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77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过去这一年,端柔公主在金銮殿里几乎从未说过话。众臣渐渐适应了她的存在,心里不免要腹诽“公主殿下不过如此”之类。
    没想到,端柔公主今日一进户部,便展露锋芒。
    萧尚书也有些惊讶,笑着说道:“公主殿下记性之佳,令人钦佩。”
    记住五十几个姓名,算不得什么。不过,连众人的相貌特征都能一一对应上,这就十分厉害了。
    阿萝目光扫过众官员神色不一的脸孔,微微笑道:“我在移清殿里伺候笔墨一年,对萧尚书和于侍郎赵侍郎颇为熟悉。去年进了金銮殿听政,每次大朝会,我便记一记朝中众官员的模样,倒不是有意为之。”
    言下之意就是,其实进了其余五部,她也能叫出所有官员的名字来,不算稀奇。
    萧尚书为官老道,心中如何作想,从面上窥不出半分。资历稍浅年纪较轻的官员们,各自脸上已露出了一丝敬意。
    京城大小官员四百余人,要一一都记下,绝不是易事。他们在朝中为官数年,也未必做得到。端柔公主入朝不过一年,便记住了所有人。
    这份用心,由不得人不心生敬意。
    ……
    阿萝稍露锋芒后,不再多言,随着萧尚书进了官衙当差之处。
    户部或许不是六部中最重要的一部,不过,一定是最忙碌的地方。每日核算各种账目,各种应对前来支取钱粮的官员,一个个忙得恨不得肋下生翼脚底生风。
    萧尚书身为户部正堂官,自然也是忙碌的。
    一开始,萧尚书还不时张口解释或提点一二。待到后来,便忙得无暇张口了。
    阿萝经过这两年的历练,沉稳得简直不似十几岁的少女,也颇沉得住气。不急不躁,听不懂也不急着发问,只用眼看用耳听。
    待到正午,阿萝不便在官衙里多留,便回宫用膳休息半个时辰。到了下午再来户部。
    第一日过后,阿萝向亲爹亲娘回报心得体会:“父皇,母后,户部其实也像个小朝廷。萧尚书只一个人,便是生得三头六臂,也无法事事躬身亲问。”
    “所以,所有具体的事务,都有四个职司的官员去做,于侍郎赵侍郎也各司其职。萧尚书抓大放小,却不是一味放任。目光如炬,但凡张口,无不是抓住了疏漏之处。有理有据,将失职之人训斥得不敢抬头。”
    说到这儿,阿萝忍不住笑着赞道:“往日我总觉得萧尚书为人抠门,动辄就是国库空虚没有银子。今日才知道萧尚书的厉害。”
    盛鸿挑眉一笑:“能为一部尚书,自然有独到之处。萧尚书的能耐,你慢慢看慢慢学就是了。”
    阿萝笑着应是。
    谢明曦也张口指点阿萝:“你在萧尚书身边学一段时日。等熟悉户部了,不妨去四职司里再转上一圈。”
    “让你进户部,是要你熟悉户部所有的事务。放下身段,去看一看普通官员如何当差做事。”
    “所谓目光如炬,不是一两天能历练出来的。想有所作为,想令众臣诚服,你得有真实的本事能耐,如此才能降得住他们。”
    类似这样的教导,阿萝这两年也听了不少,闻言郑重点头应下。
    ……
    说完了正事,谢明曦话音一转,忽地开起了玩笑:“听闻今日翰林院有公文送至户部,公主殿下可见到了送公文之人?”
    佑哥儿进了翰林院学习,暂时还没具体官职。不过,翰林掌院是他亲爹,端柔公主是他未婚妻。佑哥儿自动请缨要“送公文”,谁也不会不识趣地和他争抢。
    未婚夫妻,假公济私正大光明地见了一面,心里美滋滋的。
    被谢明曦这一说破,一直磊落大方的阿萝,被打趣得脸颊泛红,娇嗔地喊了声母后。
    谢明曦莞尔一笑。
    盛鸿看一眼面泛桃花的女儿,心里直冒酸水,轻哼一声。
    亲爹就是这么心胸狭窄爱吃醋。
    阿萝哄人早已哄习惯了,张口就来:“在女儿心里,父皇最重要。谁也取代不了父皇的位置。”
    总算哄得亲爹有了笑脸。
    谢明曦笑着白了盛鸿一眼:“瞧瞧你,一把年纪了,还总和未来女婿较劲。也不怕传出去被人笑话。”
    一把年纪?
    盛鸿既惊又悲,不敢置信地看着谢明曦:“我明明正当盛年,风华正茂,俊美倜傥。你竟然就嫌弃我了?”
    谢明曦:“……”
    盛鸿摸了摸嘴上特意蓄的胡须,痛下决心:“我待会儿就刮了胡须,露出我俊美无双的脸孔,免得被你嫌弃人老珠黄。”
    谢明曦失笑不已,伸手轻抚盛鸿的脸孔,低声笑道:“刚才是我失言。其实你在我心里,永远是年少时的俊美模样。”
    阿萝:“……”
    阿萝被肉麻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干脆利落地拔腿开溜。
    第1130章 离宫(一)
    转眼间,半年时光匆匆而逝。
    这半年里,朝中大事小事不断。阿萝和霁哥儿等人在六部学习当差,各自都有收获。
    宁王府闽王府修缮一新。当年的三皇子府邸空置了十余年,如今也彻底整修过了,挂上了端仪公主府的匾额。
    端仪公主婚期将近,第一个搬出宫。
    萧语晗也随着女儿一同离宫,进了端仪公主府。
    这座府邸,萧语晗曾住过两年。时隔十余年,踏入久违的旧日寝室,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一切,萧语晗想起了离世多年的丈夫,不由得酸涩满腹泪盈于睫。
    一转眼,已是十几年了。
    芙姐儿见亲娘这般伤感,心中也觉酸涩。
    只是,亲爹死了十几年,她当时又年幼,早已记不清亲爹的模样了,也没什么可缅怀的,扶着亲娘清瘦的肩头低声安慰:“娘,你别难过了。以后,娘就随我一起住在府里,我奉养娘亲至老。”
    萧语晗哽咽着嗯了一声,搂着女儿痛哭了一场。
    泪水中,有对亡夫的追忆和伤怀,更多的却是释然和欣喜。
    宫中已是帝后的天下,她其实早有离宫之意。只是,她和尹潇潇一样,都不愿因此事令帝后为难。
    没想到,谢明曦将昔日的三皇子府邸给了芙姐儿,又亲自送她出了宫廷……
    “三嫂,以后和芙姐儿一起好生过日子。若觉得闷了,随时进宫来说话消遣。”谢明曦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
    她忍着落泪的冲动,冲谢明曦笑道:“好。”
    谢明曦用力握了握她的手,然后松开。
    她心里无形的枷锁,也在那一刻彻底卸下。
    前半生,她被重重规矩束缚,处处低调隐忍谨慎。从这一日起,她终于离开宫廷,和女儿相守相伴,能过些清静日子了。
    萧语晗狠狠哭了一场,情绪平静后,高高兴兴地和女儿一同安顿归置不提。
    ……
    萧语晗母女离宫之事,对后宫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震动。
    别人不敢胡乱张口,梅太妃少不得在私下絮叨一回:“……芙姐儿要住进公主府,萧氏留在宫中也合情合理。为何让她也一并出宫了?”
    虽然留下萧语晗也没多少实际的用途,不过,这一放人出宫,总令梅太妃心里惴惴不安。
    谢明曦和梅太妃的婆媳关系大为缓和,如今说话也随意多了:“这些年,三嫂助我良多,平日说话行事,也格外谨慎,从不给任何人添麻烦。这样过日子,总少些恣意和趣味。倒不如令三嫂和芙姐儿住在一处,三嫂也能畅快些。”
    梅太妃瞥了谢明曦一眼,一语双关地说道:“往日我总觉得你心肠太过冷硬,现在才知道,你也不是一味冷硬无情。”
    谢明曦微微一笑:“母妃说的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待我好,我自要加倍地对她好。”
    梅太妃碰了个软钉子,有些讪讪,转而说道:“萧氏离宫也就罢了,尹氏和赵氏还是留在宫里的好。”
    谢明曦淡淡道:“我已和五嫂说过了,再过几日,她就随霖哥儿回闽王府。”
    什么?
    梅太妃一惊,再也坐不住,霍然起身:“你说什么?你要让尹氏也离宫?”
    “正是。还有二嫂,我也会让她离宫。”谢明曦起身,伸手扶住梅太妃:“母妃稍安勿躁,还是坐下说话吧!”
    梅太妃哪里还有心情坐下,急急地扯住谢明曦的衣袖,快速低语道:“你可别太过心软了。萧氏要离宫也就罢了,她膝下只有芙姐儿,性子也安分。”
    “尹氏既有亲儿子,也有养子。那个赵氏,整日笑脸迎人,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在宫中尚且不安分,若放她离宫回鲁王府,和纵虎归山有何区别?”
    情急之下,梅太妃也不顾自己说话好不好听了:“为了阿萝着想,你也得将尹氏和赵氏都留在宫里。若霁哥儿他们生了异心,也能凭借着他们的亲娘节制他们一二。”
    看着满脸急切近乎气急败坏的梅太妃,谢明曦不由得挑眉一笑。
    所以说,梅太妃其实半点都不傻,既看得清楚也想得明白。
    而赵长卿,也远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精明。
    “母妃放心,”谢明曦微笑道:“我既肯放她们离宫,自然早有安排打算。”
    梅太妃瞪着谢明曦:“你有什么安排打算?”
    谢明曦轻声笑道:“日后自见分晓。”
    梅太妃:“……”
    算她白操心!
    梅太妃有些忿忿地松了手,板着脸孔道:“罢了,我也懒得过问这些事。反正,绝不能令阿萝吃亏受委屈。”
    梅太妃自想通之后,对立阿萝为储君之事格外在意。
    不过,梅太妃没想明白。阿萝的对手从来都不是霁哥儿兄弟三个。而是万千百姓的民心和大齐官员们的臣心。
    谢明曦笑了一笑:“那是当然。”
    ……
    过了五六日,霖哥儿霆哥儿一并离宫回府。
    临行前,兄弟两个一起来向帝后磕头辞行。
    霖哥儿言辞恳切:“多谢七叔七婶娘多年教导照拂之恩。如今,我和霆堂弟都已长大成人,今日离宫回府,特来谢恩辞行。”
    霆哥儿也磕了三个头,朗声说道:“侄儿定不会辜负七叔七婶娘多年来的教导,以后一定用心当差做事,为国朝尽忠尽心。”
    盛鸿和谢明曦对视一眼,心里闪过同样的感慨。
    霆哥儿长大后,身材相貌都肖似生父。有时候一眼看去,恍然如看到昔日的宁王……可这一磕头一张口说话,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顿时烟消云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