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农家媳的秀色田园 第46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67章 离别
    冯宁夫妇是偷偷过来的,路上已经耽搁了不少工夫。眼下看过了桓儿,知道他一切都好就没什么不放心的,必须马上离开上郑村前往府城,并在府城乘坐冯伦的商船北上,因此留给一家三口相聚的日子并不多。
    好不容易一家团聚,夫妻俩根本舍不得走。好在来时冯伦派了几个护卫一路护送,夜间赶路也算安全,便在桑叶的挽留下,打算吃了晚饭再回去。
    相比中午时的热闹,晚上饭桌上的气氛就显得有些沉闷,就连汤圆儿也没像平时那样夹不到菜就喊爹娘帮忙,只默默地吃着自己面前的两道菜,还时不时的观察大人的脸色。
    饭后,天色已经暗下来,到了冯宁安旻夫妇不得不走的时候。
    桓儿心里有些不舍,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见大人们互相道别没有留意到自己,就闷声走出客堂往自己的屋子里去。冯宁本想着临走前交代儿子几句话,就只看到儿子转身离开的背影,顿时心里难受起来,以为桓儿对他们夫妇没有半点感情,才会对他们的离开无动于衷。
    桑叶知道桓儿不是不知礼数的人,隐隐猜到他做什么去了,便安慰冯宁:“桓儿应该是有东西要给你们带走,待会儿就回来了。”
    “是、是真的吗?”冯宁一听,既惊喜又有些不信。这一下午,桓儿对他们的态度始终算不上热切,真的会给他们准备东西吗?
    桑叶也是当娘的人,很明白冯宁的心情,笑道:“这小子一天比一天大,心里也越来越藏事,别看他对人对事都淡淡,可都记在心里了。”
    冯宁对桓儿的性子不算十分了解,闻言那点不信就全被期待覆盖了。果然,没过多久就见桓儿去而复返,手上拿着一个小小的包袱,瞧着有棱有角的,猜不出里面装着什么。
    对上冯宁安旻期待的目光,桓儿心里堵的慌,却还是喊不出爹娘二字,只把小包袱往冯宁手里塞:“这里是两包点心,路上饿了可以垫垫。”
    冯宁一下子抱紧了包袱,激动地眼泪在打转:“好!好!”这是儿子第一次送他们东西,别说吃两包点心,就算是两颗石头,对他们来说也是宝贝。
    安旻也很激动,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两包点心,还有儿子的关心。如果不是急着进京,他恨不得留下来直到亲耳听见桓儿张口喊他爹为止。
    两人的表现,不禁让桓儿心里生出一丝愧疚,只是他克服不了那股陌生感,还做不到张口喊“爹娘”。
    所幸冯宁夫妇已经很满足了,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真正迎来一家团聚。冯宁摸了摸桓儿的脸颊,细声的叮嘱道:“此次一别,咱们一家三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团圆……你在这里娘很放心,等我跟你爹在京城安顿好了就会来看你……”
    冯宁絮絮叨叨的说着,只恨时间太短,她能叮嘱的终究有限,满腔的慈母心难以诉说完。
    桓儿只是点头,心里的愈发汹涌的不舍,让他说不出半个字来。
    叮嘱完,冯宁安旻一步三回头的登上马车,在郑家人的挥别中驶离了。
    听着车辙声渐行渐远,直至耳边只有风声拂过。桓儿怅然若失,转身的瞬间对上了娘亲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目光。
    桑叶拍了拍桓儿的肩膀,什么都没说,抱着昏昏欲睡的元宵进了院子。
    桓儿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神色失落的看着远处什么也看不到的夜幕。直到大头走过来拉他袖子,才同大头一道回屋。
    “夜风凉,别冻着了。”见妻子一动不动的盯着车窗外,安旻看不下去了,抬手将车帘盖上,又找出件衣裳披在她身上。
    冯宁情绪低落的收回目光,怀里依然紧紧地抱着那个小包袱。
    安旻见不得妻子难过,开口安慰她:“煦儿小小年纪,还能想到咱们路上会饿,特意准备这些点心,你不打开尝尝?”
    冯宁一听,明明不饿的她意外的有了胃口,连忙把包袱解开。只是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那几包点心,而是一个木制小长盒,似乎是女子装饰物所用。
    安旻也看到了,心里一动就要去拿,结果“啪”的一声,被冯宁抬手拍开了。
    “这定是煦儿给我的。”反应过来自己干了什么,冯宁颇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的为自己找借口,另一只手却紧紧地抓着木盒子。
    安旻哭笑不得,没介意她的态度,连连哄道:“是是是,是煦儿特意给你准备的,你快打开让为夫开开眼。”
    冯宁也很期待盒子里的东西,闻言便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木盒子,仿佛里面装着的是无价之宝,生怕动作大一点会弄坏它。
    只是当她看清盒子的东西时,眼泪“唰”的流下来了……
    ------题外话------
    陪远道而来的朋友玩了两天,实在是太累了,今晚是短小的一更,亲们别嫌弃,明天补上更新,至少4000+
    第468章 有孕
    桓儿就这么被留在了郑家,他不知道自己被留下的真正原因,但是结合亲生父母被流放北荒好几年,如今今上重病又将他们召回,多少能猜到几分,心里除了担忧竟是毫无办法。
    桑叶察觉到桓儿有心事,只以为是亲生父母的到来让他产生了波动。加上桓儿留在家里的时间极短,第二天一早就跟大头以及桑林小山叔侄一道,被郑凛驾车送去了书院,就更来不及知道他是在为已经离开赶往京城的父母担忧了。
    桑林之所以跟着去县城,是为八月桑榆前往府城参加秋闱。眼下距离八月还不到一个月,由于时间紧迫,近几个月每放旬假,桑榆就鲜少回来。
    这一次桑林过去,也是桑老实和木氏的意思。桑林脑子活泛,陪着桑榆去府城赶考,有什么事能搭把手不让桑榆分心,能一心考试,不然又得等三年。
    就为这事,木氏很长一段时间睡不好,不顾还在三伏天里头,就已经往灵云寺跑了三趟。要不是家里人拦着,她恨不得跪在菩萨面前,直到桑榆考中举人为止。
    这不,没过两天桑叶就听说木氏又偷偷跑去上香,结果回来就有些不好了,吓得撇下手上的事急急忙忙去了桑家。
    “娘,您这样着急上火,让小弟知道了他哪还有心情去考举人!”桑叶气木氏不爱惜自己的身子,把元宵往两个嫂子那儿一塞,就沉着脸来到房间里数落起来。
    木氏自知理亏,在大女儿面前强硬不起来,又觉得被数落没面子,小声地为自己辩解:“就是中暑而已,歇歇就缓过来了。”
    见她一副不放在心上的模样,桑叶又气又急:“中暑可大可小,要不是路上碰到熟人,及时把您送回来,谁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形。”
    说到最后,桑叶的声音又大了几分。不怪她这么紧张,那天木氏中暑晕倒在路上,太阳毒辣气温又高,就这么暴晒下去极有可能丢掉性命。只要一想到这点,她就止不住的后怕。
    这下子木氏彻底没话说了,见女儿脸色难看不知道是心里委屈,还是这一病人也跟着脆弱,竟是忍不住抹起眼泪:“我、我也没想到这身子骨不争气,以前顶着大太阳成天下地也没见这样……要不是你小弟犟,一定要考中举人才肯说亲,我能有这么多事儿?”
    桑叶一怔,她还以为娘亲太想小弟考中举人才会热衷于求神拜佛,却没想到是着急小弟的亲事。算算小弟也有二十了,村里跟他同龄的人孩子都满地走了。
    也难怪娘她老人家着急,恐怕是怕小弟这次考不上,不仅下一次秋闱要等三年,这亲事也要再拖三年。要是下一次秋闱依然不能高中,又得耽搁三年。这左三年右三年的拖下去把年纪拖大了,再想说门好亲事就不容易了。
    “娘,您别哭了,小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您别当真!”看着一哭就停不下来的娘亲,桑叶很是懊悔,不该一来就数落她老人家:“再说了,小弟脑子好,就连他的夫子也说他是读书的料子,这次秋闱定能中举,到时候咱家的门槛怕是都要让媒婆踏烂了,您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会的不会的,小弟说话向来算数,肯定不会再改了,您老就把心放回肚里去。”桑叶可怕娘亲又哭,安慰的话一箩筐的往外倒:“等他中举了,管他同意不同意,咱们直接叫媒婆上门就是,他要是敢反悔,我第一个不饶他。”
    嘴上这么说,其实桑叶心里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她觉得依小弟的性子,不太可能会听家里的安排。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让老娘放心,先把病养好,其他的就让小弟回来自己解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