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48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盛鸿眸光一闪,略略皱眉:“你的意思是,母后有染指朝政之意?”
    谢明曦淡淡道:“若无此意,她早已收手,安稳等着做太后便是。”
    盛鸿越想越觉心惊,眉头不自觉地拧了起来。
    谢明曦伸手,轻轻抚平盛鸿的眉心,低声道:“盛鸿,我们不想被卷进其中,便得早有防备。走得越快越好。”
    盛鸿深深看了谢明曦一眼:“好。”
    ……
    长夜漫漫,夫妻夜话,闺房之乐,不必多提。
    第二日,天气晴朗,春光正好。
    百官俱至金銮殿。
    礼部尚书亲自主持新帝登基大典。
    祭天祭祖,昭告天下,新帝登基,改年号为建安。
    从这一日起,三皇子正式登基为天子,也成了建安帝。
    二皇子这等称呼,日后也不能再延用。二皇子被称作鲁王,四皇子为宁王,五皇子为闵王,七皇子则为蜀王。
    天子登基,典礼颇为隆重,从五更起一直忙到天色昏黄。之后,便是宫宴。因先帝去世时日尚短,还在国丧期,不得歌舞饮宴。新帝登基的宫宴,也略显得严肃沉闷,并无欢声笑语。
    穿上龙袍的建安帝,对此略有些遗憾,更多的却是难以抑制的狂喜和畅快。面上不能露出笑意又如何,他心里早已笑了百回千回。
    坐在龙椅上,众臣皆跪倒在脚下。昔日视为对手的兄弟们,也皆要跪拜天子。
    这是何等快意!
    建安帝竭力克制着心底的快意自得,先叹一声:“父皇归天,未足百日。国不可一日无君,朕方行登基之礼。”
    “只是,朕坐在此,思及父皇,心中甚是悲恸。今日宫宴,朕要先敬父皇三杯。”
    说完,站起身来,将手中的水酒洒落于地。
    建安帝此举,顿时引来众臣赞叹效仿。
    盛鸿看一眼惺惺作态的新帝,心里暗暗翻了个白眼。
    得了,做戏做足全套。
    盛鸿也跟着起身,将杯中美酒洒落在地上。心里默默念叨,父皇,你若地下有知,就保佑我这个儿子早点顺利出京就藩吧!
    ……
    新帝登基,是普天同庆的喜事。后宫亦设了宫宴。
    按理来说,这宫宴应交由萧语晗这个新任皇后才操持。不过,荣升为太后的俞太后显然并无放权之意,依旧照着旧例吩咐下去。
    萧皇后默不出声。
    宫宴上,俞太后坐在上首,萧皇后则坐于左侧,鲁王妃宁王妃等人依次入席。
    谢明曦这个蜀王妃,和闵王妃尹潇潇同坐一席。
    今日宫宴,不宜多言,两人交换了个会心的眼神,各自微笑不语。
    病了多日未曾出来见人的贤太妃丽太妃也都露了面。贤太妃还好些,只面色憔悴些,丽太妃却瘦的快脱了形迹,看着比俞太后还要苍老几分。
    俞太后见状,少不得要垂询一二:“丽太妃为何面色如此不佳?莫非是病症还未养好?”
    丽太妃那点掐尖要强的心思,在亲眼目睹淑妃被毒酒赐死的刹那,统统烟消云散。这些时日告病养病,绝不是装出来的。
    今日新帝登基,她不敢再告病不出,勉强撑着出来见人。此时被俞太后目光一扫,丽太妃心中便是一颤,低头应道:“回太后娘娘,妾身病症已有好转。只是,要痊愈,还得耗费些时日。”
    俞太后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丽太妃如逃过一劫,后背已是一身冷汗。
    外人只知俞太后权掌六宫,只有身在宫中,才知这四个字的分量。
    就连往日嚣张跋扈的李太皇太后,现在也落得瘫倒在塌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的下场。更别说其余人了。
    想在宫中存活,还是认命低头吧!
    第682章 重聚
    登基后的建安帝,颇为勤勉,每日早早起床。先领着萧皇后到椒房殿给俞太后请安,一起用过早膳后,再去临朝理事。
    天子登基大典后,紧接着便是册封皇后之礼。
    皇后的册封礼,比天子登基礼要简单得多。不过,也需整整一日。要进太庙祭告先祖,皇后住进椒房殿,也应持有凤印。
    这方凤印,是中宫皇后的权势象征。
    中宫皇后要宣凤旨,需用凤印。要执掌六宫,也需有凤印。
    就如天子,没有御印,怎么号令群臣?
    偏偏俞太后安然住在椒房殿里,丝毫没有搬出椒房殿之意。那方凤印,也被俞太后牢牢把持在手中。宫中各处的女官掌事,皆对俞太后俯首听令。
    萧语晗这个皇后,除了一个皇后的虚名之外,竟和以前一般无二。
    萧语晗能甘心吗?
    当然不甘心。
    可不甘心也没用。只有身在宫中,才知俞太后在宫中之威势。别说她这个皇后,就是建安帝,对俞太后也是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怠慢。
    萧语晗委婉地在建安帝面前提了一回:“……臣妾已是皇后,住在东宫里,颇有些不便。”
    建安帝瞥了萧语晗一眼:“搬寝宫一事,暂且不急。母后住了几十年的椒房殿,一时不愿搬走,也是人之常情。你还年轻,等上一等也无妨。”
    对建安帝来说,先在朝堂站稳脚跟,拉拢朝臣才最重要。后宫之事,只能先袖手不管。免得俞太后心中不痛快,给他使绊子。
    萧语晗只得继续忍气吞声。
    ……
    新帝登基后,谢明曦便随盛鸿回了七皇子府……现在已经改做蜀王府了。连匾额也换了一回。
    顾山长在昌平公主府住了数日,眼见着顾清的伤势渐有好转,便回了蜀王府。
    师徒一别多日,再次重聚,各自心中欢喜。
    “师父,你瘦了许多。”谢明曦有些心疼地低语。
    顾山长确实清减了不少,神色间也有些郁郁,打起精神笑道:“你们身在宫中,我整日惦记你们母女。之后阿清又出了事,我心中焦虑忧急,哪里吃得下睡得着。好吃好睡几日,便养回来了,无需忧心。”
    谢明曦深深看了顾山长一眼:“师父和母后闹翻了?”
    顾山长:“……”
    顾山长拒不肯认,迅速张口道:“没有的事,你别胡乱猜疑,我和太后娘娘相交多年,岂会因一点口角就闹翻?”
    谢明曦略一挑眉:“这么说来,还是闹口角了?”
    顾山长:“……”
    弟子太过聪明了,也不是好事啊!做师父的想隐瞒一二都不易。
    顾山长见瞒不过去,便轻描淡写地将自己进宫劝慰俞太后之事说了一遍:“……说起来,也怪我太过多事。太后娘娘自有主张,我说什么都无用。索性也不多这个嘴了。以后我随你们去藩地,山高水远的,不操这份闲心便是。”
    不等谢明曦张口安慰,便笑着抱过阿萝:“这么多日子没见,阿萝愈发可爱了。”
    顾山长拒绝就这个话题深谈交流,谢明曦也不勉强,顺着顾山长的话音笑道:“是啊,阿萝长大了许多。”
    “孩子还小,隔几日就变个模样。”顾山长越看阿萝越是喜爱,伸手轻抚阿萝细嫩的小脸:“可惜阿萝满月酒未曾操办,到了百日,又正逢新帝登基,也未能办一回喜酒。”
    谢明曦随口笑道:“殿下已打算上奏折,自请就藩。待日后去了藩地,我们为阿萝好生办一回周岁宴。”
    顾山长笑着应了一声。
    “启禀蜀王妃,”从玉等人也跟着换了称呼:“陆大少奶奶和李大少奶奶联袂来了。”
    好友前来,谢明曦心情颇为愉悦,笑着说道:“快些让她们进来。”
    ……
    林微微和方若梦都还年少,建文帝离世时,她们两人都无进宫跪灵的资格。算起来,和谢明曦皆是两个多月未见了。
    见面后,先互相打量一番。
    “你瘦了一些。”林微微有些心疼。
    方若梦接了一句:“精神倒是尚佳。”
    谢明曦轻笑一声说道:“你们两个,倒是都胖了些。”
    林微微早产颇伤身子,细心将养了几个月,总算丰润了一些。至于方若梦,苗条的身形更是圆了一圈不止。
    “你就别取笑我了。”方若梦自嘲不已:“我整日为两个淘气的混账小子头痛。不知怎地,半点没瘦,越发丰润了。”
    “往日的衣裙,现在都不能穿了。倒是有借口多做些新衣。”
    谢明曦和林微微齐齐笑出了声。
    方若梦也算熬至苦尽甘来。
    生了一对双生子后,方若梦在夫家站稳了脚跟。如今李默和李湘如心生隔阂,极少来往,夫妻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心宽体胖,这句话用在方若梦身上,非常恰当。
    说笑一番后,林微微忽地低声道:“蜀王殿下是否有意早日就藩?”
    谢明曦心里一动,不动声色地反问:“你为何忽然问起这些?”
    林微微并未卖关子,轻声道:“朝中动向,祖父了然于心。昨日晚上,陆大哥将此事告诉我。并和我商议,想随蜀王殿下去蜀地做官。”
    谢明曦:“……”
    谢明曦极其罕有的震惊了一回,脱口而出道:“林姐姐,你不是在和我说笑吧!”
    以陆迟的出身,以陆迟的才学,根本无需外放做官熬资历。留在京城从六品官做起,不出意外,熬上十余二十年,便能稳稳地做一部尚书。
    方若梦显然也未料到林微微忽然来了这么一出,同样错愕不已地看向林微微。
    前程似锦的陆迟,为何忽然要去蜀地做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