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农家媳的秀色田园 第6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刘老三哪里肯娶一个浑身只有污点的女人,哪怕那个女人艳名在外被传为尤物,当作发泄欲望的器物还行,娶回家当婆娘刘老三哪里会受得了。
    可是不论他如何一哭二闹只差上吊,以往总会顺着他的陈氏置若罔闻,坚决请了媒人去孙梅家说亲了。
    孙梅早就得到了方媒婆的话,哪里还有不应的道理?于是两家就在秋收之前,匆匆忙忙的过了礼。一时间,这桩惊爆人眼球的亲事传的沸沸扬扬,看客们看足了刘家的笑话。
    然而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彻底了结,陈氏做下一系列恶心事,让谣言在短短一段时间里传的到处都是,除了她们自己到处乱传之外,还少不了有人浑水摸鱼。
    摸鱼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同样算计着桑叶和桑家的李宝贵、强哥等人。这些人在发现陈氏的动作后,就暗中推波助澜打着跟刘家一样的心思。
    只是临了,强哥那边出了点事情,就没有来得及做最后一步,不然到桑家提亲先被打脸的不一定是陈氏等人了。
    桑叶没想放过李宝贵、强哥等人,只是这些人不露面,她就找机会教训他们,要是强行找上门去依他们的流氓属性,很容易被反咬一口让人误解,于是也只得暂时放下等待时机。
    不论外人如何议论,桑家的日子一如往常,平静又充实,在话题不断之下迎来了忙碌的秋收。
    今年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是个人人欢喜的丰收年。桑家的田地相比其他人家算是多的,往年秋收总要一家人连轴转的忙上近一个月,等秋收忙完了人也瘦的脱了形。
    眼下不一样了,家里多了大黄牛这个好帮手,许多力气活儿都能交给大黄牛办,像拉板车,赶稻场碾谷子等,对于只要能吃饱的大黄牛来说一点问题也没有。
    在田间地头下苦力的村民们见了,一个个羡慕的厉害。也有人累的受不了,将所有需要大力气的活儿攒下来,傍晚拿着铜钱跑到桑家租牛。
    桑家不缺几文钱的租金,也不想大黄牛太过劳累,俱是客客气气的拒绝了。有拒绝不了的,才会象征性的收几文钱,最多把牛借出去半天,前提是一定要把牛伺候好,不能饿着也不能渴着。
    等地里的稻子收回来,再铺晒开用石磙碾过后,桑家的稻场上很快就晒满了黄澄澄的谷子,看起来格外喜人。
    桑叶不擅长做农活儿,不过每天拿着耙子去稻场上翻谷子倒是做的很顺溜的。来来回回的耙着谷子,让谷子在烈日下晒的透透的,还没有碾出米呢,就能闻到清甜的米香。
    只要天气晴朗没有遇到阴雨天气,最多两天谷子就被晒的透透的。
    谷子晒干装麻袋时,桑叶对木氏提议道:“娘,咱们家不缺银子使,等交了税粮,剩下的粮食都留着自己吃吧!”
    木氏正默默地数着麻袋,估摸着这一秋能收多少粮食,交完税后能卖多少银子,一听女儿的话下意识的反对:“那咋行?哪有庄户人家把种的粮食都拿来吃的?”
    桑叶听完,哭笑不得:“娘,人家那是新粮不够吃,才会把新粮卖了换便宜的陈粮或是粗粮吃,咱们家暂时不缺银子使,留下这些粮食又不是不行,总不能赚了银子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点改变也没有吧?那咱们一家劳心劳力的制花酱有什么意思?”
    “你这孩子,家里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不说别的就是修花园,修作坊也得花出去一大笔,咱们这能省就省,等以后日子真的过起来了,你想顿顿吃肉娘都没有意见。”木氏嗔了桑叶一眼,不为所动。
    桑叶无奈极了,心里清楚她们母女的消费观念不一样,才会导致这件事意见不合。只是一想到还要继续吃刺刮嗓子的粗粮,她只觉得嗓子又开始发痒不舒服了。
    软磨硬泡也没能让娘亲答应的桑叶不肯死心,夜里吃过晚饭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她又对亲爹说了留下粮食的事,还细数了好几个留下新粮的好处。
    结果,桑叶的话还没有说完,桑树桑林几个立马当起了说客,帮着妹妹说服起父亲来,
    在这方面,桑老实显然比木氏好沟通的多,兄妹几个还没说几句呢,他就点头应下了:“那就留下吧,咱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没道理自己一口也吃不上。”
    刚回屋喝完茶的木氏正好听见了,黑暗中他瞪了老伴儿一眼,想着对方看不见就亮着嗓门说道:“新粮陈粮的能吃饱肚子就行了,哪还有这些讲究?”
    听出老伴儿不大高兴,桑老实慢声说道:“孩子们喜欢吃,那就是有讲究,左右咱们家暂时不缺银子,要是哪天真缺了,这交税后就剩下不到两千斤粮食,就算能值几两银子也起不了作用。”
    收粮的时候,木氏就被桑叶的一通理由说动过,眼下连老伴儿还有儿子儿媳也赞成不卖粮食,她就算不情愿疼爱儿女的念头还是占了上风,最终只能无奈地答应了:“好好好,你们想咋整就咋整,我这个老婆子不管了!”
    知道娘亲这会儿不大痛快,作为惹娘亲不快的“罪魁祸首”,桑叶赶紧哄人:“娘,日子都是往前过的,咱们顿顿吃新粮就不会想再回头吃陈粮了,为着这个咱们就只有努力干活挣银子不是?在这样的激励下,咱们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您说是不是?”
    木氏听完,“扑哧”一声笑了,没好气的说道:“是是是,你这丫头说的歪理都是正理,你娘我说不过你。”
    桑叶嘿嘿一笑,她说的那那番话有一定的依据,哪里就是歪理了?不过外理就歪理吧,娘亲开心就好!
    桑家新粮不卖留着自己吃这事就定了下来,等交完税粮有人约桑家一起去镇上买粮食,得知桑家粮食不卖全部留着吃后,这事又在村子里成为村民们茶后饭余的新谈资。
    当然,这些是后话,左右桑家各种传言就没有断过,桑家诸人早就看淡了,他们很清楚只有把日子过好了才实在,旁的事根本不用太在意外人的看法。
    等自家地里的活计忙的差不多了,桑老实就打发桑树和于氏夫妻俩去老根叔家帮忙。
    李庄腿上的伤恢复的慢,加上脑子上还有个大口子,李家人不得不小心又小心,哪怕李庄的骨头已经接好,伤口也结疤了也不肯让他出医馆,就怕不仔细碰到了伤腿,让好不容易接上的骨头移位,到时候会落下残疾。
    眼下一下子少了两个劳力,李家的三个女儿和女婿家也要忙自家的秋收帮不上忙,家里就只剩下一个孕妇和使不上力气的老根婶了。
    桑家哪里能眼睁睁的瞧着李家的粮食烂在地里,于是主动提出帮忙,连大黄牛也挪了过去。
    不曾想,桑家想到了李家的难处,另一个人也想到了。
    当桑树于氏夫妻俩拿着镰刀来到老根叔家的稻田里时,就看到田里的稻子已经放倒了一小半儿,稻田中央有个年轻的男子正弯着腰飞快的挥舞着手臂,利落的收割着稻子。
    郑凛看到桑树于氏夫妻俩也很意外,于是主动打招呼:“多谢你们帮忙,等这一阵儿忙完了,表爷爷他们也该回来了,到时候再谢你们。”
    桑树摆了摆手,大大咧咧的说道:“乡里乡亲的帮个忙多正常的事情,谢来谢去有啥意思?”
    郑凛逢过桑树几次,知道他是个直爽的痛快人,闻言便没有再说感谢的话,只是提醒道:“之前地里没来得及放水,这泥里的蚂蝗生的很,你们还是把裤腿放下来,免得被咬伤了。”
    说着,他还卷起裤腿给夫妻俩看没有打下裤腿时被蚂蝗咬过、还在流血的小腿。
    蚂蝗这东西,有水的稻田里尤其多,要是秋收前没有事先把地里的水放干净,让田里先干结起来,等收割的时候一条腿上咬着三四条蚂蝗都是常事。蚂蝗软趴趴的身子瞧着就恶心,吸饱血的蚂蝗体型更是膨胀数倍,那就更恶心的让人吃不下饭了。
    庄稼人谁都不待见蚂蝗,瞧见了也会头皮发麻。看着郑凛腿上七八处流血的地方,于氏打了个寒颤,只觉得自己的腿都疼了。
    忙不迭的把已经卷起的裤腿往下放,桑树一边放一边问道:“郑兄弟,你咋没有早些把裤腿放下来?”
    郑凛笑了笑,也重新放下了裤腿:“这是我第一次下地割稻子,不曾想到泥里面还有这东西,一时没有防备就被咬了。”
    一旁的于氏听完,不禁瞪大了眼睛:“第一次割稻子?我看郑兄弟干活的架势,瞧着一点也不像啊!”
    难道干农活儿也跟念书一样,还要讲究那啥天分么?
    郑凛不知道于氏的想法,笑着解释道:“以往没有割过稻子,倒是割过不少小麦,这就熟练了。”
    桑树听罢,毫不吝啬的夸道:“你这一个人都能顶俩了!这样也好,老根叔家的稻田不多,咱们三人两天就能收拾干净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