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4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其余几位皇子,一概装聋作哑,在一旁瞧热闹看好消息。
    真正的交锋,在明日朝堂之上。
    ……
    隔日,盛鸿四更天起身,左手不用力,右手挥刀已无碍。
    谢明曦也一并起身练武。
    合身的红白武服柔软服帖,勾勒出谢明曦窈窕的身形。持着长刀时更多了几分英姿妩媚。
    盛鸿一边和谢明曦过招,一边频频分神,不时瞥向谢明曦的胸前和纤细的腰肢……一阵冷厉的刀锋骤然袭来。
    盛鸿凭本能闪过,刀锋险之又险地自他胸前掠过。
    谢明曦收刀而立,似笑非笑地看着盛鸿:“廉夫子教导过多回,握刀在手,绝不能有半分闪神。你再敢这般分神,看我怎么收拾你!”
    盛鸿:“……”
    谢明曦身手或许不及他,却也绝不容小觑。他刚才是真的疏忽大意了,差点马失前蹄。
    盛鸿颇有几分羞惭地认错:“对不住,我不该在习武时偷看你的胸和腰肢,更不该浮想联翩,想到昨晚……”
    刀锋袭来。
    盛鸿早有防备,猛然后退闪躲,口中闷笑不已。
    谢明曦面上也无羞恼之色,手下长刀却毫不留情,一刀接着一刀。凌厉的刀锋,逼得盛鸿不得不全心应对。
    习武(打情骂俏)一个时辰后,两人各自沐浴,换上皇子皇子妃的品级衣服,然后各自一起乘马车进宫。
    谢明曦自东华门进后宫,给李太后俞皇后请安。
    盛鸿则去了金銮殿。
    ……
    今日是二月二十,正逢十日一次的大朝会。朝中文武百官皆上朝。
    朝堂大事,大多是在小朝会上,由阁老尚书们一同商议,由天子决断。大朝会官员众多,反倒不便议事。
    今天的大朝会,显然是例外。
    面色隐有些青白的建文帝端坐在龙椅上,诸皇子站得离龙椅最近。其次,便是五位阁老六位尚书及林御史俞掌院。
    皇室宗亲里亦有不少人参加大朝会。往日站位最靠前的是淮南王,如今淮南王长期卧榻养病,站在首位的便成了临江王,河间王紧随其后。
    身为户部郎中的谢钧,官职不高,没资格靠前,站在后方末尾。不过,他还算不错。那些五六品的官员,只能紧挨着金銮殿的门口了。
    以谢钧的官阶,基本没资格在大朝会上说话。好在宽敞的金銮殿里一片安静,天子的说话声勉强能听见。
    “……一月之期已至,”建文帝的声音遥遥传来,喜怒不辨,充满天威:“四皇子彻查兵部一个月,可查出了弓弩的来处?”
    谢钧脑中的弦顿时绷紧。
    七皇子大婚之日遇刺,且累及十几个无辜百姓,绝非等闲小事。这一个月来,七皇子在府中养伤不出,外间却是传言纷纷。
    有人传言此事是诸皇子中的一个所为。有人说这是七皇子结的仇家下的手,还有人暗中传言这是淮南王府动的手……
    身为七皇子的岳父,谢钧对此事自然密切关注。可惜,他只收集了一堆用处不大的消息传闻,有胜于无罢了。
    四皇子应声而出。
    第581章 交锋(二)
    这一个月来,兵部里的动静着实不小。所有人都被严查。尤其是武库司,从上至下都被看押问审,整整一个月都未露过面。
    朝中官员多有门生故交,彼此消息相通是常事。兵部却是例外,从上至下都是武将出身。皇室宗亲勋贵子弟进兵部的,也不在少数。
    文官们想从兵部里打探消息,绝不是易事。
    也因此,众官员只隐约听闻兵部有数名官员被看押问审,除此之外,便再难打听什么消息。
    此时天子问询四皇子,众官员不约而同地抬头看了过去,竖长耳朵,唯恐听漏了半个字。
    四皇子身量颇高,身姿挺拔,为诸皇子之冠,沉凝的声音里透着冷厉:“启禀父皇,儿臣和吴尚书严查多日,查出那三架弓弩确实出自兵部武库司。”
    “两个月前,值守武库司的丁主事,并未留守库房。而是私自溜出去喝花酒,直至天亮时才回。其余三个值守的低等武官,在子时过后被一个姓周的主事引着离了库房,躲在屋子里掷骰子赌钱。一个时辰后,才回库房。”
    “隔日,他们几个才惊觉武库司的库房里少了三架弓弩。”
    “他们几个心中惊惧惶恐,却不敢声张。丁主事唯恐自己渎职之事被察觉,伙同这三个低等武官一起将此事瞒了下来。在武库司的库房记录上,将这三架不知被何人偷走的弓弩记做损坏。一时无人察觉。”
    “没曾想,后来这三架弓弩,竟出现在刺客手中,在七皇弟大婚之日行刺七皇弟。万幸七皇弟安然无事,否则,便是将这几个渎职的混账千刀万剐,也不解其恨!”
    说到最后,四皇子的声音满是愤怒,那张常年冷漠的俊脸,也显得格外激动。
    呵!
    演技真是精湛!自己平日倒是小看他了!
    盛鸿心中冷笑不已,面上露出感激感动之色,上前一步拱手道:“为了臣弟之事,四皇兄不辞劳苦,在兵部里整整待了一个月,彻查此事。臣弟感激不尽!”
    四皇子一派兄长风范,正色应道:“这是为兄分内之责!说来惭愧,为兄严查审问,也只查出弓弩的来处和遗失的缘由。弓弩到底是被何人偷走,为兄一直未查明。”
    然后,一脸愧色地拱手向建文帝请罪:“儿臣办事不力,恳请父皇降罪!”
    一直未曾出言的兵部吴尚书也羞愧着一张老脸,沉声请罪。
    吴尚书亦是武将出身,当年骁勇善战,和已逝世的廉老将军齐名。年至五旬时,被提为兵部尚书。至今已有十余年。
    大齐朝中重臣共有二十余位,五位阁老里最年长的是陆阁老,六部尚书里,最为年长的便是六十五岁的吴尚书了。
    吴尚书年轻时受了不少伤,如今年迈,身体远不如从前,时常告假在府中养病。致仕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
    吴尚书已经是黄土入半截的人了,自不会和正当少年意气风发颇得圣眷的皇子争权。也因此,四皇子接受兵部颇为顺利。短短一年多,已足够四皇子在兵部安插不少人手。
    这才有了今日朝堂上的这一出好戏!
    ……
    不管众官员心中如何揣度作想,此时此刻,无人出声质疑四皇子说话是否属实。
    明眼人一看便知,七皇子遇刺之事,和皇储之争有关。身为普通官员,压根没掺和的资格和必要,待在一旁等着看好戏便是。
    果然,三皇子忽地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四皇弟辛苦彻查一个月,揪出这四个渎职的混账,儿臣本不该多言。只是,儿臣知晓一事,和此事密切相关。不得不禀明父皇。”
    四皇子心里骤然掠过阴云。
    三皇子忽然出声,绝不是什么好事!
    建文帝显然也有些意外,张口问道:“是何事?”
    三皇子先是歉然地看了四皇子一眼,然后才道:“昨日晚上,有一少年持着一封密信来了我府中。这少年姓丁,单名一个闯字,正是丁主事的长子。”
    “他将密信呈至我面前,说是密信上记录了丁主事被收买之事。他不愿让父亲担下首恶之声名,更不愿见亲爹死得不明不白。这才豁出性命将密信拿了出来。求我将密封呈到父皇面前。”
    “儿臣当时颇为惊疑,怒叱他一顿。便要将他撵出府去,没想到,话刚出口,他便一头撞到了墙上,以死明志。万幸有护卫及时拦下,这个丁闯受了重伤,倒未殒命。”
    说到这儿,三皇子轻叹一声:“丁闯性情刚硬不畏死,豁出性命也要求我将密信呈至圣前。儿臣心中不忍,只得应下。”
    建文帝拧着眉头,沉声道:“那封密信何在?”
    三皇子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恭声说道:“儿臣已将信带来了。请父皇一阅!”
    卢公公上前,恭敬地以双手接了信,然后呈至圣前。
    那封信被封得严严实实,并无拆封过的痕迹。建文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拆了信。信纸共有三张,写得密密麻麻。
    建文帝目光一扫,不知看到了什么,神色陡然沉了下来。
    建文帝看信,众官员不敢吭声,便暗中打量四皇子。
    四皇子面色还算镇定,一颗心直直往下沉。
    他在兵部收买人心,这个丁主事,便是第一个向他投诚的。丁主事品级不高,却掌管着武库司的库房。
    他之前所禀报的事,都是真事。
    引着丁主事去喝花酒的,是兵部另一个主事。引着三个看守库房的人掷骰子赌钱的,也是盛渲安排的人。
    最后弄走三架弓弩的,是盛渲本人。
    他不愿让盛渲顶罪,只得将丁主事等四人推出来做替死鬼。之前他向建文帝禀报的,皆是真事,有人证有物证。便是刑部再审一遍,也是同样的结果。
    眼看着此事就要解决,没曾想,三皇子节外生枝,忽然冒出一个密信来……
    用脚底板也能想得出来,这封“密信”,一定是对付他的利器!
    这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
    第582章 密信(二)
    这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
    满朝的文武官员,心中暗暗思忖揣度。
    除了正在看信的建文帝,便只有盛鸿和三皇子知晓信中内容了。
    这封信,当然是伪造出来的。
    丁主事贪财好色,行事却格外谨慎。向四皇子投诚后,其实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两个月前的夜晚,被同僚喊出去喝花酒。压根就没疑心到四皇子身上。
    直至第二日,库房里少了三架弓弩,丁主事才惊觉不妙。心中惊疑不定,却不敢声张。和另三个人商议过后,悄悄改了库房记录。只要无人严查彻查,此事便会被彻底压下,不为人知。
    却未料到,三架弓弩竟在七皇子大婚之日出现在刺客们手中。
    丁主事心焦如焚,面上还得装得若无其事。还没等他想出什么法子,便被四皇子关进了兵部大牢里严加看管用刑审问。
    短短数日,丁主事一条命已经去了半条,不得不如实招认。
    丁主事也不是蠢人,已经料到自己做了替死鬼顶罪羊,心中不是不怨恨。奈何身在牢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想伸冤也无处可诉。再者,他渎职是事实,更改库房记录也是事实,算不得冤枉。
    用刑逼他认罪的同僚,趁着无人时低语:“老老实实认罪,给你个痛快。若是胡乱攀咬,你的妻儿老少,也没活路。”
    丁主事只得含恨认罪。
    丁主事压根没机会见到自己的妻儿,自然也不可能将这等密事相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