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6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门外响起湘蕙急促的声音:“启禀皇上和皇后娘娘,慈宁宫送了信来,太皇太后娘娘不好了!”
    什么?
    什么叫不好了?!
    盛鸿和谢明曦倏忽一惊,所有的旖旎缠绵骤然消散。
    谢明曦迅疾将衣襟理好,快步去开门:“湘蕙,到底出什么事了?皇祖母白日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不好了?”
    湘蕙急急应道:“具体如何,奴婢也不甚清楚。前来送信的宫女已经吓得面无人色,话都快说不出来了。请皇后娘娘和皇上立刻去慈宁宫看看吧!”
    盛鸿也整理好了衣服,快步而来,握住谢明曦的手:“明曦,我们这就去慈宁宫。”
    ……
    新年元日,是一年的开端,也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
    李太皇太后独自在慈宁宫里待着,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是一点点堆积出来的。
    当日她病倒在榻,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生不如死,恨不能一死了之。谢明曦宛如救星一般出现,令她病症大有缓和,也令她重新有了对抗俞太后的勇气和底气。
    那个时候,她是真心感激谢明曦。亦心甘情愿地做谢明曦的手中刀。
    待到俞太后被斗垮,被困在福临宫,她心中更是快意至极。
    再到后来,她便渐渐不痛快了。
    她是太皇太后,是皇上的皇祖母,也应该是大齐最尊荣最风光的女子。整日待在慈宁宫里,和软禁无异,哪里还有一朝太皇太后的威风?
    新年元日,她都没能去椒房殿一逞威风,憋憋屈屈地留在慈宁宫里。心里焉能不气闷?
    心里一气闷,李太皇太后索性吃喝解闷。
    御膳房上了一道百合莲子羹,既甜又糯。李太皇太后吃得高兴,将一碗吃得干干净净。就是这么凑巧,竟被最后一颗莲子卡住了喉咙。
    短短片刻,就被噎得脸孔发青。
    在一旁伺候的宫女被吓得魂飞魄散,立刻去叫太医。结果,等太医赶到的时候,李太皇太后已经没救了……
    盛鸿和谢明曦飞奔赶到慈宁宫的时候,李太皇太后闭上双目,鼻息间已没了气息。
    慈宁宫里所有的宫女面无人色地跪着,胆子小一点的皆被吓得簌簌发抖。
    几个太医也都面色惨然。
    说起来,这是李太皇太后太过贪嘴吃东西时太快太猛才被噎死丢了性命,是李太皇太后运道不好,怪不得任何人。
    可在宫中,主子出了事,就是奴婢的错。
    若是小事也就罢了,偏偏李太皇太后丢了性命。对宫女们来说,便是天大的罪过。或许,所有宫女都活不过今晚。
    几个太医也有大难临头的惊惧。
    盛鸿面色难看,俯身探了探李太皇太后的鼻息。然后,转头看了谢明曦一眼。
    没气了!
    真死了!
    谢明曦眉头也皱了起来。
    新年第一天就遇到这等事,颇有些晦气。更重要的是,李太皇太后这一死,她便少了压制俞太后的一柄利器……
    罢了,现在想什么都无益。
    人死都死了,只能先操持丧事。
    谢明曦暗暗叹口气,沉声吩咐:“来人,立刻传丧信,敲响丧钟。”
    ……
    新年初一的夜晚,对于京城百姓和百官们来说,是合家团聚喜气洋洋的时刻。尤其是文武百官,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进宫,直到天黑了才回府。刚吃口热乎饭,还没填饱肚子,丧钟就响起来了。
    众百官:“……”
    百官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定是听错了吧!
    按着宫中惯例,太妃们归西,宫中会发丧信,不会敲响丧钟。有资格令丧钟敲响的,唯有帝后和太后,还有太皇太后了。
    第二个反应是,没听错。
    宫中死人了!
    死的是谁?该不会是俞太后吧!俞太后也病了不少日子了……
    丧钟声一声接着一声,回荡不绝。
    百官们终于回过神来,立刻问耳目灵敏的儿孙:“刚才丧钟到底响了多少声?”
    “六六三十六声!”
    原来死的是李太皇太后!
    李太皇太后活到六十多岁,委实算高寿了。再者,李太皇太后病了数年,已经极少在人前露面。这一死,也没怎么让人惊讶意外。
    刚出宫没多久的百官们,立刻换了丧服,和女眷们一同进宫,为李太皇太后跪灵。
    第917章 丧事
    这一夜,宫中上下无人入眠。
    谁也没想到,李太皇太后会忽然归西。
    好在宫中常年备着丧仪所需之物。
    谢明曦一声令下,两个时辰便设好了灵堂。
    宫中各处悬挂的红色宫灯全部被取下,换成了白色的宫灯。丧布也挂了起来,宫中上下所有人都换了素服。
    就连躺在床榻上的俞太后,也在芷兰玉乔的伺候下换上了素服。
    俞太后面色晦暗,满面的病容在素服的映衬下,愈发惨白难看。目中却满是快意。
    这个老虔婆!
    竟吃莲子噎死了!
    死得好!
    死得太好了!
    俞太后心中畅快至极,那份快意几乎溢出嘴角。
    芷兰玉乔俱看到俞太后扬起的嘴角,两人默默对视一眼,一起垂下头。无人敢提醒俞太后不该露出这样的神情。
    自病了之后,俞太后的性情脾气愈发偏执古怪,阴晴不定,喜怒无常。前一刻好端端地,下一刻便会骤然动气暴怒。
    原本伺候俞太后的老人,大半都被“放”出了宫。如今留在俞太后身边的,只有寥寥几人。
    芷兰和玉乔皆年少入宫,对俞太后忠心耿耿。两人不愿出宫……便是想出宫,谢明曦也未必肯放行。
    如此一来,两人继续坚守在俞太后身边,心里不无悲叹自怜。伺候俞太后的时候,也愈发小心谨慎,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半个字。
    俞太后无声快意的笑了片刻,才按捺下嘴角:“扶着哀家去慈宁宫。”
    芷兰玉乔一惊,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道:“太后娘娘万万不可!”
    玉乔抢先说了下去:“自去岁入冬之后,太后娘娘的身子愈发虚弱。赵院使叮嘱过,太后娘娘一定要静心养病,不宜大喜大悲。外面天寒地冻的,太后娘娘的身子哪里吃得消。还是别去了吧!”
    “玉乔说的是。”芷兰接过话茬:“太后娘娘在病中,便是不去灵堂,也无人会多舌。”
    俞太后根本听不进两人的劝慰,冷冷道:“太皇太后是哀家的婆婆,她归西了,哀家岂能不亲去灵堂送她一程!你们两个不得再多言!”
    两人无奈之下,只得应下。找了件素色的厚氅,为俞太后披上,一左一右搀扶着俞太后去了慈宁宫。
    ……
    俞太后已有数月没出过寝宫了。
    事实上,自病倒之后,她连寝室都未出过。
    屋子里温暖如春,屋外寒风凛冽。厚氅再厚实,也未能挡住所有的寒风。一丝丝一缕缕透过缝隙钻入身体。
    俞太后久病之躯,确实禁不住这样的寒风。
    可心里的快意,已经压过了所有不适。
    她今夜,一定要亲自看李太皇太后最后一眼。
    走出宫殿之际,俞太后情难自禁地抬头看了一眼匾额。福临宫三个字顿时映入眼帘。俞太后心里一阵撕裂般的疼痛。
    她深呼吸一口气,转过头:“扶哀家去慈宁宫。”
    芷兰玉乔齐声应是。
    随在俞太后身后的,还有十数名宫女。
    夜半三更,慈宁宫内外一片缟素。一众诰命夫人换了素服,以最快的速度赶进宫来跪灵哭丧。老远便能听到一阵啼哭声。
    这声音听在俞太后耳中,真是说不出的悦耳。
    俞太后再次扬了扬嘴角,很快又捺下去,强自挤出一个略显哀戚的神色。
    立在宫殿外的宫女眼尖地瞄到俞太后一行人,心里一惊,飞速地跑进灵堂禀报:“启禀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来了。”
    一身缟素的谢明曦略一挑眉,和萧语晗交换了一个眼神。
    俞太后对李太皇太后果然是恨之入骨。听闻李太皇太后的死讯,不顾病体虚弱,竟亲自到灵堂来了。
    “我和你一同出去相迎。”萧语晗低声道。
    谢明曦点点头。
    尹潇潇忽地说道:“七弟妹,我和你一同前去。”
    对上婆婆,儿媳天生便居于劣势。李太皇太后一死,俞太后便是后宫中辈分最高位分最尊之人。若俞太后故意在丧仪的规制安排上寻衅挑刺,谢明曦应付起来少不得麻烦。
    她虽没什么能耐,总能站在谢明曦身边,或许在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
    谢明曦心里一暖,低声道:“谢谢五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