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秦元君面戴笑容,心中却在滴血,温良辰的每一寸的痛苦,他都能感同身受,若不是抱有对救兵的期待,他当场便要宫变篡位给宣德帝看。
    伴随着宣德帝身体的恶化,秦元君早早便开始准备登基事宜,他和温良辰在宫里宫外布下的组织和人手,已经有与宣德帝一战之力。他有谋权篡位的实力,却没有这样的心思,毕竟,他想通过正道得来皇位,而不是见不得人的鬼蜮伎俩。
    其实,他对于他这位父皇虽有不满,但学不来宣德帝的心狠手辣,做出亲手弑父这般大逆不道之事,可是,宣德帝如今的行为和态度,却是生生将他推向绝路。
    秦元君呼吸不稳,目眦欲裂,心底更是恨意满满,宣德帝这是在逼他弑父,逼他造反。此时,他和宣德帝那所剩不多的父子之情,早已破碎得连渣滓都不剩。
    既然你不义,我为何要持仁?
    “西太后娘娘驾到……”正在此时,秦元君请来的救兵——李太后到了。
    宣德帝突然站起身,露出十分意外的惊讶表情。
    “哀家的外孙女,哀家的外孙女怎样了?”李太后被殷女官扶进门,便开始焦急地询问温良辰的情况。
    宣德帝上前两步,接过李太后的双手,不悦地问道:“母亲,方才西宫传讯,说您身子不适,为何您又突然过来了?”
    言毕,他狠狠地剜了殷女官一眼,殷女官吓得面色一白,急忙垂下头去。
    李太后癔症如今已经基本痊愈,宣德帝为了让李太后安心,特地吩咐人殷女官扣下药,好让李太后感觉不适,休养在宫中,无暇过来督促温良辰生产。
    谁料李太后又转醒过来,大有一副力保温良辰无恙的架势,让宣德帝大为头痛。
    “哀家要进去看外孙女,你们都给哀家让开。”李太后推开宣德帝的手,焦急地望向内殿,“你们扶哀家进去!”
    宣德帝往右一步,挡在李太后身前,状似孝顺地道:“母后年纪已大,又身体抱恙,产房之地脏污,怕是会冲撞您老人家,有太医在,母后回宫休息罢。”
    李太后许久不理会宫内事,但对宫里人的心思门儿清,宣德帝一开口,她便明白宣德帝之意,心头大为火起,向来温顺的李太后,突然暴跳如雷,指着宣德帝鼻子骂道:“良辰是你的儿媳妇,更是你死去妹妹的女儿!你这个狠心的舅舅,你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危险,哀家可做不到!”
    骂完这几句之后,没等宣德帝从震惊中回过神,李太后已经冲了进去,暗使御司的人平时再如何横行霸道,却也不敢拦太后娘娘,只能任由她扬长而去。
    被生母训斥一顿的宣德帝,此时的脸色变幻莫测,一阵青一阵白,看起来已濒临暴怒边缘。
    周围的宦官和宫女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唯恐一个不小心,惹下杀身之祸来。
    秦元君默默垂下头,藏在袖中的拳头悄然捏紧,他暗暗下定决心,只要温良辰能平安度过这一劫,他一定,一定不会放过宣德帝!
    在李太后进去不久后,殿内突然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秦元君身体猛地一松,感觉这道尖锐刺耳的声音,是那般地动听,犹如最美好的天籁。
    “回、回禀陛下,太子妃和皇长女母女平安!”
    ☆、第132章 秦丹阳
    东宫皇长孙女出世的喜讯,立即传遍整个皇宫,席卷至宫外。
    宫外闻讯的新晋外公温驸马,激动得热泪盈眶,连给襄城公主烧了几柱香,嘴里连连道女儿身体平安,才是最为紧要之事。
    温府因在老太太和温大太太孝期,对于温良辰产女的喜事并未大肆铺张,丧妻的温大老爷叹了一口气,抚须沉吟道:“太子妃诞下皇长孙女,可惜咱们温府正在孝期,今后这三年,便得全靠太子殿下支撑了。”
    升为外公的温驸马这才冷静下来,温良辰生的是女儿,他不介意,不代表宣德帝和臣子们不介意。
    温家老太太去世,温大老爷和温仪华二人从朝中退下回家守孝,让东宫陷入无妻族支撑的境地,谁料这一次,温良辰又生了个女儿,恐怕东宫的形势,会比从前变得更加艰难。
    温驸马抹了一把脸,唉声叹气道:“亏得大哥提醒我,否则我真要乐坏了。在我眼里,孙女和孙儿又有甚么区别?皇家真不是个好去处。”
    “李太后年纪偏大,无暇顾及太子妃,我去给卫家去信,让卫贵妃娘娘在宫里帮忙看顾着。”温大老爷郑重地道。
    温驸马无奈地松松肩膀,心中萌生出浓浓的失落之感。
    “多谢大哥了。”温驸马诚恳地道。都他这个做外公的实在太没本事,只能在家干着急,就连一同在家赋闲的温大老爷,都比他要有用许多。
    “四弟何必客气,你我本是一家。咱们老温家三年后复出,还全得看太子和太子妃。”温大老爷苦笑一声,下面的话自然不必再提,若温良辰太子妃地位不稳,三年过后,温家基本上全部玩完。
    事实证明,温驸马的担心是有一定的道理,听见宫女传讯温良辰生了个女儿,宣德帝的脸当场便垮了下来。
    “朕还有要事,便先离去了,母后您操劳过度,切记回储秀宫休息。”宣德帝不仅没有抱养皇长孙女的兴趣,这会儿连看都不想看一眼,他冷冷地瞥了朱红色的大门一眼,愤愤不平地拂袖离去。
    宣德帝的愤然离开,让秦元君松了一口气。他没空管宣德帝态度如何,也未曾关注自己的女儿是否被洗干净,他直接迈步进门,往温良辰床榻奔去。
    此时,温良辰已经被洗漱干净,被褥也全换上新的,即便如此,空气中依然飘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让秦元君大为皱眉。
    “你们赶紧换上熏香,这气味怪难受,太子妃刚刚生产完,你们得照顾得精细些。”秦元君吩咐道。
    温良辰面无血色,早已累瘫平躺下,秦元君小心翼翼的坐在榻沿,轻轻地握住她的手。
    感觉到手掌的温暖,温良辰睫毛微动,慢慢睁开眼睛,待分辨清楚眼前之人时,她唤道:“……元君?”
    “我在。”秦元君抓着她的手,贴在自己的脸颊旁,眼神温柔,脸上写满心疼。
    秦元君不禁哽咽道:“你辛苦了。”
    方才生产的惊险和痛苦,都因他这一句话,变得值得而有意义。
    温良辰微微一笑,却发现他神情憔悴,下巴上也长了粗糙的胡茬,她微微蹙起眉头,正想开口说话,却被秦元君打断:“你先休息,一切都有我。”
    这时,李太后抱着襁褓过来了,温良辰急忙侧过头,李太后朝她一点头,笑道:“不必对哀家言谢,你保重身子,便是对哀家的感谢啦。良辰你看看,小丫头真是可爱,和你小时候真像。”
    方才小丫头片子喊声震天,差点没掀翻光大殿的屋顶,在水里张牙舞爪,溅得嬷嬷们一身水,后来,被众人舒舒服服收拾一顿后,她又开始懂得享受,现下正满足地闭上眼睛,躺在李太后的臂弯中,睡得如同一只乖顺的小兽。
    秦元君立即起身,“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结结实实给李太后磕了三个响头,李太后吓了一跳,忙道:“你这孩子,这是在做什么?”
    “多谢皇祖母救命之恩,大恩大德,孙儿无以为报,请皇祖母收下孙儿的感谢罢。”秦元君握紧双拳,激动地说道。
    李太后将襁褓小心翼翼交给乳娘,亲自过来虚扶秦元君,说道:“你这实心眼儿的孩子,你和良辰都是哀家的心肝儿,你们之事,便是哀家之事,若你们有事,哀家就算豁出这条性命,也要助你们平安。”
    秦元君垂下头去,咬牙道:“皇祖母身体抱恙,如今一切平稳,皇祖母回去歇息罢,再劳烦您老人家,孙儿便要过意不去了。”
    “你们一个二个都赶我回去,好罢,那我回去了。”李太后扶着殷女官的手,恋恋不舍地看了襁褓中小婴儿一眼,终于迈着小碎步,颤颤巍巍地离开了。
    听李太后和秦元君的对话,温良辰直觉有些不对,却又无精力去多想,她转过头,看向身边女儿安静的睡颜,逐渐失去意识,沉沉睡去。
    宣德帝没有意向给皇长孙女取名,最后,还是秦元君请动李太后开下金口,将自家闺女的芳名定了下来。
    因温良辰封号为朝阳,来源于“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李太后觉得此寓意不错,取温良辰封号中的“阳”字,为皇长孙女取名为“丹阳”。
    丹阳,便是丹凤朝阳,恰好继承其母封号的美好寓意。
    即便秦丹阳定下姓名,依然不被其皇祖父所喜,听闻秦丹阳之名,宣德帝十分不给面子地一哂,不阴不阳地道:“是个女儿家,就该好生守妇道过日子,取这样一个名儿,是想要如何?”
    在宣德帝心目中,唯有孙子才是真龙的子嗣,秦丹阳之名寓意凤凰,实乃不祥。
    其实,在他的心中的深处,隐隐有对襄城公主不满。当年仁宗皇帝宠信太监王方,从来对他于和亲王等儿子不假辞色,却唯独对妹妹襄城公主宽厚温和,还轻点连中三元者徐正为公主之师,就连患有癔症的李太后,对襄城公主都是百般庇护,年轻被忽略的宣德帝曾诸多不满,甚至怀疑这位行事有度、睿智敏捷的妹妹有争夺皇位之嫌。
    毕竟,前朝齐国出现过女帝临朝的情况,因此,宣德帝不得不防。
    好在襄城公主懂得明哲保身,居然会瞎眼选择不中用的温知文为驸马,否则,宣德帝还真要将妹妹襄城公主当做竞争者之一了。
    至于弟弟和亲王,宣德帝对他要比襄城公主更加放心,兄弟二人从小一齐长大,曾受到无数人的排挤和陷害,宣德帝待他自然不同。并且,和亲王懂得进退,更知晓如何收敛,比万众瞩目的襄城公主更能令人放心。
    之所以对温良辰下了杀心,还要多亏曹皇后的提醒,让宣德帝清楚地意识到:温良辰是襄城公主的女儿。
    他怎么会忘了,当年襄城公主,可是有过与他争抢皇位的一搏之力?
    加之温良辰在密室中得知他上位的真相,对于手握他把柄之人,宣德帝绝对是要杀之而后快。
    度过了秦丹阳的洗三礼,温良辰休息了半个月,终于能下床走路。
    卫贵妃前来探望她几次,每每会送来不少的东西,还会小心指点一二,让温良辰心中满意,之前对顺王妃那些小心思,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丹阳生得真壮实,本宫才几日不见,她又长胖了一圈儿。”卫贵妃戳了一下丫头的小胖脸,捂着帕子笑道。
    看着躺在榻上,正挺着肚皮呼呼大睡的胖丫头,温良辰抿嘴苦笑一声,道:“贵妃娘娘,媳妇倒是担心得很,万一这丫头长大后瘦不下来,因此寻不到婆家,那该如何是好?”
    曹皇后被废去之后,后宫之印换位卫贵妃执掌,如今卫贵妃的地位水涨船高,后宫诸人都是逢高踩低之辈,逢迎拍马之声络绎不绝,温良辰素来是个有眼力见的,私下里在卫贵妃面前自称媳妇,唬得卫贵妃眉开眼笑的。
    卫贵妃“噗嗤”一笑,道:“休要瞎说,咱们丹阳今后必定是个大美人儿,多少王孙公子抢着娶回家呢。”
    温良辰道:“承蒙贵妃娘娘吉言,冲着您这句话儿,小丫头长大后都要多吃两碗饭。”
    “哈哈,你这狭促鬼哟,都是当母亲的人了,怎的还这般牙尖嘴利?!”卫贵妃点了点温良辰的眉心,笑得前仰后合。
    自顺王被宣德帝扔去海宁封地后,卫贵妃便歇了让自己儿子夺嫡的意思,她素来懂得好歹,天下已定,秦元君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她何必自讨苦吃,去寻未来皇帝的麻烦?
    她不会像苏德妃一样,明知秦元君和温良辰不好惹,还要去投靠曹皇后,简直是找死的行径。
    即便温良辰生了个女儿,以东宫如今的地位,也不是寻常人等能够撼动得了的。
    就像现下,温良辰尊她敬她,她也有好日子过,何乐而不为?
    ☆、第133章 掉包计
    因宣德帝心情不悦,继冷清的满月酒后,秦丹阳的百日宴依然未大肆操办,在东宫内摆了席面便过去了,即便场面不大,但是,气氛还是热热闹闹的。
    因温家在孝期,温良冬随婆婆卫太太进宫来赴宴,嫁到京郊的温良秋居然也来了,唯有温良春未至,温良辰细细问之,原来是温良春在京都呆不住,后来跟着季云卿去了海宁。
    温良冬表面上如此说,在私下里,却告诉温良辰一个令人十分无语的传闻。
    “太子妃可有发现,苏家送进宫的物件儿都是海边产的?”温良冬捂着帕子小声道,神情十分紧张,眼中却又泛着一股兴奋之色。
    温良辰顿了一下,心道皇商苏家给东宫送的东西,你如何清楚?
    不对,堂堂皇商苏家,又与温良春之事有何干系?
    “的确如此,四姐姐不妨之言。”温良辰道。
    “太子妃,其实此事已经不是秘密,咱们大姐夫啊,他和苏姑娘……”温良冬眼珠子乱转,一副做贼心虚的模样。自嫁进卫家之后,又恢复成原本的少女脾性,温良春一看她神情,便知她要开始大说特说了。
    温良辰嘴唇微张,眼珠子差点都差点瞪出来:“季云卿和苏玟玟……”
    “是,没错儿。”温良冬抬手接过纯钧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茶,老神在在地道,“大姐姐却趁了季大公子的心意,将季二太太气得到如今还未生出个哥儿,因此,季大公子从未管过她的事,二人之间相敬如宾,互不干涉。”
    “季云卿无甚意见,季大太太应该不好对付罢?”温良辰问道,温良春和季云卿夫妻俩的相处之道,简直是奇了。
    温良冬皱着眉,说道:“季大太太对大姐姐自是不满。大姐姐嫁进季家六年,不仅无一所出,还成日往外头疯跑,幸亏薛大人机灵,不知将府宅设去何处了,否则,大姐姐真要给季家闹笑话了。”
    温良辰心道,薛扬升为千户之后,便住锦衣卫使司去了,自然不会设府宅。他唯一称得上是住处的地方,便是在城外公主府地产旁的一处小庄园,那里关着被软禁的英娘。
    “那为何大姐姐会跑去海宁?既然她对薛扬有意,怎会管季云卿如何?”温良辰疑惑地问道,难道是温良春在京都呆不下去了?
    在温良辰印象之中,自温良春豁出脸面之后,便什么都不顾了,对爱情的疯狂蒙蔽了她的眼睛,同样也令她自私至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她的亲妹妹温良夏死了,温良春都没有进宫看上一眼,连隔房的温良冬都比不上。
    这样的一个没有心,没有任何破绽的女人,怎么可能斗不过季大太太,转而去海宁?
    “太子妃,这你便猜不到了罢。”温良冬啧啧称奇道,“咱们大姐姐,四处散播谣言,她是去海宁抓.奸……”
    “……”温良辰顿时大窘,温良春从来不管季云卿的感受,这回季云卿和苏玟玟还没有什么,温良春便急匆匆前往海宁,难道她在结婚六年后,发现自己真正爱的人是季云卿不成?
    “温良春这是吃醋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