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农家媳的秀色田园 第52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于是,他就把千里迢迢带回来的大包袱拎到了房里,对桑叶说道:“这是从京城带回来的,一些是二哥二嫂还有小弟买给几个孩子的,一些是二皇子和二皇妃给咱们的年礼。”
    安旻尚未恢复皇子的身份,如今暂且住在原来的皇子府。郑凛不好直呼其名,眼下没有外人在不用顾忌什么,就还是以二皇子和二皇妃来称呼。
    “还有这个,是给桓儿的。”郑凛指着其中一个银白色的锦缎包袱说道。
    桑叶闻言,将锦缎小包袱拿到手上,入手挺沉的不知道里头具体是什么。她把包袱单独放到一旁,又拢了拢大包袱,有些心疼道:“这么沉,亏得你一路背回来。”
    郑凛很是受用,故意抬手揉了揉肩:“确实沉了些,待会儿歇息了劳烦叶儿替为夫松解松解。”
    明明是再正常不过的话,桑叶愣是听出了暧昧缱绻的味道。她娇嗔的瞪了男人一眼,倒是没说拒绝的话,低头将一个个小包袱挨个儿打开。
    挨了个白眼,郑凛心里却美滋滋的,跟她一起整理包裹里面的物什。
    零零碎碎的东西有不少,除去一些特意给孩子们的小玩意,剩下的多是安旻冯宁夫妇准备的年礼,都是家里能用的上又不十分贵重的东西,让人收的心里有负担,可见是用心思量过的。
    等把这些东西规整好,桑叶对郑凛说道:“你没回来前桓儿也惦记着,如今你回来了这孩子怕是要问你一些事,你要是累的话就先歇着,晚点我再叫他过来拿包袱。”
    郑凛确实有些乏了,他猜到桓儿会问什么,不想他心里记挂着便说道:“我还不累,你先歇一歇,我自己找他去。”
    桑叶摇了摇头,把人按在椅子上坐好:“还是我去叫他吧,有些事你们爷俩单独说比较好。”
    郑凛仔细观察她的脸色,没有发现什么异状便放心下来。
    桑叶却是发现了他的打量,没好气的说道:“怎么,怕我不高兴?要是桓儿对他亲爹亲娘的处境不闻不问,我才要心寒呢!”
    她早就接受了自己只是养母,桓儿早晚要回到他亲爹亲娘跟前尽孝的现实,自然不会对桓儿关心亲爹亲娘有意见。真要往这酸水里躺,还不得把自己酸死啊。
    郑凛听完,算是彻底松了口气,夸道:“天底下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你这样的娘了!”
    这番夸赞桑叶毫不客气的照单全收,正要出门喊人,又想到了什么,面带忧色的问道:“桓儿的存在不是什么秘密,没有人拿他做筏子对付二皇子和二皇妃吧?”
    安旻和冯宁离开之时,她就担心过这个问题。她觉得龙椅上的那位肯宽恕安旻谋逆大罪,想来不会计较冯宁当年让桓儿假死逃脱之罪。毕竟桓儿是他的亲孙子,亲孙子平平安安的活着,总是件好事。
    只是那位到底是一国之君,不能以常理度之,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顾念那点父子之情,祖孙之情。
    郑凛安慰道:“放心,眼下尚未有人拿桓儿说事,依我看就算有人这么做,今上也不会追究,恐怕还会下旨召桓儿进京,想来那些人也清楚这一点。”
    不然,这几个月里,桓儿又岂能安安稳稳的待在书院里?
    桑叶心里一松,又问了问京中的局势。得知朝中安毓一家独大,稳坐太子宝座,后宫未成年的皇子掀起的波澜暂时不会波及到桓儿身上,她才放心的出门了。
    如桑叶所说,桓儿很担心亲生爹娘如今的处境。虽然上个月他刚收到了爹娘的来信,信中表明一切都好,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怀疑爹娘报喜不报忧。
    两地相隔千里,真被蒙在鼓里,他怎么也看不到真相。
    他不后悔没有随爹娘一道进京,却害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好不容易摆脱贫瘠困苦的北荒,平安回来的爹娘再次背上欺君之罪。
    他清楚的记得,当初为了让他在那场震惊朝野的宫变中活下来,他娘让他假死才得以逃脱。如今知道他还活着的人,敌友未明,他怎能不担心有人以此将亲生爹娘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因此一听娘亲说郑叔叔找自己过去,本来陪着汤圆儿玩耍的桓儿失态的站了起来,跟汤圆儿说了一声就疾步往后院走去。
    直到从郑凛口中知道亲生爹娘如心中所言,一切都好,那颗悬了多日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见郑叔叔关切的看着自己,桓儿后退一步,朝着他深深地行了一礼:“叔叔,谢谢您!”
    郑凛摸了摸他的头,温声道:“你娘将你视如亲子,在我心里亦是把你当作子侄,这些事费点工夫就能打探到,你不用放在心上。他日你若是回到京城,不嫌麻烦的话,多给我们写几封信就是了。”
    桓儿哪里不知道叔叔的心思,可是他不是不知事的小孩,又如何能心安理得的认为这是叔叔该为自己做的!
    生父生母没有恢复曾经的身份,在京城的处境定然尴尬,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怕是就有人疑心爹娘有所图谋。
    郑叔叔只是个普通人,想见幽禁在皇子府的爹娘肯定不容易。郑叔叔打探到这么多有用的东西,不知道费了多少工夫。稍有不慎恐怕就会给自己招致祸患,所冒的风险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揭过的。
    只是他还太小了,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默默地把这份情记在心里。
    郑凛看了他一眼,将桌上的小包袱递过来:“这是你爹娘给你的,你先拿去。要是有给你爹娘的物什,你也可以准备好,年后我托朋友捎过去。”
    桓儿接过沉甸甸的包袱,闻言点了点头,这一次没有再说道谢的话。
    第512章 儿女事
    郑凛的归来,让整个郑家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连带着二老的精气神都好了不少,逢人就说笑呵呵的说儿子回来了。年三十那天,更是早早起来准备团年饭,做了满满一大桌菜,生怕做少了吃的不痛快。
    这个年过的跟以往没有多大的区别,吃过丰盛的团年饭,就各自端了小板凳在墙角下边晒太阳边嗑瓜子,时不时的有人来串门子,七嘴八舌的说着从别处听来的或是看到的八卦。
    桑叶鲜少主动八卦别人的事,但是不妨碍她听八卦。有些八卦一听就是假的,奈何擅长八卦的人都有一副好口才,抑扬顿挫,曲折离奇,让人不自觉的信服。
    闲来无事当作故事听听,打发时间倒是挺不错。
    就是有几个人打着唠嗑的幌子,来探春香的口风想给春香牵线保媒。她们倒不是乱牵线,说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想来也清楚有郑家给春香撑腰,不会委屈春香嫁去不着四六的人家。
    这事儿旁人做不得主,一切都看春香自己的意思。经过周家那遭事,春香更不想再嫁了。她领了这些伯娘婶子的好意,婉言拒绝了。
    这些人一走,孟氏就忍不住唠叨上了:“我看你高婶子说的那个就不错,家里人口简单没有拖累,你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这样你都不满意,你到底想找个啥样的……”
    春香很烦这样的话,脸上就表露了几分:“您老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操心那么多作甚?您要是见不得我,明儿个我就回镇上,省得您烦心。”
    孟氏一听,眼泪就要下来了:“我知道,我知道你长本事了,嫌我老婆子烦了,可你就是嫌我烦,我也得说你……等我哪天眼睛一闭,你爱咋咋地,我看不到,也管不着了!”
    身为儿媳的桑叶和马氏坐不住了,一个个劝道:“娘,春香不是那个意思,她这是不想您一把年纪还为她的事烦心呢,对您是最孝顺不过了。”
    “是啊娘,就春香的性子,您老还能不知道?等过阵子她自己想通了就好了,您如今说再多她也领会不了您的一番苦心呐。”
    此时春香也懊恼着,后悔不该把话说的这么重,不由得打自己嘴巴:“娘,是我不会说话,您要打要骂都随您,您老别哭了。”
    郑凛和郑山青也跟着劝,只是两人都不怎么会劝人,翻来覆去的就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话。
    好在孟氏不是个矫情的人,被儿子媳妇轮番安慰,渐渐的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只是擦着眼泪对春香说道:“这些话说多了你不爱听,以后我也懒得再说了,你要是哪天后悔了,别怨别人没有为你想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