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60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谢明曦定定心神,故意轻叹一声:“林姐姐前些日子还给我写了信来,说师父风疾未愈,面上又起了红斑。师父怕吓着阿萝,连阿萝也不肯见了。”
    盛鸿哑然失笑:“女子爱美是天性,山长也不能免俗啊!”
    谢明曦略略垂下眼睑,掩住眼底一闪而逝的痛楚。
    ……
    俞太后在宫中内外皆有眼线耳目。
    谢家内宅之事,很快传到了俞太后耳中。
    “……谢尚书亲自派人去皇庄,向廖管事告假半个月。说是谢大公子昨日不慎摔了一跤,伤了头脸,得好生养伤。”芷兰轻声回禀。
    俞太后扯了扯嘴角,目中溢出一丝冷笑:“哀家刚赏了谢元亭差事,谢元亭就告病养伤。这一跤摔得可真是时候啊!”
    芷兰垂下头,不敢多言,心里却暗暗叹了口气。
    俞太后城府颇深,喜怒不行于色。近来却时有怒容……
    俞家之事,对俞太后无疑是一记重击。宗人府宗正落入汾阳郡王之手,对俞太后更是极为不利。
    在宫外的势力被迅速削弱,在宫中的声望威势也在谢皇后逐步的攻势下呈衰落之势。也怪不得俞太后心浮气躁心情恶劣了。
    说到底,俞太后不是天子生母。嫡母庶子,互相提防戒备,早就离心。帝后却是夫妻一心,携手对付俞太后。俞太后一个人,如何能敌得过年轻的帝后?
    忠言逆耳。芷兰再忠心,也绝不敢将这些戳心戳肺的话说出口,也只得保持沉默了。
    俞太后忽地张口问道:“芷兰,卢公公最近是否常来椒房殿?”
    卢公公伺候过建文帝,又伺候过建安帝。建安帝在世时,故意磨搓糟践卢公公,若不是芷兰照拂,卢公公根本没命活下来。
    新帝登基后,对宫中的老人颇为宽容。令卢公公继续在移清殿里当值。
    魏公公是卢公公的义子,对卢公公敬重一如往昔。也因此,卢公公的日子又舒心起来。虽算不得天子亲信,也是颇体面风光的内侍总管。
    俞太后此时忽然问起卢公公,意欲为何?
    芷兰心里一紧,应道:“卢公公前日来过。”
    俞太后嗯了一声,淡淡吩咐道:“你和卢公公私下相见时,传哀家的口谕。令卢公公留意移清殿里的动静,有什么要紧事,立刻命人给哀家送信。”
    俞太后在后宫处处安插人手。不过,想在天子身边安插人手,却不是易事。
    跑腿送信的内侍容易收买,想收买天子近侍,难之又难。
    得了新帝重用的卢公公,又有了可用之处。
    芷兰心里不是滋味,却知推脱不得,轻声应了下来。
    她的父兄,皆受了俞太后的恩惠。
    她早就立誓要忠心于俞太后,上刀山下油锅亦不后退。俞太后要利用卢公公对她的情意,以卢公公为棋子,她心中愧然,却无力拒绝。
    说来也巧,隔日,卢公公便来了。
    宫中刚发了月例,卢公公只留了一些做零用,其余都给了芷兰。芷兰推之不要,卢公公低声笑道:“我赚的银子,不给你还能给谁?快收下!”
    芷兰鼻子微酸,俏脸转向一侧,两滴泪悄然落下。
    第866章 棋子(二)
    芷兰看似温柔纤弱,实则性情刚强。不然,也不会成为俞太后身侧最得用的亲信女官。
    卢公公和芷兰结了数年对食,虽未同床共枕,感情却深厚之极。同甘共苦,和世间所有的恩爱夫妻一样。
    芷兰这一落泪,卢公公心如刀割,伸手为芷兰擦拭泪珠,一边低声叹道:“有什么事,你只管和我说,别哭了。”
    芷兰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数年前,卢公公为了她背叛了建文帝。
    建安帝在位时,卢公公遭了不少罪,一场重病,差点一命呜呼。
    新帝登基后,并不介意卢公公是三朝老人,依然重用。魏公公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对卢公公颇为敬重。这半年多来,卢公公重新有了昔日荣光。
    她这一张口,便将卢公公重新拖回泥沼。
    年轻有为的天子和精明厉害的皇后齐心合力,一个在前朝削弱俞太后势力,一个在宫中和俞太后过招。此消彼长之下,俞太后日渐式微之势已颇为明显。
    俞太后一叶障目,执迷不悟。任谁也不敢在俞太后面前挑明这一点罢了。
    明知前面是悬崖,她如何忍心推卢公公上前?
    芷兰肩膀微微耸动,无声落泪。
    能让芷兰这般为难又痛苦的,还能是什么事?
    卢公公又是一声轻叹,继续为芷兰擦拭眼泪,低声道:“你什么都不用说了,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芷兰哽咽不已:“是我对不住你。”
    卢公公握着芷兰的手:“我们之间,何须说这些。我一个阉人,能和你结为对食,过了这么多年有人关心有人陪伴的好日子,便是立时合眼也值了。”
    芷兰将头靠进卢公公的胸膛,泪水浸湿了卢公公的衣襟。
    身为奴婢,只是主子手中的棋子。主子要赢下棋局,如何会顾惜手中的棋子?棋子走进死路,扔掉重取一颗便是。
    身为棋子的他们,只能在棋局中苦苦挣扎。
    ……
    卢公公自芷兰处离开后,回了移清殿。
    移清殿内外当值的内侍共有二十余个,卢公公是内侍总管,管着这二十余个内侍。而魏公公,是天子近侍,每日随在天子身侧听候差遣。
    盛鸿召了几位阁老在议事。
    国朝大事,魏公公不敢多听多思,恭敬地站立一旁伺候。盛鸿是个宽厚体贴的主子,并不拘着魏公公,随意找了个借口,打发魏公公退下。
    站了大半日的魏公公总算有了小坐喝口清茶休息片刻的空闲。
    内侍们都是心思活络善于逢迎之辈,魏公公一坐下,立刻便有几个内侍讨好地凑上前来请安。
    魏公公年未至三旬,正是年轻力盛的时候。又是天子心腹,日后前程不可限量。也怪不得人人争相讨好。
    春风得意的魏公公,眼角余光瞄到卢公公,立刻笑着起身,恭敬地喊了一声“卢公公”。
    义父义子的称呼,再私下喊一喊无妨,当着人前,却不便出口。
    卢公公城府极深,心情激荡复杂,面上一如往常,笑着拍了拍魏公公的肩膀:“你每日在皇上身边当差,一站就是半日。难得有歇着的时候,快些坐下。”
    魏公公笑道:“在宫里当差,站半日不算什么。是皇上仁厚,体恤奴才,特意容我出来休息。”
    魏公公一开始奉建文帝之令伺候盛鸿,暗中负着监视的任务。直至建文帝离世,魏公公才结束了矛盾纠结的内应生涯,彻底认了盛鸿这个主子,做事尽心,当差尽责。
    谁也没料到,到最后是盛鸿坐了龙椅。魏公公也一跃成了天子近侍,风光无限。
    提起新帝的仁厚,卢公公面上也露出感激之色:“皇上待我们这些阉人,确实极好。”
    这个好,并不是时时厚赏之类。贵为天子的盛鸿,并未将身边的内侍视为草芥。自登基以来,犯了错的内侍挨板子挨罚是有的,却无一人丧命。
    盛鸿也从未无故动怒,更未因任何事迁怒过身边人。
    内侍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
    伺候盛鸿这样的主子,谁会不尽心尽力?
    便如卢公公,伺候过三朝天子的老人,换了别的天子必会心生忌惮,焉肯重用?盛鸿不但重新启用,且对卢公公颇为优厚。
    想及这些,卢公公心情之复杂,无以言喻。
    一边是宽厚的天子,一边是有着深情厚意的芷兰……他已做了痛苦的选择,也已有了即将万劫不复的悲凉。
    卢公公和魏公公闲话片刻,不动声色地套问:“……皇上今儿个怎么忽然召几位阁老议事?莫非朝中又出了什么大事?”
    魏公公生性谨慎,口风极紧。
    只是,眼前的卢公公是他的义父,两人如今又都在天子身边当差,魏公公对卢公公没什么防备,随口笑道:“是为了恩科之事。”
    恩科取士,是眼下的头等大事。
    主持恩科之人,是礼部尚书,也是天子的泰山老丈人谢钧。
    卢公公有心探问,故意低声笑道:“谢尚书也是妙人。前些时日被刘御史弹劾,竟唾面自干,置之不理,继续主持恩科。”
    “可不是么?”魏公公压低声音笑道:“换了别人,早就脱帽回府自省去了。好在谢尚书脸皮雄厚,兼靠山强硬,根本不惧刘御史。”
    是啊!纵观朝堂上的重臣,谁的靠山也不及谢尚书强硬啊!
    一个有心,一个无意,“闲聊”中,魏公公透露了不少消息。
    不管有用无用,卢公公都暗暗记下。
    ……
    恩科和三年一次的会试略有不同,一共考三日。
    恩科考完后五日便放榜,考中之人被召至金銮殿参加殿试。天子盛鸿亲自主持殿试,点出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另有数十个二甲进士三甲进士。
    这就是所谓的天子门生了。
    当年陆迟叶景知赵奇位列一甲,被引为佳话。
    这一届恩科,亦传出了美谈。
    考中了一甲探花的,竟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
    这个少年,姓谢名元蔚,正是谢皇后的堂弟。
    ……
    第867章 振兴
    什么是一个家族的振兴之兆?
    出了一个中宫皇后,娘家兄弟又格外争气,考中了探花!
    身为主考官的谢钧谢尚书,亲眼见证侄儿谢元蔚大放光彩。在一众三四十岁的进士中,清俊斯文的少年郎光芒耀目,无人能与之匹敌。什么状元榜眼,都被十五岁的探花郎压了一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