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3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愣住,李如意则焦急地问:陛下!可是又有什么不妥!
    说着,就要让人去传太医。
    陆明煜没有制止他的行为。但他看着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出去,却也不觉得紧张。
    天子重新低头,用另一只手摩挲一下虎口上的血迹。眼看血粉散落,灰尘似的飘散在空中。李如意的神色更不安了,陆明煜却说:朕不觉得不妥。
    李如意疑惑地看他。
    陆明煜安静片刻。他能感觉到,晨光温柔地照拂着自己,窗外传来了久违的花香。
    陆明煜心头有种奇异的直觉:自己要好起来了。
    第43章 出长安 要的可是燕家的命啊。
    燕云戈一夜未睡, 又纵马骑行了大半个白天,终于在一座城前停下。
    这时候,他的后背已经被血浸透, 一路都有人投来惊诧、畏惧的目光。
    燕云戈原先是带着一些自我惩罚的念头。与陆明煜过去十数日里受到的苦楚相比,他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便是再痛一些,才好让他安心。
    可在被看了一路后,他意识到,这样下去迟早要出问题。
    想到这里, 燕云戈心中有了决断。
    他在原本的衣裳上又披了一件外衫,牵马入城。
    在城中买了些干粮,又找了家客栈喂马。做完这些, 燕云戈来到一家医馆前。
    医馆的伙计原先正在算账。见有人前来,也是懒散态度,眼皮都没有抬起,问:是哪里不舒服?
    燕云戈淡淡道:劳烦郎君为我换一下伤药。
    伙计唔一声, 终于朝燕云戈面上看了一眼。这一眼,就看得他愣住。
    倒不是燕云戈的模样已经传得多广。而是这一路走来,又有血从他肩、背上渗出。伙计看到他肩头一片暗红色, 当即惊道:你受了什么伤?莫不是遇到山匪了?可要去报官?
    他当燕云戈是手臂被人砍伤。一边说话, 一边从柜台后面绕出来, 嘴巴里喊着师父,把燕云戈往屋内带。
    燕云戈简短地回答:没有遇到, 不必。
    伙计的眉头还是皱着。等到燕云戈在榻上趴下、伙计揭开他的衣裳,光是皱眉头也不够了,伙计嘶了声,这
    只见燕云戈整个背部鲜血淋漓,许多伤处已经与衣裳粘在一起。一旦扯动, 就又牵连伤处,再汩汩渗出血来。
    伤口边缘的多处地方在发红,明显是发炎了。
    别说伙计了,就连原先还暗暗觉得自己这个学徒大惊小怪的大夫也惊到。
    当师父的迅速正色,吩咐徒弟快些取药。不只是外敷的伤药,另有一副内用的,要煎给燕云戈喝。
    燕云戈听着他说出的药材名,很快了然这大夫要做什么。但他时间紧张,晚离开一步都都有被燕家派来的人追上的风险。他拒绝,说:大夫,不必多事,换好药即可。那边的伙计,可否帮我去买两身干净衣裳?
    大夫不赞同地皱眉,伙计倒是应了。不过看看师父的神色,又不敢挪动脚步。
    大夫道:你这伤,只是敷药的话,迟早还得恶化!
    燕云戈不以为意,说:我有急事不必说了,快快换药。伙计,还不快去?
    大夫听到这里,终于不再多说。至于伙计,他拿了燕云戈给的钱,走到屋外,手里掂量着碎银,又用牙咬了一下,才在心中道:这么重的伤,此人竟然还能安稳走到医馆里。不,我前面怎么没看出他面色不对,明显是发热模样?看来还是学艺不精。
    他再回医馆的时候,燕云戈身上已经换了新的、洁白的纱布。
    原先浸满血的纱布被扔到一边,燕云戈在榻上坐起身子。大夫正问他,伤是从何处来。燕云戈依然不打算多说,见伙计回来了,直接岔开话题:衣服买回来了?好。
    他从榻上下地,随意捡了一件新衣裳穿上,又把另一件包好,往后留下银子,就要离开。
    伙计下意识往前,问:你要喝的药还没来得及熬啊。
    还是真就不喝了?师父没把人劝下来?
    想到一半,当师父的拦住他,说:罢了。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伙计听出师父话里怒其不争的意思。他摸摸鼻子,没说话,心里则想,不管怎么说,这客人出手真是大方,竟然对衣服价格问都不问。这么算来,自己不过跑了一趟腿,就白白得了两钱银子。
    赚了钱的伙计欢喜起来。不过,到了当天更晚的时候,他的欢喜就成了惊恐。
    又两人找到店里。其中一个上来就拍桌子,问:是不是有一个背上都是伤的人来过这边?
    另一个态度好一些,进了门,先左右看一看,随后转过头来,朝伙计微笑一下,说:莫怕,我们不过是问问。
    伙计早被吓破了胆,就连大夫也开始战战兢兢。虽然看不出眼前两人的身份,但他们绝不好惹。
    再联想一下白日接待那个客人身上的伤。大夫一个激灵,想:我单想着一般劫匪不至于拿鞭子抽人,那郎君约莫不是遇到山匪。怎么没想到,官府审讯的时候可是会拿鞭子的!
    想到这里,大夫几乎虚脱。他颤颤巍巍地回答:两位老爷,草民真的有所不知啊!他总不会接诊了个逃犯吧?!
    拍桌子的眼睛一瞪,说:不过问你此人有没有来过,你这么说,莫非将人藏住了?
    噗通一声,大夫跪了下去。然后是第二声,伙计也跪下了。
    郑易见状,心中无奈:云戈怎么可能被藏在这里?他从家中逃走,要去的地方,恐怕
    他眼神微暗,却没有制止郭信,而是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大夫,您莫怕。我们只是要找人,不是要与你们为难。
    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多时,就从大夫和伙计那里拿到了燕云戈白日留给他们的银子。
    郭信素来没有耐心,这会儿已经哼哼着想往外去。倒是郑易,还在谨慎地辨认着碎银上的纹路。
    虽然已经没了铸银,但各批银两的成色也会有所不同。过了好一会儿,郭信肯定地说:是他。
    这是皇帝赏赐给燕家的银子。能花这种银子的人,必定是燕云戈。
    郭信听到这里,立刻转身去抓大夫,问:快说!那个人去哪里了?
    大夫被吓破了胆,说: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啊!我们给他换过药,他就直接走了。这儿也不过是一家小小医馆,我们怎么会问客人这些话?
    郑易知道这话有理。他拦住在捏拳头的郭信,等出了医馆,才说:我们现在能肯定了,云戈确实走了这边。
    郭信正有一腔火气无处发泄。听到这话,他立刻说:好,那我们去追!
    郑易却说:不急。我写封信回去给燕叔,说明云戈的去向。那之后,再往北去。
    郭信嘟囔:怎么这般麻烦。
    郑易说:今日是该谨慎。一顿,好了,我去写信,你且等着。
    一炷香工夫后,送信人离开小城。
    在这期间,天色暗下。燕云戈算算路程,知道自己一日之内行了二百里。
    他此前一夜未睡,如今又有伤在身,再也支撑不住,在荒郊野岭中找了个地方拴马、睡去。
    这一觉睡得不沉。
    因警惕燕家追兵,几乎每隔一会儿,燕云戈就要睁眼。勉强捱过一夜,他从林子里往外望去,听到两声熟悉的谈话声响。
    燕云戈心中一凛。
    来了。
    追他的人还是来了,正是郭信和郑易。
    会选择这两人也在他意料之中。一来,燕正源等人每日都要上朝,抽不开身。二来,郭信和郑易与燕云戈是大小的交情。在旁人看来,他们说话,燕云戈兴许会听。
    可燕云戈压根不打算听他们说话。
    如果只有郑易一人,他或许会尝试说服对方。但再加上一个郭信,燕云戈知道事情绝对无法善了。他自己还受着伤,万万不能和郭信硬碰硬。
    想好不打算现身后,燕云戈牵着马,借着树林遮掩,悄悄往另一个方向去。
    往北的路不止一条,郭信和郑易虽然知道他要往何处去,却不知道他要走哪条道。
    燕云戈在路上故布疑阵,误导郭、郑二人。这方法大约的确奏效了,接下来两天时间,燕云戈再未遇到自己的两个好友。而在他离开长安的第三天晚上,新买来的衣服也即将被血浸透时,燕云戈终于找到自己要找的存在。
    那是一个负责放哨的小兵。见了燕云戈,他微微一愣。
    也是这一愣,让燕云戈发现了不远处晃动的那块石头似乎有问题。
    燕云戈上前,手上拉着马匹缰绳,直接问:你们将军在哪里?
    小兵恍然,回答:魏将军在林中!少将军,请!
    燕云戈颔首。
    这里是位于边城与长安之间的一座山岭,其实燕云戈之前也只知道大概方位。如今顺利找到,哪怕不确定后面的事会如何发展,他依然由衷地松了口气。
    此刻跟着小兵在林中左右钻洞,不多时,一个中年人出现在燕云戈面前。
    魏海。
    此人也是燕家军中的将领,只是不必郑恭、郭牧那样,与燕云戈是多年的交情。他是五六年前才被先帝调入边城,因无根基,倒是很快与燕家军结交。只是说到底,依然不算燕正源的核心心腹。
    也因此,在先帝分去燕家权柄的时候,魏海被留在边城。
    他不算是先帝多么信重的人,但他已经是先帝相对来说印象最好的一个。
    可如今,他却出现在一个绝非边城的地方。
    见了燕云戈,魏海显然惊讶。不过他没来得及开口,燕云戈先问:将军带了多少人来?我这一路,仿佛未见什么人烟。
    魏海顿时一笑,说:少将军这可就错了。
    一边说,一边吹响口哨。
    随着这声哨响,山林之中出现无数回音。
    原先看似寂静的林中传出沙沙动静,再定睛一看,满山满野,竟然早已满是人了。
    而魏海稍稍后退一步,抱拳半跪,说:幸不辱命。
    燕云戈看着他,心中却想,这军队要的可是燕家的命啊。
    第44章 野心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
    虽然这么想, 但燕云戈面色不动。
    他往前扶起魏海,道:魏将军不必如此!我今日来,却是要告知你, 计划有变,还请速速回边城。
    他这么说,魏海一愣,说:如何就有变了?
    燕云戈说:路上再说。
    魏海还要多说什么,可他眼神一晃, 看到燕云戈肩上的血色。
    再看燕云戈面孔。虽然天色已昏,可也能分辨,燕云戈气色极差。再想想燕云戈方才扶起自己时候的体温, 分明是在病中。
    魏海心中一凛,知晓情况有异。但行军并非易事,何况如今山上这样多人。他迟疑片刻,还是说:此前将军吩咐, 这支队伍只在夜中前行,白日休整,万万不可引起旁人注目。这会儿天色尚明, 少将军, 您看?
    燕云戈知晓这个道理, 也知晓倘若自己太过心急,反倒会露出破绽, 暴露了燕家的野心。
    所以他到底叹了一声,说:好。此事说来话长
    自然话长。
    三月末时,燕云戈恢复记忆,带着满腔愤恨回到燕家。
    他觉得不值。自己一心在父亲、在诸位叔伯身侧为陆明煜讲话,提起皇帝有多么勤于政务, 如何爱民如子。让这样一个人在位,对燕家未必是坏事。
    父亲听着,往往冷笑,可叔伯们的态度已经有所松动。
    燕云戈看了,知道他们顾忌在顾忌什么。
    倘若皇帝昏庸□□,他们揭竿而起,那是英雄豪杰,最差也能赖上一个枭雄名声。可皇帝无过错,他们一旦做些什么,就是乱臣贼子,天下读书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
    哪怕真的事成,也是燕家吃肉,他们喝汤。除了郭牧那一家子缺心眼,其他人不得好好掂量掂量?
    燕云戈相信,天长日久,自己总会磨去长辈们的心思。叔伯们退却了,父亲也孤木难支。
    再说,三皇子在的时候,父亲不也只想好好为官为臣吗?只是后来三皇子去世,皇长子势弱,小殿下又年幼,才让父亲逐渐心大。
    他已经在家族和天子之间做出选择,成为一个让父亲失望的儿子,可陆明煜给他的回报是什么?
    一杯毒酒。
    恢复记忆之后,燕云戈只剩下一个念头。
    皇帝不可能信任他,不可能信任燕家。两边原先就是生死之仇,那么燕家自然不能不动。
    虽然后面的事证明,燕云戈那会儿的想法是错的。但当初,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又会转换心思。
    他重新做出选择,这一次站在家族一边。而他的死,也给原先打退堂鼓的叔伯们敲响警钟。
    于是有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事:燕云戈出长安,带着宁王归来这是真的,可同时,燕云戈也与魏海见了一面。
    他们所谋太大,魏海又不是郭牧那样完全盲目跟随燕家的人。所以在魏海面前,燕云戈不可能说实话。
    他结合了自己此前诈死的事,告诉魏海:此前数月,我奉天子之命,去查先帝二皇子、四皇子。原来先帝生时,还留下一枚兵符。有那兵符,就能指挥长安禁军。如今兵符不知在谁手上,依我查的结果,多半是二皇子魏海,陛下有令,要你带两万人,悄然往长安去。届时一旦二皇子有所异动,这就是一支奇兵。
    他甚至拿出了皇帝的手谕。
    面对这样的铁证如山,魏海没有不信的道理。据他所知,皇帝与燕家关系亲厚。一旦长安禁军出错,皇帝向燕家求助是理所应当的事。再说了,如果燕云戈的话是假的,他们召这么大一批军队去长安,就是要谋反了!再给魏海借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往这里想去。
    燕家连自己人都算计了进去。
    哪怕魏海未来发现真相,想要反悔,也来不及。谋逆的事他已经做出来了,空口白牙一句燕家骗我有谁会信?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安安生生继续造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