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9章 寻找舒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了,你知道舒婷吗?听说是你们学校的才女。”
    赵欣将剧本的事先放下,问出了一个她一直很好奇的问题。
    “不知道,没听过这个人。她很有名吗?”
    陈野打着哈哈。
    “我也问了商学院的同学,他们也没听过,不过舒婷写的诗真的很好。”
    说着,妹子眼睛亮亮的。
    就是一个渐趋狂热的粉丝。
    “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这首诗?”陈野倒是对这个诗的流传途径比较好奇。
    “同学有人推荐这首诗,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听说网上特别火。”
    看来还是互联网的作用,回家得去论坛逛逛了。
    陈野最近一直在忙新剧的事儿,备案、选角,忙得一比。
    虽然有一群手下干活,他也不能当个甩手掌柜啊。
    最近几天基本上就没有去论坛逛过,现在上网的设备又仅限于电脑。
    哪像前世,有啥消息,即便自己不想了解,也有手机推送的。比如,欧洲一个教堂失火,都能搞得世人皆知,还有各种段子手推波助澜,水个群也都是这些事儿。
    就在他不曾关注的时候,网上的热点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此时,最火的可能依然是陈晟的视频,但是那首《致橡树》已经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挑战最高热度的位置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信息的碎片化。
    人们很难有精力去看那些沉闷、庞大的信息,反倒是短小精悍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那些精辟的水词儿更容易在互联网上火起来。”
    这是陈野总结的互联网信息的发展趋势,至少在通俗文学这块儿是这样。
    《悟空传》就是原时空最好的例证,人们看完基本上很难说得清楚具体的故事,但是里面的经典“水词儿”那是张口就来。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看过这本书的应该都记得这四句话,但是你还记得是谁说的吗?
    真不是孙悟空。
    这就是陈野分析《致橡树》在网上迅速火起来的一个原因,里面的一些经典句子,很容易让人记住。
    此时陈野已经回到家中,拉着陈晟回卧室审问。
    “周三那天上午我给小萱看了这首诗,说是你们学校一个才女写的,下午陆陆续续有一堆人过来问我诗是谁写的,我就告诉他们是舒婷,甚至还有我们体育老师。”
    “体育老师?”你一个搞体育的也来掺和吗?
    “嗯,他平时喜欢写小说,据他说是发表在网上的,反正我没看过。”
    好吧,看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谁还不能有个文学梦呢。
    时间上来说,确实传播的有点快,据陈野在论坛上翻找的信息,最初的帖子应该就是周三下午发布的。
    结合陈晟的话,他这个体育老师八成就是发帖人。
    上课期间逛论坛,小孩子也干不出这事儿啊。
    体育老师的工作真够闲的。
    按下心中的吐槽,陈野继续听陈晟的讲述:“第二天就有人过来问我认不认识舒婷,我怎么可能认识啊。”
    体育老师经常逛的论坛是老猫网,跟大涯网都是文青基地。
    那首诗周三下午发网上,迅速就被版主给置顶加精了,后来还整了个全站推荐。
    就陈野最近了解的市场价格,这一波推荐能值2000以上。
    当然,为了网站的人气,他们对这样的内容肯定不遗余力地免费推广。
    就这样,《致橡树》从老猫网火到了各个论坛。
    当天就有人在发帖询问舒婷是谁,有没有认识的。
    当然没这个人。
    后来应该还是这个体育老师,在网上发帖说舒婷是平京商学院的,具体哪一届的不清楚。
    于是,范围缩小,全网寻找平京商学院的人。
    这个学校的人倒是冒出来了,但是都没有听说过一个叫舒婷的才女。
    “我们这届倒是有个叫舒婷的女生,不过她的全名叫张舒婷,而且也不是才女,我问过,诗不是她写的。”
    陈野刷到这个帖子的时候,也是被这巧合吓一跳。
    幸好自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bug,要不然就太不合理了。
    “你吃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又何必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许久未曾露面的“我真的是富二代”,发了一个标题是这样的帖子。
    就像陈野分析的,精辟的水词儿是互联网传播的一大利器,这个标题瞬间就吸引住了网友的眼球。
    点开帖子,内容大概是这样:
    “今日得观《致橡树》这首诗,如遭雷击,目瞪口呆,寥寥几句道出爱情的真谛,也难怪在网上如此火爆。
    但是,又看到网上许多人不关注诗歌本身,而去一门心思找写诗的人,甚至有个别同学去骚扰一个同名的无辜女生。
    真是让人感觉有‘买椟还珠’之嫌。
    如题,你吃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又何必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咱们好好欣赏这首朦胧的情诗就够了。”
    陈野很鸡贼的将“朦胧”二字塞入这段话里,就等着有人给这类诗归类的时候能想起他的话。
    鸡蛋和母鸡的水词儿,在今后流传甚广,不过人们其实已经找不到这句话的原作者了。
    至于将《致橡树》归类为“朦胧诗”,也被人们遗忘了“朦胧”二字的最初源头。
    陈野是一点好处没捞着。
    “楼主说的太对了,本来之前很多人在讨论这首诗,现在都在找舒婷,搞得论坛闹哄哄的。”
    “找到人,反而不美,留点想象挺好的。”
    “我承认我之前错了,不该执着于作者的真实身份,这首诗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
    “先表态,我完全同意楼主的说法,但是我真没去骚扰那个女同学,当时的会面很融洽。”
    “呦,你确定你不是趁机搭讪去了吗?”
    “……”
    刚发出去帖子,蹭着《致橡树》的热度,陈野的帖子也被加精了。
    迅速就有几十条回复,将这个帖子也顶到了首页。
    随着热度的增加,陈野这样的观点也开始有了市场。
    然后,就开始有人模仿《致橡树》的风格了。
    有了陈野的那个帖子引导,自然就有人将这样的诗歌归为“朦胧诗”,以致后来成为诗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野在干嘛?
    他开了个帖子,准备写《悟空传》。
    有了之前的想法,不让这本书问世真是心有不甘。
    当然不是全抄,而是将前世的一些关于西游的段子整合整合,搞一个西游水词儿合集。
    开篇便是: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返……
    便一去不返!”
    如此爆燃的开头,瞬间就从《致橡树》的热度里抢夺了一批粉丝。
    陈野简单列了个一千字的大纲,就大胆地开始了码字之路。
    冲动开文,当然没办法保持更新,他是能写就写,不能写就断更。
    就这么陆陆续续写了半年之久。
    因此这本10万字的《悟空传》,被称为“网文鼻祖”,同时也被称为“拖更鼻祖”。
    开头发出去反响不错,陈野是文思泉涌,一小时又码了三千字,小改一下,心满意足地分成三条在那篇帖子里更新。
    ……
    ……
    第二天,也就是周末,陈野很敬业地又溜达去了公司。
    “大家这几天辛苦了,加班费双倍!”
    给钱才是安抚这帮人的大招。
    果然,陈野说完要加钱,士气顿时鼓舞不少。
    今天照例有选角试镜。
    听宁虎说,找了个圈内大导演,介绍了个外形相当不错的姑娘,演过不少古装戏,演技也磨炼的很不错,比前几天那些半吊子强多了。
    “如果搭上了什么人情,你记得算在公司这边,咱们往后有能力也能慢慢还。”
    “嗨,有您这话就行了,那导演也算我一师父,逢年过节我多孝敬点。”
    陈野的话也是让宁虎觉得这老板真懂点人情世故,说的让人挺舒心。
    下午的时候,宁虎说的那个试镜的女孩就来了。
    “导演好,各位老师好,菲菲还小,不懂事,往后还请多多关照。”
    说话的是女孩的妈妈,看起来三十多岁的样子,气质优雅,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大美女。
    而女孩应该就是继承了妈妈的颜值,水灵灵的跟个出水芙蓉似的。
    陈野对这个还算满意。
    “那就稍微试一段戏吧,表演小燕子闯祸后被皇帝误解那段。”
    女孩酝酿两三分钟,就演了这段。
    “再演这段背成语的,活泼点。”
    妹子照例又是酝酿两三分钟,演了个活泼的片段。
    这么一演,就看出水平来。
    比之前陈野看过的电影学院的还要好,而且表演上没有科班学生的严肃沉闷,将小燕子的活泼、热烈很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说完美可能有点过,毕竟还是个17岁的小姑娘,但是完全能满足这部剧的需求了。
    “那就这个吧,其他演员咱们也赶紧敲定,对了,容嬷嬷这个角色,你们重点把把关,找一个有点经验的老太太,别胡乱凑合。”
    其他人听了,对陈野这么关心一个配角有点莫名其妙,难道这个小老板有啥特别的爱好吗?
    陈野当然不知道这帮人心里的小九九,确定了两大女主的演员,他心里也轻松不少。
    就在这时,郭超私下找他,有点期待地问他;
    “你认识舒婷吗?”
    陈野:“哈???”
    (ps:希望能写出一个好故事。求一拨收藏,推荐,拜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