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54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往日进移清殿议事的,有二十余人。如今有大半都随建安帝去了要命的皇陵,只剩下寥寥八九个。
    除了陆阁老李阁老两位阁老外,六部要么只有尚书,要么只剩侍郎,看着颇有几分凄凉。
    谢钧也算幸运。
    礼部尚书是建安帝心腹,此次也一同去了皇陵。他这个礼部侍郎被留在了朝中。当时他颇为懊恼不快。
    待到建安帝一行人被逆贼袭击俘虏之事,谢钧恨不得给佛祖上三柱高香。
    这些时日,礼部所有事务也都压到了谢钧的头上。忙得谢钧焦头烂额。
    蜀王夫妇一同归京,谢钧自然高兴,心里还涌起一个不足为人道的念头来。
    如果建安帝和众藩王都被逆贼杀害,可就只剩蜀王了……
    做藩王的岳父,和做天子的岳父,这其中的区别可就太大了。俞家因俞太后显赫了三十年,萧家尚未来得及风光,或许,很快就要轮到谢家改换门庭了……
    正想着,蜀王殿下迈步进了移清殿。
    谢钧忙收敛心神,和其余众臣一起拱手行礼:“微臣见过蜀王殿下!”
    盛鸿满腹心事,面上半分不露,温和笑道:“都免礼吧!”
    移清殿里的龙椅,盛鸿自不会去坐。卢公公早已命内侍另搬了一张宽大气派的椅子,设在龙椅一侧。
    盛鸿在椅子上坐下,吩咐内侍们搬来椅子,令陆阁老皆坐下议事。
    这一细心体贴的举动,令众人心中顿生好感。
    平日一站就是半日,颇为疲累。建安帝可从未想过让众臣坐着议事。
    陆阁老眉头紧皱,张口说道:“逆贼要求之事,殿下以为如何?”
    第770章 揭穿
    眼下营救建安帝等人是头等大事,其余诸事都可以往后放一放。
    逆贼有众多人质在手,其中更有当今天子,可谓占尽上风。虽被围困皇陵,气焰却十分嚣张。索要了大批米粮,之后竟又索要弓弩箭只之类。摆明了是要长期和朝廷对抗。
    陆阁老李阁老等人俱憋了一肚子闷气怒火,奈何顾忌着玉瓶,老鼠万万动不得。
    围困在皇陵外的十万士兵,每日也同样消耗粮草无数。光是供给这些所需,便已令户部头痛了。
    两日前,逆贼又以箭射了一封书信。信上颇为嚣张地要求朝廷在五日之内退兵。否则,便等着为官员们收尸。每日杀一个,直杀至朝廷退兵为止。
    陆阁老等人看了书信后,俱气得七窍生烟,却一时想不出什么对策来。
    好在蜀王殿下回来了。
    束手无措的重臣们,各自心中松了口气,将难题交给了蜀王殿下。
    退兵绝无可能!万一逆贼们挟着建安帝一行人逃出皇陵,日后要如何营救众人?朝廷颜面法度何存?
    可不退兵,那些逆贼真得冲官员们动手,谁也担当不起不顾同僚死活的声名?哪怕是首辅陆阁老和次辅李阁老,也万万不愿担当这等恶名!
    盛鸿眸光一闪,目光在众人面上一一掠过,淡淡说道:“不能退兵。”
    众人暗暗松了口气。
    没等这口气松完,盛鸿的声音再次响起:“不但不退兵,还要主动出击,将逆贼击溃!如此才能救出皇上一行人。”
    众人皆是一惊。
    李阁老忍不住说道:“楚将军试探三回,便死了三位朝廷重臣。如此围攻,万一逆贼一怒之下斩杀俘虏。或是直接以皇上性命相胁,又当如何?”
    盛鸿看向李阁老,犀利反问:“逆贼一直在以皇上性命相胁。他们若真想要皇上的命,早就能一杀了之。为何一直拖延至今?”
    “他们费了这么多周折,到底要做什么?”
    “以李阁老之精明睿智,莫非还未看出其中蹊跷?”
    李阁老语塞。
    盛鸿又看向陆阁老:“陆阁老是否也猜出了其中缘故,却一直未曾挑破言明?”
    陆阁老也被盛鸿突如其来的一出弄乱了阵脚,神色间掠过一丝尴尬狼狈之色。咳嗽一声,才缓缓说道:“不敢欺瞒殿下,老臣心中却是有些疑虑。只是,尚无凭证,不敢枉言。”
    好一个“尚无凭证不敢枉言”!
    盛鸿扯了扯嘴角,目中闪过嘲弄讥讽。
    这些官场老狐狸老油子,怕是早猜出了皇陵之变是怎么回事。一个个审时度势,不愿掺和皇室争斗。表面焦头烂额着急上火,暗地里怕是早已想着要扶持哪位藩王登基了……
    “皇上早已被逆贼所害!”盛鸿又扔出石破天惊的惊人之语:“逆贼现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众臣面色皆变,再也维持不住镇定平静的神色。
    “殿下何出此言?”
    “这等欺君之言,岂能轻易揣度。”
    “正是。微臣恳请殿下,好好思虑如何营救皇上归京!万万不可拿皇上的性命犯险。否则,他日皇上安然归来,知晓今日之事,怕是要对殿下心生误会。”
    ……
    众臣不约而同地起身拱手,一个个满面情急言辞恳切。
    能混至三品以上官职的,俱是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最年轻的礼部侍郎谢钧,也已年过四旬。谁也不缺这点演技!
    盛鸿目光一扫,神色冷然:“这些‘逆贼’的来路,大家都心知肚明。你们装聋作哑,不愿说破,本王也不逼你们。”
    “堂堂天子脚下,忽然冒出一万多身手骁勇悍不畏死的逆贼,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这伙逆贼,分明是几位藩王暗中豢养的死士暗卫。他们先在父皇的陵墓上做手脚,引得皇上不得不前往告罪。皇上虽有防备,却未料到藩王们暗中联手,动手的‘逆贼’足足是御林军的五倍之多。”
    “三千御林侍卫,皆被围杀。”
    “藩王联手作乱,第一个要杀的就是皇上。想来,进皇陵的第一日,皇上已经被杀。只是,他们谁也不愿担下弑杀天子的恶名,便来了这么一出。鲁王闽王宁夏王,亦内斗不休,谁都想做‘鹬蚌相争’后得利的渔翁。谁都想坐龙椅!”
    “他们写来的第一封信,是要求将母后送入皇陵。这是想借着‘逆贼’的手,将母后一并除去。心思何其恶毒!”
    “‘逆贼’接连斩杀的三位重臣,皆是皇上心腹。”
    “之前被斩杀的几个武将,也都是对皇上忠心耿耿之人。”
    “他们这是借着‘逆贼’的名义,先铲除异己。日后登基为帝,也能少些阻力。”
    “你们不思如何打破僵局,一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你们担不起不顾皇上生死的恶名,本王来担就是。”
    一席话,听得众臣冷汗涔涔汗流浃背,个个一脸难堪狼狈。宛如遮羞布被扯下,露出各自自私难看的嘴脸。
    便是城府最深的陆阁老,面色也不太好看。
    有些事心知肚明,大家都装不知道,演起戏来有模有样,连自己都能骗过去。俞太后召蜀王夫妇归京,意欲何为,众人也各有猜测。
    不过,这些都是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的事。偏偏蜀王殿下不按常理出牌,昨日一声未吭,今天便将众人隐晦的心思揭穿……
    谢钧仗着自己的岳父身份,鼓起勇气张口:“殿下回京才一日,尚不知京中情形。如何就敢下此定论!事涉皇上安危,又岂能凭着一己猜测就枉顾皇上性命……”
    “本王虽然才回京,不过,本王有脑子会想。这么显而易见的事,岂能想不明白!”盛鸿毫不客气地将嫡亲的岳父噎得哑口无言。
    谢钧闭上嘴,不再出声。
    盛鸿展露出了和昔日随和惫懒全然不同的冷厉果决:“退兵之事,绝无可能。本王现在就领兵去皇陵外。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铲除所有逆贼。”
    “所有恶名,都由本王来担!”
    第771章 出兵(一)
    盛鸿言辞如刀,气势凌厉。
    众臣气势一弱再弱,被压得无言以对。
    不过,盛鸿张口说要出兵,陆阁老还是第一个持反对态度:“殿下万万不可莽撞,请三思而后行。”
    李阁老也回过神来,忙接过话茬:“一切都是殿下推断。万一事实与殿下猜测有误,殿下亲自出兵,岂不是害了皇上……”
    盛鸿冷冷地看了过来:“依李阁老所言,又该如何?莫非是要顺‘逆贼’之意退兵?然后任由他们继续挟天子之威一再相逼?将母后也一并送进皇陵?若他日‘逆贼’要求将你们也都送进皇陵,是不是也该听从?”
    李阁老狼狈至极:“老臣并无此意……”
    “你们谁有更好的办法打破僵局?”盛鸿没耐心听下去,张口打断李阁老:“谁有好法子,本王听谁的。”
    一个个如蚌壳一样闭嘴不语。
    藩王们作乱,争的是皇位。他们身为朝中重臣,不管哪个藩王坐上龙椅,他们都有周旋的余地。
    谁乐意在这等混乱时候出头?
    盛鸿和谢明曦商议至深夜,今日有备而来,一张口说话,句句犀利,令人难以招架。
    盛鸿等了片刻,也未等到众人吭声,目中闪过嘲弄,淡淡道:“朝中政务,依旧由诸位劳碌烦心。本王去皇陵后,五日之内,必会攻下皇陵,令所有‘逆贼’伏首!”
    说完,站起身来往外走。
    众臣面面相觑,还是谢钧反应最快,立刻拱手相送:“预祝蜀王殿下此行顺遂,凯旋而归。”
    众臣默默地鄙夷地看了拍女婿马屁的谢钧一眼。
    谢钧修炼多年,脸皮厚如城墙。一脸正色地说道:“天家争斗,我们身为臣子,没能耐平息争端。蜀王殿下不惜声名不顾自己安危,一力担下重任。只这份胸襟气魄,足以令人折服。”
    建安帝到底是死是活,谁也说不好。
    如果真如蜀王所言,建安帝早已归西,大齐少不得改天换日。蜀王殿下也有机会……也怪不得谢钧使劲为女婿鼓吹。
    众臣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将之前的狼狈不堪尽数收起,换上平日惯常戴着的真假莫辨的虚伪面具。
    ……
    要出兵,得过俞太后这一关。
    盛鸿进了椒房殿,和俞太后密谈许久。
    俞太后心狠手辣,谢明曦留在宫中,盛鸿根本放心不下。直接对俞太后开出条件,要带走谢明曦。
    眼前情势,盛鸿是唯一能打破僵局之人。俞太后不得不退让,点头同意。
    半个时辰后,谢明曦随盛鸿一起出宫,前往皇陵。与谢明曦一并同行的,还有尹潇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