可她知道戚明松不喜欢听这话,若非旁人旁敲侧击,她自己是万万不能提起扶正一事的。
    “妾身记着了,将军舟车劳顿刚回京中,先用午膳吧,晚些时候再逛府邸也不迟。”
    “嗯。”
    一家人走进正堂,戚明松忽又停下脚步,对着赵氏的目光格外严肃地说:“还有一件事你得记在心里,无论何时决不能看轻那帮太监,他们能耐大着。像阉人这种称呼,往后不许再提了。”
    ◎最新评论:
    【赵氏明明是小娘,外人却都在叫她夫人,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建议修改一下】
    -完-
    第10章
    ◎海棠◎
    端信伯府内,一家人用完了午膳,赵氏陪着戚明松认了一下府里的路,随后便服侍他歇息了。
    从前战事一日未平定戚明松便一日不得安枕,半年下来早已疲惫到了极点。他身上添了不少新伤,有的疤痕还结着痂,赵氏替他换了身衣服,再不忍心看那千疮百孔的身体。
    “怎么哭了?”戚明松听到身后微不可闻的低泣,回头看了她一眼,妇人眼角挂着泪痕,楚楚动人。
    半年不见,他还发现赵氏眼角多了些细纹。她终究也不复年轻时,那时少女倔强的目光仍在他记忆中徘徊不去。
    他是敬着赵氏,最深挚爱却早已许给了亡妻,想想这些年赵氏暗里受过不少委屈,他心中亦有愧。
    “好了,没事的,我这不是活着回来了。”戚明松笨拙地揽住赵氏的肩膀,另一只手替她拂去泪水,可赵氏非但没止住哭泣,眼泪落更汹涌了。
    在战场上骁勇无畏的将军回到后宅对着女人只能束手无策。
    戚明松倒了杯水给她,“喝点水吧,我先躺下了。”
    “谢谢将军。”赵氏没接下他递来的热水,而是张开手搂住了他,将侧脸埋在男人坚实的胸膛上。
    戚明松歇下了,等他养足精神彻底缓过劲来已经是次日寅时与卯时交替时。
    他睁开眼睛就看见赵氏从柜子里取出崭新的官服,从前他穿的是武将的官服,如今调为兵部侍郎,该换文官服制了。
    赵氏服侍他洗漱完毕,一边替他披上官服,一边柔声问道:“将军今日早朝后还要去兵部吗?”
    戚明松摆摆手说:“不用,陛下圣恩浩荡许我休沐三日,这几日我就在府里陪着你们。”
    赵氏欣然道:“那妾身在府里等将军回来。”
    戚明松拍了下她的肩膀,接过她手里的乌纱帽,自己戴在头上。“别等着,战事刚刚平定,朝堂上事情多,朝会指不定开到什么时辰,你昨夜就没睡几个时辰,一会儿好好休息。”
    从前数十年戚明松总是在不在家,夫妾聚少离多,赵氏鲜少听到这样关切之言,眼眶一热,眼睛又红了。
    戚明松实在遭不住女人的眼泪,拿上不怎么顺手的笏板便出了门口,离开数尺远才回头朝她挥挥手:“你好好休息,我下了朝就回来。”
    赵氏别过头去抹了下眼泪,她知道将军不喜欢看她哭,只是人感情到了总是控制不住泪水。
    想想她真不该哭泣,将军如今从武将调为文官,终于不用一年到头守在边关了,她也可以日日与夫君相伴,应该高兴才是。
    等她缓过情绪再回头,戚明松的背影都不见了。
    …
    戚明松回京三日,只剩最后一日清闲,明天他就该去兵部应卯上任了。
    他原想着今日带一家人去戏楼听个戏吃个茶,不料晌午刚过,刘叔进来禀报,说太子殿下来了。
    戚明松闻言一怔,反应了一下才回头对赵氏说:“你们先回后宅,我在前厅接待太子殿下,一会儿完事了咱们再出门。”
    赵氏依言带着三个姑娘回后宅等着。
    戚铃兰心底隐隐有些担忧,父亲刚刚回京三日,和太子应当还没多少交情,这人好端端上门做什么?
    除非是皇帝有旨,否则怎么看都像是不安好心。
    眼下父亲战贡显赫得陛下器重,正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五皇子一方已经试探过了,保不齐陆之珩也存了心思想拉人上东宫的贼船。
    可她自己胡思乱想也无用,在前朝为官的是她父亲,若是父亲铁了心要上船,她总不能把船票抢过来给他撕了,告诉他这狗东西是个白眼狼,登上皇位便翻脸不认人。
    前厅,陆之珩每隔一会儿便打一个喷嚏,看得戚府下人胆战心惊。太子殿下莫不是还病着,万一在端信伯府出了什么事,将军要如何向陛下交代?
    好在陆之珩打了三次喷嚏之后又恢复如常了。
    戚明松绕到前门走近正堂,向座上的陆之珩行了大礼:“末将……微臣叩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陆之珩抬手示意:“伯爷无须多礼,快快起身,坐下说话。”
    戚明松请太子坐在左侧上位,自己则是坐在右侧,微微侧着身向着他,语气恭敬地问:“不知太子殿下屈尊来访所为何事,可是陛下有旨意?”
    陆之珩笑着说:“伯爷不必紧张,并非父皇有旨,而是我自己想来感谢伯爷与戚姑娘。”
    戚明松听得云里雾里,他不过比家眷晚了十几天进京,怎么还平白得了太子殿下的感谢?又是他哪个女儿替他积德了?
    “这,微臣不大明白,太子殿下可否明示?”
    “伯爷还不知道,上月二十日,孤应平昭公主邀请前往东林别苑赴花朝春宴,当日午后东宫有些急事,孤就让随行下人先回去处理了。”陆之珩娓娓道来,说到此处自嘲地叹了口气,“可惜我这身子骨……当时在别苑里犯了旧疾,是戚姑娘正巧发现了,及时跑去禀报公主,孤这才得以安然回宫。”
    戚明松紧张地问:“那殿下现在身子可好全了?”
    “已无大碍,伯爷放心。”
    “那就好,那就好啊。”戚明松松了口气,接着道:“小女既然碰见殿下病发,就绝无坐视不管的道理,分内之事不足为殿下感激。”
    陆之珩又深深叹了口气,正色道:“孤知道伯爷一家皆是忠义贤良之人,不在乎孤这一句感谢。但当日还有一桩事情,若不亲口同戚姑娘道声抱歉,孤心中难安啊。”
    这又是什么事情?
    戚明松刚刚按下去的心情又悬了起来。
    “殿下是说?”
    “当日孤病痛难忍,心情也烦躁,语气不大好,只怕有些言语冒犯了戚姑娘。”陆之珩诚恳地说:“不知今日姑娘可在府中,孤想当面同她说声抱歉。”
    “这……”戚明松迟疑了,下意识想看别人的意思。然而此时堂上只有他和太子,以及门边站着的刘叔。
    没人能给他拿主意。
    “戚姑娘在府上吗?”陆之珩紧追不舍地问。
    戚明松也不敢撒谎,点点头道:“在的,臣这就让人去唤她。”
    说罢他给刘叔递了个眼色,刘叔立即往后院去。
    消息传到后院,除了年少的香兰还不懂事,其他三个女人解释一愣。
    赵氏犹豫了一下,说道:“既然是太子殿下要见你,那你就去一趟前厅吧,别叫你父亲难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