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国医 第1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顾云飞听得懵了一下,老半天才反应过来,对陆则弯弯绕绕的说法表示谴责:“你直接说他是你表哥不就得了?”
    “我妈和家里断绝了关系,基本不联系了。”自从知道徐家找过他们父子俩,徐淑珍和徐家的关系基本就淡了,他自然也不会喊徐明辉表哥。
    徐明辉也不会认他这个表弟。
    不过这么多年来他和徐家人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徐明辉怎么突然又恨上他,锲而不舍地追着他黑?
    顾云飞出身比较普通,小时候还挺穷,对这些富贵人家的恩怨情仇简直叹为观止。
    “你母亲的娘家人真是眼瞎,”顾云飞说,“哪怕你当时还小,你爸爸可不小了,他们看不出你爸爸的能耐吗?”
    “当时可能看不出来。”陆则说,“而且我爸爸虽然在自己的专业上很厉害,但是我必须承认,他当不了一个好丈夫。”
    徐老爷子当时对徐明辉父亲找上他们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想女儿再耽误在那段说不上幸福美满的婚姻里。
    顾云飞知道自己一个外人没法评价什么,只问陆则:“那要我帮忙解决一下吗?”
    “不用。”陆则说,“对我也没什么影响。”
    “行吧,那我先叫人盯着,你有需要再找我,我先去泡个澡。”
    顾云飞和陆则聊完就去了浴室,放好热水准备舒舒服服地泡个澡驱除疲劳。
    没想到顾云飞刚脱完衣服,竟接到了经纪人的电话。
    经纪人言简意赅地通知他:“看热搜!”
    作者有话要说
    小陆:你先黑,我上个热搜再和你聊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刊出
    顾云飞看水已经放好, 优哉游哉地躺进浴缸才用手机打开热搜。
    热搜第一位是#心肌再生#。
    点进去一看, 最前面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重磅发现!心肌再生靶向药已有重大突破, 论文今日在《生命》刊出……」
    这个标题让顾云飞有点懵。
    经纪人为什么让他看这个热搜?
    难道是因为上次有黑子骂他没文化, 经纪人要他多学点?
    这时候网上已经沸腾了。
    事情要从今天《生命》的电子刊发出说起。
    一收到电子刊, 不少忠实读者都第一时间拜读里面的文章。
    这些忠实读者包括相关行业的大佬、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学者研究员、准备踏入相关行业的学生萌新以及国内许多科普文章作者。
    在信息时代, 网络早已成为最重要的科普战场。
    消息传得快,谣言也传得快,科普博主们每天都很忙碌,既要绞尽脑汁思索怎么才能让大众愿意接受略显深奥的科普知识,又要与到处乱飞的谣言做对抗。
    客居在y国养病的梁先生是个科普博主,他因为患有一种罕见病而到处求医,最后在y国找到了适合的治疗方法。他本身就是个搞了半辈子学术的学者,生病之后非常关注前沿科学, 平时会翻译一些国外文章发到网上和网友们分享。
    这既能转移他生病的痛苦, 也能缓解他的思乡之情。
    今天拿到《生命》的新刊,梁先生一下子激动了。
    这里面有一篇文章是出自中国年轻人之手, 这文章不仅文笔流畅,写得从容自如, 还详实有据,拿出的数据和实例都极具说服力。
    论文讲述的是, 在几种重要物质的作用之下可以定向促进心肌细胞再生, 正文还阐述了如何提取这几种重要物质、如何定向到心肌细胞的完整过程以及相关实验结果。
    细胞再生疗法一直是研究热点, 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项目, 心肌再生更是许多人瞩目的焦点。
    原因很简单, 心血管疾病近几年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一位死因。
    人的身体像是灵魂寄居的机器,运作时间久了必然会生锈老化。
    心血管系统是全身负荷最重的系统,它每时每刻都要运送营养和代谢废物,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会堵住、会坏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随着人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心肌梗死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因之一。
    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必然会需要这类药物,所以研究它的人多,盯上这块肥肉的也多。
    前几年ma大学因为学术造假问题宣布撤回“心脏干细胞治疗”开山鼻祖的三十篇论文,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对心肌再生相关研究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虽然对方涉嫌学术造假,可心梗还是得治,这个方向也还是有微渺的希望。
    科学研究不就是得倾尽一生去证明一个“可能”或者一个“不可能”吗?
    不过在没有拿出足以说服人的成果之前,很多人都选择沉默。
    正是由于前几年那场学术造假风波,《生命》对于这种重磅文章的审核只会比一般论文更加严格,既然现在《生命》敢将它刊出,说明它的真实性已经得到验证!
    梁先生第一时间把这篇论文看完了,虽然这种新发现不能治疗所有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光凭有效促进心肌再生这一点就是个爆炸性的发现了。
    要是有药物能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并且可以通过靶向引导顺利把药物送到病灶,那完全可以有效避免许多心梗死亡的悲剧发生,让病变的心脏重新焕发活力!
    可惜梁先生翻译得太专业,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太多人关注,只有少数和他互关的专业人士和科普博主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
    关注梁先生的也有媒体记者,对方和梁先生交流完自己看不太懂的问题之后,征得梁先生的同意把稿子转到自己报社账号上,不过转发后的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改成了更通俗易懂的类型。
    谁家没几个老人?
    看到这个重大发现,不少人都自发地转到自己首页,期待这个药物能早日投入生产。
    这种新药可能会比较昂贵,但是只要能救命,贵一点也可以接受!
    质疑的声音也不少,因为前几年才刚揭发出一场重大学术造假事件,很多对心肌再生方面的研究都持观望态度,不少人都号召群众理性看待这个新闻,《生命》只是学术平台,发在上面的也不全是真理。
    随着关注这篇论文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谁了——
    陆则!
    一开始业内的人只觉得耳熟,没往网上正在被黑的“小陆医生”身上想。
    要知道过了年陆则才刚满二十二岁!
    二十二岁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生命》上发布了这么大的发现,绝对不可能!
    要知道光是登记在案的关于心梗的研究就数不胜数,这已经是一条重要的研究分支,冷不丁来了这么一篇文章,简直打得业内所有人措手不及!
    事实上不仅网上吵翻天,在此之前《生命》的编辑部也进行过一场相当激烈的争辩,原因就是这篇论文出自一个中国年轻人之手。
    任何领域都少不了偏见的存在,年纪小、学历不高、是个东方黄种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以轻易引起不少人的轻视和反感。
    “简直天荒夜谈!”
    “小孩子就该在家里玩泥巴,学术界不是给他们玩耍和镀金玩耍的地方!”
    “我的天啊,现在的中国人真是骄傲过头,这样的文章都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这样的争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负责审核的老约翰逊等人把文章看完,核实过相关数据和图文影像资料,那些叫嚷着“自大的中国小鬼”的人才彻底哑火了。
    相比外面的震惊和质疑,陆则后援群里的粉丝们却关起门来热烈讨论——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啊啊啊第一作者的名字明明就是小陆医生啊。」
    「论文思路也很像,我看过陆师兄以前的论文,别误会,不是陆师兄给我看的,是我导师拍我们桌上说:“看看人家的论文,再看看你们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导师。」
    「我又想起了被陆师兄论文支配的恐惧!」
    「啊啊啊啊啊我觉得真的是陆师兄的论文啊,他不是带我们去过实验室做测评吗?你们看后面跟着的名字里就有实验室那位前辈的名字!」
    「我只有一个问题,以后我们是不是要订《生命》了,我没订过学术期刊,这期刊怎么订来着?」
    「可以订阅电子刊,还有些比较靠谱的中文科普账号或者网站,有人需要的话回头我可以出个教程!」
    「有有有!」
    论文其实也会各有各的风格,陆则这样的人尤甚。只要看过他以前的论文就会发现,这篇论文不管是整体框架还是论述思路,全都在叫嚣着一件事:「我是陆则写的!」
    经读过陆则论文的人一分析,陆则后援会的粉丝们基本已经确定这篇论文的作者不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而是陆则本人!
    平均年龄不是很大的粉丝们开始活跃地了解如何订阅《生命》。
    当粉丝的不都是这样的吗?
    正主上了杂志,必须买买买!
    就是这个期刊听起来好像很牛逼,问爸妈要钱都肯定会给的那种!
    徐明辉花了两个月时间潜入陆则后援群,和陆则粉丝们打成一片,没事会进群看看有什么可黑的。
    看到这些小粉丝认领了《生命》那篇文章,纷纷表示要去订阅《生命》,徐明辉觉得机会来了!
    也不看看陆则才几岁,本科都没毕业,也好意思认领这什么《生命》的论文!
    虽然徐明辉看不太懂论文内容,但是看网上的反应,他感觉这论文应该挺牛逼。
    这么牛逼的东西,怎么可能是陆则一个毛头小子研究出来的!
    徐明辉顺手截了个图,扔给水军让他们运作一番,一定要让陆则和他脸大的粉丝们吃点教训!
    本来很多人只是私底下怀疑一下,徐明辉这一手操作反而让#陆则论文 《生命》#这个话题引起热议。
    不少人都向裴正德打听论文到底是不是陆则写的。
    裴正德最近也关注到不少人在网上黑陆则,但是《生命》那边还没准信,裴正德也不好说什么。
    现在论文都刊出了,裴正德感觉自己神清气爽,痛快地说:“对,就是小陆的论文,前两年他继父不是送他一个医院吗?当时连着实验室一并送他了,这就是他自己带着人独立搞的第一个课题。”
    众所周知,实验室是个非常耗钱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实验器材可能就要几百上千,还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那种,更别提各种昂贵的设备。
    比起其他兴趣爱好,搞研究才是拿钱烧着玩!
    但陆则没有这个烦恼,只要他有了思路,就可以砸钱开搞。
    进入大学后,陆则就跟着裴正德做了不少课题、跑了不少学术研讨会,早已具备独立搞课题的能力。
    只是裴正德一开始也没想到陆则一上手就是大招。
    现在大招都放完了,他这个当老师的能怎么办?当然是开开心心地骄傲一下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