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反派洗白录 第8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孟长青下了山,一个人已经在那儿站着了,降魔剑如霜如雪。孟长青忽然停下了脚步,那人似乎察觉到什么,回过头来,道袍被风吹得鼓了起来,黑白二色仙鹤纹章凌风欲飞。丹鹤纹是长白高阶弟子衣饰上很常见的纹饰。传说中,长白先祖真武帝君曾在大雪中骑鹤南下,一直到了终南,丹鹤性傲,见到此地天青水澈,终于主动栖落于山中。真武帝君便将那山更名为真武山,在此创立了长白宗。后世长白弟子以仙鹤、星子为纹饰,记录的便是真武雪夜骑鹤下南山的典故。
    吴聆立在树下望着孟长青。
    孟长青半天都没说话,终于道:“你觉得我应该说点什么?”
    吴聆低声道:“若是说不出来,不如过来抱一下?”他刚说完,孟长青就直接朝着他走了过来,吴聆还没来得及澄清那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开玩笑,孟长青已经走上前从容地抬手抱住了他。吴聆一下子没了声音,他抬手慢慢地抱住了孟长青,那是他第一次抱住什么东西。
    这一头,李道玄去了趟紫来峰,他与南乡子对面而坐,南乡子今日看雪看得有几分无聊,去请谢仲春来喝茶,谢仲春回了两个字,不去。于是南乡子派人去请李道玄,将人请过来之后,他才惊觉自己请错了人,李道玄一到,他只能更无聊。
    炉子里沸着雪水,南乡子命弟子去取茶。
    与往常一样,李道玄到了之后一直没怎么说话,两人坐着聊了许久,大部分时候都是南乡子在说。南乡子觉得今日的李道玄似乎有些异样,问他,“你怎么了?”
    李道玄问南乡子,“你记得上一次仙界大典上清静真人那弟子吗?吴六剑之子。”
    南乡子一听他提吴六剑,立刻有了印象。当年吴六剑夫妇还在时,曾奉师门之命来访玄武,那时候二人还尚未结为夫妻,互相以师兄妹相称。一日他与谢仲春站紫来峰下,忽然听见耳边远远传来一声“师哥”,他下意识驻足回头望去。
    溪水边有一对年轻的后生,十多岁的吴玉正追着少年吴六剑。
    南乡子对吴六剑夫妇是颇有好感的,没什么人知道,他当年其实曾经在道术上指点过吴六剑。吴六剑年纪轻轻就破例被道门推为真人,也有他的助力。那时候道门包括长白宗都更偏爱孟观之,他却更为欣赏古板耿直的吴六剑,第一眼见到少年吴六剑,他就确定这后生将来必是道门一代人物。他所料不差,那确实是极为优秀的后辈,只是太可惜年纪轻轻便死于邪修之手。上一回仙界大典,谢仲春告诉他吴六剑的后人也在,他多留意了几眼。
    一眼看过去,确实是像。
    南乡子低声道:“记得,吴聆,字闻过,既闻过必改之。”他看了眼李道玄,“那一日金鼓石台的一剑,与你年少成名那一剑真是像极了,这样的弟子,如何会不记得?”
    “你觉得他如何?”
    “心性纯良,谦冲忍让,有吴六剑遗风,长白这一辈不可多得的弟子。”南乡子隐约记得这话他之前似乎与李道玄聊过,不过他也没在意,山上无事,闲话说得一日是一日。
    李道玄没有说话了。
    南乡子抬手打算给李道玄倒一杯新茶,“怎么忽然提到他?”
    李道玄道:“他今日到了玄武。”
    南乡子闻声倒茶的手一顿,心道有意思,比跟李道玄坐在这儿聊天有意思多了。想来是谢仲春知道他不爱管琐碎事,便没有派弟子同他说这事,自己安排好了。南乡子也是明白的,毕竟他在谢仲春眼中还不如个会冒烟的香炉。
    南乡子看着李道玄,提议道:“如此凑巧,过去瞧瞧?说起来,吴六剑也算是我这些年来较欣赏的一个长白后辈了。当年吴六剑夫妇上玄武,我和他们二人相谈甚欢。吴六剑的后人,正好上一回仙界大典,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瞧两眼。”
    李道玄没说话,不知道是在想什么,半晌,他轻轻点了下头。
    南乡子看他那副样子笑了笑,“那走吧。”其实大可将人请过来,只是他正好想下山走走,便顺路去瞧瞧。
    驿馆。
    孟长青与吴聆坐在房间中,已经聊了一阵子了。
    吴聆看着他,终于道:“你可曾想过下山?”
    孟长青有些诧异地看向他,道:“在玄武,弟子一旦真的下山,与开宗立派没什么差别,十有八九是回不来了。”孟长青回忆道,“我记得我小时候,有几个师兄下了山,后来听说做了山下道观的冠首,打那一别,我再也没见过他们。”
    “天下求学修道之人,总会有出师的那一日。”
    “来了玄武后就总觉得有了个家,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离开玄武。”吴聆这句话莫名的又让他记起当日紫来峰上李岳阳对自己说的那番话,他似乎想了许久,终于低声叹道:“不过你说的也是,天下求学问道之人,怎么可能永远不出师?”
    所谓的道门和人间也没什么分别,人在小时候总觉得自己会一辈子跟着父母,一辈子待在家中受着庇佑,可终有一日,人必须离开家,离开父母与亲朋,去面对一些只能自己一个人面对的东西,去走一些只能够自己一个人走的路。读书时,齐先生曾对他们说过一句话,世上最难不过行路难,不过没关系,齐先生还说了,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道者不孤。
    吴聆注视着陷入沉思的孟长青。或许连孟长青自己都没察觉到,他虽然自称玄武弟子,但骨子里其实更像一个长白弟子,作为李道玄的弟子,耳濡目染多年,却从不向往这天地山川的玄妙,也从未与世间万物产生共鸣,他向往的是匣中三尺剑,且示不平人,这是典型的长白道义。流淌在身体中的血液无法改变,他始终还是像他的父亲孟观之,而真正的长白弟子是不会待在山上的,他们注定了一生漂泊,生于道,死于道,最终被遗忘于道之中。
    吴聆见孟长青在走神,试着喊他,然后他伸出手去,慢慢地握住了孟长青的手。
    孟长青一下子看向他。
    吴聆没有说话,手上一点点用力,将孟长青慢慢地拉了过来,房间里似乎一瞬间静了下来。
    吴聆其实拉了一会儿就已经松开了力道,孟长青却没有停下来,一只手撑在了案上,吴聆原本是坐着的,在孟长青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忽然刷一下子站了起来退了一步,孟长青看着他那样子,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笑了声,“怕我做什么?”
    吴聆看着孟长青撑着桌案低声笑,这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孟长青低下头想抬手给吴聆倒了杯茶,忽然胳膊被人抓住了。
    孟长青抬头看向他。
    吴聆将他拽了过去,低头吻了上去。
    孟长青瞬间愣住了。
    直到后背抵上窗上的那一刻,孟长青才终于反应过来,却又没了动作。
    吴聆低头望着他,他看了孟长青看久,终于低下头又极轻地吻了下去,他自己其实也有些失神,手一点点抚着孟长青的背,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吻着孟长青,伸手缓缓地去解孟长青的衣服,孟长青这次是真的有些愣。
    门外响起脚步声。
    南乡子先到了门口,抬手敲了下那门,他也没想到那门是虚合着的,一敲就开,他看见了里面的场景。
    李道玄也随之望了一眼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反派洗白录洗的是吕仙朝和长青啊……
    至于其他人,一报还一报。
    第81章
    李道玄只看了一眼就顿住了。
    孟长青瞬间就回过神来了。两人起身,孟长青有些没反应不过来这是个什么情况。吴聆还算镇定, 转过身来。
    孟长青往门口看了一眼, 正好对上李道玄与南乡子的视线。他迅速整理完毕, 回过身叠手行礼,掷地有声,“师父,师伯!”
    吴聆也道:“参见二位真人。”
    南乡子是十分震惊的,活了太久,早习惯了波澜不惊,他下意识没显露出来, 他看着屋子里的两个人, 先是看看吴聆, 又看了眼孟长青,视线在两人之间来回转了两圈, 最终落在了孟长青的脸上,半晌才道,“吓着你们了?”
    语气相当温和,还带着几分客气。
    孟长青本来绷得住,一听这话他觉得绷不住了,尴尬,是真的尴尬, 尴尬得他头皮都发麻。
    李道玄站在南乡子右侧两步外,他从始至终都没说话,没有什么反应, 没有看吴聆一眼,他只是看着孟长青,孟长青从怔松到震惊再到手忙脚乱地整理领口直到最后的尴尬,一系列全部反应他全看在眼里。
    他望着他。
    被注视着的孟长青的心境用一句话来概括,大约就是在“您听我解释”,“这事我没法解释”的两种崩溃的念头中不停地来回,想出口说一句什么,却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他也明白这事没法躲过去了,终于,他看向李道玄。
    只是一个眼神,基本上,他都什么认下了。坦荡磊落,供认不讳。虽然有些尴尬,有些措手不及,却仍是赤城的。
    和孟长青想象中的差不多,李道玄并没有什么反应,他像往日一样地站在那儿,一双眼望着自己,在孟长青的记忆中,李道玄常常这样望着自己,从他幼年一直到如今,李道玄从来没有变过,今日也是如此。孟长青被他看得莫名有些局促,好在李道玄什么也没说。
    南乡子的目光落在吴聆身上,终于,他出声替两人解了个围,似乎他刚才是什么也没看见,他对着吴聆道:“去年春日玄武北山留了点雨前茶,你父亲当年赠与玄武的,去尝一尝如何?”
    南乡子当年曾指点过吴六剑一二,吴六剑夫妇一没赠法器宝物,二没说些恭敬的客套话,在一次玄武道会上,新婚的二位晚辈送来了两株春南珠宝茶树。至如今,人去了多年,茶树依旧种玄武北山,郁郁苍苍的。
    南乡子有意解围,谁都听出来了。吴聆看了眼孟长青,终于对着南乡子道:“弟子恭敬不如从命。”
    南乡子看了看他,又看了眼孟长青,似乎是笑了笑,倒是没说什么。
    南乡子临走前看了眼李道玄,李道玄没什么反应,至少他没瞧出来李道玄与平日有什么不一样的,见李道玄一直望着孟长青,他觉得他这师弟今日怕也是受了不少的惊吓。当着两个本就有些尴尬的小辈,他把一句戏谑又讪讪地收了回去。
    只剩了李道玄和孟长青两人时,屋子里静了很久,孟长青喊了一声“师父”。
    李道玄第一次没有应他。
    放鹿天。
    孟长青与李道玄走在回放鹿天的路上,此时正好是十一月中旬,天上不知不觉间下起了雪。
    孟长青记得,每年的十一月,照惯例玄武的弟子会放一个月的假。这时候的天已经很冷了,第一场雪已经下过了,林子里挂满了霜,玄武各种祭祀与道会都会放在十一月,从入冬起,已经有陆陆续续从远方而来的修士入山祭拜黄祖。他们无一不是曾经的玄武弟子,有的已经在山下开宗立派,有的至今一挂青袍籍籍无名,他们中人或许是二三十年来头一次又回到玄武,又有的或许是此生唯一一次重登师门,更有的其他弟子,也许从下山之日起从未再回到玄武。
    他们云游四海,降妖伏魔,带着在玄武所学的道,四散在天涯各处,他们也会收自己的弟子,兴许有朝一日心血来潮,也会和自己的弟子说起当年的玄武,说起自己的师父。
    此时正好十一月,遥远山道上,能看见有三两陌生道人正冒着雪往山中慢慢走着。那几座山峰隐在雾中,隐约有香炉紫烟细细高高地抽出来。那几座山是祭祀所在之地,有玄武道坛,有玄武百字碑,还有几座供奉着牌位的黄武神殿。
    孟长青记得,黄武神殿中有一座供奉着当年在大雪坪战死的修士牌位,无分派别宗门,一日为道而死,皆是同道中人。每年九月的祭典,李道玄会领着他上山,命他在殿中祭拜吴氏二位前辈。虽然李道玄从没说过什么,但孟长青心中明白,李道玄是教他不忘吴六剑夫妇对他的恩情。孟长青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这一路走来,李道玄一直没有说话,孟长青因为刚刚与吴聆的事,一直觉得挺尴尬的。
    正走着,他忽然看见李道玄停下了。两人站在积雪的山道上,这里离放鹿天还有很长一段路。
    李道玄看着遥远山脚上三三两两往山上走的剑修,山中静极了,雪还在下。他没有说话,望着那几道雪中的背影,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孟长青站得久了,不禁也顺着李道玄的视线看去,在他的眼中,满山遍野都是雪,什么也看不清,他又看向站在原地的李道玄,不知过了多久,他开口道:“师父?”
    李道玄听见他的声音,看了他一眼,终于低声道:“你把灵脉换给了吴聆?”
    孟长青一瞬间哑然。他忽然才明白过来一件事,李道玄是道门金仙,自然是能够看出来他灵脉有异。他当日用玄武天衡镜为吴聆修复灵脉,自己的灵脉难免有所损伤。自他回到玄武之后,灵脉一直在恢复。如今想来,李道玄怕是早看出来他灵脉受损,一直在帮他。李道玄原是当他在江平城受了伤损了灵脉,见他从来不提,于是也没有提起。
    如今李道玄问他这一句,意思再清楚不过。孟长青站在原地半晌,慢慢地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沉默了片刻,孟长青道:“师父,弟子对不住您多年栽培。只是吴师兄这些年过得着实艰难,吴氏二位前辈又于我有重恩,如今吴师兄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多年,弟子不能够熟视无睹。”说完,他低身捞起衣摆,对着李道玄跪下,“师父,是弟子对不住您,辜负了您的期望。”
    孟长青低着头,他以为李道玄会说什么,可是李道玄没有,李道玄听完了,没有责备他,没有赞同他,李道玄只是站在覆满了雪的山道上望着他。
    山外,几个散游道人正往山上走,他们一直到了黄武大殿,殿前巨大的炉鼎在雪中生着紫烟,穿着青色道袍的修士收剑再拜,雪一直在下。有三两玄武小道童坐在山阶上偷偷地看,一只黄鹤从殿前掠了过去。
    山道之上,李道玄望着跪在地上的孟长青,终于低声道:“起来吧。”
    孟长青抬头看去。
    李道玄的神色没什么变化,好像还和从前一样。
    孟长青莫名其妙地哑然半晌,道:“师父,我会重新修炼的。”
    李道玄望着他没有说话,然后他转过身往外走。
    孟长青站在原地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见李道玄一直望着山外,他也下意识地,控制不住地慢慢地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一望无际的玄武山脉埋在了雪中,什么东西也看不清。
    走在山道上,在某一个瞬间,李道玄想起了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曾对着孟长青说过,“都过去了”。直到这一刻,他才意识到,是真的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很久了。
    吴聆被南乡子喊去紫来大殿,两人聊了许久,吴聆瞧着沉默寡言,其实谈吐不俗,这一点并不像当年的吴六剑,偏偏吴聆性子温和,这一点倒是像他的母亲吴玉,南乡子兴许是觉得与这后生颇为投缘,多留了他两日,安排他住在了紫来峰上。
    南乡子活得久见得多,性子又懒洋洋的,对后辈之间的事从不过问,不处处操闲心,反而更轻松自在。
    他是不觉得吴聆与孟长青的事有什么,年轻时敢与邪修称兄道弟的人,什么事没见过。他也不觉得断袖有什么,他自认为自己不是谢仲春这样呆板的人,只是略有些惊奇罢了。孟观之的儿子,与吴六剑的儿子,先辈之间多少的恩怨,竟是在后生的手中一笔勾销,说起来颇为不可思议。为此,他还特意将孟长青喊了过来,问了两句。孟长青当时的心情相当一言难尽,偏偏南乡子问得正经,又是他的师长,他于是也只能将所有的事情告诉他。南乡子听完后倒是没说什么,让孟长青回去了。
    过了两日,南乡子上放鹿天找李道玄闲聊喝茶,说起这些事,低低叹道:“看不出来啊。”
    李道玄没有说话。案上的香炉散着轻烟,看不清他的神情。
    南乡子也看出李道玄和平时似乎有些不太一样,思索了一会儿,轻笑道:“孟长青怎么瞧都不像个离经叛道的,看不出来胆子这样大。我想起我收的第一个弟子,是个女徒弟,当女儿养的,后来下山了,跟一个春南的散人成了亲,立了个小宗派,好多年前的事了。我都快记不清自己到底收了多少徒弟,可总是记得她,一想起来总觉得她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跟在我后头小声地喊着‘师父’。毕竟是第一个徒弟,自己亲力亲为一点点带大,感情总是不一样,那之后,再没这么用过心了。”
    南乡子觉得自己其实有些懂李道玄此刻的心思,第一次当师父,第一次有自己的徒弟,一点点瞧着他长大,再一点点目送着他离开自己去走自己的路,那心情真的是如同在养一个亲生孩子。对于师父而言,第一个弟子,必然是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的,是不一样的。
    南乡子絮絮地说着,李道玄今日太过沉默,他渐渐也觉出不对劲了,“今日是怎么了?还在想那两个小辈的事?”他抬手给李道玄倒了一杯茶,低声道:“年轻的时候干点出格的事儿也无妨,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