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零再婚夫妻 第25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杜春分这边吃了饭,隔壁王家也吃饭了。不过毛蛋他爸没回来。已成为军中副司令的他新官上任忙的加班呢。
    邵耀宗从参谋长到旅长,还是在机步旅,工作上手快,也不需要再跟底下人搞关系,都是熟人,所以他天天都能按时回来。
    杜春分再见到王保国已是一周后,在王家帮他们帮他家炸馓子那天。
    王保国本以为香味是从杜春分家传来的。
    到自家院里香味反而浓郁,还没走到厨房就问:“做什么吃的这么香?”话音落下,看到杜春分,惊了一下,“我就说不可能是孙瑾。”
    炸馓子之初,孙瑾又是带套袖,又是把头发挽起来,搞得似模似样等着夹馓子。
    家里油少锅也小,杜春分弄的馓子就巴掌那么大,一根根跟挂面那么细,孙瑾没干过这活,用筷子从杜春分手里接过盘好的馓子,啪嗒一下掉油锅里,险些溅她和杜春分一脸热油。
    王金氏吓得让她哪凉快哪呆着去。
    孙瑾没想到看似简单的活儿这么难,还险些害了杜春分,又气自己又懊恼,这股邪火儿正愁没地儿撒,闻言没好气地说:“怎么就不可能是我?”
    “我以为是毛蛋。”王保国胡扯一句,就朝屋里找人,“毛蛋,毛蛋,出来!”
    杜春分:“毛蛋在我们家。”
    “这臭小子天天往外跑,我找他去。”不待孙瑾开口,将将进家门的王保国躲到隔壁,找到儿子就问:“你妈今儿怎么了?”
    毛蛋摇了摇头。
    王保国:“没事?那就安稳日子过久了,不找点事心里不痛快。”低头看到儿子画一只鸡,“儿子,你怎么不是画鱼就是画鸡?”
    甜儿忍不住说:“我们倒想画别的,也得有啊。”
    王保国想想这个大院里,各家院里都种上菜,连一朵花都见不着,几个孩子又出不去,认识鸡和鱼还是因为买过,“明天我休息,带你们玩儿去。”
    甜儿扫一圈:“我们五个?”
    车坐不下。
    王保国想了想,“我让人再开一辆,咱们买羊肉去。”
    不想空跑一趟,翌日王保国先带他们去村里。
    村里有鸡有鸭也有鹅,有猪有羊也有牛。
    王保国带他们认一圈,从大队长那里得知最近去收购站卖东西的人多,一行人就直奔市收购站。
    羊肉属于溢价物,虽然不限购,但非常贵。王旅长也没舍得买太多,就要一条羊腿,给儿子补身体加留着过年。
    甜儿姐妹几个来之前,杜春分给她好几张大团结,甜儿也要一个羊腿,但付了钱又让人从羊腿上割一斤肉。
    这一斤肉她们带回家做羊肉面条,剩下的送去她们爷爷家,留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吃。
    收购站里有很多不需要票,平时不好买的东西。甜儿和王保国就多买一些。甜儿买的那些一分两半,爷爷家一半自己家一半。
    王保国带着毛蛋回到自己家,就忍不住跟孙瑾说:“甜儿那丫头平时看起来风风火火,没想到做起事来稳的跟个大人一样。”
    王金氏道:“买了两年菜,还能不会买东西?”
    王保国不禁说:“难怪跟人讲起价格来一套一套的。我都没好意思开口。”
    孙瑾道:“你不会讲价就是了。”
    “我不跟你吵。”王保国把羊腿递给她,“切一点煮羊肉汤给儿子喝。”
    孙瑾惦记这点羊肉惦记几个月了,二话不说切掉一块。
    王保国心疼:“别切这么多。吃完了回头就没地儿买了。”
    “收购站不是有吗?”孙瑾奇怪。
    王保国:“也就这几天。过几天每个单位工厂你一头它一头的一分,别说羊肉,能见根羊毛就不错了。”
    孙瑾闻言忍不住问:“按理说你们部队也能分一点啊。”
    王保国摇了摇头:“那多人,肉那么贵,分到每个人碗里顶多指甲盖那么点。有那个钱不如换成猪肉,都能吃块大的。”
    孙瑾想想一个机步旅就几千人,“你说得对。”看到案板上的肉,“我去问问小杜怎么做。这羊肉膻味有点重。”
    看到杜春分往羊肉汤里放醋,还以为看错了:“这回头怎么吃?”
    杜春分:“捞出来切片换水重新煮,然后再下面条。”
    孙瑾:“没别的法子?”
    杜春分想了想,“山楂或者核桃仁也行。”
    孙瑾不禁说:“我上哪儿弄那些东西去。上一次吃核桃,还是好几年前你给毛蛋的。话说回来,那次的核桃是在哪儿弄得?”
    杜春分:“深山老林里。”
    孙瑾想起来了,邵耀宗以前的驻地就在深山老林里,“这么看来在那边也有那边的好啊。”
    杜春分笑道:“我宁愿在这边。那边的老师虽然也认真教课,可真没法跟这边的比。”
    孙瑾不由得想起她之前说的,有可能恢复高考,“小杜,赶明儿到你爹那儿,再让他托首都的朋友打听打听,这事有没有门儿。咱们也好早做打算。明年秋毛蛋就升初中了。四年后就毕业了。虽然从现在算还有四年半,可这日子快着呢。”
    杜春分听她这样一说,想到明年秋几个闺女上高二。以前还有高三,现在没了,高二就毕业了。
    “我过去就问问。”
    首都那边确实有老杜的朋友,以前怕彼此连累不敢往来。
    闹了十年的革命结束了,没那么多顾虑,过了春节老杜杜厅长就给那边写信。
    他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收到的回信可能是模棱两可的话。一来怕他泄密,二来怕被他连累。
    老杜身居高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以前的老战友就告诉他,上面希望恢复高考,但教育部不同意。
    不知道还得扯皮到什么时候。
    老杜想想掌权的那几位,哪个不是杀伐果断,戎马一生的将军。他们想干的事怎么可能干不成。
    周六去闺女家,老杜就告诉甜儿几个,好好准备。
    高一期末考,甜儿名列前茅。
    陈鑫拿着成绩到家就忍不住抱怨:“再过一年就工作了,邵甜儿干嘛还争第一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已从军司令转为集团军副司令的陈司令翌日早上到部队就“微服私访”。
    访到机步旅,不出意外看到邵耀宗。
    陈司令笑着说:“邵旅长,你的几个闺女真不错。”
    邵耀宗被说糊涂了,本想问甜儿,到嘴边想到陈鑫,舌头转个弯儿:“安安又跟陈鑫打架了?”
    “没有。还不如打一架。我听陈鑫说,甜儿考第一,安安的作文减了几分,但也是第三名。跟小美一样。平平是第二名。自打你家这几个过来,前三名就被她们包圆了。陈鑫那群小子怨声可不小啊。”
    邵耀宗心说,还不是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做作业。
    “甜儿喜欢当第一。也不是第一多好,主要能奖励她一个笔记本。”邵耀宗还有一句没说,有了老师奖励的本子,邵甜儿就可以把买本子的钱存起来,想买什么买什么。
    陈司令:“明年就毕业了,弄这么多笔记本怎么用?”
    十年前的邵耀宗或许听不出来。
    在军区这个人精堆里几年,再听不出来他就是个棒槌。
    邵耀宗朝外面看一眼,没人,“首长,您想说什么直接说吧。”
    “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邵耀宗:“哪方面的?有消息也是您先知道。”
    陈司令一挥手:“咳,我朝中没人。你朝中有人。”补一句,“你岳父。”
    邵耀宗真没听懂:“您指哪方面?”
    “你家几个闺女那么用功,你说呢?”
    邵耀宗恍然大悟,赶紧关上门:“上面确实打算恢复高考。”看到他呼吸急促,“您别激动,但也有阻力。我岳父说今年有点困难。你想,以前高考都是夏天,我估计有可能是明年夏天。”
    陈司令不禁说:“就算明年夏天,那只有一年时间?”
    邵耀宗:“到明年高考就停十二年了。十二年多少人才啊。你得这样想。”
    陈司令闻言,叹了口气:“是呀。到明年十二年啊。十二年前,我家老大才十五,跟陈鑫现在一样大。不是这革命,现在他不是军人,也该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或科研工作者。”
    邵耀宗没真正经历过,无法感同身受,不敢乱劝,“我以前在边防师的师长,有一年跟我来信,说他儿子请病假回城了。要不让陈鑫他哥试试?反正早几年上面就提议让知识青年回城就业。他回来没工作,只要你家人没意见,估计也没人敢说什么。”
    陈司令的儿子以前请病假回来过,那时候时局紧张,呆几天就赶紧回去了。
    “我回头给他拍个电报。委屈他了。”
    陈家的情况,邵耀宗听人聊过,“你也是没办法。不可能都安排到部队。总不能让更小的女儿下乡吧。我想他也能理解。对了,没在农村结婚吧?”
    陈司令微微摇头:“早几年想在农村找个对象。那时候正好上面让知识青年回城就业,他想回来就没敢留在农村。
    “谁能想第二年到处批孔又乱了。我怕回来再横生枝节,没敢让他回来。他自己也知道,那时候农村反而比城里安全。一个村找不出五个识字的。”
    邵耀宗:“看上面这半年来的态度,有心恢复以往的一切。能回来就早点回来,离市区近,不论是进厂,还是做别的都好安排。”
    陈司令微微颔首,拍拍邵耀宗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邵耀宗回到家中就忍不住跟杜春分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咋了?”杜春分奇怪。
    邵耀宗:“今天上午陈司令为了他那个大儿子,亲自去办公室找我。起初还没好意思说。我听出来主动问,他才问是不是要恢复高考。”
    “就算恢复,也跟他大儿子没啥关系吧?”
    邵耀宗想想陈司令的话:“听他的意思大儿子学习很好。估计是想让孩子提前回来,在这边上两年高中,等恢复了正好参加高考。”
    “多大了?”杜春分想笑,“得三十了吧?”
    邵耀宗洗洗手,道:“你肯定没听说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以前的进士等于现在的大学生。陈司令觉得儿子能当科研工作者,那成绩肯定能上个不错的大学。别说今年才二十七,就算三十七,他工资养得起,也得让儿子试试。”
    “陈司令不愧是司令,心气高啊。”
    邵耀宗摇了摇头:“主要是觉得对不起大儿子。四个孩子就他回老家种地。”
    杜春分心中忽然一动:“家家户户孩子都多,不可能所有孩子都安排在城里进部队,那样别人肯定有意见,所以像陈司令这种得委屈别的孩子的家长肯定也不少。”
    邵耀宗看到压水井旁边的水桶里有个西瓜,就拿出来去堂屋:“想说什么?”
    “都像陈司令一样,那回头恢复高考参加高考的人可不少。”杜春分把刀递给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