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零再婚夫妻 第3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老杜笑道:“一骑红尘妃子笑。”
    “荔枝?!”
    四姐妹异口同声。
    老杜拨开一个,晶莹剔透,“这应该是早上摘的。这么热的天明天就不好吃了。过三天,有可能两天就一股坏红薯味儿。这么娇嫩的东西往哪儿运?当地人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果树,没人买哪来的钱?”
    四姐妹想想还真是这样。
    老杜道:“这边穷也不止是因为地理位置不好。”
    甜儿不敢再插嘴打断他——洗耳恭听。
    老杜拨开一个桂圆,“你们知道桂圆干?”
    安安点头:“我吃过,里面是黑褐色的,皮比这个颜色深。”
    老杜:“不光桂圆可以做成桂圆干,荔枝也可以。你同学一定是东边隔壁省的。”
    安安震惊,“爷爷怎么连这也知道?”
    老杜被她的模样逗笑了,“那边在前清那会儿就有十三行。可以说那边的人自古就有生意头脑。不管桂圆和荔枝,但凡可以做成干货储存贸易的他们都会去做。这边我估计没多少人去做。当然,我没实地考察,一切只是猜测。”
    平平道:“爷爷,我觉得您说得对。如果老百姓知道荔枝可以做成荔枝干,也不会快中午了还不回家。”
    甜儿拧眉:“果农是文盲,政府官员不是啊。他们不会,那政府部门就不会派人去隔壁省学啊?大家都是邻居,他们去学,隔壁省不可能不教啊。”
    老杜:“所以我说这里穷不止是因为地理位置没法跟其他地方比。”
    甜儿明白过来,气得一拍桌子,霍然起身。
    杜春分不禁问:“又怎么了?”
    “我找他去!”甜儿说着就往外走。
    老杜赶紧给几个孙女使眼色。
    平平和小美上去把她拉住。
    甜儿疑惑不解:“你们干嘛?”
    平平:“这话应该我问你。你干嘛?跟谁拼命去这是?”
    甜儿道:“我——我不跟谁拼命。再说了,我的命这么矜贵,跟他拼多不值啊。”
    杜春分问:“你找谁去?”
    老杜笑着说:“咱们的甜儿大小姐当然是找当地父母官。”
    甜儿使劲点一下头:“对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滚回家卖红薯。”
    第158章 职业规划
    杜春分忍不住看她爹,说什么不好跟她们说这些?
    老杜放下荔枝和桂圆,道:“甜儿,你爹刚过来屁股还没坐热,别给他找事。”
    “可是——”甜儿一想想那个往她怀里塞桂圆的老农就心生不忍,“可是有这么多好东西还这么穷,这——我心里不舒服!”
    老杜:“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当地不产榴莲,也不可能不知道怎么运过来的。他们能把人家的榴莲弄来,却没想过把荔枝变着法的运出去,你找他们又有什么用?你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小姑娘,大学还没毕业,说句难听的都不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谁听你的?”
    甜儿确实不知道一亩地见多少粮食。
    平平见她神色松动就把她拉回来。
    甜儿坐下,眼中一亮,直勾勾盯着她爷爷。
    老杜倍感好笑:“我以前在北,现在在南,人家都不知道世上有我这号人。我还退休了。谁搭理我?我这个老头子可能还没你这个司令的亲闺女说话好使。”
    甜儿不禁撇嘴:“爷爷,我又不是外人。”
    老杜实话说:“确实,我虽然退休了说话还好使。前提在宁阳地界上。咱们现在是客。”
    甜儿忍不住问:“那怎么办?”
    老杜:“好办,让政府牵头去隔壁考察。”
    平平不禁说:“他们是不是拉不下脸求人?”
    甜儿不假思索地说:“肯定的。男人都要面子。”
    老杜:“邵甜儿,你爷爷我还在这儿呢。”
    “您是老人。”
    老杜气笑了。
    随之叹了口气,道:“平平,面子是其次。这是个大工程。学习考察建厂加工销售,这一通下来最快也得小一年。考察学习简单,销售不容易。再说建厂加工,这边不是经济特区,就需要政府出钱。政府再穷也能挤出这笔钱。工厂办好了好,办不好呢?这个责任谁负?就算不建厂,果农在自家做,可他们要是觉得没人买,不愿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呢?这就得一一做思想工作。”
    平平不禁问:“这么麻烦啊?”
    老杜原本没想说这些,考虑到平平的专业,多了解一些毕业后也多一个选□□生问题就没有简单的。”
    小美不禁托起下巴:“所以不如混几年平稳落地。”
    老杜点头,“是的。弄不好丢官罢爵是小事,进去是大事。再说了,即便一把手愿意干,其他人不愿意也没用。除非他很强硬,敢上京告御状。”
    杜春分:“这么厉害的人也不可能在这儿吧。”
    平平点头:“不在经济特区,也会被弄去重工业基地。”
    甜儿顿时忍不住说:“难怪人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老杜:“那等你毕业了来这边为人民服务?”
    甜儿连连摇头:“跟这么懒的领导打下手,我可能会忍不住弄死他们。”
    老杜摇头失笑,注意到平平若有所思的模样,“平平,你呢?”
    平平愣了一瞬间,意识到爷爷在跟她说话,道:“我还没想好。”顿了顿,“我们班的同学太厉害,不是特聪明就是生活经验丰富,不论我去哪个部门,只要跟他们一个系统,估计以后都只能给他们鞍前马后。我这些天一直在想要不要读研?从学历方面弥补。”说完忍不住看杜春分。
    杜春分笑道:“这些我不懂。看你自己。反正不论你读啥都不用花家里钱,家里也不用你赚钱。”
    平平就算是大学生,可虚岁才二十。这么大的事她是真不敢自己拿主意,就把目光投向对面的爷爷。
    老杜道:“多学点也好。实在干不下去还可以回学校当老师。”
    平平要的就是一份支持:“那我回去就跟老师说说。”
    安安听到她姐姐刚刚那番话,想想她的那个专业,“爷爷,我觉得我也得再上几年。”
    老杜笑道:“你这个专业爷爷是真不懂。”
    安安:“那等我回去也问问老师吧。”
    杜春分转向两个闺女:“你们呢?”
    甜儿:“我可能还得在国外待几年。”
    老杜不禁看向她:“你们学校的意思?”
    甜儿摇了摇头:“不止。暂时还说不准。”
    老杜:“那就是还没决定继续资助那些学生?”
    甜儿点头。
    小美忍不住了:“你们都再上几年,那以后岂不咱们全家我学历最低?”
    杜春分咳嗽一声。
    小美摆手:“娘不算。”
    杜春分好奇:“我怎么就不算?”
    “你那是技术工。不会做看再多书也没用。”
    杜春分忍不住笑了。
    老杜道:“小美,这得看你以后干什么。如果只是拍戏,大学毕业就够了。整天呆在学校里,没有生活经验,一肚子墨水也演不好孕妇。”
    小美想一下:“那我如果写小说呢?”
    老杜:“那也得看你写什么类型的小说。”
    小美最近动笔的只有《民国往事》。但她认识的编剧告诉她,这本书内容没有任何问题,出版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有钱买书且有时间看的多是中老年群体。这些人知道民国什么样,很厌恶那个战乱年代,买的可能性不大。学生倒是好奇,可学生没钱。
    不过小美还是想写,因为她对那个无硝烟的战场好奇。
    可如果兜里没钱,每天纠结找父母要,还是出去拍戏弄钱,她也没心情写。小美就决定两手抓。静下心来的时候写《往事》。在片场等戏环境不怎么好,就写容易入手的生活剧。卖出去一本足够她吃三年。
    小美:“我本来想写《我的母亲》。”
    杜春分不禁转向她。
    小美摇了摇头:“不是您。您这样的不行。”
    “我怎么不行了?”杜春分不禁问。
    小美:“你想想看电视的都是啥人?大爷大妈。她们可不想看您这种敢跟婆婆打架的儿媳妇。”
    甜儿忍不住说:“你不说你最讨厌那种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吗?”
    小美点头:“我是讨厌啊。让我演肯定受不了。”
    平平不懂了:“你写的话不也得沉浸其中?”
    小美:“不用。我就当讲述别人的故事。”停顿一下,想想,“要是还写不下去,我就把女主角的名字换成‘人民币’。”
    “咳!”安安被桂圆呛着。
    小美瞪眼:“笑屁?”
    安安连连摆手。
    小美收回视线:“爷爷觉得呢?”
    老杜:“这个我也不懂。看你自己怎么想的。”
    小美想了想:“我之前就觉得最多写一本《我的母亲》。咱们从宁阳到这边的一路上,我闲着没事想想,可以先写《母亲》,故事发生在宁阳。然后再写一本《父亲》。地点就在这儿。这两本要是能出版,就写《我的父亲母亲》,地点在首都。等这三本写完,姐姐回来了,我再写《美国家庭》或者《美国生活》。到那时候我精雕细琢的《民国往事》应该差不多了。”
    杜春分不禁问:“咋都是咱家的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