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3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庞德公公上前,吊着嗓子,用特殊韵味的尖锐嗓音唱道,“今科仕子进礼。”
    一群人这才回过神。
    一堆仕子也懵逼地进入他们进殿前教授的正规程序中。
    一群仕子开始行礼,有些不怎么整齐,毕竟是进殿前临时学的,李世民也不甚在意,因为以前也这样。
    似乎,所有事情都进入了正轨中。
    但……李世民嘴角却直接抽了起来,越抽越快。
    为什么?
    因为一个小逗比正在一个劲给他眨眼睛,还用手指偷偷比了一个二,陛下,看这里,我是第二名第二名,该轮到问我了。
    李治看着李拾遗居然给他父皇做小动作,整个人都惊呆了,原来你是这样的李拾遗。
    想了想,李拾遗能偷偷告诉父皇他是第二名,自己怎么办?自己得将脚都抬起来,才能告诉父皇自己第几名。
    不对不对,这样子太丢人了,看看李拾遗现在这个样子,他都觉得脸红。
    李世民看着三个小逗比,所以说,事隔十多年,他大唐又要多三个小官员?
    李世民都有点恍惚,当初徐家子上朝的样子他还历历在目,偷偷靠在柱子上打瞌睡,偷偷往嘴巴里面塞东西,真以为他看不到?他不过是因为,自己封的官,哪怕每天心里都凉哇凉哇的,也得看下去。
    不过,徐家子有个好处,他至少上朝的时候没出什么大的幺蛾子,规规矩矩的一个小大人。
    李世民又看看殿上的三个小逗比,怎么看都不像有当初徐家子稳重的样子,他都可以想象,以后朝堂上会是个怎么精彩的样子。
    李世民都忍不住捂了捂头疼的脑袋,怎么这皇帝越当越……疲惫了。
    朝上一些老臣也是一脸的古怪,想当初徐家子上朝的时候,每天的乐趣就是和他们行礼打招呼,因为按照礼仪,别人行礼,他们就得回礼,只是和一个四岁小孩子互相行礼,互相称一声大人,当时可是他们这些老臣的噩梦。
    一群老臣心道,噩梦该不会又要开始了吧,不过,科举入仕,这些人很多都是要发放到外地为官的,希望陛下一定要体谅他们这些老臣脆弱的心脏啊。
    其实李世民也在想这个问题,要不眼不见心不烦,让他们去地方上为官?
    但一想到这么点大去作地方官,李世民怎么也不忍心祸害了当地百姓,还是留在他眼皮子底下培养培养吧。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心好累。
    下面那个小逗比,还在一个劲给他挤眉弄眼的,生怕看不见似的。
    李世民正了正身,心里再苦,也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不是,看他表现出一代明君的样子,年纪小怎么了?别人是通过科举考试堂堂正正进来的,谁敢说闲话,而且大唐屡屡出现这等人才,不正说明大唐如日中天,这是祥兆。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李世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李世民一脸圣明的指向李拾遗小逗比,“你且上前回话。”
    在仕子面圣过程中,被陛下点名询问,是天大的恩宠。
    李拾遗开心了,他还以为陛下看不到他的小动作。
    小腿一摆,八字腿一迈,看得一群大臣胡子都差点给扯掉了,妈呀,以后真得和这样的小逗比同朝为官了。
    李拾遗扬着小脑袋上前,他哪里知道金殿上的规矩,反正徐家村舞台剧那些大官都是这样的,他有样学样。
    李世民也是嘴角一抽,怎么看这小逗比以后也不是省油的灯,以后他估计得操碎了心。
    李拾遗说道,“学生李拾遗,科举考试第二名。”
    众人:“……”
    倒是有几个大臣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李世民也是如此,说道,“
    那首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可是你所作。”
    李拾遗答道,“正是。”
    殿上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他就是那个李拾遗?没想到诗传长安的居然是他,年龄也太小的吧,传闻中的李拾遗是个酒鬼啊。”
    李拾遗小脑袋一扬,“诗词不过是我的副业,喝酒只是我的乐趣,其实我擅长实策,陛下,你该问我的实策了。”
    众人:“……”
    李世民心道,完了,完全没有以前徐家子的谦逊啊,这就是个惹事精,以后的朝堂估计热闹了,李世民突然有些怀恋徐家子的好处了。
    李世民心里苦得跟喝了黄瓜汁一样,狠狠地看了一眼房玄龄,都是你排的名次。
    房玄龄也有点尴尬,这不是因为使用了糊名制嘛,他哪里知道文章后面的人什么样子。
    李世民看向李拾遗,“既然如此,说说你的实策,也让大家心服口服。”
    这样的小逗比,别说仕子们可能不服,朝上百官恐怕心里也有意见,李世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人知道虽然名额是他特许的,但本事却是别人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堵住悠悠之口,不落下话柄。
    李拾遗说道,“我科举上写的实策,乃是富民之策。”
    妈呀,怎么徐家子学院出来的口气都这么大,富民之策这可是丞相们的事情,可现在说话的是一个小童啊,徐家子的学院教出来的都是些什么妖怪。
    李拾遗继续道,“大家都知道,我大唐耕地稀少,但我要说的是,耕地稀少并非是因为我大唐土地稀少,而是山川峻岭太多,不适合开垦,不过,我这里有一梯田之法,却能将这些没有利用起来的土地都开垦成良田,在配合水车,哪怕地势过高,也能十分方便的进行灌溉……”
    李拾遗一句一句的讲着他的梯田之法,和水车灌溉的概念,心里却在想,周胜男那个实策,不过是解决军队的问题,相比大唐百姓,军队才多少人,他这个实策却是涉及天下百姓的利益,是民生之策。
    大唐以农为主,每每涉及民生之策都是重中之重。
    开始的时候,文武百官看着李拾遗这小逗比的样子还有些搞笑,但慢慢的脸色就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如果李拾遗的实策真能够实施,大唐将多出多少耕地来?岂不是解决了大唐无地可耕的困境,大唐的生活恐怕也能得到实质的提升。
    原本有些不服气的一些人,心中也道,难怪能排在第二名,光是这实策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
    徐长生有些无奈的摇摇头,他的这些学生啊,还真是会举一反三啊。
    这也是在传播他的理念,他当初建立大唐理工学院的目的不就是这个。
    整个金殿都是李拾遗的声音,比起武曌那让人难以理解但又作用庞大的银行之策,李拾遗的这个实策就相对好理解了不少。
    李拾遗的声音一落,大司农田延年就有些激动的站了出来,“地势较高之地难以开垦,最重要的就是无法浇灌,你所言水车,真的可以做到水往高处流?”
    李拾遗小脑袋一扬,“可以。”
    田延年还兀自有些不敢相信,水往低处流这是常识啊,激动地看向徐长生。
    徐长生点点头。
    其实李拾遗的这个梯田之法也是有弊端的,会破坏植被。
    但大唐无耕地可种,这是最大的困难,开垦新地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情。
    徐长生也没有现在说出来,现在可是他学生扬名的时候,等下去之后,他再讲如何开垦良田的同时保护植被的方法。
    李拾遗这个实策,可谓当前急之又急的事情,不少官员都加入了进来。
    房玄龄看向李世民,陛下,看吧,就算不是自己排名,这小豆丁也会被排第二名的,实至名归。
    李拾遗在证明着梯田之法是可行的,看上去有模有样的。
    半响后,声音才停下来,一群官员觉得,下去后,得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梯田之策了。
    李拾遗退了回去,眼睛看向李治,看到没,你哥刚才多威风,哼,学着点,这还是我很低调的样子。
    李治咬着小手手,明明说好的一起当小逗比的。
    现场又安静了下来,说实话,这次仕子面圣,给他们带来了太多意外。
    狄仁杰一脸不屑,刚才李拾遗居然朝陛下一个劲比他第二名,哼,太不要脸了,他才不屑,只是小手手伸出了三个手指,从衣袖里面漏了出来,还一脸若无其事漠不关心的样子。
    徐长生嘴角也有些抽,不过,这些问题儿童就让李二去烦心吧。
    李世民:“……”
    徐家子的学生还真有一股子不同寻常的气质在里面。
    李世民干脆直接道,“这位小考生上前吧,说说你的实策,能够名列前茅,相信殿上各位也十分好奇。”
    说实话,哪怕是百官,因为前面两位的表现,多少是有些期待的,他们倒要看看,现在的小孩子都妖孽到了什么程度。
    狄仁杰上前,一脸莫不在乎,只是一开口就跟一个话痨一样,“学生狄仁杰,我的爱好是扔飞镖,我现在能一次扔六块同时命中靶心……”
    众人:“……”
    李治捂住额头,死不要脸,不过狄仁杰的飞镖扔得的确不错,他们上骑射课,别人射箭都没狄仁杰扔得准。
    狄仁杰继续道,“我的实策是……土地开放制,佃农制度改革。”
    声音一出,徐长生眼睛都缩了一下,还好说的不是土地私有制,不然狄仁杰怕是走不出这个大殿。
    狄仁杰继续道,“众所周知,我大唐农田的产出十分低下,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土地不够开放,现有的佃农制度不合理……,佃农每天劳作多少与他们的利益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平时劳作的时候都是漠不关心的样子,但如果我们开放土地,让佃农自由耕种,除了税收,其他的收入都归佃农自己所有,这样就能提高佃农的积极性,又不会减少原有的税收。”
    大唐除了普通百姓,就属佃农最多。
    哪怕李世民都惊讶住了,居然是……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可以说是最困难的,这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每一次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意外。
    但按照狄仁杰所言,似乎……不仅能提高佃农积极性,增加产量,还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利益。
    不过这也有不少问题在里面,就怕有些人看到田地增产,就提高对佃农的压榨,到最后佃农还是得不到好处。
    不过,这个问题要是朝廷帮助解决,也是能处理的。
    狄仁杰这个策略,算是在现有基础上,直接增加产出。
    又是一个关乎民生之策,平时也就丞相们会想这些问题。
    狄仁杰说道,“如果实施,朝廷法制也必须跟上……”
    讲了好一会儿,讲完,回到位置。
    百官陷入了沉思,说实话,这个实策实行起来难度可不小,但好处也不少,这无关乎耕地多少,而是从根本上提高土地产出。
    如果实施,这将是了不得的壮举,别看内容并没有什么出奇,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社会结构,佃农不再只是依附世家的傀儡,他们也可以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
    徐长生不由得看了一眼狄仁杰,提高佃农的生活水平吗?这样一群庞大,但处于最底层的人,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的确是了不起的改革,但也必须有大决心和有担当的人才敢实施。
    一阵安静,李世民有些意动,但最后道,“很有意思的实策,胆子也不小,下来之后,中书省再行讨论吧。”
    徐长生松了一口气,狄仁杰的这份实策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很可能将他置于危险境地。
    三个人的实策,无论哪一篇,都远超历届科举之最。
    今天,百官也算见识了一番什么叫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是这后浪年龄实在是小了一点,不过等他们长大,便能形成更加巨大的浪潮吧,后者可期,十分了不得。
    李世民又问了几个仕子,让人意外的是,居然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